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万亩花海孕育小康生活“金种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任浩浩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浏览次数:286
 
 
 
  盛开的菜花绵延在王屋山区的浅山丘陵间。 资料图
 
  暮春时节,盛开的菜花绵延在王屋山区的浅山丘陵间,把这里的沟沟岭岭装扮成了金灿灿的花海,与那绿意盎然的山林把这里染成了一幅天然油画。
 
  “这菜花就是俺全家人的希望。”望着眼前这片花海,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王屋镇柏木凹村蔬菜制种户翟国祥难掩内心的喜悦。
 
  正是这片花海,孕育出了王屋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种子”。记者从济源了解到,这些菜花包括白菜、萝卜、甘蓝、洋葱、大葱等蔬菜种类,可生产各类蔬菜种子120余万公斤,产值超过3亿元。
 
  济源地处太行山南麓,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专家介绍,这里纬度适宜,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长达281天,日照超过1800小时,降雨567.9毫米,满足了蔬菜制种的气候条件。同时,重重叠叠的大山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屏障,也为蔬菜制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一方面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持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数十年来,济源蔬菜制种规模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高。目前,济源已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洋葱杂交种子基地,每年向全球10余个国家发送蔬菜种子30多类400多个品种。
 
  “蔬菜制种是订单农业,老百姓完全不用考虑销售问题,收入有保障。可以说,只要人勤快,不光能脱贫,还能奔小康。”王屋镇汤洼村村委会主任李保才介绍,这些年不少村民通过蔬菜制种尝到了“甜头”,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今年,借助春季调茬,该村新增白菜制种46亩、甘蓝制种12亩。
 
  在脱贫攻坚中,济源还把蔬菜制种作为产业脱贫的重点来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小种子、大产业”的发展格局。王屋山区90%的贫困户靠蔬菜制种摘掉了贫困帽。
 
  如今,济源蔬菜制种面积3.2万亩,分布在205个行政村,涉及1.1万户农户。种子生产也从单一的白菜种子,发展到甘蓝、萝卜、洋葱等30余类400多个品种,所产种子远销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瑞士、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
 
  为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济源还创新推出蔬菜制种保险,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给予300元至1000元每亩的补偿。一旦有大灾大难,相关部门与保险公司对接,及时赔付农户损失,助力农户快速恢复生产。
 
  蔬菜制种业蓬勃发展带贫致富,是近年来特色产业在济源全域范围内稳步发展的缩影。通过龙头带动、技术支撑、政策支持、保险护航等模式大力推动,济源因地制宜规划了蔬菜制种、高山蔬菜、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主导带贫致富产业。2019年,济源共打造农业产业扶贫基地28个,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