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川西南冬马铃薯原种扩繁获高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6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徐灿红  浏览次数:327
 
  5月16日,来自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西昌学院、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的有关专家,对凉山州农科院与会理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在会理市城北街道大营村7组实施的“川西南冬季马铃薯原种扩繁一级生产种高效生产技术”示范进行现场测产,亩产达5927公斤,产量喜人。
 
  现场测产 一级种薯亩产达5927公斤
 
  5月16日上午,专家组在会理市城北街道大营村7组随机选取示范农户张华高的田块对“丽薯6号”原种扩繁生产一级种全田实收。人机配合下,最终收挖1.54亩,实收一级种薯9266.7公斤,按1.5%扣除杂质后亩产达5927公斤,喜获高产。
 
  “种薯使用脱毒原种,在冬季条件下扩繁生产一级种,取得这样的产量殊为不易。”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马铃薯育种专家徐成勇研究员介绍,一般情况下,春季使用原种扩繁生产一级种,亩产量在2000公斤至2500公斤,2018年西昌学院在凉山州会东县大崇镇黑嘎小河村6组实施的春季马铃薯原种扩繁生产种超高产攻关,品种为“青薯9号”,挖方测产101.9平方米,折合亩产达到5575.2公斤。
 
  种薯分为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原原种是育种家用种子、脱毒组培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生产,用于原种生产的种薯。原种是用原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用于生产一级种的种薯。—级种是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用原种作种薯生产的、用于生产二级种的种薯。
 
  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栽培岗位专家、研究员沈学善介绍,“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一级种和二级种来生产商品薯,而生长种依赖于原原种和原种扩繁得到。原种产量水平提高,能进一步保障生长种供给。”
 
  研究创新 有望解决秋马铃薯种源难题
 
  据悉,四川省马铃薯面积1150万亩左右,其中秋马铃薯面积占全年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攀西低山河谷流域,川南宜宾、自贡、泸州及川中部等县市。每年,四川省秋冬马铃薯生长种需求量巨大。
 
  秋作马铃薯一般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到11月至12月收获。“由于播种出苗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发生晚疫病、青枯病、疮痂病等病害,且后期会频繁遇到霜冻,影响最终产量。”沈学善介绍,生产上,秋作马铃薯种薯来自大春马铃薯生产的种薯,播种时种薯未过休眠期,化学催芽易导致纤细芽,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如何打破秋马铃薯种薯休眠期,目前在大面积生产上尚未解决。这也是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多年的研究,通过选用适宜品种脱毒原种、调播期避霜、催壮芽、切块药剂拌种、适宜密度、膜上覆土等,创新集成核心技术“川西南冬季马铃薯原种扩繁一级生产种高效生产技术”。徐成勇表示,“通过该技术生产的冬马铃薯一级种薯,克服了秋马铃薯播种时种薯不能自然经过休眠的障碍,较好地解决了秋马铃薯的种源问题。”
 
  据悉,5月16日,同样在会理市城北街道大营村7组,凉山州农科院选育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芋17”,原种扩繁生产一级种薯进行了实收测产,亩产达到5048.7公斤。“该品种口感好,食味性好,且高抗马铃薯晚疫病,能有效改善四川省马铃薯品种结构,具有很大推广潜力。”徐成勇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