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别让“套牌”种子“套”走农民的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4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浏览次数:823
 

  本报讯(记者李晓辉)11月1日至2日,农业部在郑州召开了种子市场监管座谈会。用种育种大省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农业和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就如何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座谈会上指出,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须把种子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保证良种供应。近年来,我国种子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伪劣种子坑农害农案件明显减少,但“套牌”侵权等却成了种子监管中新的突出问题。他提出,各级农业部门及种子管理机构要与公安、监察等部门协作联动,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行为。

  会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就如何打击“仿冒”及“套牌”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种子市场竞争环境纷纷献计献策。

  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建议,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和品种侵权的惩治力度,另外在项目和政策上要向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支持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玉米育种专家陈伟程建议,把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权“双轨”合为“一轨”,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审定速度,节约了成本,还有利于企业维权和打击假冒伪劣。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杨远柱建议,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私繁“套牌”的种子公司不仅要依法惩处,还要吊销其生产经营执照,将其清除出种子市场,这样才能让违法者生畏,才能真正肃清种子市场环境,保证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据统计,国内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现有6900多家,拥有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具有产业化能力的不足80家,但在市场上从事种子经营的代理商却高达18万家。而在上述种企中,有30%存在有无证经营、仿冒种子、“套牌”种子等违法行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