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秸秆综合利用举步维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7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5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记者项春雷

  年年禁,年年烧。在禁烧令之下,秸秆的出路变成了另一道难题。那么多秸秆的出路在哪里?除了回到田里,能源化与产业化已经开始在省内部分城市实施。把秸秆粉碎后做成固体、液体或是气体,都是代替传统燃料的很好尝试。然而在推广过程中,这些产业却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令秸秆综合再利用之路举步维艰。

  压缩成块:成本太高一直亏本

  见到潘志权时,他正在为他的秸秆回收利用项目忧心忡忡,“电的问题不解决,轧秸秆的机器就运转不起来。”

  去年底,一家秸秆回收再利用公司在长丰县吴山镇投产,潘志权成了这个公司的负责人。

  而在去年媒体的报道中,在吴山镇投产的项目原本是秸秆发电,但现在,吴山镇并没有利用秸秆发电的项目。“原来谈的好像是秸秆发电,但最后谈成的可能是现在的项目吧。”吴山镇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我们这个项目和发电还是有关系的。”潘志权说,他们公司现在所做的,就是从周边收购秸秆,粉碎后压块成型,再送到大的厂家代替煤炭做发电的燃料。

  在合肥,像潘志权的公司这样专门做秸秆回收再利用的并非一家。不过,很多工厂都只能完成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的第一步--将秸秆粉碎、压缩。它们制作出来的“压缩秸秆”,基本都是运到一家大型日化企业做燃料。“这样的燃料节能又环保,肯定有很多厂家趋之若鹜。”

  从去年投产至今,潘志权坦言这口“节能饭”并不好吃。“今年雨水少,油菜和麦子都没有长起来,分量不够,秸秆也短,很多农民都选择直接将秸秆烂在地里,不愿意拿出来卖了。”潘志权说,他的工厂主要收购吴山镇周边的秸秆并进行加工,但是今年收上来的秸秆分量轻,做不出多少成品,但消耗同样很大,因此加工成本变高,这半年他一直在做亏本买卖。

  “现在只能等着收棉花玉米的秸秆了。”潘志权说,工厂一年四季都要运作,收购的不仅仅是油菜和小麦的秸秆。“现在油菜也比原来种得少了,只能找其他替代品。”

  让潘志权稍感欣慰的是,虽然成本在增加,但是秸秆的收购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增长。“油菜、小麦的秸秆是220元到240元一吨,棉花贵点,要260元一吨。”再加上这样的节能环保企业每年还能获得一定的补贴,潘志权说,虽然近段时间公司在亏损,但总体来看还能正常运营。

  “就是电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几台价值一百多万元的机器只能睡大觉。”潘志权表示,他对秸秆综合利用很有信心,“等电的问题解决了,机器都转起来,局面应该会有所好转吧。”

  液化成油:收购秸秆成了难题

  除了“压缩成块”,秸秆在合肥的综合利用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将秸秆转化为生物油就是其中之一。

  长丰县杨庙镇的生物质热解液化生物油技术示范厂的负责人张先生介绍说,“生物质炼油说复杂也并不复杂,就是将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并将它们转化为生物油。”在该示范厂,整袋的稻壳、秸秆等通过粉碎机制成原料,经过反应器、冷凝器等一系列的处理流程,从管道中流出了乌黑的生物油。“2.5万吨的秸秆,可以出1万吨油,这些油可代替传统的燃料,比如一些大型的混凝土搅拌站,都是用这种油作燃料。”张先生说。

  不过,这项技术现在却并没有解决秸秆的问题。“收集秸秆比较难。”张先生说,现在种植秸秆作物的少了,又比较分散,每年只能收到几万吨秸秆,成本太高。因此现在这家工厂已经改用稻壳做原料了。

  “稻壳粉成本相对低一些,但是出来的油是一样的。近一两年我们都没有再用秸秆了。”张先生坦言,虽然这项生物油的转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这种节能环保的产业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如果条件成熟,我们还会继续推广。”

  变肥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营养

  在合肥部分地区,秸秆的综合利用还采用了“变肥还田”的方式。

  “现在种得越来越少了。”井岗镇蜀山社区主任李家权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蜀山社区虽然离城区并不远,但仍然保持着农村的生产方式,很多村民仍靠种地为生。

  李家权介绍,蜀山社区原本有近200亩的油菜种植面积,但从今年开始,产业结构开始逐渐调整,油菜的种植面积一下子减少了40%,原来种油菜的田地已经开始改种蔬菜。

  种油菜产生的秸秆如今也不再一把火烧掉。“因为种得不多,原来都是烧掉,但离城区比较近,一烧烟就进城了,所以从前年开始政府就不允许再烧了。”李家权说,从前年开始,社区就琢磨如何将油菜的秸秆处理好。

  “我们这边种得少,没有工厂来集中收集,我们也没有必要建个产业化的工厂,只能想办法就地解决。”李家权说,后来经过大家商量,决定处理掉不如再利用,“变肥还田”是个不错的选择。“农田边有个两亩大小的水塘,村民经常舀塘里的水浇菜。当时想如果能让水变肥一点,可以少用一些肥料。”

  于是,在蜀山社区,每到秸秆收割季节,田里的秸秆便有了新的去处。“我们专门组织人员,把各家各户的秸秆都收集起来,统一由社区处理。”所有的秸秆被堆到水塘里,一段时间后,经过发酵的秸秆能让水变肥,就可以直接浇菜了。

  “如果未来能建一些窖,专门用于秸秆的储藏和发酵,就更加方便了。”不过,蜀山社区已经打算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明年油菜的种植面积会继续减少。”

  换种紫云英:目前效果还不明显

  去年底,合肥秸秆禁烧区范围内的20个乡镇和一家公司签订了紫云英种子生产合同,7773户农民将不再种植油菜,而改种紫云英。“这也是防止‘烟锁庐州’,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法。”合肥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秋天,合肥油菜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62万亩调整到145万亩,其中36个秸秆禁烧乡镇减少了10万亩。油菜减少了,老百姓种什么划算?除扩大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许多人还种植了紫云英,这在合肥还是第一次。

  和油菜相比,紫云英显示出了很多优势。秸秆量少,采种后的紫云英秸秆自然破碎,还田效果很好。因此,用紫云英代替油菜种植,可以减少油菜秸秆焚烧带来“烟雾锁城”的烦恼。另外,紫云英的花和油菜花一样美丽,它的花期长,成片盛开的紫云英花,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美化农村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今年秋季,合肥还将继续扩大紫云英的种植面积。”合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刚种了一季,好不好现在真不好说。”瑶海区一村民介绍说,他原来也是种油菜的,去年秋季才改种紫云英,“成本是不高,但是效果目前还不明显,再等等看吧,毕竟以前都没种过。”(吴碧琦、强薇、康鹏飞、周晔)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