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安徽:少碾压再生稻生产技术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9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记者 杨丹丹  浏览次数:332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谷雨过后正是安徽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的时节。在桐城市吕亭镇双联村三想家庭农场的百亩示范田里,一台新式的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在稻田里快速地栽插着一簇簇秧苗。机手设置好相关参数开动插秧机后,启动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模式,插秧机便笔直匀速行驶起来。这台插秧机插出来的水稻秧苗跟以往等行距模式有所不同,它是将栽插行距设置为宽行与窄行间隔栽植,以提高通风透光效果。
 
  “一直在关注,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花了7万多元购买了这款新型插秧机。”农场主马德定介绍,原来再生稻生产一直存在头季机收碾压的难题,机收碾压能使再生季产量损失30%以上。而这款新型插秧机同普通插秧机的区别就在于通过宽窄行机插(预留机收履带行走通道),既给水稻成长通风透光,同时也为后期头季成熟收割时留下履带行走空间以减少或避免碾压。马德定向农业专家一直在打听、跟踪这款新式插秧机,所以产品上线后立即订购了一台。正在现场观摩的种粮大户、农技干部看到插秧机栽插的水稻苗后感叹:这样插秧比老式插秧机插出来的通风透气性肯定好得多,当然也会增产,这样种植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双丰产是一个道理。
 
  “我们以前是想在收割机上做文章来减少头季稻机收碾压损失,后来发现实际效果不理想,于是重新调整思路,决定从种植环节就开始改变,让农机农艺融合来解决这个难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吴文革介绍,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试验提出预留机收履带行走通道栽培管理再生稻的新思路,并联合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研制出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宽窄行插秧机和智能对行收割机(可调履带宽),并配套精密播种培育机插壮秧和平衡栽培技术,通过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创制了基于智能农机(插秧机、收割机)的少碾压再生稻生产新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比对发现,宽窄行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由于宽行的边际效应,可以帮助实现大面积水稻单产提升,今年春耕生产时开始在全省再生稻主产区安庆、池州、宣城等地推广。
 
  “多种粮、种好粮最重要就是要有农业科技的支撑,一定要跟着农业科技走,这是我种粮10多年来的心得。”马德定告诉记者,正是坚信农机农艺的结合一定会让再生稻增产增收,他才会勇敢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大户。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