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战略 » 正文

只有能够管理内心焦虑,才能做好决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1  来源:《执行官》   作者:刘芹  浏览次数:172
 

   作者:晨兴资本合伙人 刘芹  

  早期投资很复杂,很难被量化。感受特别强烈的一点就是今年钱特别多,竞争特别激烈。宏观经济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影响很大。行业早期是没有钱,今天是钱太多。

  今天很多创业者的创业机会还是和宏观政策有关系的。政策的放松对很多创业项目都有帮助。但很多时候政策是进一步退两步,所以也会有风险。

  不久前我去了硅谷,过去我们的模式是COC(copy to china),现在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O2O等方面,美国也在学我们。另外,我们的移动金融支付比美国强,原因是我们过去的传统金融太弱,他们的传统金融力量太强。

  整个中国的机会是被三个东西驱动的。

  第一个是改革和开放。

  第二个是中国的国际化进入新阶段。这一轮我们会出现一些优秀的民营国际公司。

  第三就是科技创新让我们在很多行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三点都是宏观层面,是我们要考虑的。但微观层面上就不好说了。因为规律性的东西本身就值得警惕。打个比方,中学我们学的是宏观物理,大学学的是微观物理。但牛顿力学一跑到量子阶段,就发现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不可控了。

  个体成功的偶然性因素太多了。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早期投资不可被量化,也是很难被观测的。但是你说它完全不可被观测吗?也不对,还是有一些可把控的。我参与很多家公司的董事会,发现每一家公司的问题都千奇百怪。

  从巨大的样本层面,有很多可把握的规律。但回到微观层面,就有很多偶然性。我们投资中最不可把握的是运气。

  我们需要有敬畏之心,成功是偶然的。就是你做的一点必然准备,恰好和很多偶然性的东西共振了。当然,很多时候是反向共振的。所以失败不丢人。这可能也是我给自己减压的方法。

  我比较相信一万小时原理。积累和大量试错,是把握一个行业宏观规律的前提和必须做的功课。当然,很多时候光靠勤奋也不够,还需要深度思考。因此一万小时原理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其次,早期投资的决策,本质上是反人性的。我个人觉得创业者和投资人在早期的时候都很孤独。因为早期投资的决策和普通人的认知是反的,它是非线性决策。如果一个项目过会时四个人都说好,一般这是一个平庸的项目。往往是只有一个人坚持的项目,是最好的项目。

  我们投了那么多公司,遭遇了很多质疑。为什么呢?因为厌恶风险是人的本能,我们本能讨厌不确定性。但创业这个事儿,在信息充分对称的领域内,小公司是没有机会的。早期小公司的优势来源就是你是少数派,你具有别人不具备的信息优势。

  有勇气对绝大多数人同意的事情说不,是一个核心能力。但这个东西前期需要大量时间的经验与知识积累。

  如果你的决策很舒服,一般都是有问题的。这也是为啥我们需要leader做艰难的决定。所以,对我们做早期投资人来讲,怎么能够在非舒适的感受里面去下注,非常难。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好的基金如何能够在合伙人内部存在好的讨论机制,同时允许少数派的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主集中制,要求决策者很自信,倾听反对意见,还能坚持己见,这一点很不容易。

  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投资,都需要明白自己是少数派。

  在认知论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管做啥,我们都想不断逼近真理。人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不做什么。要找到做和不做的界限,在于遇到一个未知的时候,怎么去问问题。

  问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聚焦和做减法的过程。在我们这个行业中,有时候问问题就包含了我们对行业的本质性思考。

  做公司战略是一样的。就是问问题,不断聚焦。为啥问题很重要?有时候很多公司很忙。但每年许多公司只要做一个正确决定就够了。有的公司经常变,就是因为没有找准问题。其实一个公司能不能找到问题并聚焦和坚持,是核心。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我们是相信的。好公司都有复利效应。没有找准问题的公司才会把战略换来换去。

  我们做投资和创业的都很容易焦虑。所谓羊群效应给人带来巨大的噪音,让我们无法冷静。只有能够管理内心焦虑我们才能做决策。

  早期投资决定有大量理性分析,但最终其实都是我们的情绪在做最后决定。在那些成功的投资案例决策时,那些著名投资人内心也是很惶恐的。

  如何区分公司真实价值和公司融资价格?企业家要明白,有时候公司融资价格很高,不代表公司真实价值很大。我们不要为了追逐价格而忘记了我们做的是价值本身。管理内心的焦虑需要我们能够回归初心和自我。

  怎么寻找下一个机遇?我们觉得要有舍,才有得。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值得投入的创业者身上,和他们一起成长。虽然早期投资有很多的不可控,但不代表没有规律。规律性的东西在于,商业的基本原则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这些原则在新市场里面不停地被演绎。例如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买卖。所以,如果要找规律,首先要把演绎的载体性的东西剥开,然后看行业的本质。

  互联网有没有本质呢?有。我一直觉得就是数据和连接,这两个东西在不断的变化。这个行业精彩的地方在于每一段时间都会出现超大型公司。

  当然,创业的机会不全部来自于科技创新。还有可能来自于政策放松和全球化带来的产业变化。另外,我们也特别强调企业家的精神。实际上,人和事是不分的。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可以作为少数派有信息的非对称性优势。

  所以,为啥企业家稀缺?因为他是少数派。如果人人都是企业家,就有问题了。

  企业家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是少数派。第一个特点就是他能够提出别人看不到的愿景。有的时候愿景害死人,进入太早也不行。所以进入时机也很重要。 

  如果说创业和投资是孪生兄弟。创业就是投资的镜面。做团队的领袖,要守正出奇和公正行事。我个人的感觉是,公平很难做到,但公正是可以做到的。做早期公司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公司的小和大之间是一瞬间转化的。一个公司有可能有大愿景,但最好能够做到积小胜为大胜。小米就是典型的积小胜为大胜。要把巨大的愿景分解为务实的战略。ALLIN 和积小胜为大胜之间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创业者要有决断力。不断试错后就要有投入的决心。

  创业有两个典型的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战略问题被执行化,公司没有聚焦,战略不清楚,或迟迟不做决策,导致大家都很忙。最后把战略上的不清晰归结于执行力的问题。

  第二个困境就是执行不力被战略化,导致好的战略因为差的执行而受到制约。

  今天我发现,所谓的O2O之类的创新,它们的业务跨界非常多元。互联网+,一“+”就加坏了。这个对企业能力的要求就很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越来越看到管理、组织和文化的重要性,这些软的东西开始变得对公司加分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季度是传统行业的一年,它的变化周期极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整合资源,提升技能,很不容易。

  比如我们原来看到雷军很痛苦,他到处找硬件团队。找到硬件团队后怎么融合,又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企业必须要有组织能力和文化,把公司的管理给系统化。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营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