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万亿级”玉米产业如何融合破局?听听这10多位专家怎么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23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作者:林晓岚  浏览次数:1073
 

      育种怎么定方向?

      现代生物技术对产业有哪些影响?

      怎么通过栽培来提高产量?

      玉米市场供需情况、产业政策如何?

      食品加工领域迎来哪些机遇?

      饲料企业怎么应对原料行情?

      如何推动种植端、饲料养殖、深加工等领域深度融合?

      10月20日下午,首届中国玉米产业链大会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邀请14位玉米产业育种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领导专家,就玉米育种与生产、玉米消费与供需分析、玉米产业链融合与未来发展三大主题,进行主题报告和对话交流。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处长王以中、南方农村报社副主编麦倩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袁建敏分别主持了三场主题论坛。

      良种是关键

      生物技术为生产添彩

      论坛以“玉米育种与玉米生产”主题开始,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处长王以中主持本次主题的讨论,4位专家围绕主题进行报告发言。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处长王以中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介绍了我国玉米育种现状与方向演变,他指出,玉米良种在增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育种创新包括理论、技术、种质、杂优模式、突破品种5个方面,都应符合“不同、有用、更好”三个要素,选育、选准、推广有市场竞争力品种至关重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玉米有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现代玉米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讲述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对玉米产业的影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农业合成生物学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等生物技术都对玉米产业培育良种发挥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

      有良种更要会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李少昆从栽培技术方面介绍了提高玉米单产的实践。他认为,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增效的方向,玉米产量提高的关键生理指标是群体粒数、粒叶比(粒重)和生物量,这为产量不断突破指明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李少昆

      机械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立晶分析了国内育种播种的现状。我国70%以上制种玉米集中在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地块大小差异较大,以覆膜播种为主。对机械不信任、对进口机器的盲目崇拜、不了解国产机器并质疑其质量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误区,事实上国内也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成果,如高地隙底盘、喷药机、去雄机、父本切割机、制种玉米种穗收获机等机械的改良,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立晶

      供需趋平衡

      应对多元消费精准施策

      近期,玉米国内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论坛第二个主题“玉米消费与供需分析”从市场行情、政策走向、食品及饲料加工等方面对玉米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南方农村报社副主编麦倩明主持本场讨论。

南方农村报社副主编麦倩明

      盛达期货研究院副院长孟金辉指出,中国玉米需求的缺口依然存在,生猪产能的恢复速度超预期,使饲料销量相应提高。未来几年玉米市场供需有几大趋势:从供给端来看,种植面积将呈恢复性增加;从需求端来看,生猪养殖的恢复使玉米饲用需求有望保持增加态势,虽深加工产能扩张放缓,但对玉米需求仍将稳中有增。另外,由于进口有配额管控,进口玉米难以直接冲击国内价格。

盛达期货研究院副院长孟金辉

      中国玉米网总裁、农业农村部预警分析师冯利臣分析了玉米市场格局的转变,在未来,玉米供需格局从宽松转向平衡,市场行情波动更为频繁,风险与机会并存,多空博弈更加激烈。国内玉米市场虽处“牛市”状态,但国际谷物市场受疫情影响长期处于低位,进口谷物价格优势明显,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谷物的进口量或将呈现出进一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玉米网总裁、农业农村部预警分析师冯利臣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仇焕广对近期玉米政策进行分析。他指出,政府主要在科研和技术推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还田)等方面发挥作用,应减少对玉米市场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价格在调节供需中的基础性作用。适度增加玉米和替代品的进口,提前向国际市场释放信号在我国水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进口来增加国内供给是必然的,进口来源要多元化,但应该从价格最有优势的国家进口,因为国际市场是高度一体化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仇焕广

      玉米加工产品渗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锋探讨了玉米食品加工的发展趋势。他总结说,传统型玉米食品正向工业化、产业化不断推进,玉米功能性食品开发将是未来的热点与焦点。根据不同杂粮的原料特性与人们的消费习惯,将玉米深加工转化为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食品配料及生物质材料等多种产品,实现玉米资源的的绿色化、高值化、高质化、多元化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锋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粮油监测处副处长王辽卫分析了大宗饲料原料行情,生猪养殖快速恢复,带动饲料消费需求。今年9月,饲料总产量2440万吨,连续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逻辑决定趋势,要全局、理性、动态地认识玉米市场产需缺口。他预测,新粮上市后新粮与陈粮相衔接,收购竞争会加剧,市场价格抬升到新区间,与国际市场融合程度加大,市场预期复杂多变,价格波动频率加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粮油监测处副处长王辽卫

      融合中发展

      紧密衔接上中下游产业

      本次论坛邀请玉米产业链中的相关科研单位、饲料加工企业、饲料消费企业、农业互联网公司等负责人进行圆桌会议,共同探讨构建玉米产业链的路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元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陈凯、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关内区采购总监温春雨、大北农集团商情中心玉米总监孙建宝、北京爱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EO王伟文参加讨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袁建敏主持圆桌会议。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袁建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元东表示,以前的玉米育种侧重于农民的需求,但玉米的最终归宿是饲料和加工行业,因此现在育种任务又增加了。目前,高产的性状已经符合饲料行业的要求,下一步是对品质问题进行解决。在原基础上,培育适宜机械化机收的玉米新品种,对饲料产业也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元东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陈凯赞同王元东的观点,他说:“种子企业就是我们育种的目标和方向,我们的科研成果是更多是通过企业来落地和延伸。作为科研单位,我们涉及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要和产业链上的企业融合,通过企业化的农业生产,解决产品后期不稳定的问题。为企业做好服务,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发挥我们的社会价值。”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陈凯

      大北农的饲料产业占到集团业务的90%,大北农集团商情中心玉米总监孙建宝表示,对于饲料来说,最主要的影响指标在于毒素,如果能在种植端把毒素控制住,产业链的成本能大幅度降低。

大北农集团商情中心玉米总监孙建宝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关内区采购总监温春雨站在企业的角度对未来育种提出了要求,即“一低三高”——毒素低、容重高、蛋白高、产量高。他说:“我们买粮食,是讲究以质论价的。企业和育种专家中间隔着两道墙,即种植和收储运输。集中种植、集中回收,才能实现以质论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发展。”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关内区采购总监温春雨

      北京爱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EO王伟文认为“互联网+农业”可以帮助玉米产业链实现更紧密的联系。他说:“扎根农村是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做了7个省的农业大数据,从种苗到销售,整个过程都有数据分析和溯源,既为农民做服务,也为企业提供靠谱的选择。互联网搭建起供需方之间的桥梁,在构建玉米产业链中大有作为。”

北京爱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EO王伟文

识别二维码,回顾大会

      记者丨林晓岚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