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秋冬菜价总体平稳短期内小幅上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140
 

    秋冬之交,是蔬菜价格波动之时,加之今秋个别地方阴雨连绵、雾霾严重,导致蔬菜价格呈现波动之势。当前蔬菜价格运行情况如何,后市菜价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势——

    王盛威沈辰

    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价格略有波动

    蔬菜市场价格受季节波动影响明显,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每年秋冬之交季节,往往是价格回升的拐点。今年以来,我国蔬菜价格总体运行平稳,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近期受天气影响,叶类菜价格上涨较为明显。9月份,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07.7,环比跌2.5个点,同比跌1.4个点。10月1~10日,农业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56元,比9月下旬小幅下跌0.9%,比去年同期下跌6.7%。

    9月以来,华西地区出现持续性阴雨天气;进入10月份,京、津、冀等华北地区骤然降温、雾霾笼罩;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甘肃等地提前降雪,导致蔬菜生产的光温水等自然条件不良,蔬菜产量遭受一定损失,也给采摘、运输带来一定困难。在所有蔬菜中,首当其冲的是叶类菜,其损耗增加、上市减少,部分地区叶类菜价格上涨明显。

    种植面积小幅增加,供应有保障

    今年以来,我国蔬菜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产量持续增加。据统计,1~8月,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的蔬菜在田面积、蔬菜产量同比增长,累计产量约为800万吨,同比增2.1%;8月份蔬菜在田面积为136万余亩,同比增4.1%,环比增8.6%;产量103万吨,同比略有减少,环比持平。

    根据往年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随着天气变冷,蔬菜供应将逐渐减少,11月份蔬菜价格开始回升。从当前情况看,受到前期持续性阴雨天气及近期大范围降温天气的影响,预计今年蔬菜价格回升将会提前,短期内蔬菜价格将小幅上涨。由于生产供应有保障,因此价格涨幅不大,市场仍将保持相对平稳。

    当前我国蔬菜供应正处在产地交替、生产方式转换时期,一部分地区蔬菜供应减少,而另一部分地区蔬菜供应增加,但总体较为平稳。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优势区受前期低温影响,部分蔬菜收获推迟,产量减少19.1%;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蔬菜产量减少4.9%。而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和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产量同比分别增18.0%、9.7%、3.7%和3.6%,蔬菜生产规模有所扩大。

    总体分析,短期内(主要是10月中下旬),天气变化存在不确定因素,蔬菜供应或略有减少,价格波动尤其是个别品种的蔬菜价格上涨在所难免。长期看,季节性波动规律仍将发挥作用,秋冬季节蔬菜整体供应将较为充足。

    引导产区销区建立稳定关系

    抓好秋冬蔬菜生产,保障有效供给。每年从国庆前后开始到春节前后,是节日最集中的时期,蔬菜消费旺盛,同时也是恶劣灾害天气频繁发生影响产销最重的时刻。应加强生产技术指导,重点突出指导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做好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重大时节的蔬菜供应有保障。

    推进产销对接,畅通流通渠道。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品种结构变化和各个地区的上市档期与茬口转换,积极疏通产销渠道,防止产地蔬菜积压滞销情况发生。针对区域性、结构性的供需不平衡现象,逐步实现蔬菜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匹配、空间匹配、品种匹配。积极推动“农社对接”、“电子商务”、“绿色通道”等新兴流通业态的发展。动员和组织农业系统举办各种形式的营销促销活动,搭建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引导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及时防范价格波动。加强主产区产销信息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生产布局、品种结构、上市档期等信息底数;加强市场监测,掌握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做好重点蔬菜品种市场供需形势研判和预警工作;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及时发布产销信息,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加强网情、舆情监测,及时应对不良信息影响,稳定市场和消费预期。

    (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