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迎挑战抓机遇,政产学研融合发力玉米全产业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1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浏览次数:1133
 

      “制约中国玉米发展的因素主要良种培育和栽培技术层面”

      “我国商业化玉米育种仍以传统经验为主,存在应用研究碎片化、科研成果产出片段化、投入领域分散且重复、产出与投入效率比低等问题”

      “基因编辑不是万能的”

      ...

      迎面挑战,抓准机遇

      看看行业大咖们怎么说!

      1018日,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第二届中国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峰会在北京园博园举行,此次峰会以“种业振兴 产业融合 粮安天下”为主题。

      本次大会旨在与各方各界分享玉米种业科研与实践成果,共享产业链创新技术,共同推动中国玉米产业转型升级。会上,通州区常委、副区长、统战部部长王岩石,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郑渝进行致辞。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主持。

第二届中国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峰会现场。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主持。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郑渝致辞。

通州区常委、副区长、统战部部长王岩石致辞。

      优势

      杰出品种加速良种培育进程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玉米良种创新和丰产稳产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战略支撑作用。

 “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授牌仪式。

      会上,对黄早四、综31、浚92-8478L91158、京925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授牌仪式,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郑渝、北京市通州区常委、副区长、统战部部长王岩石、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王以中作为颁奖嘉宾为选育颁发荣誉奖牌。

      获推的55个玉米自交系中,每个自交系所选育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均达到4000万亩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125亿亩,占同时期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40%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郑渝表示,本次大会邀请来自玉米全产业链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北京,就是要给广大科研学者、玉米种植企业搭建友好沟通交流的平台,将育成的优势强品种,借助平台的力量“推介出来、宣传出去”,将优势品种推介办成玉米峰会“招牌”,这就是举办种业大会的价值和作用。

      现阶段优势品种突围是一个难题,北京种业协会会长侯云鹏表示,目前,审定品种数量增加,数量上涨才会有质量提升,品种繁荣的下一个阶段就是“优中选优”、“大浪淘沙”,选出最具优势的“大品种”,本次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筛选宣传平台。

      挑战

      多因素制约玉米产业发展

      我国虽然是种子大国,但还不是种子强国。玉米种业振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根本,目前,有诸多因素限制玉米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仇焕广作主题报告《中国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潜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华作主题报告《饲用玉米现状和育种方向》。

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首席技术官、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健作主题报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玉米产学研科企创新联合体》。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处长陶伟国作主题报告《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仇焕广指出,目前制约中国玉米发展的因素主要良种培育和栽培技术层面。

      在良种培育方面,系统化规模化的种植改良与创新工作基础薄弱、现代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选择育种技术)研发起步较晚、种质资源创新不足等导致突破性品种缺乏,单产水平较低,增益速度缓慢,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耕作栽培方面,资源效率及生产效率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仇焕广指出:“比如技术上,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比欧美偏低25%,氮肥及水分利用效率低约30%。同时,规模化程度低、生产过程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新产品的采纳率低等多方面短板制约着玉米单产水平提升。”

      除此之外,商业化育种的发展也受到制约。

      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首席技术官、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健指出,当前我国商业化玉米育种仍以传统经验为主,存在应用研究碎片化、科研成果产出片段化、投入领域分散且重复、产出与投入效率比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玉米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品种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当前玉米DNA指纹位点差异3个以内的审定品种占24%,常规稻和杂交稻位点差异3个以内的品种分别占40%35%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处长陶伟国指出,目前,我国品种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品种审定准入门槛偏低、多渠道试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他强调,未来要狠抓品种审定监管。适当提高审定门槛,引导培育突破性品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解决“农民选种用种难”、“种业企业生产经营难”、“种子市场监管难”等问题。

      饲料消费约占玉米总消费的七成,针对现阶段我国不同饲用玉米的育种现状,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华在报告中提出相应的育种建议,优质淀粉玉米要提高支链淀粉比例、优化淀粉高级结构;优质蛋白玉米主要是氨基酸(赖氨酸为主)强化、降低醇溶蛋白含量、提高消化率;高油玉米主要注重不饱和脂肪酸强化方面,生产含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的功能性畜产品。

      针对“十四五”玉米增产的建议,仇焕广认为,未来需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重大突破性新品种。持续强化高产绿色、节本增效栽培生产,提升高效精准的智能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快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绿色生态防控全覆盖,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方聚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话

      生物育种引领科技竞争力大幅提升

      相比于常规育种、传统育种,生物育种中增添了更多生物技术的元素,比如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组)编辑育种、设计育种等前沿热点技术。

第二届中国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峰会对话现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参与对话。

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参与对话。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传晓参与对话。

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总裁汪泓参与对话。

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世平主持。

      基因编辑是一项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也是划时代的技术。但谢传晓表示,“基因编辑不是万能的,比如,并不是所有的病害都适合用基因编辑解决,玉米锈病就不太合适,虽然也有优势,但并不突出。”

      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世平对此表示认同,“山上的野生玉米周围杂草丛生,却依旧长势喜人。农户种植的玉米都是经过育种家多年筛选、注重产量的品种,但都需要施肥浇水除草,不然就会长虫受旱。”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历经多年筛选,我们光侧重于产量的筛选,抗性等其它基因在选择的过程中丢失了。而基因编辑是有“底盘”的,可以对自身拥有的基因进行编辑,将变异的基因利用“分子剪刀”重新“编辑”回原来的样子。

      国外的转基因技术比国内早近30年,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安全性,已经被反复印证了。

      “目前,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已经常态化,国际上也已经产业化20多年,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我国在此也有强大的知识技术储备。”赖锦盛表示,接下来,抗旱玉米、饲用玉米大有可为,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也是育种一大方向。

      吕玉平表示,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挖掘玉米与产量、抗逆、抗病等农艺性状相关的位点,建立大数据库,通过分子标记实现高通量、优质微效的多位点快速聚合。同时,通过生物技术创造广泛的变异,只有丰富的变异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种质资源,助推种业大步向前发展。

      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们国家的农户不仅仅跟国内农户存在竞争,跟欧美等地的农场主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也是竞争关系。汪泓认为,“国外转基因作物高歌猛进,我们先天不足的规模效益等缺陷日益凸显,所以,企业要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中国的农民尽可能享受到帮助他增产增收的先进技术。”

      先正达集团以其原创的生物技术、丰富的合规管理经验,赋能种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先正达集团打造“种业共创平台”,为种业行业提供一个“全栈式解决方案”来应对客户定制化的需求的平台,秉承着“开放共生”的理念把更多技术、产品通过平台带给大家。

      瞭望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汇聚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种业科研“国家队”,为玉米产业全面开展产学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提供优势资源。

      近年来,北京聚焦“一粒种子”,制定实施了《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北京现代种业“三个一”发展目标,即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种业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成果,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培养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力推种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北京得天独厚的种业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玉米种子和玉米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北京市通州区常委、副区长、统战部部长王岩石强调,要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搭建玉米全产业链交流合作平台,链接上下游各方资源优势,指引玉米新优品种选育方向,共同推动中国玉米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建设“种业之都”,从源头保障北京及全国食品安全、稳定供应

      依托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是主体,在种业产业发展的上下游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度重视育种研发创新,始终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配有高效运行的专业研发团队,为研发项目的高效实施、优质品种的快速产出夯实根基。”针对公司发展要素,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军民表示。

      北京顺鑫国际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贺男表示,企业的发展,核心在于三点。首先,要坚定不移的将科技研发放在第一要位,与农科院所达成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开启科企合作的新模式。其次,充分发挥“资本与实业”双轮驱动作用,在提升内生性发展的同时,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最后,聚焦主业,打造全产业链。战略定位明晰,打通科研育种、种子繁育、种子加工、种子销售产业链。

      王贺男认为,要充分利用北京市科技、人才、信息、市场、金融等富集优势。以“立足北京、协同津冀、辐射全国”为发展思路,打造成玉米种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要充分利用北京在金融和社会资本方面的优势,走“科研强、体制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种业正步入提质增优、增值赋能的新时代。李军民表示,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强化种质资源深度挖掘,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是解决“种源”要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的育种总监张春震参与企业路演。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 总经理助理马勇参加企业路演。

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策划经理姚凯参加企业路演。

北京金色丰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汇华事业部总经理冯建参加企业路演。

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祝明炜参加企业路演。

      会上,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色丰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参与种业企业路演环节,加深了我们对玉米种业及产业的理解,更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

识别二维码,全程回顾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

      作者丨钟海芳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