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良种+良田”,奏响麦收序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3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记者 赵倩倩  浏览次数:331
 
  风吹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沃野千里。5月下旬,河南省8500多万亩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收割期。“这里到6月初就要收获了,今年的小麦籽粒饱满度较好,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不错,田间表现良好。”在位于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基地内,3500亩100个品种小麦均已进入灌浆后期,基地工作人员王振云说,今年的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
 
  好种打好粮。明确育种主攻方向,加快选育适应性广的品种,是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小麦品种以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群体均匀等特色著称。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雷振生介绍,在分子生物育种实验室、智能温室等科研设施的加持下,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近年来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小麦育种核心技术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1.5亿亩,小麦品种“郑麦1860”和“郑麦379”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
 
  “今年在这里展示的‘郑麦136’‘新麦26’‘百农307’等小麦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等特征,推广面积大、种植效果好。”展示田负责人孙文鑫介绍,针对小麦品种多、种植户选择难、新品种推广慢等问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基地联合企业、科研、推广体系等力量,强化品种筛选,多次举办品种示范观摩活动,示范推广高产稳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小麦品种推广更新换代,优化品种创新,助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孙文鑫说。
 
  好地更能产好粮。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种植生产条件,是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在手机上点一点,地里就开始浇灌了。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打药,手机也能收到提醒,不在田里也能看到小麦的生长情况,这在以前可不敢想,现在种地越来越智能了!”新乡市原武镇西合角村土地流转大户申继锋感慨万千。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新修和配套900余眼机井,现有智能水肥一体机810套、卷盘式喷灌机491套,还铺设了672.9千米的地埋管线,农田灌排设施基本完善。”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长郑晓凡介绍,该中心通过农情综合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和田间气象环境,提早发现,精准处置,提高了农田管理效率。
 
  “平移式、指针式、卷盘式、自动伸缩式、半自动伸缩式、固定式、半固定式、微喷带……多种灌溉设备,农户可根据小麦的生长状态和土壤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郑晓凡说,智能水肥一体机现在能达到高效节水全覆盖,一改以往“一炮轰”的形式,适量分次施肥灌溉,满足小麦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
 
  “将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应用到生产中,我们实现了节本增效,就拿我今年种的600多亩小麦来说,每亩生产成本600元,能比以往节省50~60元,预计今年的产量也有增加,算下来,每亩能节本增收200多元。”申继锋告诉记者,如果接受托管委托,每年每亩还能获得60元的服务费。
 
  据介绍,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涉及5个乡镇64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10.89万亩,项目总投资4.46亿元,主要建设了农田地力提升、田间道路、农田灌溉、农田排水等七项工程。“目前,我们已经做好了小麦收割准备工作,投入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确保小麦及时收割,实现颗粒归仓,全力保障‘三夏’生产。”郑晓凡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