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风雨无阻 产业协同,共襄分子育种新发展盛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09  来源:智种网NOVOSEED  作者:智种网  浏览次数:1012
 

      7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表示,现在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作物育种的4.0时代,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育种5.0时代的标准,“我认为智能作物是未来育种5.0时代的一个核心”。

      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与《“ 十四五”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对“ 十四五” 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恩 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分子技术与传统育种的紧密结合,已在动植物育种领域结出了“ 累累硕果” 。

      无论作物育种的4.0时代还是未来育种的5.0时代,长期动、植物分子育种领城之间因为长期分割形成的分子育种领域的共性理论、技术、平合和应用问题。为此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第四届(2023)前沿分子育种研讨会,大会以“产业协同,共谋分子育种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前沿分子育种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以推动分子技术在动植物育种领域更扎实更大规模的落地应用。本届研讨会将办成一场政策协调、产业协同、融合经验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分子育种产业盛会。

      本次研讨会于7月31日在石家庄凯旋门大酒店盛大开幕,本届研讨会聚集了全球顶尖的分子育种专家、学者以及农业科技、金融领域的重要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5家单位,包括25所大学、34家研究机构、75家种业相关公司、21家投资及政府机构的近5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智种网受邀参加本次大会。

      7月30日上午,尽管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和6号台风“卡努”及副热带高压影响,河北出现极端暴雨天气。多数参会人员遭遇航班停运或晚点,高铁延误或取消。30日签到处会务组工作人员依然忙碌着,参会人员来践行着他们的初心,风雨无阻,共襄盛举,产业协同,共谋分子育种新发展。

      此时尽管凌晨3点多,会务组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岗位,迎接每一位到来的参会嘉宾,给予他们温暖的欢迎和周到的服务。

      本次论坛由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苏州奥美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耐优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

      开幕式-致辞

      7月31日上午8:30第四届前沿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本届研讨会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CIMMYT-中国徐云碧博士进行开幕仪式,徐云碧博士表示,本届研讨会旨在整合国内外优秀的人才、技术和资源,推进分子育种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育种目标。他还强调了产业协同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为生物种业产业链的完善和持续发展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CIMMYT-中国徐云碧博士

      开幕式上,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顾传学厅长发表致辞。顾厅长强调了分子育种技术对农业与种业的重要性,并指出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的紧密结合,在动植物的育种领域,创造和产生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展示了分子育种在种业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顾厅长对大会主办方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表示肯定。在当下国际竞争局势中,前沿科技领域需要有一批充满活力,瞄准国际一流技术,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我国动植物育种技术发展的企业。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顾传学厅长

      动植物分子育种

      共性报告

      大会邀请27 位特邀报告专家,其中动物专家10人,涉及综合报告和专业报告(水产,奶牛,肉牛、猪,羊,鸡、鸭、大黄鱼、虾)。植物专家10 人 ,综合报告和专业报告(玉米水稻小麦大豆) 。技术和平台专家7人,涉及共性技术、基因型鉴定、育种平台、信息系统、决策支撑等。报告专家就主要作物、畜牧、家禽和水产生物分子育种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讨。

      金苑(北京)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弘伟博士在《商业化玉米育种策略》指出整合育种技术,天下武功唯快不过:芯片技术,知己知彼:液相芯片成本低廉,遗传背景、相似度、亲子关系。比如农大108亲本黄 C :5003姊妹系;浚单20母本:京89;丹340不是正统旅大红骨血统;双单倍体加倍技术(基因编辑, GS ),难在选系重在测配核心是配合力问题.南繁加代;不育系制种、姊妹交制种。我们应积极迎接转基因时代的到来:坚持非转育种,杜绝转基因污染。

金苑(北京)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弘伟博士

      北京奶牛中心刘林副主任在《奶牛育种技术沿革与产业发展》指出已退为进,革命性奶牛遗传评价技术:基因组选择离不开真实动态的数据(血统、性能、环境等);准确性、全面性决定基因组选择的成效,如饲料转化率等;没有一个国家地区停止基础育种数据工作;芯片检测效率、成本挑战的时期基本完成,不包括商业母牛;新环境(自然、养殖、市场)、新性状;基因组选择使得育种公司( AI Stmd )竞争更为激烈;基因组选使得育种产能直线激增;基因组选择使得国内竞争加剧,国际输出常态口基因组选择孕育新兴企业,老牌企业震荡发展;基因组选择造成产品利润分配模式完全改变体内/体外胚胎服务、芯片检测、数据服务等等。

北京奶牛中心刘林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所刘志勇研究员在《小麦抗病基因:从NLR和WTK到WAI》报告中:讲述了其团队发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e、Pm26、Pm41和MlWE18/MlIW72,抗叶锈病和小麦杂交坏死基因Ne1/Ne2,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基因BSR1的过程,并描述了对这些小麦抗病基因进行遗传学和基因组学解析和修饰的方法,如图位克隆等,最终育成优质的小麦抗病新品种。刘志勇研究员借《诗经》《载驰》中“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指出小麦及其野生祖先种基因组测序完成;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模式植(作)物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的突破;小麦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独特优势;未来小麦设计型新品种的大潜力。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所刘志勇研究员

      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胥南飞博士在《“基因超进化”助推农业生物》指出自优育种精准针对作物自身内源标靶基因创造大量随机变异,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超进化”系统(该系统是经过功能改造的微生物系统,只有当基因突变体符合筛选要求该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借助该系统繁殖速度快和筛选效率高的优势,快速获得系统预设目标的植物内源基因突变体。然后,对有益基因突变体进行测序获得突变信息。接下来根据突变信息,利用PCR技术,重新对作物标靶基因野生型进行精准突变(仅针对有益突变位点)。最后,将精准突变的基因突变体通过基因枪法或者花粉管法导入该作物优良品种中,快速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作物新品种。

      基因超进化系统优势5大优势;开放系统,能不断进步;从无抗性进化到超高抗性;打破了只有 Class II EPSPS 才能提供较高草甘瞬高抗性的预言;进化后的农作物 EPSPS 多方面优于CP4,把农作物抗草甘麟提升了一个水平;其他性状(如光合效率)的进化可能会为农业、生态等带来巨大利益。

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胥南飞博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栾生研究员在《基于规模化家系的虾基因组选择研究》报告指出规模化家系的选育模式:选择强度大,遗传增益大;选育技术受效率限制;难以精细刻画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无法纠正系谱识别错误。

      为此研发出首个凡纳滨对虾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k):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K SNP 标记覆盖国内外快大、高抗等12个群体;与 AHPND 抗性、 WSSV 抗性、氨氮耐受性、饲料转化效率、收获体重与形态等性状关联的功能标记3086个;在11个群体(153尾)中测试,位点捕获率97-99%,质控后 SNP 位点保留率90%;目前已在广东海兴农等6家单位商业化应用。国内外在虾类群体中率先建立了一步法基因组BLUP选配种体系;对饲料转化率、WSSV和VpAHPND抗性的选择准确性大幅提升,突破精准遗传评估技术(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和高通量低成本多组学鉴定技术),提高选择强度,优化配种系统,可持续化选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栾生研究员

      华大智造中国营销中心市场部产品经理周红梅女士在《全套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赋能农业育种产研应用》指出:近年来,测序技术在农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助力科学家和育种家的产业应用。华大智造作为当前全球唯二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 Gb 级至 Tb 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持续以全套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赋能农业发展。

      近年来,华大智造系列生命科技工具在赋能解决农业问题上,与业界专家、机构等通力合作,成果斐然。比如在种质资源鉴定上, 由江汉大学生物基因检测鉴定中心负责人、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实验室主任彭海教授及其团队基于国产平台华大智造测序仪所研发的《GB/T 38551-2020植物品种鉴定MNP标记法》(简称“MNP标记法”),是我国首个包括实质性派生品种判定的国家标准,在新《种子法》中的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巨大作用。

华大智造中国营销中心市场部产品经理周红梅女士

      中国农业大大学侯卓成教授在《鸭基因组解析与基因组选》:阐明家养化过程中重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并且为分子育种提供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别组装了北京鸭、绍兴鸭和绿头野鸭的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注释了数千个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并发现鸟类被认为的“缺失基因”在基因组中存在,进一步否定了鸟类“缺失基因假说”。

      该研究首次在鸟类基因组中获得调控蛋壳生物钙化的必需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利用比较基因组和群体测序数据,鉴定到了家养化过程不同类型鸭群体中存在的关键遗传变异;该研究利用敲除模型证实了NR2F2基因在鸭体内的抑制脂肪生成的功能。此研究为解读鸟类蛋壳形成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鸭的性状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

中国农业大大学侯卓成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基因挖掘和底盘品种选育》中针对热带地区大豆主要问题开展研究:‍‍‍‍‍‍率先克隆(GmELF3)基因,揭示大豆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分子遗传基础;大豆耐酸铝低磷的精准表型坚定与基因精细定位;大豆适应热带地区的高产遗传机制-抗病性在;高油高产基因GmMFT的克隆;挖掘大豆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并与长童期等结合。‍‍‍‍

      在底盘品种选育方面:突破大豆产量和抗病育种的瓶颈,开展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快速精准创制新材料,特别是华春6高效基因编辑品种的利用;建立了面向全国和巴西及非洲的大豆科研和育种体系。

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

      兰州大学王维民教授在《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指出:基因组选择的优势:无需性能测定,羔羊出生时测基因成本低,可以实现早选和缩短育种周期;不受环境影响,选种效率和准确性高,可快速准确选出好基因;实现对测定难度大的性状、活体无法度量的性状和只有一个性别表现性状的准确选择。

      我国羊基因组选择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环节:大规模基因组选择参考群,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参考群规模已突破万级;低成本高效率的基因分型技术。固相芯片由国外垄断,液相芯片技术成本低、效率高,且技术完全自主;配套遗传评估技术,羊种业发达国家已制定适于本国的性能指数。目前已建立三大平台及湖羊万羊基因组计划及兰大“羊芯1号”(LZU-SHEEP-45K)湖羊高性能基因组育种芯片,下一步将推动基因组育种技术在绵羊育种中应用,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突破性绵羊新品种和特色绵羊新品系。

兰州大学王维民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李林教授在《基于生物大数据的玉米精准智能设计育种》中围绕株型建成培育密植高产玉米开展研究,玉米密植高产的株型建成遗传基础:发展遗传定位新方法并克隆株型主效位点;株型及相关性状的分子网络解析;株型与产量多性状研究揭示转座子影响性状变异新方式。

      前期工作为玉米理想株型与高产智能设计育种打下基础;多套高通量遗传群体为智能设计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全息功能图谱与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数据与算法基础;批量株型功能基因与分子机制提供靶位点与理论基础,为此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测初步构建了株高,产量与开花期的预测模型,发明新算法优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出精准设计育种Corn GPT,初步创制出大生物量青贮杂交组合。

华中农业大学李林教授

      Genetics Added Value B.V 总裁Jan MerKs博士就《基因组信息在猪遗传改良中的成功应用》中指出遗传改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00%的数据准确性是遗传改良成功的关键如系谱/性能/外形数据;系谱准确是常见问题如使用了错误的公猪的个体或错误的母猪ID,众多错误的测定数据来自不负责的员工。

      猪育种中几乎所有性状都是多基因共同决定的,如何成功的使用基因组信息:多世代的纯正品种/品系(避免过低的连锁不平衡水平);100%可靠的猪只 ID :无 ID 错配;100%可靠的系谱:父亲、母亲以及(曾祖代);准确的表型信息;基因型需要为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和高杂合性 SNP ;软件需要能够结合表型数据和基因组信息估计 GEBV ' s ;软件需要能在大群体中快速估计 GEBV ' s (例如,半天之内完成包含1百万特只和10万基因型的数据集运算)。

Genetics Added Value B.V 总裁 Jan MerKs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宿振起教授在《现代生物育种与突破性小麦品种选育》中指出受标记数(质)量、成本、检测效率以及从业者的认知等因素限制,国内小麦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仍处于"概念"阶段,大多单位尚未开展分子育种。主要原因在标记基础研究与育种利用脱节;简易;效率;成本;核心技术/商业育种。

      小麦赤霉病危害大、发病迅猛、防控难而被称为小麦的癌症。赤霉病抗性表型鉴定周期长、工作量大、抗性表型易受环境影响,准确表型鉴定需要多年多点才能实现。因此,单一依靠表型鉴定不能满足小麦赤霉病抗病育种需求,育种和选择效率低。Fhb1是迄今鉴定到的来源于小麦本物种中效应最大的赤霉病抗性QTL,虽然该QTL最早发现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小麦品种苏麦3号及其衍生系宁7840,但由于其连锁标记检测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直到该基因被克隆后才广泛应用我国小麦赤霉病的MAS育种。我们完成Fhb1克隆后,为了满足国内外大多单位MAS育种的需求,开发了一个基于简单PCR和琼脂糖电泳的分子标记。该基因的克隆和诊断性标记有效提升我国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的进程。

中国农业大学宿振起教授

      广东艾佩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希斌在《养猪企业数字化育种体系建设与资源共享》中指出数字化育种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繁育体系-未来的金字塔结构生猪繁育体系。数字化育种体系方案建设关键点: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管理;可以实现真实数据的数据采集方式;实现种猪数字化的一生;设备互通,精准饲喂。

      数字化种猪育种技术体系还在整合种猪表型组与基因组信息的统一遗传评估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建立先进的猪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基于区域及全国兴的联合遗传评估服务平台,创建资源共享模式,跨场精选优配实现种猪持续改良,在可控近交的程度前提下,为选定的公母猪群体,制定一套遗传贡献最大化的选配方案。

广东艾佩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希斌

      齐禾生科首席技术官赵天萌博士在《新一代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指出:齐禾生科的SEED平台构建了满足多种植物递送技术研发需求的强大的农作物开发体系,已针对多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开发了高效且安全的基因组编辑工具递送技术,并搭建了完备的高通量植物递送平台,并能够实现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遗传转化工作,目前利用该平台齐禾生科已自主开发出了具有突破性优异性状的多个作物新种质。

      齐禾生科基于AI的新型蛋白挖掘方法,开发出具有不同特性的新型碱基编辑工具酶;利用AI设计辅助缩小酶的体积,开发sdd- CBE系统。提高编辑效率高至26倍 ,破解大豆难以实现碱基编辑的农业难题。齐禾生科大片段DNA高效定点插入系统,掌握自主可控基因编辑技术体系,自主可控基因编辑蛋白质递送系统。成功创制广谱抗白粉病且高产的小麦优异的品系(广谱抗性,持久抗性,内源基因),引起世界高度关注。

齐禾生科首席技术官赵天萌博士

       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戚洪源在《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助力种业发展》指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的出路在于种业,种业4.0 智能育种:种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将会引发第三次种业技术(智能育种技术)革命。结合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情况,截止2021年全球玉米转基因转化体232个,大多数转化体为多基因的转化体遗传叠加。

      为此隆平生物开发隆平007转化体。她具有Cry1Ab、Cry2Ab、vip3Aa、epsps四个功能基因,可以抗玉米螟、棉铃虫、东方黏虫、桃蛀螟、二点委夜饿、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目前已获生产性试验,已提交生物安全证书申请。同时隆平生物还拥有玉米一年四代不间断回交转育技术,两年内可以完成回交转育。

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戚洪源

      百奥云总经理王冰冰就“应用智能育种平台,实践数智化育种”主题报告,跟在场百余人专家老师共同探讨。一个有效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是对分子育种的强力支持,它可以对海量测序数据进行安全高效的存储管理,再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挖掘。

      百奥云基因型大数据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轻松管理海量数据,同时内置常用分析工具,可以在整合SNP位点信息、材料信息、直接比较材料之间差异、品种真实性鉴定、目标基因检测、定向改良、基因聚合、回交育种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百奥云还提供全套GS方案,您可以在智能育种平台中,通过任务助手,轻松创建基因组预测任务,对自交系材料之间的各种配租后代的产量进行预测。

百奥云总经理王冰冰

      本届研讨会在8月1日18时迎来了圆满落幕,未来可期,期待第五届(2024)前沿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再见!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