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全国十大种业“硅谷”建设目标是什么?进展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14  来源:种业知识局  浏览次数:990
 

      “南繁硅谷”“种业之都”“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中原农谷”“中国种都”“张江种谷”“国际种都”……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海南、北京、陕西、河南等多地开足马力,加快种业聚集区建设,发挥种企集聚效应,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各地建设目标是什么?进展如何?种业知识局梳理了10个地区的种业“硅谷”建设情况。

      海南:南繁硅谷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种业发展在气候、资源、科技、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20世纪60年代起,农业科技工作者就聚集在三亚等地开展南繁育种工作。如今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为核心,种业创新、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正加快建设。

      成立于2021年5月12日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是海南省为支撑国家“南繁硅谷”战略和种业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随着“南繁硅谷”建设的推进,海南省一批种业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等16个项目已完工并陆续投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种业创新中心等13个项目提速增效、加快建设;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已开园……有效聚集全国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单位和地方资源优势,更好地推动种业创新。

      近日,海南省财政厅联合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南繁科技成果转化、南繁种业合同研发组织(CRO)主体发展、种业企业信用资质提升、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种业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构建种业发展多元投融资机制、激励种业企业营收上规模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最高奖励500万元。

      北京:种业之都

      北京聚力打造“种业之都”,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建立北京种业振兴工作协调机制,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牵头,23个市级部门和13个涉农区将整合资源,集成力量,加快推进“种业之都”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北京种业振兴实施方案》,颁布实施《北京市种子条例》,完成了北京种业发展顶层设计。

      通过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资源家底,出台保种政策对北京鸭等4大类北京特有种质资源进行了双备份保护,确定21家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推动北京黑猪回归北京、建设北京油鸡保种场,确保北京独有地方资源留在了北京。

      组织承担了10项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推动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北京昌平生命科技园区,组织市级单位聚焦10大优势种业开展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已创制优异资源214份、优良自交系90个、培育新品种55个,每年展示评价新品种1000个、为全市农业推荐优良品种100个,提高了新品种应用率十个百分点。

      在种业企业扶优行动中,建立“一对一”服务,引导人才、技术、资源向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聚集,会同市银保监局创新种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领军企业贷款16亿元,会同北京海关支持沃德188白羽肉鸡等2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首次出口,率先走出国门。

      陕西杨凌:中国(旱区)种业硅谷

      杨凌示范区聚力打造“立足旱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暨旱区农业种业硅谷,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持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先后设立了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组建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和旱区油料作物研究院等。

      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国家品种测试评价分中心、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良科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研发中心、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大北农创种科技、中农发种业等知名种企落地杨凌发展;年种子交易额近10亿元,杨凌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种子集散地。

      同时,大力推进良种示范推广,连年举办全国性小麦、玉米、油菜瓜菜新品种观摩活动,进一步扩大新品种的影响力。以及国际种业展、国际种业创新论坛,集中展示优良品种1000余个,依托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累计实现农作物品种交易330项、交易额突破2.4亿元,粮食作物良种全国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1亿亩以上,为推动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一项项成果显示杨凌高标准建设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的决心。

      河南新乡:中原农谷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的小麦、花生育种水平国际领先,供种能力全国第一。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原农谷”,处于黄淮海平原的核心区和“南北分界过渡带”,是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良好试验场所。

      2022年4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要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平台优势的“中原农谷”。

      河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多个建设意见,20多个省直单位给予250多条配套政策支持中原农谷建设。2023年6月,河南印发《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布局建设种业重大创新平台,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集群。

      目前,中原农谷已打造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等53家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聘任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8位知名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家。中原农谷种业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已吸引先正达、中农发、秋乐、牧原等74家种业企业全面入驻。

      湖南长沙: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

      湖南在建设种业强省方面优势突出,种质资源丰富,院士、专家、科技创新平台汇聚,种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聚集。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落实种业振兴重大部署,联合中信集团共同打造的开放性融合性生物育种创新平台。

      据了解,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聚焦“4+1”开展重点布局,“4”即为分子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物智能大数据交叉融合技术攻关、农业生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数据库建设、种业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中试测评体系建设;“1”为战略性物种的重大品种创制培育、更新换代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技术支撑。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承担着建设岳麓山实验室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中心的重要任务,已建立了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种业工作站、岳麓山种业技术产权挂牌交易系统等,完成了岳麓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期)建设。下一步将着力建设高能级种业成果转化平台,为湖南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探索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方式新路径作出贡献。

      湖北武汉:打造中国种都

      湖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区。近年来,湖北锚定农业产业强省目标,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着力打造“中国种都”。

      当前,武汉市正全力打造“武汉·中国种都”,并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融合一体化发展。市政府专项支持高农生物园建设中国种都现代种业物流中心,包括中国种都大厦及展示交易中心、万吨级智能冷库和公共育种服务平台,以打通总部、研发、加工、储藏、交易、物流环节,构建种业全产业链条。

      中国种都大厦位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核心区高农生物园内,由武汉高科集团所属高农生物园公司建设运营,已全面启动。高农生物园占地面积2040亩,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已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及行业领军企业入驻,聚集了先正达集团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丰乐种业、隆平高科、湖北省种子集团、垦丰种业、中香农科、今楚联合育种等种业龙头企业以及10余个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聚集高地。

      上海:张江种谷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与浦东新区将携手打造“现代种业示范区”。并在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张江核心区,建设10万平方米左右研发创新中心,打造现代种业“张江种谷”。2023年8月1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签订种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浦东新区推进现代农业10项措施同时发布。

      据了解,在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张江核心区,将建设10万平方米左右研发创新中心,打造现代种业“张江种谷”,重点集聚全球领先的种业研发中心、公共实验平台和种业头部企业。

      在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宣桥园区,将打造现代种业种源企业孵化园,重点引进集聚一批现代种业研发领域内的创新型企业,推进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

      在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老港园区,将建设万亩现代种业示范基地,发展以水稻、蔬菜、花卉、畜禽为重点的育繁推应用体系。

      山东青岛:建设国际种都

      近年来,青岛市以青岛国际种都建设为重点,打造现代种业发展新高地,紧紧围绕农作物和畜禽、微生物种业创新发展,构建“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多点突破、全域协同”的种业发展总体布局。

      编制《青岛市“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发布了《青岛市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出台了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对种业发展做出详细部署。

      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库,储备数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研发不断突破,耐盐级别不断提升,耐盐标准从3‰盐度条件提升到8‰;在农业农村部委托下,牵头组建了国家耐盐碱水稻品种区试协作组,到2021年底,8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国审;耐盐碱水稻在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

      据了解,青岛国际种都高新技术示范区主要建设国际种业创新园、国际种业会展交易基地和头部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成国内一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高地,将用3年时间引进和培育种业企业50家以上,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家,搭建现代种业科研平台6处以上,良种繁育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种业产业链产值超过20亿元。

      广东广州:建设国际种业中心

      广州作为我国种业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2016年作出了建设广州国际种业中心的决策部署。根据《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建设规划(2016-2025年)》,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将按照“三大片区、四大平台、五大基地”建设,并将在南沙自贸区建造“广州种业小镇”。

      南沙种业之芯的地位日益凸显。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支持广州南沙全面提升种业行业准入效能。《意见》提出,支持建设特色种业创新中心、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种业中外合作创新中心。优化农作物种子、苗木、种畜禽、水产苗种的生产经营审批服务。推动探索种业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支持下放省级种业生产经营审批权限,健全市场监管执法方式。加快推进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优化品种审定登记程序。

      此外,2023年4月,广州种业之都开园。广州种业之都是白云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打造的种子种苗“育繁推”一体化的国际种业中心,将整合省内外、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科研团队,凝聚一流创新人才,汇聚优质种业企业,打造“一心、两带、两区”的空间布局,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广东省种业自主创新水平。

      开园后,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方油菜多功能利用分中心、种子交易中心、广州市白云区现代都市农业展示招商中心、白云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白云区预制菜体验中心等多个主题馆同步启动运营。

      四川邛崃:打造中国西南种业中心

      邛崃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也是成都市高端种业重点发展区。

      早在2015年,邛崃市政府就抢抓先机,积极推进把第一批国家级种业园落户邛崃,为中国西南“种业硅谷”高端种业的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围绕10大特色产业,四川加快布局以粮油、生猪种业为重点的种业园。以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为引领的种业集群建设,被列为《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规划之一。

      立足建设“中国西南种业中心”,天府现代种业园与四川省农科院将搭建起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西南种业创新孵化中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和四川省水稻产业技术应用研究院等重大功能平台。如今,已有数十家种企入驻或正在筹划入驻种业园。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