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甘肃创新“3J”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见习记者 崔建玲  浏览次数:759
 
 旱作区如何“节水增粮增效”——

甘肃创新“3J”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水资源短缺是甘肃省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经过多年探索,甘肃省创新提出“3J”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思路,即将甘肃省分为3个区域,灌区“节”水、旱区“集”水、高寒阴湿区“截”水,该方法为旱作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节水增粮增效”新路子。
 
  甘肃立足全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基本水情,在全国率先提出“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理念,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启动实施“抓续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节水工程,实施“千万亩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工程。
 
  “种玉米时,起个垄,覆膜以后,地膜每隔10厘米取一个小孔。灌水的时候,水从沟里灌,再深入到膜里面,直接到作物根部,不仅可以抑制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比大水漫灌要节约20%的水。”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副站长郭世乾表示。
 
  上述方式,就是灌区“节”水的具体做法之一。灌区“节”水,主要是在河西、沿黄灌溉区,以“节”水为主,以发展戈壁农业、旱寒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入点,主推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发展制种玉米、马铃薯、蔬菜产业等特色产业。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来实现节约用水,破解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同时促进产业发展。
 
  “收集水,主推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集雨补灌等技术,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破解降雨稀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错位、干旱缺水的问题。”郭世乾表示,当地在旱作区创新实施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将起垄、铺膜、集雨、沟播等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了旱作区玉米生长缺水的主要矛盾和关键堵点,使玉米单产增幅达40%以上。
 
  高寒阴湿区“截”水,即在南部高寒阴湿区区“截”水,使小水变为大水,无效水变为有效水,发展注水补灌、移动滴灌、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着力打造小规模“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示范区”。
 
  借助“3J”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体系,近年来,甘肃省打造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和“节水增粮增效”成果展示、农民现场观摩培训、技术集成转化的平台,如“马铃薯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制种玉米、蔬菜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核心示范区”等,达到了“节地10%、节药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以上”的“12345”成效,并实现了由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由大水漫灌向根部滴水、由土壤施肥向作物供肥、由水肥分离向水肥耦合、由单一技术向综合管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六大转变”。
 
  甘肃省在定西市安定区探索创立了“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示范区”,使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500公斤以上,较常规种植亩增产1500公斤,增产近二倍左右。
 
  此外,当地还探索开展水肥药技术托管服务试点,积极争取设立张福锁院士“科技小院”,培育甘肃谷丰源“农工场”、张掖新大弓农化、甘肃星硕生物科技等一批水肥药技术托管社会化服务组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