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稻花飘香 - 访隆平高科副总裁、种业科学院院长杨远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11  来源:Modern农业 MODA  浏览次数:976
 
      编者按
      
      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新时代赋予隆平人的光荣使命。
      
      2023 年,隆平高科技园在以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少军、刘仲华、柏连阳、单扬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领下,一大批科研人员深耕“三农”领域,潜心谋划兴农产业、执着追求创新梦想、专注攻克技术壁垒,把论文写在了田间地头,为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2023 年 11 月 4 日,在鄱阳县古县渡镇,玮两优 8612 百亩示范片测产,平均亩产干谷 1117.3 公斤,刷新江西省水稻单季亩产纪录。11 月 15 日,玮两优 8612 在鄱阳县古县渡镇再生稻百亩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 1444.3 公斤,刷新全国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百亩片高产新纪录。绿色优质高产品种臻两优 8612,2023 年湖南省示范推广 107 万亩,成为国内首个大面积推广的镉低积累杂交稻品种,据 52 个示范县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 700 公斤左右,隆回县羊古坳百亩片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 1121.1 公斤……
      
640 (1)
      
      “湖南杂交水稻育种,今年又迎来好收成。”杨远柱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这些新品种问世,进一步巩固了湖南杂交水稻种业“芯片”的优势,夯实了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一个梦想,属于朴实的土家孩子
 
      杨远柱的人生经历,始终跟“农”相关。1962 年,杨远柱出生于怀化沅陵的一个小山村;1978 年,考入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1981 年,分配到怀化农科所,开启了水稻育种生涯;1993 年,杨远柱从怀化调到株洲,开始了他的杂交水稻品种创新之路,至今为止,他培育出 45 个优良水稻不育系、569 个水稻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国审品种 297 个。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全体农民抓粮食生产,全国人民却吃不饱肚子。上世纪 70 年代,农村生产队种植低产的常规稻,人均每年消费大米不到 100 公斤。杨远柱上寄宿学校,一个星期三天吃米饭外,还有几天吃红薯,经常吃不饱。
      
      杨远柱回忆道,“记得 1976 年,生产队种上了一种叫‘南优 2 号’杂交水稻,比原来的常规稻亩产提高了 200 多斤,而且米饭也很好吃。”“南优 2 号”就是杨远柱对杂交水稻最初的记忆——杂交水稻最早成功推广的品种。
      
      1978 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全国统考,不满 16 岁的杨远柱考出五门总分超本科录取线50.5 分的好成绩。成绩优异的他竟然毫不犹豫选了农业专业。面对老师同学诧异的眼神,杨远柱斩钉截铁地表达了自己朴实的愿望,“我是农村人,我不学农谁学农?”至今,他还记得当年考上大学的情景,父老乡亲反复叮嘱:“学好技术,让大家能吃饱肚子。”乡亲嘱托,言犹在耳。
      
      进入单位后,杨远柱潜心研究通过引进抗病资源、多抗源复合杂交、病圃加压筛选等技术,于1988年相继育成湘早籼7号、湘早籼13号2个抗稻瘟病中熟早稻品种,成为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为了顺应改革,杨远柱领衔成立“怀化市三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边搞科研、一边生产经营本课题选育的水稻新品种。
      
      杨远柱在25岁那年获得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荣誉——怀化地区新长征突击手;1991年,被湖南省科委评为省七·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并在总结表彰会上作典型发言。在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下,杨远柱不骄不躁,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1992年,三十而立的杨远柱,到了人生抉择的重要关头,是继续经商赚钱,还是弃研从政?抑或专心育种?经过反复思考,他觉得经商与从政都不是自己的理想,育种才是最爱。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的高度赞同。有了家人的支持,杨远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1999年,杨远柱毅然辞掉公职,放弃“铁饭碗”,投身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
 
      一份坚守,缘于对田间的热爱
 
      “十年田间无人问”,这或许是每一个育种者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杨远柱一直奔波在田间与实验室,像农民一样干体力活,选种、浸种、播种、移植、杂交授粉等“农活”样样精通。作为隆平高科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的首席专家,他不仅要提出技术路线,还要细心做好对比、观察、记录,碰到难题,请教翻书,多方求证,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经过数年的探索,杨远柱在国内率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工厂化、分段式”育种创新模式,合作开发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高度共享和育种的规模化、专业化、精准化,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和品种质量。
      
      杨远柱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持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成果,有效推动了我国南方水稻育种技术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杂交水稻研究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市场不断发展的产业问题,他把“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广适高产”作为主攻方向,先后创制了株1S、湘陵628S、隆科638S、晶4155S、华玮338S等系列优异水稻不育系。
      
      尤其是培育的优质高配合力新型中籼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选配出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121个,区试平均亩产609公斤,比对照增产4.9%,其中增产8%以上的超高产品种16个,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12个,中抗及以上稻瘟病品种占42.9%,优质品种占67%,充分协调了杂交中稻绿色、优质、广适、高产之矛盾,推动了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年来杨远柱选育的品种年推广面积4000余万亩,占全国两系杂交稻总面积的50%以上,3个品种蝉联2018-2022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三甲,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颗种子,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业界,杨远柱有两个绰号,“杨早稻”与“杨中稻”。1981 年至 2007 年,杨远柱曾先后培育出一批优良的早稻品种,审定品种占到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品种的70%以上,因此在业内得名“杨早稻”。但在我国南方,一季稻(中稻)种植面积占长江流域的71%,总产占到 75% 以上,培育高质量的一季稻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十分重要。
      
      2007 年,杨远柱进入隆平高科后,把育种的重点由早稻转向中稻。当时的育种普遍追求高产,杨远柱根据市场、产业与农民的需求提出了五个“乐意”的育种目标:“居民乐意买,粮企乐意收,农民乐意种,种企乐意卖,政府乐意推。”
      
      怎样才算一颗高质量的种子?杨远柱的定义是:“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广适高产”。
      
      在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的关山研发基地,杨远柱的办公室到处是“种子”元素:办公桌背后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他收集的稻米样品;窗台上,放着几把还没脱粒的稻穗,还散发着稻谷的香气。每次去田里,看到长势喜人的稻谷,扯下几穗带回办公室,这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
      
      这几年,这间办公室又多了一个新的使命——直播。
      
      过去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过成千上万场课,没想到自己会坐进直播间,对着话筒,成为一名“网络主播”。杨远柱的秘书刘珊珊告诉记者,2020 年 3 月疫情期间,春耕在即,为了及时给广大农户推介优良品种及其栽培技术,杨院长第一次直播,在线人数就达 23万;2022 年 4 月初,在海南的一场直播,在线人数竟高达 59.5 万。可见,每根网线,连接着研与产的情感。
      
      今年夏天,尽管面临高温的“烤”验,隆平高科的三个水稻主打系列品种隆两优、晶两优和玮两优都交出了耐高温的“高分答卷”,平均结实率超过 80%。金秋九月,在关山研发基地的试验田,记者看到,有一片稻田已经是一片喜人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倾泻而下,谷粒饱满结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片就是 2021 和 2022 年创造了湖南一季稻单产纪录的“高产明星”:玮两优 8612。
      
      数十年来,杨远柱主持培育出我国南方稻区一个又一个主推品种,成为全国培育高质量水稻品种最多的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累计推广面积超过 8 亿亩,累计增产稻谷近 280亿公斤。
      
      “我的网名叫‘稻花飘香’,一是代表我的职业;二是接地气,让农民兄弟感到亲切。”杨远柱幽默地说。对于四十余年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杨远柱而言,人生就如在耕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他始终牢记“让父老乡亲吃饱饭”的初心和“培育优良品种,造福亿万农民,振兴民族种业,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努力培育更多更好的优良品种,让丰收的果实走进了千家万户。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