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揭秘!这个种子实验室为何这么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13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浏览次数:1077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
 
      在崖州湾科技城的种子实验室里,先进的测序仪、质谱仪等科研仪器有序摆放,科研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仪器、查记数据、对比分析。“有了这个公共平台,我们可以就地搞研究,不用在北京、三亚之间两头跑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后陈继林告诉记者,“还能和其他团队相互交流,高效又便捷。”
 
      成立于2021年5月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托和服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以种子创新和种业发展为导向,以国家战略任务为使命,通过项目牵引、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种子安全,助力我国种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培育与研究之间不再需要奔波
 
 
      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高级实验师赵显峰是个老“南繁人”。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他给记者看了一张60多年前的老照片:科研人员躬着身,背着大麻袋,踏上返程之路。
 
      “以前这里没有公共科研平台,科研人员只能赶回原省份单位做基础研究。现在种子实验室里四季恒温、高端设备齐全,科研人员不用来回奔波,交流合作也更方便了。”赵显峰感慨。
 
      凭借良好的光热条件,海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育种基地。据统计,每年有29个省份超过700家育、繁、推相关单位的上万名科技人员,来到海南开展种子繁育工作,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全国育成新品种七成以上。
 
      人虽多,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科研平台,大多各自为战、独立研究,免不了重复劳动,导致效率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南繁只是个承载科研劳作的基地,却难以进一步发展成服务国家战略的种子资源库、科研数据谷。”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说。
 
      2021年5月12日,海南以打一场科技翻身仗的决心,正式成立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作为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育种创新、监管服务、合作交流。“重点之一就是以此为公共科研平台,实现育种联合攻关。”夏勉说。
 
      到今年3月,种子实验室已建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公共性、开放性科研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研究生1158名、博士后56名;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种集团、先正达集团等20家高校、科研机构、种企作为理事单位。
 
      首批项目征集令掀起“揭榜”热潮
 
 
      种子实验室成立不到一年,海南省科技厅已拨付专项资金为实验室配备了2762台(套)科研仪器设备。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软件能力如何实现升级?
 
      2021年11月29日,一场由种子实验室组织的现场比试在崖州湾科技城举行。比试重点围绕种子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9个研究方向79个重大攻关项目,公开张榜;邀请科研团队前来攻关,揭榜团队项目责任人签署“军令状”;按照人员投入、经费投入、实现路径3种方案进行奖励。
 
      中国农科院水稻分子设计与应用团队研究员王文生参与了两个揭榜项目。按照种子实验室的方案,课题负责人自主组建研究团队,一对一签订责任书,确保落实每年的考核指标。王文生所在的团队一共十几人,成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每人各有分工。“以成果为导向,让能者脱颖而出,现在团队成员都干劲十足。”王文生说。
 
      创新能力的爆发,须靠创新制度支撑。
 
      早在2021年6月,海南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海南省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揭榜挂帅制项目分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两类。前者,由企业或政府部门提出技术需求,省内外科研机构进行揭榜攻关;后者,由省内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院校提出转化需求,省内企业进行揭榜转化。两种方法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
 
      据了解,自种子实验室发布首批项目征集令后,国内外科研团队已累计提交109个揭榜申请,其中30%的申请者为顶尖实验室团队人员。“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抗草地贪夜蛾”“耐除草剂玉米”等项目,目前都已取得初步成果。
 
      此外,在崖州湾科技城的支持下,种子实验室依托平台的产学研联动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目前,种子实验室已与华大基因、未米公司等企业在生物信息和测序服务、设备运维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知识产权法院落地三亚
 
 
      2021年10月2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宣判一起侵权纠纷案,判定了被告人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吸引了不少人关注。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是继北京、上海、广州后设立的全国第四个知识产权专门法院,这起纠纷案也是法院成立后受理的首起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过去,各家科研机构的试验田相互毗邻,授粉时节,种业权属之争时有发生。侵权问题曾一度困扰南繁。
 
      “我们实验室引进了MNP(多核苷酸多态性)分子鉴定技术,相当于给每一粒种子发放了一张‘身份证’。”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自贸港创新合作处(知识产权办公室)负责人陈浩介绍。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与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正式合作共建崖州湾分子检测实验室,作为种子实验室的配套项目,引入的便是科技发展中心与江汉大学共同发明的MNP分子鉴定技术。
 
      “下一步,崖州湾科技城将加快创设知识产权特区,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集成创新,保护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陈浩说。
 
      一片可以“拎包”入驻的产业集群
 
      “这里有世界最先进的试验仪器,试验的效率大大提升,从田间再移步到实验室的路程也不远,非常便捷。”23日,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峰说,过去南繁育种科研存在“小散弱”现象,产业集群效应低。如今,科研院所、企业只要通过预约就可以轻松入驻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运用这里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南繁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也逐渐凸显。
 
      为落实国家南繁规划,三亚等地划定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验室、公寓、学校、医院等不断完善,让以往到海南自己找地租地、寻找科研场地的苦恼成为历史,许多科研“候鸟”不再迁徙,南繁科研向常年研究转变。
 
 
位于崖州湾科技城内的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记者 曹志 摄
 
      “三亚除了拥有育种科研绝佳的气候条件,可以实现一年不间断的育种试验,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崖州湾科技城给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办公设备和人才落地政策。”23日,在崖州湾科技城内,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志伟博士对记者说道,公司自2019年落户三亚后快速成长,不仅在玉米种业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进驻崖州湾科技城一年多,隆平生物(海南)技术公司成长为估值超过25亿元的高科技种企。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海南大学罗杰教授团队在植物基因组与代谢组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形成3篇研究论文,连续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和Genome Biology。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张红生教授团队克隆了一个调控水稻种子活力的新基因OsHIPL1,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为水稻种子活力性状的遗传改良,培育高活力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种质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学知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该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的资助。
 
      近年来,海南发挥自然区位优势,立足崖州湾科技城建设种子实验室,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汇聚配套设施和资源,串起了价值链,蹚出了一条种业科技创新之路。
 
      来源丨新华社、人民日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