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玉米生物育种领域中的重要战略力量。实验室坚持围绕“四个面向”科技战略部署,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紧密围绕玉米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开展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创制国家战略最急需的高产优质稳产突破性玉米重大新品种。
2025年4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西中农赛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农大201”使用权转让协议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我国玉米生物育种领域又一重要科技成果成功落地,将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军、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赖锦盛教授、山西中农赛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红建、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良柏作为三方代表共同签署协议。
“中农大201”是由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国审玉米新品种,具有矮杆,耐密、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势,市场前景广阔。此次成果转化合作,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科研优势、中农赛博的产业化能力以及华成种业的推广网络优势,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玉米种业升级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杨军在讲话中指出,山西省高度重视种业创新发展,此次合作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希望各方以“中农大201”为起点,进一步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张远帆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始终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农大201”的成功研发和转化体现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更多农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赖锦盛教授介绍,“中农大201”是实验室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下培育的重要成果,其推广应用将显著提升玉米种植效益。董红建和刘良柏均表示,将全力推进新品种的市场化开发,为农户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服务。
此次签约是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实践,也为玉米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模式。三方将以此为契机,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