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甘薯种收实现“机器换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3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芦晓春  浏览次数:259
 
 
  “收红薯去喽!”机手一声招呼,便钻进了拖拉机驾驶舱,瞬间,田地里拖拉机的轰鸣声响彻耳际。近日,在北京市延庆区沈家营镇西王化营村,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红薯迎来成熟收获期。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台台红薯收获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忙碌,一个个或苗条或圆润的红薯钻出了地面。农民们在田埂里开心地捡拾红薯,前来参观的市民也好奇地观看着机械收获的情景,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享受着秋天丰收的喜悦。
 
  京郊红薯收获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同时也根据气候条件、安全贮藏时间和下茬作物的安排等因素决定。传统的人工杀秧、人工锄头收刨已不能满足大规模种植收获需求,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京郊甘薯种植的主流。此次活动通过机具展示、作业演示和农事体验等方式,让市民走近机械化农业生产,充分体验收获的乐趣。
 
  记者从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了解到,该站近年来围绕甘薯“起垄、移栽、中耕、杀秧、收获”等关键环节,开展了甘薯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示范区内亩用工量较2014年技术应用前合计减少了近9个,节省人工达94.6%,各环节作业效率平均提高17倍以上,尤其是杀秧及收获环节,作业效率分别提升了50倍和62倍,亩均作业成本至少减少了800元,节本增效效果明显。
 
  今年,该站结合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技术人员将甘薯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带到了西王化营村,解决了农忙时节劳动力匮乏且劳动力成本较高的难题。
 
  “我们种植红薯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以前种红薯、收红薯都要靠人工,一次要雇20多个人,一个人每天120块钱工资,连着要干两三天。现在有了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只需要5个人,半天就完活了,太省事了!”对比往昔,西王化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军感慨道。
 
  “机器换人”不仅解决了甘薯产业发展的难题,也给京郊乡村振兴带来了希望。据悉,目前北京已探索形成了甘薯不覆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入选北京市农业主推技术,在全市主要甘薯生产区进行了大力推广,其中在密云区作业6000亩以上,受到了甘薯种植户的认可。
 
  “全程机械化是京郊农业生产的大趋势,目前,红薯、甘蓝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中甘蓝全程机械化在全国已是领先地位。现在,我们正在做包括鲜食玉米在内的其他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工作。”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粮经机械化科工作人员刘京蕊表示。
 
  本报记者 芦晓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