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菜农:今年种白菜赔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5  来源:东北网  浏览次数:272
 

  东北网双鸭山10月25日讯(安丽)大白菜曾是东北人冬季的“当家菜”。过去,每到初冬,各菜店门口的大白菜堆积如山,购买的市民排起长队。市民老李对记者说:“现在人们的口味儿都变了,白菜没人稀罕了。至于家庭买上几百斤白菜储存起来的情况,已是难得一见。”

  菜农:去年在地里就卖光了,今年却在赔本卖

  “一斤一毛五,我们真是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菜农郭大哥说,他家的白菜下来之后一直在地头放了半个多月,本想在地里直接卖了,没想到根本卖不出去,这才装车往市场拉。现在这些菜批发价每斤1毛来钱,一亩也就值1000多块钱,而包括肥料、农药和水电在内的种植成本就要1000元。

  23日中午,记者一行走进万集市场,菜农张学勇告诉记者,他的白菜是以每斤1毛5的价格卖出去的,一车白菜卖了不到100元。看到记者询问白菜的价格,一下子围上来了七八个菜农,他们纷纷问记者想要多少斤,并表示价格好商量。

  记者在市场转了一圈,看到这里停着不少白菜车,农民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说话,生意显得很冷清。

  循环:从哪里摔倒从哪里再摔倒

  “每亩白菜种子100多元,种植费200多元,肥料50多元,打农药大约400元左右,因此每亩成本就要七八百元,但现在一亩地只能卖800元。辛苦一年到头,没想到还得亏钱。”菜农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其实,2004年冬天,白菜价格已经经受过一次这样的“寒流”。2004年白菜丰收,当时,大白菜批发价格为8分钱一斤,创下了近年来的最低价。2004年后,很多农民退出了白菜种植,结果,2005年白菜价格一路高涨。2005年的白菜“大热”又让菜农们在2006年开始大量种植白菜……时隔八年,相同的状况再度出现,难怪有人评论说:“白菜市场简直就是在哪里爬起来再在哪里摔下去!”

  三大原因导致价格走低

  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调查了解到,造成今年白菜价格猛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由于去年冬天白菜价格较高,调动了农民种菜积极性,导致今年白菜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市场情况。

  其次,今年秋季气温偏高,导致白菜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大。本来种植面积就已扩大的白菜又遇上了丰收,因此出现了白菜囤积。由于今年冬天冷空气气流来得晚,白菜迟迟没有得到天然的“冷却处理”,因此很难保存,也就出现了一起堆积上市的情况。

  另外,由于南运大白菜的成本增加,所以大量白菜囤积在本地市场。再加上市民对于大白菜的购买量逐年减少,导致了价格降低。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白菜的价格可能会一路走低。预计未来市场上白菜价格即使上涨也只会有每斤1毛钱左右。因此建议菜农不要像去年一样存着菜等价格上升再卖。

  出路:何时走出丰产不增收的怪圈

  农产品频频陷入丰产不增收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食品(粮食最为典型)的需求弹性低。通俗地说,消费需求对食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以大白菜为例,虽然今年价格远低于去年,但居民的消费需求并没有随着大白菜价格的下跌而增加。由于价格下跌过大,需求并不能以相应比例增加,农民们很难通过“薄利多销”增加或保持收入。

  所以,农业专家纷纷提倡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推广大白菜等农产品的合同化生产。改变单户菜农“家家种、家家卖”的传统模式,产生一批分工种植、专职研究市场销售的农民,减少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走出“跟风”种植导致伤农的怪圈。同时,还要扶植农村经纪人,实行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依靠其灵通的信息渠道提供市场服务,开拓非产区的农村市场,加强产区农户与销区的沟通。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