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农大教授与种粮大户的田间对话:发展再生稻大有可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7  来源: 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68
 
 
 
    华中农大教授与种粮大户在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再生稻田里共话发展。
 
    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湖北日报记者张爱虎文/图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还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年味之中。由本报湖北记者站牵线搭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教授彭少兵及其再生稻研究团队成员黄见良、崔克辉、周广生、聂立孝、张国忠6位教授走到天门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地头,与天门市相关领导、合作社的种粮大户展开新春对话。
 
    “围绕再生稻这个大家共同的兴趣来谈,来劲儿!”一方有理论有技术有人才,一方有实践有基地有平台,专家和种粮大户们纷纷表示,再生稻发展大有可为,今后合作空间非常大。 
 
    为什么要发展机收再生稻?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
 
    “合作社目前种植再生稻的经济效益已大大超过了本地原有的早、晚稻和‘中稻+小麦’的种植模式。”华丰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介绍说,合作社2014年种了300多亩再生稻试验示范,2015年种了800亩,2016年配合稻鳅共生模式,再生稻种了1.2万亩连片,今年还会继续调整种植结构,种4万亩再生稻。
 
    “全国十佳农民”吴华平采用全程机械化种粮,算盘打得好。在他看来,一亩稻田第一季收1200斤,再生稻第二季按500斤算,通过稻鳅共生种出的富硒再生稻米走定向销售渠道,价格和效益是普通稻米的数倍,这还不算泥鳅的价值和节省下来的成本。
 
    再生稻不是新鲜事物,传统再生稻种植模式由于头季需人工收割等原因,推广面积渐渐萎缩。2009年以来,在农业部、湖北省的支持下,华中农业大学以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彭少兵教授牵头组建创新团队,全面系统组织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创建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湖北机收再生稻推广面积逐年攀升。
 
    “机收再生稻与中稻和双季稻相比,优势在于七省二增一优,即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增产、增收和米质优。”彭少兵介绍,该团队在湖北综合示范试验证明,机收再生稻比一季中稻增产53.85%,每产1吨稻谷减少农药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外观或食味均显著提高。发展再生稻不仅能保障粮食安全,还能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符合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发展再生稻需要注意什么?
 
    “再生稻种得好,跟正常水稻差不多,要蹲在地头才看得出来。”听了专家与华丰合作社的对话,激发了种田大户们的兴趣。
 
    天门爱丰合作社理事长林爱华说:“合作社有3000亩田,看着华丰去年再生稻搞得很成功,很羡慕,今年也想搭技术顺风船全部改种再生稻。”专家们提醒说,先试种再扩大。因为再生稻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注意五个关键口:一是选种关,品种一周之内要齐穗。二是水源关,再生稻要在大田里生长6个月,既要灌得上,还要排得出。三是施肥关,一定要把底肥施足。四是病虫关,前期注重防控稻瘟病、纹枯病。五是收获关,再生稻头季稻谷会在8月中上旬集中上市,要看机械收获及烘干设施能力跟不跟得上。
 
    随队来天门考察学习的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张新村种粮大户张书海就再生稻产量、播种、肥水管理方面向专家提问。
 
    “只要管理技术都达标了,大面积种植产量达到600斤左右没问题。”华中农大植科院副院长黄见良教授解答,沙洋地区再生稻适宜种植丰两优香1号等品种,3月15日播种,不超过3月20日。施好促芽肥和促蘖肥,促芽肥在头季收割前10天左右,促蘖肥在头季收后2-3天内早施。两次肥都施了和没施对比,第二季会有150斤产量的差别。
 
    天门丰收合作社理事长杨社军说,他们合作社种了3000多亩虾稻田,问低洼田怎么种再生稻,用撒播的方式种产量有没有变化,再生稻的稳产性怎么样。
 
    专家回答,低洼田种再生稻,头季不方便机械收割。在没有倒伏的前提下,直播和移栽的产量区别不大。种再生稻也要看天气,受极端气候影响,也会减产,但如果头季情况不好,靠第二季还能再挽回一点损失。
 
    吴华平说:“现在要把再生稻做好,农机仍需提档升级,尤其是在插秧机和收割机的问题上,还有很大的制约瓶颈。”
 
    华中农大工学院教授张国忠说,农业要上水平,农机农艺结合是个趋势,再生稻大苗栽插的技术改进、头季收获的机械化都是种植产业链中很关键的问题,目前在再生稻栽插、收获装备的理论和田间试验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但生产效率还不太能满足大规模应用,将尽其所能继续开发研究,争取早日突破这些难题。
 
    围绕再生稻及产业链可以开展哪些合作?
 
    “希望专家们把电话留下来,把心留下来,不仅全面支持华丰合作社发展再生稻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还能关注整个天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多开展一些双方互相走动的活动。”天门市副市长张华忠说。
 
    “华丰合作社是湖北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一张名片,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担当。”华中农大科发院常务副院长关桓达表示,学校有多年的农业科技人才、成果积累,再生稻方面有国际著名水稻专家彭少兵教授团队较成熟的推广示范经验。天门及华丰的需求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继续选派种植、养殖、加工类的相关教授,通过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式,支持天门、支持华丰合作社,为“三农”发展作贡献。
 
    华中农大老师开展社会服务化工作重在务实。彭少兵认为,根据华丰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今年,该团队将为合作社推荐更合适的再生稻品种,提供再生稻专用肥配方,把合作社再生稻米纳入团队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在社员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甚至想得更远一点,可以利用我在国际水稻所近20年的工作经历,把华丰合作社的好产品、好技术往国际上推。”彭少兵说,希望今后能为华丰、为农民真正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湖北天门素有棉乡、侨乡、文化之乡“三乡宝地”的美誉,华丰合作社所在的石家河镇就有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可以开展农业文化方面的合作。华中农大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表示,学校在沙洋县指导建设了体现国际水平的油菜博物馆,今后在与天门的合作中,视野可以更广阔一点,发掘宣传天门的再生稻与文化农业、书香农业,从科技服务拓展到文化服务,同样非常有前景。
 
    天门市委书记吴锦、市长庄光明表示,发展绿色、生态的再生稻是天门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重要措施,希望华中农大能加大对天门“三农”全面发展的创新科技驱动支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