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李登海:我愿做一棵“向上冲的玉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02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147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

  “我的前半生,选育的高产品种累计为国家增产玉米1000亿公斤;后半生,我要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说完这句话,李登海又钻进了玉米地。

  在过去的40年里,他不断试验,最终实现了“赶超世界玉米先进水平”愿望,甚至连破夏玉米的世界纪录。但这位知名玉米专家、登海种业董事长仍然不满足他每天还蹬上那双“解放鞋”到玉米地里转一圈,晚上回来也要打着手电到地里看一圈。

  种子资源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玉米种子更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一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粮食生产,种植玉米亩产量低的问题成为一个严重制约。种地却不出粮食的关键问题就出在种子上。如何培育出高产高量的种子,困扰着山东省莱州市农民李登海。

  1972年春,还在莱州市后邓农科队的李登海,第一次知道了美国农民华莱士创造的春玉米最高产量能达到1200多公斤。他震惊了,因为当地玉米的产量一般在100多公斤,“美国的最高产量是我们的10倍”。这位从小就挨饿,吃过树皮、水草的农民多么想自己能成为中国的“华莱士”。

  他只有初中毕业,纵有万丈雄心,没有经验,一切都只能靠探索。

  1972—1979年,李登海选用100多个优良杂交种,累计种植了140多个夏玉米地块,但没有一个品种能够突破700公斤。他发现,当时种植的都是平展型的玉米杂交种,当密度达到每亩近4000株时,叶片互相重叠,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单株产量上不去,也影响了种植密度。李登海意识到,必须放弃潜力有限的平展型杂交玉米,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研究上。

  1979年的夏播高产田中,有一块“107×黄早4”(掖单2号)紧凑型杂交种,亩产达到了776.9公斤,一举突破了700公斤的“极限”,顿时轰动全国。这让他看到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希望。

  他决定沿着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研究的道路走下去。

  又一个十年。在1989年的金秋十月,“掖单13号”玉米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夏玉米高产品种,开创了我国1亩地1年小麦、玉米两季,可以养活4个半中国人的新纪元。

  在紧凑型玉米高产品种研究的道路上,李登海亩产先后突破了750公斤、1000公斤、1400公斤高产纪录。历遍万苦,李登海终于在一点点接近于世界最高水平。

  “我愿做一棵"向上冲的玉米"。”李登海这样说。“向上冲”,既是紧凑型玉米叶片的生长方式,也是这位上进农民在曲折中前进的科研路的最好描述。实际上,从入行起,他“钻”了40年的玉米地,不断地向上冲,直至冲出7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冲出2个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李登海说自己是幸运的。

  在一批玉米当中挑出品质最好的种子种到地里,第二年再从收获的种子中选最好的种下去,这就是玉米选种过程。如此反复六七年,才能让品种稳定下来。变数在于很多情况经过六七年也不一定能得到优良品种。而对短暂的人生来说,能有几个六七年呢。

  李登海选对了路子,不断的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又研究出新的东西。他感谢这片土地对他的厚爱。“在这块土地上真是充满了希望,在希望的田野当中唱出科技创新的歌来是最有希望的。”

  2005年,李登海的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3719”,再次创造出世界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将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提高了305.57公斤。

  “我那万丈的雄心从来没有消失过,即使时光逝去依然执着。”唱着自己最喜爱的歌曲《三百六十五里路》,他继续在玉米地里忙碌着,憧憬着。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