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正文

四川| 关于“黑亮82”等59个申请认定品种信息的公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7  来源: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410
 
 关于“黑亮82”等59个申请认定品种信息的公示
 
      根据《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及《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办法》有关规定,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蔬菜、食用菌、果树、药用植物、综合五个专业委员会对“黑亮82”等59个申请认定的品种进行评审,现将通过评审的59个品种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异议人或异议单位书面材料须用真实姓名,提供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同时本人签字或加盖单位公章。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周会:电话028-85588103,邮箱286762779@qq.com
      
      李欣:电话028-85588271,邮箱1121696670@qq.com
      
      唐仕香:电话028-85588271,邮箱773442607@qq.com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5号
      
      附件:申请认定品种信息
      
      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11月25日 

申请认定品种信息

一、蔬菜

      (一)茄子

      (一)      1.黑亮82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彭州市乡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E075×E181

      特征特性:中熟,门茄着生主茎第10节左右,植株生长势健壮,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73.5厘米、冠幅72.8厘米。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绿。果实长棒形,茄眼部有紫红丝。商品果平均纵径37.4厘米,横径5.6厘米,平均单果重304.8克;果皮黑亮,果肉绿白色,籽少,品质好。采收期较长,稳产性好,丰产潜力大。

      品质:鲜果中粗纤维含量0.9%、可溶性糖含量1.93%、抗坏血酸5.02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1.05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高感绵疫病。

      产量表现:2020~2021年连续两年多点试验,2020年平均亩产量5033.4公斤,比对照黑美娇增产9.7%;2021年平均亩产量5040.6公斤,比对照增产11.9%。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根据不同育苗方式、栽培措施(露地或保护地)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时间及时播种。早春设施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采用大棚+小拱棚育苗。夏秋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塑料棚避雨和适当遮阴育苗。②定植:5~7片真叶时定植。③田间管理:重施基肥,合理追肥,提倡配方施肥。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参照常规栽培管理进行。及时打杈,摘除老、黄、病叶,加强通风,中耕除草,立支架,培土上厢。采用农业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平原和丘陵地区,春秋季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高温高湿条件下果实易感绵疫病。设施栽培中应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及时防治。

      2.黑亮168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德阳市盛科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品种来源:E064×E181

      特征特性:早熟,门茄着生主茎第7~9节,植株生长势健壮,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65.0厘米、冠幅78.6厘米。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绿。果实中短,粗棒形,果顶尖,茄眼部有紫红丝。商品果平均纵径30.0厘米、横径6.6厘米,平均单果重287.8克;果皮黑亮,果肉绿白色,籽少。早期丰产性强,采收期较长。

      品质:鲜果粗纤维含量为1.1%、可溶性糖含量2.36%、抗坏血酸含量5.6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1.05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高感绵疫病。

      产量表现:2020~2021年连续两年多点试验,2020年平均早期亩产量609.8公斤,比对照黑美娇高10.8%,显著高于对照,平均总亩产量4422.4公斤,与对照相当;2021年平均早期亩产量600.9公斤,比对照高11.2%,显著高于对照,平均总亩产量4503.3公斤,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根据不同育苗方式、栽培措施(露地或保护地)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时间及时播种。早春设施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采用大棚+小拱棚育苗。夏秋栽培:5月下旬~6月中上旬,塑料棚避雨和适当遮阴育苗。②定植:5~7片真叶时定植。③田间管理:重施基肥,合理追肥,提倡配方施肥。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参照常规栽培管理进行。及时打杈,摘除老、黄、病叶,加强通风,中耕除草,立支架,培土上厢。采用农业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平原和丘陵地区,春秋季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高温高湿条件下果实易感绵疫病。设施栽培中应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及时防治。

      (二)豇豆

 

      成豇14

      申请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育种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品种来源:170×p-3

      特征特性:早熟,从播种到始收约53天,全生育期约100天。植株蔓生、蔓长3.5~4米,主蔓结荚为主;叶片深绿色,中等大,长卵菱形;始花节位第1~3节、花冠白色、每花序成荚2~3对;嫩荚深绿色、长圆条形带中缝,平均荚长66.6厘米、单荚重24.6克;种子肾形,种皮黄棕色,百粒重约18克。

      品质:豆荚粗纤维含量1.5%、干物质含量9.4%、可溶性糖含量0.03%、维生素C含量16.8毫克/100克、粗蛋白质含量2.0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高抗根腐病;田间调查,病毒病抗性优于对照正源青豇豆。

      产量表现:2019~2020年连续两年多点试验,2019年平均前期产量1284.1公斤/亩,比对照正源青豇豆增产98.3%,平均总产量2161.9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9%;2020年平均前期产量1244.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5.2%,平均总产量2097.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四川盆地早春设施栽培,于2月上中旬播种;露地栽培,可在3~7月直播。用种量为1.5~2公斤/亩。稀窝密株相结合,按照1500~1800稀窝、每窝5~6株。②田间管理:重施底肥,合理追肥,每采收1~2次追施磷酸二氢钾5公斤/亩和尿素10公斤/亩;田间注意排灌,不能积水。及时搭架引蔓,整枝打杈,清除田间杂草。③病虫害防治:播前注意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苗期注意防治根腐病和枯萎病,生长中期注意防治锈病、白粉病,结荚期注意防治豆荚螟、蚜虫等虫害。④采收:根据商品性状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盆地豇豆种植区春夏秋季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该品种始花节位低,应及时理顺豆荚和采收,避免影响商品性。

      (三)丝瓜

 

      1.蓉砧4号

      申请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育种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品种来源:24-1×61-3

      特征特性:砧木品种,幼苗下胚轴平均粗2.8厘米,子叶平均长5.3厘米、宽3.0厘米,长势较强,根系发达;第一雌花节位10~14节,主蔓始瓜节位11~16节,果实圆筒状,表皮瓜瘤密度中等,果实纵径33~42厘米,横径4.7~6.0厘米,单果重350~430克;人工接种鉴定抗枯萎病。该砧木与苦瓜的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田间表现抗枯萎病。

      品质:嫁接早亮苦瓜维生素C含量25.9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0.3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粗纤维素1%。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抗丝瓜枯萎病。

      产量表现:嫁接早亮苦瓜2022~2023年连续2年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早期产量为1274.7公斤/亩,比对照蓉砧1号增产12.5%;平均亩产量为5532.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1.4%。2023年平均早期产量为1295.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4.2%;平均亩产量为5616.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1.3%。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砧木和接穗种子用55℃温水浸种催芽后播种,砧木要提前3~5天播种,苗床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不低于15℃,出苗后温度可适当降低。②嫁接:当接穗子叶平展真叶显露,砧木有1叶1心时嫁接。采用贴接法嫁接。③嫁接苗管理:嫁接后前3天注意保湿、遮光,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15~20℃。4天后可适当通风透光,7天后按常规苗管理,炼苗后定植。④定植:嫁接口高出地面2~3厘米。田间管理参照接穗品种管理。

      ⑤田间管理:定植前施足基肥,通常施商品有机肥500公斤/亩和复合肥20公斤/亩,防治地下害虫。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四川苦瓜产区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各地丝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可能不同,建议小面积试种后推广。

      2.蓉砧5号

 

      申请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育种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品种来源:61-3×1714-2

      特征特性:砧木品种,幼苗下胚轴平均粗2.73厘米,子叶平均长4.98厘米、宽2.55厘米,长势较强,根系发达;第一雌花节位11~19节,主蔓始瓜节位12~20节,果实圆筒状,表皮瓜瘤稀疏,果实纵径30~37厘米,横径5.1~6.0厘米,单果重330~400克;人工接种鉴定抗枯萎病。该砧木与苦瓜的嫁接亲和性好,嫁接苗田间表现抗枯萎病。

      品质:嫁接早亮苦瓜维生素C含量32.7毫克/100克、可溶性糖0.34%、可溶性固形物2.9%、粗纤维素0.8%。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抗丝瓜枯萎病。

      产量表现:嫁接早亮苦瓜2022~2023年连续2年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早期产量为1244.9公斤/亩,比对照蓉砧1号增产9.9%;平均亩产量为5374.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2%。2023年平均早期产量为1259.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1.0%;平均亩产量为5457.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砧木和接穗种子用55℃温水浸种催芽后播种,砧木要提前3~5天播种,苗床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不低于15℃,出苗后温度可适当降低。②嫁接。当接穗子叶平展真叶显露,砧木有1叶1心时嫁接。采用贴接法嫁接。③嫁接苗管理。嫁接后前3天注意保湿、遮光,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15~20℃。4天后可适当通风透光,7天后按常规苗管理,炼苗后定植。④田间管理。定植前施足基肥,通常施商品有机肥500公斤/亩和复合肥20公斤/亩,防治地下害虫。定植时,嫁接口高出地面2~3厘米。田间管理参照接穗品种管理。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苦瓜产区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各地丝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可能不同,建议小面积试种后推广。

      3.攀杂4号

 

      申请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W-3×S3-1-1-3

      特征特性:种皮浅褐色,无棱,种子千粒重111.5克。主蔓第一雌花节位9.4节,果实圆筒形,中等绿色,瓜面皱褶程度中等,无明显瓜棱,长32.0厘米,粗4.8厘米,单瓜重404.8克。

      品质:纤维素含量0.27%,可溶性蛋白1.18毫克/克,可溶性糖2.03%,抗坏血酸3.22毫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感枯萎病。

      产量表现:2022~2023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2022年早期产量1500公斤/亩,比对照米易丝瓜增产24.2%,总产量3952.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0.6%;2023年早期产量1185.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3%,总产量3874.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①攀枝花河谷区早春栽培1~2月播种,高山区2~3月播种,盆地内3~4月播种。穴盘育苗。②播种密度1600~1800株/亩。③沟施有机粪肥2000~2500公斤/亩、过磷酸钙50公斤/亩、复合肥50公斤/亩和硫酸钾30公斤/亩作基肥。④每次追施复合肥5~10公斤/亩,5~7天追肥1次。⑤蔓长30厘米左右搭“人”字架,主蔓基部留一个侧蔓,其余摘除。⑥防治霜霉病和蚜虫。⑦瓜长30厘米左右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春夏季栽培,攀枝花海拔1000~1800米区域冬春季、夏秋季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座瓜后注意疏理瓜蔓和卷须,不要缠绕在瓜上,保证瓜条顺直。

      

      4.攀杂6号

      申请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D-4-1×S3-1-1-3

      特征特性:种皮浅褐色,无棱,种子千粒重129.8克。主蔓第一雌花节位9.8节,果实圆筒形,中等绿色,瓜面皱褶程度中等,无明显瓜棱,长33.3厘米,粗4.8厘米,单瓜重435.1克。

      品质:纤维素含量0.21%,可溶性蛋白1.12毫克/克,可溶性糖2.46%,抗坏血酸2.55毫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中抗枯萎病。

      产量表现:2022~2023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2022年早期产量1483.4公斤/亩,比对照米易丝瓜增产22.8%,总产量3812.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6.4%;2023年早期产量1321.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1.5%,总产量3646.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①攀枝花河谷区早春栽培1~2月播种,高山区2~3月播种,盆周区3~4月播种。穴盘育苗。②播种密度1600~1800株/亩。③沟施有机粪肥2000~2500公斤/亩、过磷酸钙50公斤/亩、复合肥50公斤/亩和硫酸钾30公斤/亩作基肥。④每次追施复合肥5~10公斤/亩,5~7天追肥1次。⑤蔓长30厘米左右搭“人”字架,主蔓基部留一个侧蔓,其余摘除。⑥防治霜霉病和蚜虫。⑦瓜长30厘米左右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平坝、丘陵春夏季栽培,攀枝花海拔1000~1800米区域冬春季、夏秋季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座瓜后注意疏理瓜蔓和卷须,不要緾绕在瓜上,保证瓜条顺直。

      

      5.中丝2号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ZY-4×XHX-3

      特征特性:早熟,第一雌花节位为5.4节,15节内雌花数为9.0个;果长23.1厘米,果径5.2厘米,单果重204.5克,果实圆筒形,表面光滑,中等绿色,有光泽;果肉白色,耐褐变。

      品质:商品果可溶性糖含量2.16%,蛋白质含量1.03克/100克,抗坏血酸含量3.76毫克/100克,总膳食纤维含量1.48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

      产量表现:2023年多点试验平均前期产量1341.8公斤/亩,比对照清香1号增产14.0%,平均总产量3387.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5%;2024年多点试验平均前期产量1277.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2%,平均总产量3405.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2.3%。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育苗:成都平原地区早春栽培于1月上旬播种,加温保温育苗,秋季栽培于6月中下旬陆续播种,用种量100~200克。②定植:吊蔓栽培1800~2000株/亩。③田间管理:基肥施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亩,复合肥40公斤/亩,结果盛期追肥2~3次,每次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亩;加强温湿度管理,白天20~25 ℃,夜间不低于18 ℃,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④生长期注意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瓜食蝇、蚜虫等危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春秋两季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早春设施栽培缺少昆虫授粉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四)      芹菜

(五)      蜀白芹1号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 绵阳市涪城区蔬菜种子经营部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 绵阳市涪城区蔬菜种子经营部

      品种来源:天津‘津南实芹’辐射变异株系/四川江油地方品种‘白秆芹’

      特征特性:直立性好,平均株高55.8厘米,株幅20.1厘米。叶柄白色且有光泽,实心,平均叶柄数6.5片,叶柄长40.2厘米,叶柄宽1.6厘米,单株重80.3克。叶片颜色浅绿,小叶叶缘尖锐。耐抽薹性优于四川地方品种白秆芹,抽薹期延后8~11天。播种后120天左右采收。

      品质:维生素C含量2.3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3.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1%,纤维素含量2.7%,芹菜素含量49.3微克/克。

      抗性:田间调查,叶斑病发病率低于对照。

      产量表现:2022~2023连续两个生长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产量4313.2公斤/亩,比对照白秆芹增产9.5%;2023年平均产量4309.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①整地施肥:种植前施足底肥,厢面宽度1.5~2米,沟宽0.4米。②播种育苗:成都平原7月中旬~10月中旬、12月中下旬,低温季节播种需盖棚保温,高温季节播种遮荫降温。③栽培方式:育苗移栽,播种后50天左右定植,株行距8~10厘米见方;直播,苗高10厘米左右定苗。④田间管理: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定植缓苗后追施1次水溶性复合肥,叶丛旺盛生长期重追2次肥。⑤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虫、小菜蛾等虫害及叶斑病、病毒病等病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盆地芹菜种植区域秋冬季及高原夏秋季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耐寒能力弱,越冬需设施栽培,建议不同地区试种后推广。

          

      菜豆

(六)      蓉紫豆1号

      申请者: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成都农彩农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成都农彩农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川紫无筋豆变异株

      特征特性:中熟,春季播种到嫩荚始收约65天。植株蔓生,蔓长2.8~3.6米;分枝4~5条,主蔓和侧蔓均可结荚;叶片绿色、中等大小,小叶近圆形;茎、叶柄均为紫色;花冠紫红色,每花序成荚数2~4对;商品荚紫色、长圆棍形;荚长21~23厘米、宽1.0~1.2厘米、厚1.1~1.2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种子肾形,浅褐色带点斑。

      品质:商品豆荚花青素含量132毫克/千克,比对照锦紫玉增加82.8%,维生素C含量23.4毫克/100克,比对照增加62.5%,可溶性糖含量2.53%,粗蛋白质含量2.11%,粗纤维含量1.2%,干物质含量11.1%。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抗根腐病、抗病毒病。

      产量表现:2022~2023年两年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总产量1918.0公斤/亩,与对照锦紫玉相当;2023年平均总产量1905.2公斤/亩,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四川地区早春设施栽培2月上旬播种,春露地栽培3~4月播种,秋季栽培8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用种量为2.5~3.0公斤。②栽培密度:高畦栽培,畦连沟宽1.4~1.5米,双行种植,株距45~50厘米,每穴2~3株。③田间管理:每亩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50公斤。及时搭“人”引蔓,第1次采收后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注意防治小地老虎、蚜虫、白粉虱等虫害和枯萎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盆地菜豆种植区春秋季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不耐高温,秋季栽培对播期要求较严格,注意避开高温适时晚播;②长势较旺,适当控制氮肥施用。

      

      (六)南瓜

      1.川早蜜1号

      申请者:宜宾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中心

      育种者宜宾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中心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泸旺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GN-48×YGN-67

      特征特性:早熟,播种至始采嫩南瓜平均64天,比对照金品蜜本早约9天,植株生长势强,叶色绿色,第一雌花节位6~10节,果皮绿色底附网状白斑,梨形果,商品果纵径约25.7厘米,横径约12.7厘米,平均单果重约1.2公斤,口感微粉。

      品质:嫩南瓜的可溶性糖含量3.36%,维生素C含量18.5毫克/100克,干物质含量6.74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5.5%;老南瓜的可溶性糖含量8.17%,维生素C含量12.0毫克/100克,干物质含量11.9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10.8%。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23~2024年两年多点试验,2023年嫩瓜平均产量1987.8公斤/亩,比对照金品蜜本增产11.2%;2024年嫩瓜平均产量2012.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大棚种植1月初播种,露地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苗期20~30天。②田间管理:施足底肥,腐熟农家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500~1000公斤/亩,三元复合肥25~50公斤/亩。栽植密度约为420~560株/亩,及时引蔓,采用双蔓整枝方式。追肥2~3次,每次15~20公斤/亩三元复合肥。③病虫害防治:整个生育期注意防治白粉病、瓜食蝇等。④采收:果实达到商品果(嫩瓜)时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盆地嫩南瓜种植区域春季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注意预防白粉病、瓜食蝇等病虫害,早春育苗注意增温保温。

      

      2.川早蜜2号

      申请者:宜宾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中心

      育种者宜宾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中心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泸旺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GN-89×YGN-23

      特征特性:早熟,播种至始收嫩南瓜平均61天,植株生长势强,采收期较长;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第一雌花节位8~10节,果实花白皮,近圆形,商品果纵径约15.6厘米,横径约16.2厘米,单果重约0.8公斤,质地脆硬,无糠心。

      品质:嫩南瓜的可溶性糖含量3.27%,维生素C含量26.2毫克/100克,干物质含量6.17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老南瓜的可溶性糖含量4.07%,维生素C含量0.127毫克/100克,干物质含量6.56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1%。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23~2024年两年多点试验,2023年嫩南瓜平均1642.1公斤/亩,比对照五月早增产31.5%;2024年嫩南瓜平均1877.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5.7%。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大棚种植1月初播种,露地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苗期20~30天。②田间管理:施足底肥,腐熟农家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500~1000公斤/亩,三元复合肥25~50公斤/亩。栽植密度约为420~560株/亩,及时引蔓,采用双蔓整枝方式。追肥2~3次,每次15~20公斤/亩三元复合肥。③病虫害防治:整个生育期注意防治白粉病、瓜食蝇等。④采收:果实达到商品果(嫩瓜)时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盆地嫩南瓜种植区域春季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注意预防白粉病、瓜食蝇等病虫害,早春育苗注意增温保温。

      魔芋

(七)      1.沐芋1号

      申请者:西南大学 沐川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西南大学 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沐川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沐川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利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引进的珠芽黄魔芋种群内的自然变异,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205天。植株“Y”型,平均株高143厘米、冠幅112厘米。幼芽包裹3片鳞片,鳞片深绿色,覆白绿色斑块。叶柄底色为绿色,覆墨绿色不规则斑纹,叶片绿色,顶端小叶披针形,先端长尾状。叶面着生气生球茎,平均每株7个,重约56克;地下球茎扁球形,球茎肉色橙黄色,2龄单球茎平均重1.45公斤。

      品质:地下球茎干物质含量14.05%,葡甘聚糖含量51.67%。

      抗性:田间调查,叶斑病发病率低于对照;室内测定,球茎耐低温能力强于对照。

      产量表现:2022~2023年两年多点试验,2022年地下球茎平均产量为3052.6公斤/亩,比对照西傣9号增产7.3%;2023年地下球茎平均产量为3426.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0.9%。

      栽培技术要点:①精选种芋及预处理:选择无病、饱满光滑、小于200克的球茎或气生球茎作种芋,精选后的种芋用药剂浸泡消毒或消毒粉进行消毒处理。②播前土壤准备: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500公斤,硫酸钾型复合肥40公斤(开沟条施),使用魔芋专用消毒粉及杀虫剂防治病虫害。③播种: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一代种亩用种量50~60公斤,播种株行距为25×30厘米;二代种亩用种量200~400公斤,播种株行距为50×60厘米。④追肥: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根据田间长势喷施叶面肥2~3次。⑤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在黑腐病、软腐病、白绢病穴及周围进行消毒,控制病害蔓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春季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引种区域。海拔过高区域易导致积温不足产量低、冬季发生冻害。

      

      2.沐芋2号

      申请者西南大学 沐川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西南大学 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沐川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沐川县农业农村局

      品种来源从引进的弥勒魔芋种群内的自然变异株,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210天。植株“T”型,平均株高149厘米、冠幅117厘米。幼芽包裹3片鳞片,鳞片褐色,覆褐白色条形斑。叶柄底色绿色,覆盖浅绿色斑块加条状斑纹;叶色深绿,顶裂叶为阔披针形,先端尾状。叶面着生气生球茎,平均每株8个,共重约62克;地下球茎扁球形,芋肉金黄色,2龄单球茎重1.53公斤。

      品质球茎干物质含量14.94%,葡甘聚糖含量57.57%。

      抗性:田间调查,软腐病、叶斑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室内测定,球茎耐低温能力优于对照。

      产量表现2022~2023年两年多点试验,2022年地下球茎亩产3110.5公斤,比对照西傣9号增产9.9%;2023年地下球茎亩产3588.5公斤,比对照增产16.2%。

      栽培技术要点:①精选种芋及预处理:选择无病、饱满光滑、小于200克的球茎或气生球茎作种芋,精选后的种芋用药剂浸泡消毒或消毒粉进行消毒处理。②播前土壤准备: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500公斤,硫酸钾型复合肥40公斤(开沟条施),使用魔芋专用消毒粉及杀虫剂防治病虫害。③播种: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一代种亩用种量50~60公斤,播种株行距为25×30厘米;二代种亩用种量200~400公斤,播种株行距为50×60厘米。④追肥: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根据田间长势喷施叶面肥2~3次。⑤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在黑腐病、软腐病、白绢病穴及周围进行消毒,控制病害蔓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川南浅丘区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春季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引种区域。海拔过高区域易导致积温不足产量低、冬季发生冻害。

      

(八)      芥菜

(九)      1.川笋芥1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蜀150108A×B034-3-2-3-5

      特征特性:平均采收期76天,早熟;植株生长势旺盛,株型半直立,少腋芽,不易抽薹;平均株高68.7厘米、株幅73.7厘米;叶型花叶,叶色浅绿色;膨大茎棒状,皮色白绿色,肉质洁白,平均纵径27.4厘米、横径4.9厘米,平均商品单茎重0.5公斤。

      品质:新鲜膨大茎干物质含量4.11克/100克、蛋白质含量0.95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26.6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1.46%、粗纤维含量0.2%。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感黑斑病和根肿病、耐软腐病。

      产量表现:2021~2022年两年多点试验,2021年平均亩产1966.1公斤,比对照蜀芥6号增产32.1%;2022年平均亩产2288.7公斤,比对照增产15.4%。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四川盆地播种时间为8月下旬~9月上旬,其余地方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②育苗:出苗前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苗床见干见湿;视苗情匀苗及施肥,苗距保持6~7厘米,施肥用每亩兑水喷施尿素5~10公斤。苗期注意预防根肿病和蚜虫。③定植:苗龄25天左右定植,每亩种植约4000株,推荐喷淋根肿病防治药物移栽。④田间管理:大田深翻耙细后1.5~2米开厢;重施基肥,合理追肥,在中等肥力的条件下,结合整地开厢,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20~30公斤作基肥。生长期间追肥以“前期轻施,中期重施,后期看苗补肥”的原则进行,每亩共施入10~15公斤尿素,在定植返青期、开盘期、茎始膨大期结合浇水分别施入总追肥量的20%、60%、20%。⑤病虫害防治:幼苗期主要防治根肿病、软腐病及蚜虫,大田主要防治软腐病、黑斑病。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盆地秋冬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品种不抗根肿病,苗期和移栽初期注意防治根肿病,建议在非根肿病重病区种植。

      

      2.川芥6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蜀092058A×Q7358-5-1-1

      特征特性:晚熟,耐抽薹,平均抽薹期160天;植株生长势旺盛,株型半直立;平均株高52.3厘米、株幅81.0厘米;叶绿色、阔卵圆形,叶柄宽厚少筋,平均叶长65.9厘米、宽40.2厘米、叶柄宽11.8厘米;平均单株重3.82公斤,适宜加工。

      品质:新鲜叶片干物质含量5.88克/100克、蛋白质含量1.67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47.5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1.93%、粗纤维含量0.4%。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感黑斑病和根肿病、耐软腐病。

      产量表现:2021~2022年两年多点试验,2021年平均7428.7公斤/亩,比对照川芥1号增产12%,比眉山包包青增产29%;2022年平均5747.4公斤/亩,比对照川芥1号增产17%,比眉山包包青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四川盆地播种时间为9月上中旬,其余地方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②苗床管理:出苗前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苗床见干见湿;视苗情匀苗及施肥,苗距保持6~7厘米,施肥用每亩兑水喷施尿素5~10公斤。苗期注意预防根肿病和蚜虫。③定植:苗龄30天左右定植,每亩种植2500~3500株,推荐喷淋根肿病防治药物移栽。④田间管理:重施基肥,合理追肥,在中等肥力的条件下,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作基肥,深翻耙细后1.5~2米开厢。生长期间追肥以“前期轻施,中期重施,后期看苗补肥”的原则进行,每亩共施入10~20公斤尿素,在定植返青期、开盘期、莲座中期结合浇水分别施入总追肥量的30%、60%、10%。也可采用“一次性施肥法”进行。⑤病虫害防治:幼苗期主要防治根肿病、软腐病及蚜虫,大田主要防治软腐病、黑斑病。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盆地秋冬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品种不抗根肿病,苗期和移栽初期注意防治根肿病,建议在非根肿病重病区种植。

      

      (九)生菜

      中生4号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KNV000485变异株

      特征特性:定植到收获65天,早熟;叶丛半直立,不结球,植株腋芽分生能力中等;叶色翠绿、光泽度中等,无叶裂、无缺刻;叶片厚度中等、质地软,呈窄椭圆形,先端圆形,泡状程度强,叶缘波状程度弱,叶脉非扇形;平均株高28.9厘米,平均株幅37.2厘米,平均单株重367.7克。

      品质:干物质含量6.08%,蛋白质含量1.12%,可溶性糖含量1.44%,抗坏血酸含量12.5毫克/100克,粗纤维含量0.9%。

      抗性:室内接种鉴定,抗霜霉病。

      产量表现:2022~2023年两年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产量2557.6公斤/亩,比对照秀美增产12.7%;2023年平均产量2650.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4.0%。

      栽培技术要点:①气候及地块条件:喜冷凉气候,种子发芽最适温度20℃,成都平原地区10月初至1月均可播种,适宜生长温度10~20℃,耐寒性强。种植时,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微酸性沙壤土。②播种育苗:适宜穴盘育苗移栽,苗期25~30天。③整地及定植:土壤深翻,每亩施有机肥300~500公斤,复合肥(15-15-15)50公斤,随土壤旋耕混入做底肥,平整土地后开厢覆膜。株行距25~30厘米×25~30厘米。④田间管理:定植后15天后进行追肥,每亩随水追施20-20-20水溶肥5~10公斤,及时防治病虫害。⑤采收:根据市场及生长情况适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秋冬季大田和设施水培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极端高温易抽薹,建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先开展试种。

      

      (十)不结球白菜

      1.中赏青1号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MD-2-3-4×XD-4-6-3

      特征特性:青梗类型,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绿色,叶片较大,叶柄扁平,绿色。从播种到采收59天,株高25.1厘米,株幅29.3厘米,叶片长25.7厘米,叶片宽9.5厘米,叶柄长12.4厘米,叶柄宽6.5厘米,叶片数23.8片,单株重402.5克。

      品质:蛋白质含量2.21克/100克,抗坏血酸含量68.8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0.91%,氨基酸含量1.48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中抗菌核病和抗黑腐病。

      产量表现:2023~2024年两年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产量4331.2公斤/亩,比对照金品28增产10.7%;2024年平均产量3720.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移栽:苗龄25~30天移栽,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株行距为25×25厘米,移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②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亩,栽培期间视长势情况,结合浇水追施1~2次尿素。③病虫害防治:生长期注意防治菌核病、黑腐病、霜霉病、小菜蛾、蚜虫等病虫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夏秋季节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不耐抽薹,冬春种植防止未熟抽薹。建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先开展试种。

      

      2.中赏青2号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AJ-1-3-2×AL-3-7-2

      特征特性:矮脚黄类型。植株紧实,叶片近圆形、黄绿色,叶柄宽、扁平、白色。从播种到采收59天,平均株高15.4厘米、株幅31.1厘米,叶片长17.4厘米、叶片宽17.2厘米,叶柄长5.4厘米、叶柄宽6.7厘米;平均单株重347.4克。

      品质可溶性糖含量0.51%,抗坏血酸含量52.6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2.2克/100克,氨基酸总量1.37克/100克。

      抗性苗期接种鉴定,耐黑腐病。

      产量表现2023~2024年两年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产量3457.6公斤/亩,比对照矮将军1号增产7.1%;2024年平均产量3227.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移栽:苗龄25~30天移栽,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株行距为25×25厘米,移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②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亩,栽培期间视长势情况,结合浇水追施1~2次尿素。③病虫害防治:生长期注意防治菌核病、黑腐病、霜霉病、小菜蛾、蚜虫等病虫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秋季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不耐抽薹,冬春种植防止未熟抽薹。建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先开展试种。

      

      二、食用菌

      (一)羊肚菌

      1.川六妹4号

      申请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野生羊肚菌TF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菌盖中褐色至深褐色,近卵圆形,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盖纵棱极明显,菌盖基部形状为平,菌柄白色呈梯形,出菇整齐。菌盖长度67.2~84.4毫米,菌盖宽度25.6~35.3毫米,菌盖厚度5.9~7.9毫米,菌柄长度21.2~37.7毫米,菌柄直径12.1~19.3毫米。

      品质:鲜样含水量为87.0克/100克、蛋白质含量3.7克/100克、粗脂肪含量0.7克/100克、氨基酸总含量2.9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0~2022年度连续进行了两个生产周期两点试验,2020~2021年度平均产量264.7公斤/亩,比对照川羊肚菌9号增产7.3%;2021~2022年度平均产量268.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配方:小麦30%,土壤8.5%,谷壳20%,刨花20%,木屑20%,石灰1.5%。②栽培季节:四川成都地区可选择在当年的秋冬季节,空气温度稳定在 10~18 ℃的时候播种,一般为 11月上旬~12 月中旬。③栽培方式:大田荫棚栽培。④栽培管理方法:出菇期间温度为8~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通风良好。⑤采收标准:羊肚菌蜂窝状子囊果棱纹微微张开,菌盖长度40.0~80.0毫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成都地区种植。一般在11月上旬~12月中旬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在原基形成和幼菇分化阶段,如遇极端低温或高温天气,易出现原基消失和幼菇死亡。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待气温稳定后再进行催菇管理,出菇期间棚内温度维持在8~20℃。

      

      2.川七妹2号

      申请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四川省宜宾市野生羊肚菌YBb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菌盖浅褐色,近卵圆形,棱纹密度为疏,菌盖基部形状为凹,菌柄黄白色呈梯形,出菇整齐。菌盖长度55.6~68.4毫米,菌盖宽度30.0~39.6毫米,菌盖厚度8.6~13.6毫米,菌柄长度21.7~33.2毫米,菌柄直径9.0~12.7毫米。

       品质:鲜样含水量为85.5克/100克、蛋白质含量4.1克/100克、粗脂肪含量0.8克/100克、氨基酸总含量3.2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0~2022年度连续进行了两个生产周期两点试验,2020~2021年度平均产量246.0公斤/亩,比对照川羊肚菌7号增产5.5%;2021~2022年度平均产量264.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配方:小麦30%,土壤8.5%,谷壳20%,刨花20%,木屑20%,石灰1.5%。②栽培季节:四川成都地区可选择在当年的秋冬季节,空气温度稳定在 10~18 ℃的时候播种,一般为 11月上旬~12 月中旬。③栽培方式:大田荫棚栽培。④栽培管理方法:出菇期间温度为8~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通风良好。⑤采收标准:羊肚菌蜂窝状子囊果棱纹微微张开,菌盖长度40.0~80.0毫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成都地区种植。一般在11月上旬~12月中旬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在原基形成和幼菇分化阶段,如遇极端低温或高温天气,易出现原基消失和幼菇死亡。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待气温稳定后再进行催菇管理,出菇期间棚内温度维持在8~20℃。

      

      3.绵六妹1号

      申请者:绵阳市经科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农业大学

      育种者绵阳市经科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四川省江油市吴家后山野生资源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菌盖褐色至深褐色,近卵圆形,纵棱明显,基部下凹,菌柄黄白色呈梯形。菌盖长6.5~ 10.5厘米,宽3.6~5.5厘米。菌柄长2.0~4.0厘米,宽1.5~2.5厘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7~19℃;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0~18℃。同等条件下,现原基时间较对照川羊肚菌6号提前5~7天。

      品质:干菇中蛋白质含量28.7克/100克,脂肪含量4.3克/100克,粗纤维含量13.4克/100克,氨基酸总含量20.6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1~2023年度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1~2022年度平均产量333.0公斤/亩,比对照川羊肚菌6号增产7.91%;2022~2023年度平均产量381.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56 %。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主料为木屑、谷壳和麦粒,辅料为石膏、石灰等。②播种期大多安排在11~12月,环境温度8~20℃时,出菇期间为次年1~3月。③大田覆土栽培。④遮阳网覆盖大棚或小拱棚,以遮挡阳光直射。出菇期棚内温度控制在8~20℃之间,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90 %,保持通风良好。⑤羊肚菌蜂窝状子囊果棱纹微微张开时及时采摘。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绵阳地区冬季推广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在原基形成和幼菇分化阶段,如遇极端低温或高温天气,易出现原基消失和幼菇死亡。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待气温稳定后再进行催菇管理,出菇期间棚内温度维持在8~20℃。

      

      4.绵七妹1号

      申请者: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绵阳市经科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育种者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绵阳市经科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野生资源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菌盖深褐色,近卵圆形,棱纹密集、纵棱和横棱不明显,菌柄基部稍膨大,纵切面呈梯形。菌盖长5.6~9.6厘米,宽3.8~5.5厘米。菌柄长2.2~5.0厘米,宽2.1~3.6厘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5~18℃;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5~19℃。出菇时间较对照川羊肚菌7号提前5~7天。

      品质:干菇中蛋白质含量28.5克/100克,脂肪含量3.9克/100克,粗纤维含量12.7克/100克,氨基酸总含量18.0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1~2023年度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1~2022年度平均产量506.0公斤/亩,比对照川羊肚菌7号增产8.25%;2022~2023年度平均产量389.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7.92 %。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主料为木屑、谷壳和麦粒,辅料为石膏、石灰等。②播种期大多安排在11~12月,环境温度8~20℃时,出菇期间为次年1~3月。③大田覆土栽培。④遮阳网覆盖大棚或小拱棚,以遮挡阳光直射。出菇期棚内温度控制在8~20℃之间,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90 %,保持通风良好。⑤羊肚菌蜂窝状子囊果棱纹微微张开时及时采摘。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绵阳地区冬季推广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在原基形成和幼菇分化阶段,如遇极端低温或高温天气,易出现原基消失和幼菇死亡。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待气温稳定后再进行催菇管理,出菇期间棚内温度维持在8~20℃。

      

      5.华羊1号

      申请者:德阳小羊食用菌产业有限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德阳市旌阳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育种者德阳小羊食用菌产业有限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德阳市旌阳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品种来源:陕西汉中勉县米仓山野生羊肚菌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长10~25厘米、宽6~8厘米。菌盖黑褐色,近卵圆形,菌柄白色中空,长2~4厘米、宽1.5~2.5厘米,纵切面为梯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5~20℃;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0~15℃。在同一种植区内,首批菇比对照川羊肚菌6号提早10~12天采收。

      品质:干样蛋白质含量4.1克/100克,氨基酸总量0.7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2~2024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产量391.1公斤/亩,比对照川羊肚菌6号增产9.8%;2024年平均产量353.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择土质疏松,靠近水源的田块。荫棚宽6~8米,顶高2.5米,肩高1.5米,长40~60米,并有遮阳网覆盖。②深耕25~30厘米,菌种撒播或沟播。③田间管理:播种5~7天后在畦面摆放转化袋,亩用2600袋,在羊肚菌原基分化时注意防寒。④羊肚菌蜂窝状子囊果棱纹微微张开时及时采摘。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四川德阳、绵阳平坝和丘陵区域。立冬节气前后7天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在原基形成和幼菇分化阶段,如遇极端低温或高温天气,易出现原基消失和幼菇死亡。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待气温稳定后再进行催菇管理,出菇期间棚内温度维持在8~20℃。

         

      灵芝

(二)      1.金边芝1号

      申请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蓬溪县上善仙草种植专业合作社

      育种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蓬溪县上善仙草种植专业合作社

      品种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彭州野生灵芝菌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呈扇形。菌盖长10~15厘米、厚约1.5厘米,质地中硬,上表面浅红褐色、下表面淡黄色;菌盖上表面无放射状纵脊,表面有少量环纹;菌肉明显分层、浅褐色。菌柄扁圆柱状,质地软,长8~13厘米。孢子呈卵形,长10~11微米、宽约6.6微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8℃,出芝最适温度26~35℃。

      品质:干芝多糖含量2.20%、三萜酸含量1.20%。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2~2024年连续两个周期多点试验,2022~2023年干芝平均产量968千克/亩(两茬),比对照川芝8号增产5.79%;2023~2024年干芝平均产量1009千克/亩(两茬),比对照增产7.57%。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模式:短段木覆土栽培。②栽培季节:自然条件下,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制棒,第二年3~4月埋棒,5~8月出芝。③栽培方式:简易荫棚栽培,荫棚高2.5米,以4针遮阳网为宜。④出芝管理:温度26~35℃,芝蕾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芝盖形成时加大喷水量,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成熟时期减少喷水,光照2000~3000勒克斯,通风良好。⑤采收:芝盖有明显金黄色边缘及时采收,尽快干制储存。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川东北和成都平原地区种植。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制棒,第二年3~4月埋棒,5~8月出芝。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采收时需保持金黄鲜亮色泽,防止子实体沾染指印等影响外观。不宜雨后采摘,采摘时戴上手套。

      

      2.川芝88

      申请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野生灵芝菌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呈肾形或圆形。菌盖长10~18厘米、宽4~12厘米,厚1.5~2.3厘米,质地软,上表面浅红褐色、下表面灰色;菌盖上表面有放射状纵脊,表面有较多环纹;菌盖边缘圆钝。菌肉明显分层、褐色。代栽柄短、段木栽柄短、念珠状,质地软,长度小于5厘米。孢子粉灰褐色,卵形,长11~12 微米、短约6.2 微米。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3~26℃,出芝最适温度25~32℃。

      品质:干芝多糖含量1.07%、三萜酸含量0.90%;孢子粉多糖含量1.68%、三萜酸含量1.24%。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2~2024年连续两个周期多点试验,2022~2023年多点代栽干孢子粉产量6.2克/袋,比对照增产25.5%;段木覆土栽培干孢子粉产量613.0公斤/亩(两茬),比对照增产9.3%。2023~2024年代栽干孢子粉产量6.2克/袋,比对照增产19.6%;段木覆土栽培干孢子粉产量699.0公斤/亩(两茬),比对照增产12.1%。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料配方:杂木屑45%、玉米芯45%、麸皮5%、玉米粉4%、石膏1%、含水量60~65%。②栽培季节:代料生产3月中旬至4月初制袋;段木生产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制袋,出芝时间5至8月。③栽培方式:熟料代料或段木覆土栽培。按照灵芝常规方法生产。④出芝管理:温度25~32℃,芝蕾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芝盖形成时加大喷水量,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成熟时期减少喷水,光照2000~3000勒克斯,通风良好。⑤采收:待菌盖边缘黄色褪去以覆膜收孢方式收孢子粉,采收后尽快干制储存。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省灵芝主栽区域代料或段木覆土栽培。代料生产,3月中旬至4月初制袋;段木生产,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制袋。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覆土栽培子实体柄短,建议通过调整二氧化碳浓度等方式,适度增加菌柄长度。

      

      3.甘芝1号

      申请者:四川锦润康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锦润康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甘孜州泸定县野生资源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成熟子实体厚1.0~1.5厘米,菌盖长10.8~15.4厘米,宽5.5~8.7厘米,呈扇形,质地中硬,菌盖上表面浅红褐色、下表面淡黄色;菌盖上表面有放射状纵脊,表面有明显环纹;菌肉明显分层、浅褐色。孢子粉灰褐色,卵圆形,长10~11微米、宽6.6~7.2微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7℃,出芝最适温度25~29℃。

      品质:干芝粗多糖含量1.20%、总三萜酸含量1.44%。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2~2023年度连续两年两点试验,2022年度两潮干芝平均产量1.99公斤/100公斤段木,比对照川芝6号增产10.50%;2023年度平均产量1.87公斤/100公斤段木,比对照增产9.32%。

      栽培技术要点:‌①段木长约20厘米,直径8~20厘米,含水量35~42%,装袋灭菌,‌无菌接种。②22~25℃黑暗培养,后期加强通风。③‌整地作畦和排场覆土。④子实体生长期保持空气湿度90~95%,提供散射光和良好通风。⑤芝盖边缘黄色消退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甘孜州海拔1000~2000米地区栽培,2月到4月下地覆土,5月到9月出菇。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出芝期间温度长期超过30℃,湿度不足,子实体易畸形。保持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应小于0.1%。

      

(三)      毛木耳

(四)      1.川皱耳2号

      申请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菁乡野生皱木耳Aa2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菌株担孢子为椭圆形至卵圆形,9.27~11.32微米×4.28~6.38微米;菌丝半透明、丝状,有锁状联合,生长适宜温度20~25℃;菌落白色,密度中等、无胶质物、无明显色素;成熟子实体耳基较大,耳片边缘光滑,鲜耳耳片腹面布满网格状皱褶,呈黄褐色至褐色,背面黄白色;干耳腹面黄褐色,背面灰黄色;棚内长棒栽培两端出耳时,鲜耳耳片长度6.7~7.6厘米、耳片宽度8.6~10.5厘米、耳片厚度2.5~3.5毫米,耳片干湿比1:8;出耳适宜温度14~28℃。头潮耳比对照早7天。

      品质:干品蛋白质含量6.8克/100克,脂肪含量2.5克/100克,灰分含量2.9克/100克和氨基酸总量5.2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0~2022年度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0~2021年度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85.5克,比对照川皱耳1号增产12.8%;2021~2022年度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87.3克,比对照增产14.1%。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主料为木屑、玉米芯,辅料为米糠、玉米粉等。②栽培季节:11月~12月制袋,次年4月~7月出耳。③栽培方式:熟料袋栽。④栽培出耳管理方法:出耳期间适宜温度14~28℃,空气相对湿度85~95%,控制光照强度在250~310勒克斯为宜,通风良好。⑤采收标准:子实体耳片边缘微微上翘可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省毛木耳主栽区域,当年11~12月制袋,次年4~7月出耳。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管理不当易导致田间病害发生;过度成熟易导致品质下降,应及时采收。

      

      2.川皱耳3号

      申请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野生皱木耳Aa18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菌株担孢子椭圆形至卵圆形,9.62~11.73微米×4.84~6.82微米;菌丝半透明、丝状,有锁状联合,生长适宜温度20~25℃;菌落白色,密度中等、无胶质物、无明显色素;成熟子实体耳基小,耳片边缘光滑,鲜耳耳片腹面布满网格状皱褶,呈浅褐色,背面为灰棕色;干耳腹面黄褐色,背面褐色;棚内长棒栽培两端出耳时,鲜耳耳片长度7.1~8.1厘米、耳片宽度9.1~11.6厘米、耳片厚度2.0~2.9毫米,耳片干湿比1:8;出耳适宜温度14~30℃。

      品质:干品蛋白质含量6.4克/100克,脂肪含量1.9克/100克,灰分含量2.8克/100克和氨基酸总量5.2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0~2022年度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0~2021年度平均袋产干耳79.8克,比对照品种川皱耳1号增产5.2%;2021~2022年度平均袋产干耳80.8克,比对照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主料为木屑、玉米芯,辅料为米糠、玉米粉等。②栽培季节:适宜11月~12月制袋,次年4月~7月出耳。③栽培方式:熟料袋栽。④栽培出耳管理方法:出耳期间适宜温度为14~3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控制光照强度在250~310勒克斯为宜,通风良好。⑤采收标准:子实体耳片边缘微微上翘可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省毛木耳主栽区域,当年11~12月制袋,次年4~7月出耳。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管理不当易导致田间病害发生;过度成熟易导致品质下降,应及时采收。

      

(五)      银耳

(六)      1.巴山3号

      申请者:巴中市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巴中通江银耳产业技术研究院 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巴中市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巴中通江银耳产业技术研究院 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通江县涪阳镇野生银耳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成熟鲜子实体米白色,直径3~9厘米,厚4~7厘米,气味芳香浓郁。PDA培养基上菌丝黄白色,产色素不明显,易形成橘黄色原基;配对香灰菌色素产生较快。孢子9~11微米×8~10微米;菌丝生长和出耳最适温度23~25℃。

      品质:干耳蛋白质含量8.09克/100克,粗多糖含量55.10克/100克,脂肪含量1.0克/100克,灰分含量4.80克/100克,氨基酸总量5.42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干耳平均产量314.2克/50公斤耳棒,比对照龙腾8号增产16.78%;2023年干耳平均产量314.4克/50公斤耳棒,比对照增产15.03%。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以壳斗科栎属青冈树为主。②栽培季节:每年2~3月接种,6~9月出耳。③栽培模式:段木生料栽培。④发菌要点:简易大棚发菌,定期翻堆,保持温度在23~25℃。⑤出耳管理:控制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800勒克斯散射光线,通风良好。⑥采收标准:当子实体停止生长,耳片没有小耳蕊,耳片充分展开,呈半透明,手触有弹性并有粘液时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省通江县银耳产区种植,2~3月制棒,6~9月出耳。设施条件下可周年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新鲜子实体不耐储存,成熟后须及时采收,有烂耳的蒂头需挖除,用水将出耳孔冲洗干净。

      

      2.工银1号

      申请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巴中市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

      育种者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巴中市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

      品种来源:通江县涪阳镇野生银耳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成熟鲜子实体米白色,直径3~8厘米,厚4~7厘米。PDA培养基上菌丝黄白色,产色素不明显,易形成橘黄色原基。银耳孢子约9~12微米×7~9微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出耳最适温度23℃~28℃,较对照龙腾8号耐高温。

      品质:干耳蛋白质含量7.06克/100克,粗多糖含量56.0克/100克,脂肪含量0.6克/100克,灰分含量4.8克/100克,氨基酸总量5.80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干耳平均产量300.7克/50公斤耳棒,比对照龙腾8号增产10.22%;2023年干耳平均产量302.1克/50公斤耳棒,比对照增产12.47%。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以壳斗科栎属青冈树为主。②栽培季节:每年2~3月接种,6~9月出耳。③栽培模式:段木生料栽培。④发菌要点:简易大棚发菌,定期翻堆,保持温度在23~25℃。⑤出耳管理:控制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800勒克斯散射光线,通风良好。⑥采收标准:当子实体停止生长,耳片没有小耳蕊,耳片充分展开,呈半透明,手触有弹性并有粘液时及时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省通江县银耳产区种植,2~4月制棒,5~9月出耳。设施条件下可周年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新鲜子实体不耐储存,成熟后须及时采收,有烂耳的蒂头需挖除,用水将出耳孔冲洗干净。

      

(七)      杏鲍菇

(八)      1.中延漳杏1号

      申请者:福建省中延菌菇业股份有限公司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成都中延菌菇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福建省中延菌菇业股份有限公司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成都中延菌菇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杏所44×杏所28

      特征特性:子实体丛生,菌盖圆整、厚实、灰色,直径2.0~7.0厘米,厚2.2~5.4厘米;菌褶延生,黄色;菌柄基部大,长度5.9~12.5厘米,直径2.3~5.5厘米。平均单袋商品菇6~8个,平均单个重量71.3克。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4~26℃,最适出菇温度14~16℃,栽培周期52~53天。

      品质:粗多糖含量8.53克/100克、粗纤维含量15.7克/100克、粗蛋白含量23.0克/100克、氨基酸总量21.0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3~2024年度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鲜菇单产507.0克/袋,比对照ZY增产5.2%;2024年平均鲜菇单产513.4克/袋,比对照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杂木屑、玉米芯、麸皮、米糠、玉米粉、豆粕、石灰、石膏。

      ②栽培方式:工厂化熟料袋栽。③发菌管理:培养温度19~21℃,空气相对湿度60~65%,避光发菌。④出菇管理:子实体生长期温度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0.6~0.8%。子实体成熟期温度12~14℃,空气相对湿度85%,CO2浓度0.4~0.5%。⑤采收标准:菇盖微微向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设施工厂化周年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该品种子实体成熟期较短,完成生长成熟及时采收。

      

      2.中农川杏1号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IUA - Pe20自交

      特征特性:子实体丛生,菌盖浅灰色,不易开伞,直径 2.4~6.3厘米,厚1.3~4.2厘米;菌褶向下延生,略窄;菌柄棒状,组织致密,色泽均匀,长度 6.3~12.0 厘米,直径 2.4~5.9厘米。平均单袋商品菇5~6个,平均单个重量93.1克。菌丝最适生长温度 24~26℃,最适出菇温度15~17℃,栽培周期52~53天。

      品质:粗多糖含量7.2克/100克、粗纤维含量14.1克/100克、粗蛋白含22.4克/100克、氨基酸总量19.4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见特异性病害。

      产量表现:2023~2024年度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鲜菇单产 510.4克/袋,比对照ZY增产5.9%;2024年平均鲜菇单产514.5克/袋,比对照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原料:杂木屑、玉米芯、麸皮、米糠、玉米粉、豆粕、石灰、石膏。

      ②栽培方式:工厂化熟料袋栽。③发菌管理:培养温度19~21℃,空气相对湿度60~65%,避光发菌。④出菇管理:子实体生长期温度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0.6~0.8%。子实体成熟期温度12~14℃,空气相对湿度85%,CO2浓度0.4~0.5%。⑤采收标准:菇盖微微向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设施工厂化周年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菌柄短粗,建议采用割袋口开袋方式。

      

      三、果树

      (一)樱桃

      1.蜀早美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博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成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博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成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红妃×南早红

      特征特性:树势强健,成枝力强;小枝灰褐色;叶片卵形;花序伞房状,有花3~5朵,花大。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坐果率高。果实肾形,果皮深红色,具光泽;甜酸适度,风味浓郁,口感细腻。在四川成都地区3月下旬开始膨大转色,3月底至4月初即果实成熟,同比早熟亲本南早红早熟7~10天,果实生育期42~45天。

      品质:平均单果重4.2克,最大可达5.5克,可溶性固形物14.4%~21.3%,可滴定酸0.5%。

      抗性:田间观察,抗性表现与亲本南早红相当,叶片穿孔病抗性优于对照黑珍珠。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2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3年生树平均产量410.8公斤/亩,2023年4年生树平均产量510.8公斤/亩,与对照黑珍珠产量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①以野生中国樱桃为砧木,树形为自然开心形。②一年施肥4次,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花前追肥;果实发育期交替喷施钙肥和磷酸二氢钾;采果后施平衡性复合肥。③生长季节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包括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病和流胶病以及蚜虫、食心虫、红蜘蛛、黄刺蛾和红颈天牛等;冬季落叶后清园。④推荐避雨设施栽培,1月中旬前完成盖膜,采果后及时收起棚膜。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内樱桃主栽区种植,10月至次年2月栽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该品种花期早,早春注意预防低温对花和幼果产生冷害。②果实转色膨大期后注意控水,叶面喷施钙肥,防止裂果。

      

      2.蜀紫美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博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成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博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成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南早红×红妃

      特征特性:树势强健,成枝力强,生长旺盛;小枝灰褐色;叶片宽椭圆形,大而披垂;花序伞房状,有花3~5朵,花大。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坐果率高。果实肾形,果皮暗红色至黑紫色;甜酸适度,风味浓郁,口感细腻。在四川成都地区3月底至4月初开始膨大转色,4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约48~52天。

      品质:平均单果重4.5克,最大可达6.0克,可溶性固形物16.8~21.4%,可滴定酸0.4%,花青素苷53.7毫克/千克,果实硬度较高,较耐贮运。

      抗性:田间观察,抗性表现与亲本红妃相当,叶片穿孔病抗性优于对照黑珍珠。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2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3年生树平均产量412公斤/亩;2023年4年生树平均产量511.8公斤/亩,与对照黑珍珠产量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①以野生中国樱桃为砧木,树形为自然开心形。②一年施肥4次,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花前追肥;果实发育期交替喷施钙肥和磷酸二氢钾;采果后施平衡性复合肥。③生长季节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包括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病和流胶病以及蚜虫、食心虫、红蜘蛛、黄刺蛾和红颈天牛等;冬季落叶后清园。④推荐避雨设施栽培,1月中旬前完成盖膜,采果后立即收起棚膜。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内樱桃主栽区种植,10月至次年2月栽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该品种长势旺盛,生产上需防止旺长,采果后及时修剪,而后抹芽、放梢、拉枝以控旺长。②该品种花期较早,早春注意预防低温对花和幼果产生冷害。

      

3.       蜀贵美

4.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博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成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博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成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红妃×南早红

      特征特性:树势强健,萌芽率高,成枝力强;小枝灰褐色;叶片卵形;花序伞房状,有花3~6朵,花大。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坐果率高。果实大、椭圆形,果皮浅红色,具光泽;果肉黄色,果汁粉红色,甜酸适度,口感细腻。在四川成都地区3月底开始膨大转色,4月初至上旬果实成熟,生育期约48~52天。

      品质:平均单果重4.7克,最大可达6.0克,可溶性固形物14.5%~16.3%,可滴定酸0.5%。

      抗性:田间观察,抗性表现与亲本相当,叶片穿孔病抗性优于对照黑珍珠。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2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3年生树平均产量428.8公斤/亩,比对照黑珍珠增产4.6%;2023年4年生树平均产量526.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①以野生中国樱桃为砧木,树形以疏散分层形为宜。②一年施肥4次,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花前追肥;果实发育期交替喷施钙肥和磷酸二氢钾;采果后施平衡性复合肥。③生长季节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包括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病和流胶病以及蚜虫、食心虫、红蜘蛛、黄刺蛾和红颈天牛等;冬季落叶后清园。④推荐避雨设施栽培,1月中旬前完成盖膜,采果后立即收起棚膜。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内樱桃主栽区种植,10月至次年2月栽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该品种花期早,早春注意预防低温对花和幼果产生冷害。②果实转色膨大期后注意控水,叶面喷施钙肥,采摘前7天用稀释液集中喷施果实,防止裂果。

      

5.       金丝

6.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育种者德昌贤氏种养殖家庭农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德昌县本地中华樱桃芽变

      特征特性:树势较强,树姿半开张。叶片椭圆形,伞形总状花序,花白色,花径平均2.3厘米。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在德昌地区果实生育期平均45天。果实中等大,果柄长1.5厘米,平均单果重3.3克,近圆形,果顶平,果皮紫红色,光泽度强,橙红色缝合线明显,梗洼周边分布有多而细的放射状橙红色条纹,果肉橙红色,果汁丰富,粘核,果核卵圆形,表面有棱纹。同比变异母株和当地其他中华樱桃成熟后挂树时间长平均3天、室内常温保存期长平均3天,果皮稍厚、耐贮运。

      品质:可溶性固形物22.73%,可溶性糖16.70%,总酸11.87克/千克,维生素C 10.99 毫克/100克,β胡萝卜素245微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较对照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23~2024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产量584.1公斤/亩,比对照德昌本地中华樱桃增产15.4%;2024年平均产量805.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7%。

      栽培技术要点:①育苗:选用山樱桃作砧木。②建园:施足底肥,起垄栽培;株行距3米×4~5米。③栽培管理:采用开心形,以夏季修剪为主;幼树‘一梢两肥’,追施富含腐殖酸的高氮低磷钾水溶肥,促进生长;结果树萌芽前结合灌水施用高氮低磷钾复合肥,果实硬核期至转色期追施富含腐殖酸的低氮中磷高钾水溶肥,采果后追施高氮中磷低钾水溶肥,秋季追施腐熟有机肥+适量平衡复合肥。花芽露白至幼果期期防控褐腐病,果实硬核至成熟期绿色防控果蝇,每次新梢萌发期防控梨小食心虫,7~8月雨季防控褐斑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根腐病。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攀西地区中华樱桃种植区域推广,早冬或翌年早春萌芽前定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该品种树势较旺,控制树势;果实转色前1周避雨防裂果。

      

(二)      芒果

(三)      1.晚秋

      申请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攀枝花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攀枝花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从凯特芒实生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树姿直立,生长势旺。叶片椭圆形,深绿色,平均长度23.74厘米,宽度8.86厘米,叶形指数2.68。在攀西地区的盛花期为3月中下旬,花序呈圆锥形,花序平均长度38.43厘米,宽29.69厘米,花序指数1.30。果实成熟期与凯特相近,呈圆球形,平均纵径11.67厘米,横径11.05厘米,侧径为10.55厘米,果形指数1.06。

      品质:可溶性糖15.30%,总酸1.28克/千克,可溶性固形物17.2%,维C含量11.4毫克/100克,粗纤维0.4%。

      抗性:接种鉴定,高抗细菌性角斑病、中抗炭疽病。

      产量表现:2023~2024年盛果期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产量1407.3公斤/亩,比对照凯特增产7.3%;2024年平均产量1590.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3.2%。

      栽培技术要点:①抹花管理:当花穗生长到5~10厘米,将花穗全部摘取,只留花柱基部1~2厘米,分批摘花直到立春前为止。强化肥水管理,促使重新萌发2次花。②套袋处理:套袋前剪除病虫果、畸形果,喷施1次杀虫、杀菌剂加钙的农药混合液,重点喷施幼果。③肥水管理:果实膨大期,以钾肥为主,辅施磷肥及钙肥。④病虫害防控:花期、抽梢期主要防控蓟马、切叶象甲、叶瘿蚊及果实膨大期主要防控蚧壳虫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推广种植,适宜在春、秋季进行嫁接。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晚秋品种易受日灼伤,同时为避免果实蝇等病虫害,为保持果实的商品价值,建议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套袋处理。②晚秋属于晚熟品种,果实的种子在成熟期易发生胎萌现象,严重影响果实品质,降低商品价值。因此在田间生产中应及时查看果实成熟度进行采收。

      

      2.锐华1号

      申请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攀枝花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攀枝花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凯特芒×红象牙芒

      特征特性:树姿直立,生长势较旺。叶片为长椭圆形,墨绿色,叶缘平展,平均叶片长度26.82厘米,宽度9.26厘米,叶形指数2.90。在攀枝花中低海拔地区的盛花期为3月中下旬,花序圆锥形,平均长31.65厘米,宽26.42厘米,花序指数1.22。同等条件下,果实成熟期比凯特芒晚20天左右。果实呈长椭圆形,平均纵径18.62厘米,横径9.95厘米,果形指数1.87。

      品质:可溶性糖11.41%,总酸0.34%,可溶性固形物14.0%,维生素C为13.6毫克/100克,粗纤维0.4%。

      抗性:接种鉴定,高抗细菌性角斑病。

      产量表现:2023~2024年盛果期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3年平均产量1873.9公斤/亩,比对照凯特增产42.9%;2024年平均产量1977.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40.7%。

      栽培技术要点:①套袋管理: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果实套袋处理,套袋前整穗疏果。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②肥水管理:幼树以高氮复合肥促进树势生长为主。结果树每年施两次肥,采果后施基肥,膨果期追肥。③病虫害防控:修剪后和抽梢期及时喷施杀虫和杀菌剂,花期重点防治白粉病,果实发育期重点防治蓟马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推广种植,春、秋季进行嫁接。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属于晚熟品种,生长周期长,果实种子易发生胎萌现象,采收时节应密切观察果实成熟度,及时采收;果实易受日灼,建议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套袋保护;幼苗的抗寒力较弱,低温天气需注意灌水保温。

      

      3.攀育5号

      申请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凯特芒实生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势强壮;幼嫩枝条桃红色,一年生老熟枝条粗壮、光滑;幼叶颜色褐红色,老熟叶片形状椭圆披针形,平直,叶片厚革质,叶尖急尖,叶缘平坦,叶基形状锲形;花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花序宽圆锥形,顶生,花梗紫红色;果实短椭圆形,平均单果重492.4克,果腹肩向上圆出,果洼中等,果洼至果肩有明显的短腹沟,果皮外披白色蜡粉层、略微粗糙;果实后熟底色黄色、盖色鲜红,着色较均匀,果肉橙黄色、纤维中等;果实成熟期8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

      品质:可溶性固形物20.1%,可溶性糖16.5%,可滴定酸0.18%,维生素C含量为16.1毫克/100克。

      抗性:室内接种鉴定,中抗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抗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凯特。

      产量表现:2023~2024年度盛果期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高接3年生树平均产量1583.6公斤/亩,高接4年生树平均产量2131.2公斤/亩,产量跟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①砧木选择:适宜选用缅甸8号砧木。②整形修剪:采用自然开心形。③施肥:每年10~11月,控梢促花,促使花芽膨大隆起;花期至幼果期,增施钙肥;果实膨大期施低氮高钾复合肥;叶片喷施磷钾肥,采果后及时追肥,恢复树势。④疏花疏果:春节前后,疏除基部第一批花序或腋芽处短截,促生二次花;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疏果。⑤病虫害防控:花序伸长期到坐果期防治白粉病、畸形病,坐果后至套袋前防治蓟马,果实膨大至成熟期防治蚧壳虫,新梢抽生期防治蓟马、切叶象甲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每年2~3月嫁接。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该品种两性花比例高、成花率和坐果率较高,在抽穗期、花期适当疏除部分结果母枝,幼果期注重疏果。

      

(四)      草莓

(五)      蜀星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丽×红颜

      特征特性:长势中庸,株型较开张,平均株高15厘米、冠径28厘米。叶片中等大,中间小叶圆形,叶柄中长、粗壮。叶片绿色或黄绿色、中厚,叶面较平滑、光泽中强、边缘平。两性花,花冠中等大,花托中等大,花序梗中粗、斜生,平于或低于叶面。花序4~6个/株、8~24朵花/花序,自然坐果率高,连续结果力强,畸形果率低于3%。果实较大,一级花序平均单果重30克。果实大小整齐,圆锥形。果面深红色、富有光泽,果面平整,种子分布均匀,密度中等,稍凹于果面,红色、黄色兼有。萼片大,翻卷于果面。果实髓心小、无中空、浅红色,果肉浅红色、细腻、甜酸适度、香气浓郁。

      品质:可溶性固形物11.23%,可溶性糖7.86%,总酸0.59%,维生素C 81.4毫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抗性优于对照品种红颜。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产量2409.0公斤/亩,比对照红颜增产17.8%;2023年平均产量2642.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9.5%。

      栽培技术要点:①建园:前茬未种植过草莓或经土壤消毒、水旱轮作,克服连作障碍。②栽植时期与种苗选择:8月下旬至9上旬定植,选择根系发达、顶花芽分化完成的优质壮苗。③栽植方法:垄面三角形双行定植,苗弓背朝向垄沟,株行距18~20×25~30厘米。④定植后管理:定植3天内防控炭疽病、根腐病等;成活10天左右追施富含腐殖酸的高氮中磷低钾液体肥2~3次,间隔10~15天;10月上中旬覆盖地膜,11月上旬扣大棚膜;5%植株开花时,放蜜蜂促进授粉;花果期白天控制在25度左右、夜间20度左右;幼果膨大至转色成熟期,疏花果、追肥2~3次富含腐殖酸低氮中磷高钾液体肥,间隔补充硅钙镁肥;病虫害防控以预防为主,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冬草莓种植区域推广,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生长中庸,定植成活后至10月下旬,及时补充肥水。

                

      枇杷

(六)      蜀白1号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 石棉县农业农村局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 石棉县农业农村局

      品种来源:果真好3号×1-5-9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树势强健,抗性强。夏梢叶片多呈柳叶刀形。花期10~12月,果实一般成熟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扁圆形至近圆形,果基钝圆,果顶平广,萼孔半开张;果面绒毛短而密,果粉较厚;果皮淡黄色、中厚,易剥皮;果肉乳白色、汁多。单果种子数2~6粒,种子三角形。坐果率高,丰产稳产。

      品质:平均单果重64.65克,可食率73.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6%,可溶性糖含量11.45%,总酸(以苹果酸计)含量0.35%,维生素C含量4.85毫克/100克。

      抗性:田间观察,未发生严重病虫害,抗性与大五星相当。

      产量表现:2022~2023年结果初期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高接后4年)平均产量844公斤/亩;2023年(高接后5年)平均产量905公斤/亩,与对照大五星产量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①建园:株行距为4×4~5米。②施肥管理:幼树年施肥5~8次,抽梢前和抽梢后各施一次促梢肥和壮梢肥。结果树重点施用花前肥(基肥)、壮果肥(追肥)和着色肥(追肥)。③整形修剪:采用单层杯状形或双层杯状形;9~10月抹梢,5月采果后及时进行修剪促发早夏梢,7~8月拉枝、扭梢、揉枝。④花果管理:10月疏花穗和疏花蕾,2月下旬至3月上旬疏果和套袋。⑤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控叶斑病、花腐病、炭疽病、梨小食心虫、木虱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枇杷栽培区域种植。苗木定植季节为9~10月或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梢萌动前;高接换种适宜在春季春梢萌动前进行。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该品种坐果率高,注意疏果。②该品种在干热河谷地区易发生果锈,注意套袋;③该品种果皮较薄,注意采摘和运输。

      

      (五)蓝莓

      珠蓝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明星实生后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枝干灰褐色,有浅纵裂。叶片椭圆形,叶长6.67厘米、叶宽3.50厘米,叶形指数1.90;叶片边缘无锯齿呈全缘状,叶背面极少绒毛。总状花序,白粉色,有棱脊。在四川低海拔地区3月中旬盛花期,5月中旬果实成熟期,果实发育期60天左右。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15克。果粉中等,果实硬度较大,耐贮运,花青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明星。

      品质:维生素C 10.8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13.1%,可滴定酸0.31%,花青素1.0毫克/克。

      抗性:田间观察,褐斑病、灰霉病、蚜虫抗性明显优于对照。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盛产期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产量687.6公斤/亩,比对照明星增产43.9%;2023年平均产量1011.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45.0%。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择酸性土壤(PH 4.5~5.5),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合采用基质栽培。②选择控根器种植,以泥炭、椰糠、珍珠岩按体积比为4:3:3混合配制基质。③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④幼树修剪在2月或3月,成年树修剪以采后修剪为主。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省海拔低于1000米的蓝莓主栽地区,适宜秋季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叶片容易缺素失绿,在花后期和果期加强肥水管理,保证土壤有充足的营养供给。

      

      (六)猕猴桃

      西蜀猕砧1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

      品种来源:野生对萼猕猴桃经系统实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四倍体雄株,树势、萌芽力和成枝力强。二歧聚伞花序,新梢茸毛无或极稀。幼叶叶柄正面花青苷显色程度强,叶片尖端尾状、叶基部无交叉;成叶叶柄正面花青苷显色较淡,叶片心脏形,叶身长13.8~14.2厘米、宽8.5~8.9厘米;每年5~6月部分叶片出现白化现象,7~9月逐渐恢复正常。

      品质:和红阳、东红、瑞玉嫁接亲和性好、无大小脚现象,较美味猕猴桃砧木平均单果重提高18~49克,干物质含量提高0.3%~0.9%,软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3%~0.5%。

      抗性:田间鉴定,耐涝、抗旱能力强;田间观察,对接穗品种所表现出的褐斑病和溃疡病抗性与对照品种相比无显著差异。

      产量表现:2022~2023年盛果期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嫁接东红平均产量1865公斤/亩,比对照布鲁诺实生砧增产10.81%;2023年平均产量197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5.01%。

      栽培技术要点:①扦插繁殖及嫁接:冬季落叶后,将一年生枝条剪成15~20厘米长、插入育苗基质中,成苗后采取单芽切接或劈接方式嫁接品种芽。②种植条件: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年平均气温14.5℃以上地区建园。③栽植要求:株行距2.5~3×4~4.5米。④藤蔓架型:平地或缓坡地宜采用大棚架;坡地采用“T”型架或小水平棚架。⑤土壤管理:行间间种大豆、苕子等作为绿肥,树盘采用秸秆、绿肥等材料覆盖。⑥施肥:嫁接苗投产树萌芽肥以磷、钙肥为主;展叶抽梢肥以氮、钙、镁肥为主;膨果肥以氮、磷、钾、钙、硫、镁肥为主;增质肥以磷、钾肥为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⑦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控根颈腐烂病、溃疡病、褐斑病、蚧壳虫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猕猴桃主产区推广栽培。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该砧木品种在夏季需加强根颈腐烂病防控。

      

      四、药用植物

      

(一)      灵芝

(二)      高翔川芝

      申请者: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育种者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品种来源:乐山市峨眉山野生灵芝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特征特性:孢子为褐色、卵形。菌丝浓白、粗壮,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呈伞状,菌盖肾形,直径10~14厘米,厚1~2厘米,皮壳坚硬,菌盖上表面黄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下表面黄色。菌肉浅褐色。菌柄扁圆柱形,侧生。生长周期约125天。

      品质:水分11.94%,总灰分1.12%;浸出物6.79%,多糖1.21%,三萜及甾醇0.88%;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在浸出物、多糖、三萜及甾醇含量三项关键指标上,分别比对照“药灵芝2号”提高13.93%,13.08%和20.55%。

      抗性:田间鉴定,高抗木霉病。

      产量表现:2023~2024两年多点袋料栽培试验,2023年平均产量62.4克/千克,比对照药灵芝2号增产6.7%;2024年平均产量62.4克/千克,比对照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①栽培料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等为主,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干净、干燥;②栽培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65~70%之间;③菌袋培养过程需遮光,温度控制在23~26℃,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④出芝期间温度控制在25~28℃,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5%,散射光照射。⑤当菌盖边缘的白色生长圈消失时即可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内平原、盆周山区种植,12月至次年3月菌袋接种,5~7月出芝。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避免长期使用相同的母种培养基;母种转接应3月左右进行一次,定期进行菌种提纯复壮;菌丝培养及菌种保存时遮光、避免受高温或低温影响。

      

(三)      天冬

(四)      川冬1号

      申请者: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 

      品种来源:内江市东兴区天冬农家种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特征特性:攀援植物,移栽至采挖期平均时长1058天;根在中部成长纺锤状膨大,块根表皮呈棕色,断面白色,中柱淡黄色,块根平均直径1.59厘米、长9.5厘米,根节长平均10厘米;采挖时地上部分平均茎数(藤蔓)23.3个、长度86.79 厘米,茎上叶状枝常3~6枚成簇,长0.5~8厘米,宽1~2毫米,平均茎节长(两小枝间距)0.8厘米,较密;一级叶状枝中长,平均7.2厘米,主茎上硬刺2.5~3.5毫米,一级叶状枝上刺不明显。花小,每2朵腋生,淡绿色,雄花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花梗长2~6毫米,关节位于中部,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花期4~5月。

      品质:水分10.5~10.7%,总灰分2.8~3.0%;醇溶性浸出物95~95.6%;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

      抗性:田间观察,根腐病抗性优于对照。

      产量表现:2019~2023年连续2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19年~2022年平均产量461.1 公斤/亩,比对照农家栽培种增产19.0%。2020年~2023年平均产量455.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6.3%。

      栽培技术要点:①生产条件: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或壤土。②整地:深翻、耙细,除去杂物,施腐熟农家肥1500~2500公斤/亩。开厢1.5~1.8 米,垄宽120~150厘米、垄高30厘米。四周开深沟排水。③种植:春季以3~4月、秋季10~11月为宜。双行种植,亩植2000株,注意除草。栽植一个月内需保持土壤湿润。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川南地区海拔1600米以下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不耐积水、高温干旱及强光日灼。遇低温霜冻会停止生长,直至倒苗。 

      

(五)      红花

(六)      1.川红2号

      申请者:成都中医药大学

      育种者成都中医药大学

      品种来源:四川省简阳市传统栽培红花群体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217天、株高120厘米、分枝数15个/株;株型紧凑,枝夹角小;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花色橘红色;果球扁平状,总苞叶呈卵圆型,苞叶具短刺;花果期4~5月。

      品质: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 2.1%,山柰酚0.052%,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红花项下的相关要求。

      抗性:田间观测未发现黑斑病,黄萎病抗性与对照相当。

      产量表现:2021~2023年多点试验,2021~2022年平均花产量37.32公斤/亩,比对照川红花3号增产15.2%;2022~2023年平均花产量37.3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川红花3号15.2%。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宜10月中下旬播种。宽窄行播种,宽行60厘米,窄行35厘米,穴距20厘米。播种深度6~8厘米,每穴7~8颗种子,播后覆土。②合理密植:3~5片叶时间苗,每穴留2株。③追肥:结合第1~2次中耕除草每亩追施氮肥1-2 公斤;分枝期封畦前每亩施氮肥1.5~3.5公斤,五氧化二钾 1~2公斤,氧化钾3~4公斤。④常见病虫害以菌核病、枯萎病、锈病、蚜虫为主。⑤采收:盛花期采收,以3~7 天采一次花为佳。采后阴干。花后及时收获种子。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红花主栽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应注意对菌核病、蚜虫的防治。

      

      2.川红3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简阳红花地方品种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213天,株高144厘米,分枝数11个/株,单果球小花数107个,单果球种子数53粒,顶果球直径27毫米,单株果球数量11个。叶片无刺;头状花序圆锥形,苞片披针形,苞叶具少量小软刺;花色桔红色。

      品质:杂质1.3%,水分8.7%,总灰分5.3%,酸不溶性灰分0.7%,红色素吸光度0.8%,水浸出物44.3%,羟基红花黄色素A(C27H32O16)含量1.96%,山奈酚(C15H10O6)0.183%。

      抗性:田间观察,枯萎病抗性优于对照品种。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长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干花产量23.6公斤/亩,种子产量197.9公斤/亩,比对照川红1号分别增产15.7%、17.1%;2023年平均干花产量24.0公斤/亩,种子产量207.9公斤/亩,比对照分别增产15.0%、17.8%。

      栽培技术要点:①种植时间:10月中下旬晴天播种。②种植密度:每亩种植1.0~1.2万株,采用大小行种植。③田间管理:在红花出苗后及时除草,根据长势适当追肥2次。④采收:盛花期采收,采后晒干或阴干。花后25天后,收获种子。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成都红花种植区域推广,10月中下旬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病虫害高峰期及时防控。

      

(七)      黄精

(八)      蜀精1号

      申请者: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万巴农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万巴农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达州市万源玉带乡黄精栽培群体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

      特征特性:年生长期365天。株高95.8~150.9厘米;茎秆绿色、粗壮。叶片轮生或互生,深绿,披针形,长15.2~27.4厘米,宽1.5~2.1厘米,先端渐尖呈弯钩;无叶柄或叶柄极短;伞形花序具花2~7朵,花被筒状,淡黄绿色;浆果球形,每果具4~14粒种子。花期4~6月,果期6~11月。

      品质:水分含量14.8%,总灰分2.5%,铅、镉、砷和铜含量分别为0.66毫克/千克、0.12毫克/千克、0.30毫克/千克和7.05毫克/千克,汞未检出;浸出物72.2%,黄精多糖含量15.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

      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叶斑病。

      产量表现:2016~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162019年平均产量1672.5公斤/亩,比对照农家栽培种增产13.6%;2020~2023年平均产量1693.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6.5%。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②定植或移栽:春冬两季,采挖5年以上黄精,将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保留3~4个芽定植;或选择3~4年实生苗移栽。栽种时行距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③田间管理:遮阴,勤除草,生长期追肥2~3次,入冬后再追施有机肥。④病虫害防治:预防叶斑病,防范红蜘蛛。⑤采收:定植生长3~4年后,或实生苗移栽4~5年后,12月选择晴天采挖。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秦巴山区海拔500~1000米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多雨时节及时理沟,保持排水通畅。高温高湿情况下,应及时防治真菌性病害。

      

(九)      天麻

(十)      1.巴乌1号

      申请者: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通江县空山林达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巴中市通江县空山镇野生天麻混杂群体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约500天,商品生产期258天。块茎粗壮椭圆形、节较密,长9.0~15.0厘米、宽6.5~7.0厘米、厚2.5~3.5厘米。茎高140~175厘米,直立带白色纵条纹,节上具鞘状鳞片、灰乌色。花蓝绿色;蒴果具短梗、长圆状倒卵形、浅灰乌色;种子多而细小、粉末状;花期5~6月,果期6~7月。

      品质:水分8.6 %,灰分3.2 %,二氧化硫残留量为14.5毫克/千克;醇溶性浸出物为27.4 %,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总量为0.67 %。

      抗性:室内接种,抗软腐病,抗根腐病。

      产量表现:2018~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18~2020年度平均干重1324.2 公斤/亩,比对照蜀箭南乌1号增产9.4%,比对照天麻农家品种增产53.3%;2021~2023年度试验的平均干重1333.6 公斤/亩,比对照蜀箭南乌1号增产9.7%,比对照天麻农家品种增产55.4%。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种:选择海拔1200~1800米适宜生态环境分离纯化的种麻、萌发菌和密环菌野生种源材料培育的优质原种。②栽种:将栽培场地的表土挖开、整平。将白麻种茎靠放于菌材两侧的空隙中,覆盖。③田间管理:10~11月栽培的天麻应加盖薄膜或干草,保温防冻。温度≥28 ℃时,应喷水降温;适时盖膜防雨,并疏通排水沟。④采收:10~11月采收,按箭麻、白麻、米麻进行分级装箱。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秦巴山区海拔1200~1800米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天麻种茎不宜连续繁殖。忌连作,实行轮作5~7年后再种植天麻。

      

      2.宣乌1号

      申请者:达州市川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达州市川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达州市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野生混杂群体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约500天,其中商品生产期257天。茎高138~173厘米;块茎肥厚,粗长扁椭圆形,长10.5~15.0厘米,宽5.5~6.0厘米,厚2.0~3.5厘米,环节较密,节上被膜质鳞叶,鳞片状鞘较多;茎直立、浅灰棕色,带白色纵条纹,节上具鞘状鳞片,灰棕色,下面被膜质鞘;总状花序,花黄白色;蒴果具短梗、长圆状倒卵形、浅黄灰色;种子多而细小、粉末状。花期5~6月,果期6~7月。

      品质:水分9.1%,灰分3.4%,二氧化硫残留量15.4毫克/千克;乙醇浸出物为20.2%,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为0.7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多糖含量29.2%,比蜀箭南乌 1 号和农家种分别增高29.8%和41.7%。

      抗性:室内接种,中抗软腐病。

      产量表现:2018~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18~2020年平均干重为1262.2公斤/亩,比对照蜀箭南乌 1 号增产7.1%,比农家种增产46.6%;2021~2023年平均干重为1260.0公斤/亩,比对照蜀箭南乌 1 号增产6.7%,比农家种增产46.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种:选择海拔1200~1800米适宜生态环境分离纯化的种麻、萌发菌和密环菌野生种源材料培育优质原种。②栽种:将栽培场地的表土挖开、整平。将白麻种茎靠放于菌材两侧的空隙中,覆盖。③田间管理:10~11月栽培的天麻应加盖薄膜或干草,保温防冻。温度≥28 ℃时,应喷水降温;适时盖膜防雨,并疏通排水沟。④采收:10~11月采收,按箭麻、白麻、米麻进行分级装箱。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秦巴山区海拔1200~1800米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天麻种茎不宜连续繁殖。忌连作,实行轮作5~7年后再种植天麻。

      

      3.青乌1号

      申请者:西南交通大学

      育种者:西南交通大学 青川县蜀道地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元市青川县清溪镇野生天麻混杂群体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特征特性:植株高145~165厘米;块茎肥厚,粗壮卵圆形,肉质,长7.5~11.5 厘米,宽5.7~8.8 厘米,厚2.8~3.6 厘米,环节较密,节上被膜质鳞叶,鳞片状鞘较多;茎直立带白色纵条纹,节上具鞘状鳞片,红棕色,无绿叶,下面被膜质鞘;总状花序,花黄绿色;蒴果具短梗、长圆状倒卵形、红灰棕色;种子多而细小、粉末状。花期5~6月,果期6~7月。植株红棕色、花黄绿色、蒴果红灰棕色和块茎粗壮卵圆形为突出特征。

      品质:水分9.36 %,灰分3.20 %,二氧化硫残留量22.28 毫克/千克;稀乙醇浸出物为30.74 %,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之和为0.76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

      抗性:室内接种,抗软腐病,抗根腐病。

      产量表现:2018~2023连续两个生长周期多点试验,2018~2020年度平均亩产1304.2公斤,比对照蜀箭南乌1号增产6.9%,比农家品种增产51.30%;2021~2023年度平均亩产1302.1公斤,比对照蜀箭南乌1号增产6.8%,比农家品种增产51.3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种:选择海拔1200~1800米适宜生态环境分离纯化的种麻、萌发菌和密环菌野生种源材料培育的优质原种。②栽种:将栽培场地的表土挖开、整平。将白麻种茎靠放于菌材两侧的空隙中,覆盖。③田间管理:10~11月栽培的天麻应加盖薄膜或干草,保温防冻。温度≥28 ℃时,应喷水降温;适时盖膜防雨,并疏通排水沟。④采收:10~11月采收,按箭麻、白麻、米麻进行分级装箱。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秦巴山区海拔1200~1800米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天麻种茎不宜连续繁殖。忌连作,实行轮作5~7年后再种植天麻。

      

(十一)      白芷

(十二)      川芷4号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 遂宁市船山区农业农村局 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 遂宁市船山区农业农村局 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遂宁市永兴镇白芷农家种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平均620天(其中大田商品生产平均300天;种子繁育平均320天),平均株高97.2厘米,叶柄基部紫红色,上部绿色,新抽出叶柄绿色,叶片绿色。根圆锥形,较长,根头部钝四棱形,根表皮灰棕色。留种开花植株长势旺、分枝多,平均株高2.10米,杆硬,抗倒,茎基部紫红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品质:水分含量12.3%,总灰分含量5.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28.2%,欧前胡素含量0.276%;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规定。

      抗性:田间观察,斑枯病抗性与对照相当。

      产量表现:2022~2024年两个生长周期多点试验,2022~2023年度平均干重792.2公斤/亩,比对照川芷3号增产9.5%;2023~2024年度平均干重805.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0%。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向阳地块,pH值7.0~8.0。②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③用种量1~1.2公斤/亩。④条播行距40厘米。⑤施肥:整地时每亩施用腐熟油枯饼50 kg。化肥使用量可参考:氮施用量为10公斤/亩,五氧化二磷为15公斤/亩,氧化钾为8公斤/亩,其中氮肥一般在12月、次年2月、次年3月分3次施用,比例2:5:3;磷和钾肥在9月和次年3月分两次施用,比例1:1。⑥建议覆地膜或防草布,同时减施约40%化肥。⑦及时除草,拔除过早抽苔苗;⑧留种需设隔离区。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及成都平原区推广,比较适宜种植于丘陵坡地紫色土、涪江流域灰潮土。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播期不宜晚于10月下旬,否则当年苗小甚至不出苗;②该品种不耐涝,注意田间不可积水;③在坡地紫色土种植时,其根入土深,采挖时需深挖。

      

(十三)      紫苏

(十四)      1.僰苏1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珙县种子站 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珙县种子站 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宜宾市珙县王家镇野生紫苏资源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232天,株高202厘米,茎粗30.7毫米,分枝数27个/株,叶片长18厘米,叶片宽12厘米,叶柄长7厘米,花序分枝数27个/株,花序长16厘米,种子直径1.66厘米,千粒重2.14克。茎绿色,密被柔毛,分枝多;叶中等大卵圆形,叶缘圆齿状,缺刻浅;盛花期10月下旬,花色浅白色;外种皮灰褐色,子叶黄白色。

      品质:水分7.39%,迷迭香酸含量0.3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紫苏子的规定。紫苏子出油率37.1%,比对照高11.08%;紫苏子油α-亚麻酸含量61.3%,亚油酸含量15.3%,油酸含量13.0%。

      抗性:田间观察,锈病抗性与对照相当。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紫苏子平均产量117.1公斤/亩,比对照珙县主栽品种增产5.8%,2023年紫苏子平均产量117.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地: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为宜。②育苗:3月下旬至4月初,选择向阳地,亩施有机肥40公斤,耙细整平,开厢作苗床,浇水后,覆遮阳网,出苗后,除去遮阳网。③移栽: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按宽行1.3米,窄行0.7米,株距0.6米移栽,每穴栽植1株。④施肥:在现蕾期,每亩施用复合肥(氮:五氧化二钾:氧化钾-15:15:15)15公斤。⑤除草:及时人工除草。⑥采收:在80%~90%的植株黄叶并开始落叶时选择晴天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四川盆地平原及丘陵区。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种子成熟期,注意采取适当措施防治鸟类取食。

      

      2.僰苏2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珙县种子站 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珙县种子站 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宜宾市珙县王家镇野生紫苏资源经系统选育而成,基原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231天,株高224厘米,茎粗29.5厘米,分枝数21个/株,叶片长15厘米,叶片宽11厘米,叶柄长6厘米,花序分枝数24个/株,花序长15厘米,种子直径1.71毫米,千粒重2.85克。茎绿色,被中等柔毛;叶中等大卵圆形,叶缘圆齿状,缺刻中等;盛花期10月下旬,花冠白色;外种皮灰褐色,子叶黄白色。

      品质:水分为6.30%,迷迭香酸含量为0.5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紫苏子规定。紫苏子出油率37.14%,比对照高11.16%;紫苏子油中α-亚麻酸含量61.3%,亚油酸含量15.4%,油酸含量13.0%。迷迭香酸含量为对照的1.7倍。

      抗性:田间观察,锈病抗性与对照相当。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紫苏子平均亩产111.9公斤/亩,比对照珙县主栽品种增产1.2%;2023年紫苏子平均亩产112.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2%。

      栽培技术要点:①选地: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为宜。②育苗:3月下旬至4月初选择向阳地。亩施有机肥40千克,耙细整平,开厢作苗床,浇水后,覆遮阳网;出苗后,除去遮阳网。③移栽: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按照宽行1.3米,窄行0.7米,株距0.6米移栽,每穴栽植1株,栽后及时浇水一次。④施肥:在现蕾期,每亩施用复合肥(氮:五氧化二钾:氧化钾-15:15:15)15公斤。⑤除草:及时人工除草。⑥采收:在80%~90%的植株黄叶并开始落叶时选择晴天采收。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四川盆地平原及丘陵区。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种子成熟期,注意采取适当措施防治鸟类取食。

      综合

五、      苎麻

(一)      川苎21

      申请者: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川苎11自交S1

      特征特性:中熟,全年工艺成熟期184天左右;中根丛生型;生长茎绿色,苗期叶色淡绿色,成熟茎绿褐色,叶片卵圆形、绿色、皱纹少而浅,夹角小,叶脉、托叶中肋微红色,叶柄淡红色,麻骨绿白色。平均株高230厘米、茎粗1.3厘米、有效株率85.7%、鲜皮出麻率11.5%。9月中旬现雄蕾,9月中下旬现雌蕾,9月底开雌花、微红色。原麻绿白色,手感较柔软,锈脚短,风、病斑少。

      品质:原麻单纤维细度为2584米/克。

      抗性:田间接种鉴定,高抗苎麻花叶病毒病和炭疽病。

      产量表现:2017~2019年多点试验中,2018年平均原麻产量227.7公斤/亩,比对照中苎2号增产4.6%;2019年平均原麻产量218.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①种源繁育:采用无性繁殖方式繁育种源。②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以2200~2500株/亩为宜。③科学施肥:重施基肥,多施有机肥;春季催苗肥宜早施,以促进植株分蘖整齐。④及时收获:春季新栽麻园7月底或8月初破杆,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二麻;成龄麻5月底收获头麻,8月上旬收获二麻,11月上中旬收获三麻。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四川海拔800米以下,达州市、广安市及相似苎麻生态区种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不耐涝,栽种前应开沟排水。②新栽麻生长3个月以上,下部有催蔸芽发出方可破杆收获。

      

(二)      绿豆

(三)      1.川绿6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仁寿绿豆/冀绿9号

      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65.5天;株型紧凑、直立,平均株高49.0厘米、主茎分枝2.5个;叶绿色、中等卵形,花黄色,有限结荚习性,成熟一致;成熟荚黑色、镰刀形;籽粒绿色有光泽,短圆柱形;单株荚数25.8个,荚长9.3厘米,单荚粒数11.4粒,百粒重4.4克,芽豆比9.0。

      品质:蛋白质含量23.4%、脂肪含量0.6%。

      抗性:田间接种鉴定,中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产量148.0公斤/亩,比对照川渝绿1号增产10.0%;2023年平均产量138.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穴播或条播均可。行距40~50厘米,穴播穴距20~30厘米。②田间管理:出苗后两片复叶时定苗,每亩1.1~1.6万株,基肥施足,开花期适当追肥,适时中耕除草。③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白粉病、蚜虫、豆荚螟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海拔1800米以下的盆地及丘陵地区春夏季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花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②及时防治蚜虫、豆荚螟。

      

      2.川绿7号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冀绿7号/中绿5号

      特征特性:中熟,生育期70.4天;株型紧凑、直立,平均株高56.3厘米,主茎分枝2.5个;叶绿色、中等卵形,花黄色,有限结荚习性,成熟一致;成熟荚黑色、直筒形;籽粒绿色有光泽,长圆柱形;单株荚数23.1个,荚长10.4厘米,单荚粒数11.5粒,百粒重6.9克。

      品质:蛋白质含量23.0%、脂肪含量0.5%。

      抗性:田间接种鉴定,中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产量156.3公斤/亩,比对照川渝绿1号增产16.2%;2023年平均产量148.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6.3%。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种:穴播或条播均可。行距40~50厘米,穴播穴距20~30厘米。②田间管理:出苗后两片复叶时定苗,每亩1.1~1.6万株,基肥施足,开花期适当追肥,适时中耕除草。③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白粉病、蚜虫、豆荚螟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海拔1800米以下的盆地及丘陵地区春夏季播种。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①花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②及时防治蚜虫、豆荚螟。

      

(四)      薏仁

(五)      川薏1号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贡山薏苡为父本,分别与母本兴仁薏苡、山西薏苡、澜沧薏苡、老挝薏苡杂交,4个杂交组合F1相互自由授粉,从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120天;矮杆,平均株高1.2米,株型直立紧凑,有效分蘖数9~13个;茎秆有少量白色蜡粉,平均主茎粗0.6厘米;主茎基部叶长28厘米、叶宽4.2厘米,叶片持绿性强;每个花序着生3~5个穗,种子平均粒长8毫米、粒宽5毫米,百粒重7.8克;种壳白色纸质,易去壳,有喙。

      品质:种子粗淀粉含量66.00%,粗蛋白含量17.51%,脂肪含量7.63%。

      抗性:田间观察,叶枯病、黑穗病、叶斑病、粘虫、螟虫、草地贪夜蛾抗性水平优于对照兴仁薏苡。

      产量表现:2022~2023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平均产量184.2公斤/亩,比对照兴仁薏苡增产11.5%;2023年平均产量162.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①春播或夏播,春播宜提前播种,花期避开高温天气。②穴播,每穴播种4~5粒种子,行距0.6米,穴距0.4米。③苗期需防治杂草和虫害。④分蘖期施复合肥15公斤/亩,开花期施尿素10公斤/亩。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地区春播或夏播。

      注意事项(品种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开花散粉时,高温干旱会抑制薏苡花序发育,导致穗粒数减少,需加大灌水量,保证土壤湿度。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