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新乡县全域制种是这样炼成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7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760
 
  夏至时节,广袤的沃野田畴一派繁忙。
 
  6月23日,收割后的麦田泛出新绿,新乡县翟坡镇常兴铺村的曹明英喜上眉梢、信心满满,底气何来?
 
  “这是麦种繁育田,每斤种子比普通小麦高出一毛多钱。”曹明英答得干脆利落。
 
  6月9日,新乡县19.4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其中14万亩为麦种繁育田,占比达70%,麦种总产量1.4亿斤,产值2.3亿元。
 
  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谋划“一核三区”,新乡县成为“西区”中的重要区域,将承担小麦、大豆繁育任务。
 
  历史的机遇再一次让新乡县的种业发展有了新起点。
 
  “种业一直是‘主业’。”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说,县域内种子企业22家,培育小麦品种70多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培育的小麦品种常年在此繁育;新乡县多年承担着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生产试验、区域试验。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借助“中原农谷”的东风,新乡县立下“国内全域制种第一县”的目标。
 
  中国农科院扎根新乡县65载——科技引领推开“制种大门”
 
  5月下旬,新乡县麦浪翻滚,小麦正进入成熟灌浆期,粒粒饱满,穗穗清香。
 
  从这时到收获,田间地头,总会“大咖”云集: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继增、周阳等纷至沓来。
 
  大批育种专家为何扎堆一个小县城?只因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就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这里,也是瞄准世界作物科技前沿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们的小麦育种“大本营”。
 
  “扎根新乡县65年,已经承载中国农科院众多科研成果的新乡县,自然吸引来自全国的目光。”祝显成说。
 
  夏粮丰收,今年新乡县小麦平均亩产为1025斤,但在20世纪80年代,不仅是新乡县,全国小麦平均亩产在400斤左右。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创建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打破了这一局面。1991年,矮败小麦的种子撒在了新乡县的土地上,2003年矮败小麦育种基地成立,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逐步壮大,加上1957年就安家的植物保护研究所,以及后续入驻的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由此在新乡县落地生根。
 
  在新乡县的土地上,中国农科院还实现了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获得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完成了矮抗58的基因组测序;培育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新品种6000万亩。
 
  中国农科院周阳研究员的轮选系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教授的“伟隆16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研究员的郑麦系列、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张建伟研究员的“郑品麦22”、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的百农系列……常年在新乡县繁育生产。
 
  “耳濡目染的新乡县人民,逐渐将‘育种’二字根植于脑海中。”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管委会业务科科长王锋说,育种的“种子”播撒在了大家的心田,生根发芽、根深叶茂。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大前身)与新乡县联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开班,累计10万多人成为中国农科院的“学生”。
 
  在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新乡县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土专家”和农民“科学家”,新乡县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科技含量节节攀升,让民间科研成果“井喷”的基础扎扎实实。
 
  2万字书写院地合作情——政府倾心撬动“种业富矿”
 
  6月23日下午6点半,中国农科院新乡精神展馆,闭馆之后静悄悄。
 
  展馆里,400余件图片、老物件,定格了中国农科院专家们“把论文写在新乡县大地”的身影足迹,墙上2万字的介绍里,更深藏着双方相处一甲子的深情,令人心潮澎湃。
 
  不久前,中国农科院新乡精神展馆与中国科技馆、钱学森故居、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等单位共同入选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该馆由新乡县与中国农科院共同出资600万元联合筹建,2021年年底正式落成。
 
  院地合作正在延续。在心连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2000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地连片,渠路相通。玉米已经播种,农田信息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农田墒情变化。
 
  “这里有周阳研究员选育的‘轮选66’试验田500多亩。”示范园区负责人朱红雨告诉记者,“旱能浇、涝能排,还有高科技带动,这是对育种的大助力。”
 
  “筑巢才能引凤,优秀的育种环境,能让更多科技成果‘留恋’、诞生于新乡县。”在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祁磊眼里,中国农科院及众多科研院所、高校都是新乡县的亲密伙伴。“既是伙伴,从过去到现在,新乡县一直倾心对待。”
 
  2009年,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开始扩建,4500亩育种试验地的流转问题、地面附着物清理等,新乡县全部包揽,同时成立正处级的管理委员会,核定编制22人,全方位服务专家,保护科研成果,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
 
  为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制种基地建设、完善制种环境,新乡县还投资开发田物联网智能中控系统、种子田标准化栽培试验基地、智能化农机装备,并从2011年开始,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县建设覆盖率已高达99%。
 
  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也纷纷落户……静下心、沉住气、慢慢来,这是做科研应该拥有的态度,新乡县也这样要求着自己,沉淀之后成长飞速。
 
  22家种企的不懈努力——民间发力全域“摩拳擦掌”
 
  “新原958”,是新乡县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出自新乡县农民牛新印之手。
 
  “第一年,先种5000亩!”6月10日上午,来自漯河市的一家种植大户驱车赶到新乡县,与牛新印商讨“联邦2号”的制种合作,流转了近3万亩土地的他们“财大气粗”。
 
  牛新印和他育出的品种,影响力在逐年攀升。“县内、县外的制种面积今年达到了1.6万亩,公司销售额能从去年的1000多万元突破到2000万元。”牛新印有信心。
 
  民间育种力量在新乡县飞速迸发。22家民营种业企业、20余名“农民育种家”,在新乡县,种企“核心人物”一般都既经商又育种。
 
  去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原国际种业科技展览会上,专家推荐品种的名额仅有6个,河南金蕾种苗有限公司就占了2个。“受茹振钢教授影响,我们选择在蔬菜育种制种上发力。”育种人李瑞坤介绍,公司现在也是新乡市甘蓝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集育、繁、推于一体。
 
  在棉花育种界响当当的“中植棉2号”,育种人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李修立;稳产、高产、抗病、抗倒的“新丰”系列水稻,是“农家女”王桂凤育出的;孙长法主持培育棉花新品10个、新品系60多个……一股强大的民间育种力量在新乡县涌动。
 
  全域制种,新乡县有“上接天”的科研优势与“下接地”的民间基础。站在“中原农谷”赋予新乡县委、县政府的新定位,新乡县列出发展台账:明确方向,加强对种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优化布局,培育有影响力的种业航母;注重转化,杜绝科研与生产“两张皮”。
 
  为“中原农谷”发展添力,新乡县摩拳擦掌。(记者 马丙宇 刘亚鑫 通讯员 余晓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