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俩农民育出仨品种 山东采用新模式、新品种,推动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04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434
 

  今年,山东滕州的薯农笑得特别甜。“4月,三膜马铃薯上市,地头价1.6元一斤,我就觉得很高了。没想到5月,二膜马铃薯的价格涨到了1.8元。”日前,说起今年的马铃薯价格,界河镇陈马厂村村民陈增如连说没想到。

  陈增如的“没想到”,全部来自当地对马铃薯产业的提档升级。他口中的二膜、三膜,是界河镇在全国首创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可以将马铃薯的上市时间分别比地膜覆盖栽培提早30天到40天。“上市早,价格就好,而且棚高了、宽了,干活不用弯腰拱背,轻松不少。”陈增如说。

  放眼望去,陈马厂村的农田里,一片片玉米长得高矮不齐,有的1米多高,有的40多厘米高,还有的不到10厘米。原来,界河镇主要采取“两薯一粮”种植模式,其中“两薯”为春秋马铃薯,“一粮”为早春或半夏玉米,玉米是春马铃薯收获后种上的。“从玉米的高度,就能看出马铃薯的栽培模式和收获时间。”界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韩文贺介绍,“三膜、四膜马铃薯上市时间早,接茬种植的玉米现在个头就高,收获时产量也高。”

  陈增如的胸前挂着一个手机状的东西,他告诉记者,这是打药机的遥控器。“刚才看到你们过来,我用手一摁,打药机就停了,很方便。”陈增如边说边演示怎样自动卷管、收管。有了这机器,他再也不用背着40多斤的喷雾器在地里走来走去。

  在界河,提档升级的不只是种植模式。为响应国家“减化肥、减农药”号召,界河镇还引入了“全营养分餐式施肥”方法,注重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有益微生物、中微量元素,真正达到植株“按需供应”。

  “原来一亩用5袋化肥,今年我减成了两袋半,还施了200斤有机肥。种出来的土豆产量不减,品质更高,特别是皮色黄亮、好看,切出来的土豆丝也脆,客商都抢着要。”陈增如现身说法。

  界河马铃薯产业的持续提档升级,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优新品种和优质种薯的全面推广。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农科院就在界河建成了高标准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持续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在近几年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当地自主选育的“滕育1号”“滕育2号”“界星1号”等新品种接连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巧的是,参与培育这3个品种的“农民专家”竟都来自界河镇的房岭村。这两人分别是55岁的村民安修海和41岁的郭震,前者培育出“滕育1号”“滕育2号”,后者今年刚刚培育出“界星1号”。“本来上个月就能下证,听说今年证书改版,延迟了一个月。”郭震的妻子、山东大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雪梅说。

  (据《农村大众》)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