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02  来源: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756
 

      确保冬小麦种足种满种好,是践行党中央“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稳粮保供部署的重要举措。为切实做好今年小麦秋播工作,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科学选种用种

      我省立地条件复杂,生态类型多样,小麦品种选择应以稳产抗逆高产品种为主,积极发展优质中强筋品种,杜绝盲目引种、盲目用种。

      (一)确保供种质量数量。要严把小麦种子质量关,避免不合格种子流入我省,确保上市种子无淋雨、无破损、籽粒饱满均匀,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0%。

      (二)防止跨区用种,避免遭受冻害损失。我省倒春寒天气常发,要避免选用春性较强的品种越区种植。南部麦区应选择春季发育平衡、抗寒、抗倒高产优质的冬性、半冬性品种;中部麦区应选择抗冻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优质冬性、强冬性品种;旱作麦区应选择节水性好、耐旱性强、抗逆稳产性好的品种,杜绝旱地种植水地品种,防止受旱造成严重损失。

      (三)选用优质品种。南部冬麦区水地中筋品种推荐选用晋麦100、山农22、品育8012、济麦22、鲁原502、鑫麦296、烟农1212和良星68等,中强筋、强筋品种推荐选用济麦23、济麦44、晋麦95、石优20、石4366、烟农999、烟农21、师栾02-1和藁优2018等;旱地中筋品种推荐选用临丰3号、运旱20410、金麦919和长8744等,中强筋、强筋品种推荐选用晋麦92、晋麦101、品育8161、运旱618、运旱139-1、运旱805和运旱115等。中部晚熟麦区,水地推荐选用京冬22、长麦251、太412和中麦175等;旱地推荐选用长6878、长6359、长6990和泽麦3号等。

      二、加强播前处理

      种子包衣、播前拌种或土壤处理等播前处理措施是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地下害虫、穗前蚜虫,特别是小麦苗期病虫害的关键措施。要切实加强种子播前处理,做到病虫害防治关口前移,杜绝“白籽”下种。

      (一)种子包衣。播前选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0~40毫升兑水180毫升包衣10公斤麦种,或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毫升兑水200毫升包衣10公斤麦种,或45%烯肟·苯·噻虫悬浮种衣剂50克兑水150毫升包衣10公斤麦种。注意药剂包衣要均匀,播种前1周内包衣、阴干。

      (二)药剂拌种。对于根部病害发生较重麦田,可选用2.5%咯菌腈悬浮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5%灭菌唑悬浮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进行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麦田,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50%二嗪磷乳油进行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或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随拌随播,不可久置。

      (三)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应在整地时进行,病害发生较重田块,应用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说明书剂量制成药土,沟施覆土;地下害虫较重田块,应用辛硫磷乳油,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拌细砂土2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旋耕入土。

      进行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

      三、抓好整地质量

      突出抓好深耕、深松和镇压耙实为主要措施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打好麦播基础。播前整地标准要达到土壤“深、细、平、松、净、实”,即耕层深、耕层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土地平整、土粒松碎、田间清洁无杂草、上虚下实。

      (一)秸秆还田麦田。要采取深耕整地措施,做到前茬作物秸秆“切碎撒匀、草土混匀深埋、镇压耙实”,切实提高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二)连续多年播前仅旋耕麦田。此类田块在田面15cm以下已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水分下渗,每2-3年要深耕或深松一次,破除犁底层,耕深要达到25cm以上,耕后及时耙平压实土壤,以保证种床上虚下实,有利出全苗和幼苗生长。

      对各类麦田播前播后均要镇压耙实,播前镇压可压碎坷垃、塌实耕层,防止土壤悬虚;播后镇压可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种子快速吸水出苗,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促苗安全越冬。

      四、提高播种质量

      做到适期、适量、适深、适墒播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苗。

      (一)适期播种。小麦秋播要适期,防止过早或过晚播种。对旱地春播玉米受旱早熟,腾茬较早的,要防止早播,以防小麦冬前旺长;对于南部复播玉米区,要密切关注降水情况和玉米成熟情况,抓住晴好天气及时腾茬整地,适期播种。冬前满足0℃以上积温570-650℃的时期即为适播期。南部麦区适播期:旱地为9月28日-10月10日,水地为10月5日-20日;中部麦区适播期:旱地为9月25日-10月5日,水地为10月1日-10月10日。

      (二)适量播种。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小麦播量有加大趋势,易造成冬前假旺苗现象,不利于麦苗越冬。适宜的播量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在适播期内,水地亩播量12.5-15公斤,旱地小麦亩播量7.5-10公斤;整地质量差或表墒差的地块,亩增加播量1-2.5公斤;早播或晚播按每天减少或增加播量0.25-0.5公斤调整。

      (三)适深播种。播种时要行距均匀,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深掌握在3-5cm,不重播、不漏播。旋耕整地麦田要按“深旋浅播”原则进行,秸秆粉碎后先深旋耕一遍,旋耕深度15cm以上,然后浅旋播种,播种深度3-5cm。

      (四)适墒播种。一般小麦播种最适墒情:0-20cm土壤含水量17%左右或相对含水量70%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14%或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需造墒播种。对于播种时表墒较差的旱地麦田可采取适当加大播深的措施,水地麦田可采取先播种后浇蒙头水的措施,促进出苗;土壤过湿时,要及时排水晾墒,确保适墒播种,一播全苗,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五、科学平衡施肥

      小麦施肥要遵循有机、无机相结合,平衡施肥、减量增效的原则。

      (一)增施有机肥。要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总量,合理配置底肥与追肥比例,依据土壤养分丰缺适量补充磷钾肥。在我省目前麦田肥力水平下,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精制有机肥150-200公斤。

      (二)旱地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亩施肥量为纯氮10-11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后期如果出现肥力不足的情况,可趁雨雪追肥,每亩均匀撒施尿素5公斤,配施磷酸二铵3-5公斤。

      (三)水地施肥。目标产量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16-1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3-4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6:4为宜;目标产量500-600公斤麦田,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3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7:3为宜;目标产量500公斤以下麦田,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3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7:3或8:2为宜;优质强筋小麦要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拔节期追施与孕穗期追施比以6:2:2为宜。

      六、做好晚播应对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秋作物收获情况,及早对可能出现的晚播做好应对准备。一旦出现晚播情况,小麦播种要做到一晚四补、晚不减产。

      (一)科学选用品种,以种补晚。应对晚播,选用早熟、耐晚播、分蘖能力强的品种。南部中熟麦区水地可选用品育8012、邯6172、石优20、石4366、济麦22、鲁原502等品种;旱地选用临丰3号、品育8161、品育8155等品种。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选用长麦251、太412和中麦175等品种;旱地选用长6878、长6359、泽麦3号等品种。

      (二)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精细整地,宁可略晚勿粗耕烂种、抢耕抢种。可根据茬口,在土壤水分适宜时,采用少耕、轻简复式机械整地播种。土壤过湿时,可先施足基肥,用小型旋耕机械浅旋一次,晾晒2-3天后再浅旋耕播种一次完成,也可撒播种植。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块播种时可卸下机具镇压轮,不镇压,以防表层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三)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根据不同播期、不同地块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每晚播1天,亩播量增加0.25-0.5公斤。晚播小麦适当浅播和缩小行距,争取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一般播深以3-4厘米为宜。不能播种过浅,避免造成抗冻能力和抗旱性差,甚至冻害死苗。播种机械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浸种催芽。

      (四)施足底肥,以肥补晚。用足底肥,增加追肥,一促到底。适度调高底施氮肥比例,增加磷钾施肥量。对于肥力偏低麦田适当施用硝酸磷等,增加前期速效养分比例。

      七、推广绿色技术

      我省小麦生产常年受到干旱、倒春寒、干热风等的影响,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适宜我省实际情况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旱地上应大力推广以采用抗旱优质品种、改变传统耕播时间、施肥方式种类为特点的“一优四改”栽培技术和以节水保墒、防寒保温、节肥增效为特点的探墒沟播绿色栽培技术;水地上应大力推广以优化群体结构、精准水肥管理为特点的小麦宽幅匀播、因蘖施肥绿色增产技术和以踏实土壤、促根下扎、培育冬前壮苗为特点的冬水前移栽培技术;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进水肥一体化精准高效栽培技术。同时,各有关市还要搞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小麦防灾减灾技术、机收减损技术的试验示范,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