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天津市探索麦稻双季连作可亩产吨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金慧英 林单丹  浏览次数:371
 
 
  日前,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举办了优质稻麦双季绿色高效生产模式现场会。天津市农科院、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业中心、相关涉农企业及各涉农区农业农村系统共计100余人参会。
 
  据悉,半个月前,天津的种粮大户们投入到冬小麦麦收大战中。截至6月下旬,天津全市累计收割小麦138.66万亩,投入小麦收割机4403台,实现麦收100%机械化。机收节约人力成本、节约了收割时间,被“挤出”的时间和空间如何高效利用,是天津农业的一道加分题。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一盘盘超过“满月”的水稻秧苗带来了答案。
 
  仰仗于全面机械化,示范中心百亩连作田,五天内完成“接力”种植。麦收后,一天施肥翻地、一天上水、一天耙地、一天沉降,第五天就可插秧小站稻“津原85”。正常状态下,10月前后同一块土地,迎来二次粮食丰收。“我们采用早育秧、拉长育秧期的方式,将‘津原85’在基质中种植35天,带着充足的养料插秧到地。”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副主任于福安介绍,“津原85”是该中心自主培育的常规稻种,能够适应京津冀、辽南、新疆南疆地区水稻种植;适应鲁豫皖苏和陕西汉中黄淮地区夏播旱稻种植。“我小时候就是收完麦子、种水稻,但产量只有几百斤,现在也实现了先收麦子后种水稻,但两项优质品种叠加,亩产粮食过一吨。”50多岁的于福安研究水稻种植30余年,他感叹跨越时空重新实现麦稻双季。稻麦双季绿色高效种植模式中,适宜稻麦连作的小麦也是“津”字号种子。“观摩会上看到的小麦就是我们强筋春小麦‘津强8号’。”天津市农科院作物所冯刚副所长介绍,从农科院的试验田走出的这款春小麦,长势也让科研人员十分满意。生育期仅84天的“津强8号”,与小站稻“津原85”,组成了最棒的“接力赛”搭档,加上智能化农机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了亩产粮食最大化的可能。
 
  粮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天津麦稻双季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稻麦连作是良种、良法、良器的有机结合,也是农机、农艺与信息化融合。”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二级巡视员胡伟介绍,目前,天津地区晚稻加麦稻连作共3万多亩,有效扩大小站稻种植面积。同时,通过麦稻连作技术也实现了水稻种植的“错峰取水”,成为天津小站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稻麦双季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作业的现场演示中,全流程展示了稻麦连作技术,有效加深了天津各区农户对此项技术的直观印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