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农业“供血”不足当重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67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农村居民农业纯收入大幅增长。

    然而,这一切并未能从根本上留住年轻农民外出的脚步,无法让他们种粮的心“踏实”下来。究其根本,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依然是症结所在。精壮劳动力大量转移,田里由中老年农民当家,对种植业产生了明显影响:“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过去种田是绿肥铺底,农家肥当家,如今绿肥不见,化肥当家,田地越来越瘦。笔者在基层了解到,现在种田的农民中80%年龄在50~70岁,他们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种田技术,播种、施肥、管理靠的都是以前的老经验,一旦遇到技术性问题就难以应对,于是便出现了用错种子和农药的情况,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时,更是束手无策。

    笔者在与一位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技员闲聊时,这位农技员向笔者说出了心里一直纠结的一件事情,他说如今的大学生都嫌搞农业太累,农技人员待遇太低,不愿意从事这项职业,现在农技站技术人员后续乏人,很多农技人员由于年纪大即将退休,以后如果没有学农的大学生来接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将面临断档。

    国家发展“三农”经济建设,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促进农业劳动者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鉴于目前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由中老年农民“当家”的现实,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一方面,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稳住一部分有素质、有能力的青年。另一方面,研究科技支撑和推广转化的新方式,把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简单易学的适用技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技、农机等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民种粮的科技水平,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

    浚县人民法院 李旭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