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74家种企进驻,中原农谷持续释放“磁吸效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20  来源:大河财立方  浏览次数:978
 

      2022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拉开全力建设中原农谷的序幕。一年多来,中原农谷发展规划、核心区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一批种业创新平台入驻运行,农科教、育繁推资源集中落地,中原农谷“四梁八柱”基本成型。

      近日,记者跟随河南省政协调研团走进中原农谷核心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探访,实地感受这座农科“芯”城的发展脉动。

      74家种业企业已进驻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在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展厅门前,两大片稻田仿佛披上了“黄金甲”,沉甸甸的稻穗挂满了枝头。根据稻田旁边竖立的指示牌,这是河南省首个自育超级稻“新稻18号”和河南省审定优良食味品种“新香粳1号”。

      穿过金黄的稻田,走进中原农谷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0根亚克力柱子,里面装满了小麦水稻花生等10种作物的种子,柱子排列得错落有致,形似长城。“这些柱子也寓意着中原农谷想用粮食长城保卫祖国的粮食安全。”讲解员介绍。

      中原农谷是个什么“谷”?中原农谷就是要重塑创新生态,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将分散的科研力量聚集起来,引进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做优做强种业龙头企业,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全方位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自中原农谷战略实施以来,我们聚焦‘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繁种制种’,加速集聚种业创新资源,积极引入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种业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陈剑虹介绍,目前中原农谷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个,其中种业创新平台38个。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已经成为集聚种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郑果所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河南省水产院水产种质资源库、牧原育种测定中心等科研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此外,中原农谷入驻种业企业74家,培育的郑麦379、郑麦1860、百农4199、新麦26、百农207等5个品种,推广面积均居全国小麦前10名。

      “我们要统筹用好这些创新平台优势,打造好种子这个农业‘芯片’,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种质资源保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出更大贡献。”陈剑虹说。

      “黑科技”助阵,点亮智慧农业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记者在平原示范区师寨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区域服务中心门前的田野边看到,有一处由栏杆围起的高标农田六情预警监测站,里面布置着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赤霉病检测仪等设备。

      “这里可以实时监测苗情、灾情、病情、虫情、墒情和肥情,并将数据实时传入系统,通过农技人员分析数据,再传入农户手机,指导农户进行农事管理。”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郭星向记者介绍。

      “不仅农田生态可以实时监测,在灌溉设备上,我们因地制宜选择平移式、指针式等8种灌溉设备,广泛运用水肥一体机,实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高效节水全覆盖;在农业装备上,宇宙射线区域土壤水分仪、X波段昆虫雷达等先进农业装备率先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在服务平台上,采用‘1+1+1+N模式’建设信息化平台,打造‘一中心十系统’,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管理。”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长郑晓凡说。

      “传统良田”变“智慧良田”的背后是平原示范区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作为中原农谷的重要基础工程,探索建立“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全力推进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我们的亮点是打破了‘就田论田’的思维惯性,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根据区域资源、产业、文化等特色,做好‘高标准农田+’文章,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郑晓凡介绍,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水1393万立方米,节肥163万公斤,节约人工费用2960万元;新增及改善排涝面积3万亩,增加耕地面积11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林面积5万亩,增产1767万公斤,增效5100万元,直接受益农民2.7万户、9.7万人。

      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

      下一步,中原农谷将如何建?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中原农谷将聚焦“种业创新”这一中心任务,突出“关键技术攻关、公共平台搭建、人才团队引育、配套服务完善”四个主攻方向,全面梳理摸清底数,着力查找薄弱环节,明确种业创新发展路径,全力推动中原农谷核心区快速成势见效。

      在建立种业创新体系方面,加速科创平台集聚,加强人才团队引育,加快种业企业培育,攻克育种领域“卡脖子”技术,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推动现代种企集聚发展。

      在完善公共研发平台方面,重点布局四大公共平台,包括种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平台、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科研服务体系。

      在补齐配套服务短板方面,推动郑州、新乡等优质教育资源向核心区延伸;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通道,推动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各类机构在中原农谷布局;切实保障企业、科研单位落地,人才公寓需求和商业服务配套等。

      “中原农谷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为引领,聚力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任务,2023年要构建完成‘四梁八柱’;2025年‘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初步建成,成为带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引领区;2035年全球十强种业企业培育实现突破,打造形成千亿级种业、粮食产业集群,中原农谷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陈剑虹表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