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宁波杂交水稻育种创新团队奇迹背后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20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记者 余方觉 孙吉晶  浏览次数:411
 

  单亩943.1公斤,百亩示范方亩产912.7公斤,这两个从鄞州洞桥镇许跃进田头诞生的浙江省水稻高产“吉尼斯”,由“甬优12号”杂交稻在去年创下。此前,甬优12号已实现省内晚稻亩产“三连冠”,同甬优6号一起,成为农业部列入“超级稻”推广中仅有的两种籼粳杂交稻。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甬优12”是个值得推广的好品种。

  三百本田间档案

  从1999年的甬优1号到今年刚刚通过品种审定的甬优17号,短短十几年间,甬优稻“井喷式”涌现,迄今培育出17个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形成杂交粳稻、杂交糯稻、籼粳杂交稻三大系列。在外人看来仿佛是奇迹,但在团队成员眼中,只是天道酬勤。

  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马荣荣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躺着几大橱近三百本田间管理档案。

  搞水稻的人有两件宝贝,一件是不同水稻的亲本,即“材料”,另一件就是田间管理档案。宁波水稻团队的档案上,详细记载了每一份“材料”的生长周期和各种性状。十几年来,团队先后记录下约一百万份材料的信息。

  一个小团队能掌握如此多的第一手资料,放眼全国也不多见。超常规的一百多万份“材料”背后,是水稻团队十多年如一日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每年春节一过,团队成员就像候鸟般飞往南方播种,5月收获,又带着种子回甬工作。6月到10月底是农忙时节,播种、观察、选优,都要赶在这一时候。为获取宝贵的“材料”,团队成员在上午农活忙完后,下午又顶着烈日下田观察水稻,用铅笔记录下一个个相关数据。为了不让笔迹被露水、泥水化开,记录全部用铅笔写成。

  去年加盟马荣荣团队的80后博士唐志明,对团队水稻育种的辛苦也深有体会。“我是农家子弟,小时候经常干农活,在广东农科院也从事常规稻育种,但这种苦是季节性的,一年就忙三个月,可在这里,一年到头只有两个月相对空闲。”

  让人震撼的“痴迷”劲

  “我妈妈好像什么时候都在接电话。”何玮是团队核心成员王晓燕的儿子,已是一名大学生的他,对妈妈的印象就是忙。从小在外公家长大,小学三年级后才住在一起;妈妈回家时他已睡着,出门时他还没睡醒……在何玮的童年记忆里,妈妈的身影总是淡淡的。

  为了多跟妈妈在一起,何玮暑假里跟着王晓燕到试验田里“玩”。“那时候天气真的很热,阳光下妈妈的皮肤更黑了,手臂也经常被稻叶划破。”身临其境,让何玮见识到水稻育种的艰辛,也原谅了母亲的选择。

  “他们发现性状好的水稻,就像发现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一样兴奋。”蔡克锋说。诸暨市是甬优杂交粳稻新组合联合比较试验的一个点,蔡克锋当年是诸暨市种子公司的繁育科科长。在诸暨,团队抵达后不吃饭不休息,直奔田头观察水稻,看完了立刻回宁波。“这种眼中只有水稻的工作激情,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他说。多次目睹后,蔡克锋被团队这种对水稻的“痴迷”所震撼,2008年,蔡克锋毅然加入了马荣荣团队,投入到破解水稻高产方程式的事业之中,核心团队也由此迎来了第一位硕士。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