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麦浪飘香观“丰”景,背后是210多项种业创新科技项目来支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8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402
 
  初夏风过,麦浪如潮。
 
  “今年我省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整体又是一个丰收年份!” 5月26日,在沈丘县周营镇,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看着田间的麦子,满脸喜色。
 
 
  “你们瞧,这个时期的麦子突出表现为穗数多,灌浆好,群体适宜,籽粒饱满。”他揪下一穗麦子,一边给围在身边的当地农民和技术人员看,一边进行现场指导,“但是在将要丰收的关键时刻,更要严格管理,一是不要浇水,二是收割时要把握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
 
  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丁位华博士告诉记者,经周口沈丘周边地区测产调查,这里的亩穗数在45万-48万,穗粒数在35粒左右,按常年千粒重45克左右计算,大面积高产田块亩产达650至700公斤。“特别是通过高标准良田创建、科技特派员技术下沉田块后,在新品种、新技术综合运用区域,高产能力更加突显。”
 
  “我们种植的‘百农4199’,是茹教授团队培育的‘高光效品种’,这个品种不但叶片光合能力强,最难得的核心好处是“绿穗灌浆”,穗部光合能力对小麦的快速灌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百农4199能够丰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久酒中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示范基地负责人覃兵跟记者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育种经”。
 
  他自豪地说,在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公司种植的3000多亩“百农4199”即将迎来丰收,亩产预计比其他品种多100多斤。“一靠好品种,二靠小麦特派员的细心指导。”
 
  茹振钢解释说,良种和技术对单产提升的贡献率在58%左右。但是,能否很好地掌握种子选育、生产、加工技术,能否把优质品种推广到田间地头,同样直接关系着粮食生产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积极推广新品种,加强技术推广力度,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主动出击,在这个夏天交出了一份保丰产的可喜“答卷”。
 
  统计显示,几年来,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在全省示范推广了优质高产新品种“百农4199”2000多万亩、小麦种植管理配套新技术15项,带动全省小麦增产20多亿斤。
 
  这是我省强化科技支撑,持续加强种业创新,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矮抗58”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另外两个品种“郑麦366”、“百农207”先后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新品种,年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引领了我国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其中,“矮抗58”已累计推广3亿亩以上,增收300多亿元。更为难得的是,以“矮抗58”为亲本,我省科技工作者已经培育出100多个新的小麦品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嘱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支持种业创新。
 
  近年来,我省聚焦种业创新先后立项支持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210多项,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项,投入财政经费共计2.9亿多元,对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大宗作物育种进行了持续稳定支持,对畜禽、果树、食用菌等进行了重点支持,解决了一批制约种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尹江勇 师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