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恭喜!3人获2023年“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27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浏览次数:974
 

      “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简称“基金”)是经庄巧生院士生前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设立的一项名誉性奖励基金。“基金”的宗旨是面向全国,奖励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包括栽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以推动我国小麦种业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2007-2021年的15年间,共有22人荣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5人荣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经过15年的成功发展,2022年“基金”获得了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根伙博士的慷慨捐赠。为了进一步发挥“基金”促进我国小麦育种发展的作用并扩大国际影响,2022年10月成立了庄巧生小麦研究基金第二届理事会,并对“基金”章程进行了修改完善。从2022年起,每年奖励3人,其中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1人,奖金8万元人民币;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1人,奖金3万元人民币;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国际合作奖1人,候选人45岁以上、奖金8万人民币,候选人45岁以下、奖金3万人民币。2023年共收到有效申请14份,根据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会的章程,经委员投票,最终确定了2023年获奖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获得者

      欧行奇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先后育成国审品种5个和河南省审定品种18个,为黄淮南部小麦育种和生产做出重大贡献。1986年至2004年,茹振钢作为第一育种人、欧行奇作为第二育种人育成了百农64和矮抗58,分别推广3368万亩和18942万亩。2005年至今,主持育成的百农207高产稳产,2014-2022年累计推广9319万亩,其中2018-2020年为全国第一大品种,2018年至今为河南省水地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各1项(皆排名第一)、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和第三),被评为中原学者。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获得者

      任勇

      四川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在抗病和优质育种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参加和主持育成的绵麦367、绵麦51、绵麦902等品种先后成为国家和四川省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200万亩。绵麦367抗病高产广适,连续10年为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2011-2020年累计推广814万亩,年最大推广面积169万亩,为西南麦区第二大品种。绵麦902已成为五粮液等酿酒专用小麦基地主要种植品种,累计推广110万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被评为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CIMMYT杰出校友。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国际合作奖获得者

      马武军

      在澳大利亚从事小麦研究25年,曾任澳大利亚小麦品质研究首席科学家、澳中小麦联合改良中心主任、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终身教授,现任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创建了澳大利亚-中国小麦改良联合中心,是首批6个澳中政府间联合研究中心之一;先后指导了26名中国公派访问学者,与国内学者合作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自2020年9月回国后,获得了国家“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9家小麦品质研究实验室建立了官方合作关系。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培养博士35名。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包括在企业工作的科研人员,重点考虑省地级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人员,其研究成果应对全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包括栽培),但不包括纯基础研究,也不包括已评为院士或曾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个人奖励的人员。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不超过6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青年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小麦育种密切相关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的个人,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重点考虑省地级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人员,其研究成果应对全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包括栽培),不包括纯基础研究。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不超过45岁,每年度奖励1人。

      ☞庄巧生小麦研究奖国际合作奖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在华长期工作或与我国长期合作,进行小麦育种相关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外籍人员包括海外华人,但不包括纯基础研究,也不包括曾获得过我国类似奖励的国际学者,其研究成果应对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有重要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候选人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每年度奖励1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