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送别李晴祺!一生情系麦田的育种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22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浏览次数:981
 
 
      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家、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晴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2月18日在泰安不幸逝世,享年92岁。
 

▲2016年,李晴祺教授在即将丰收的麦田。
 
      李晴祺教授1931年1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1949年9月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随农艺系并入山东农学院,195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先后任农学系副主任、主任,兼任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攻关作物育种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小麦专家组成员,中国种子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小麦专业组组长,山东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种子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李晴祺与部分团队成员在温室观察小麦。
 
      李晴祺教授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带领研究团队创造了矮秆、多抗、高产的小麦新种质“矮孟牛”,并利用该种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培育出鲁麦1号、鲁麦5号、鲁麦8号、鲁麦11号、鲁215953等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2亿多亩。其中,“七五”“八五”期间在山东省的年推广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八五”期间,他主持育成品种的数目和推广面积位居全国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8年,全国各地利用“矮孟牛”共育成13个省级以上新品种、78个优良新品系和97份衍生资源,育成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107.52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50.41亿元。1997年,李晴祺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历经26年完成的“冬小麦矮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0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重奖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7年,李晴祺教授荣获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证书。
 
      李晴祺教授在作物育种和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的理论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主编了《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研究专著,编著《怎样做田间试验》(作物育种分册),参编《作物育种学》《小麦育种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1991-1995)》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1999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科技著作)”一等奖、国家图书奖等奖励。
 
 
▲李晴祺与他的老搭档、小麦专家包文翊在试验田观察小麦。
 
      李晴祺教授在农业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他认真研究农业教育规律,提出了“三段培养”人才教学模式,其主持完成的“培养高等农业人才的新体制与新模式”教学成果于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建立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教学新体制”教学研究项目,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的程序和环境,闯出了一条培养合格农业人才的新路子。1993年,该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984年,李晴祺在指导青年教师实验。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李晴祺教授获得了包括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倡设并审评的亿利达科技奖、全国支农扶贫先进个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科教兴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众多荣誉。2000年以来,他主动承担起青年学生“人生导师”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解疑释惑,导航人生,并慷慨解囊,资助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被省有关部门多次授予“全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等荣誉称号。
 
      李晴祺教授一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为人楷模、为师典范。他以勇于创新、埋头苦干、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大家风范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农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逝世,是山东农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科技界、农业界的重大损失。
 
      先生走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