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正文

2018年安徽省稻、玉米、大豆和棉花初审通过品种公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4  来源:安徽种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1779
 
 
关于2018年安徽省稻、玉米、大豆和棉花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
 
        现将2018年安徽省品审会四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稻、玉米、大豆和棉花品种予以公示。初审意见、各试点试验数据、汇总结果等详见安徽农业信息(www.ahny.gov.cn)和安徽种业信息(www.ahseed.com),公示期为30天(自2018年3月13日至2018年4月12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个人提出的请签署真实姓名,并注明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单位提出的需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刘玉恒,邮编:230051,邮箱ahpshb@126.com,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庐州大道18号,电话:0551-63436808,传真:0551-63436866。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3月13日 
 
 
      1.早糯5号
 
      申请者:宣城市农业技术试验中心
 
      育种者:宣城市农业技术试验中心
 
      品种来源:籼糯87641早熟突变株
 
          特征特性:常规早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0.1厘米,穗长19.0厘米,亩有效穗20.4万,每穗总粒数120.8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5.4克。全生育期为109.0天,较对照品种(嘉兴8号)熟期早0.6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高抗稻曲病(病指0.8),感纹枯病(病指54),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50),高抗稻曲病(病指0),感纹枯病(病指53),感白叶枯病(病指46),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2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66%(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5.4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77%(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20.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5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3月底4月初播种,亩用种量5千克,秧龄25-30 天左右为宜;2.栽插密度:栽插密度13.3×16.7厘米,基本苗大于10万/亩;3.施肥:大田总施氮量17-20千克/亩,基面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6∶2∶2为宜,注意补施磷钾肥;4.灌水:大田浅水插秧,活棵露田,湿润促蘖,适时多次搁田,花期保持水层,后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成熟前一周断水,活熟到老,如抽穗期遇高温,要灌深水降温,以防影响结实率;5.病虫害防治:播种前药剂浸种,注意防治恶苗病,破口抽穗前防治稻瘟病、稻曲病,适时防治螟虫、稻飞虱。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安徽省双季稻区域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中佳早19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G03-174/台早816
 
      特征特性:常规早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4.5厘米,穗长20.1厘米,亩有效穗21万,每穗总粒数117.3粒,结实率80.8%,千粒重25.1克。全生育期为110.5天,较对照品种(嘉兴8号)熟期迟0.9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7),感纹枯病(病指48),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25),高抗稻曲病(病指0),感纹枯病(病指53),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1),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3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0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8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71%(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07.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0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清明前后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左右,移栽秧龄25-30天;2.栽插密度:株行距16.5厘米×20.0厘米,亩栽2万穴左右,每穴2-3粒谷苗,争取亩基本苗8-10万;3.施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比例约2: 1:2。重施基肥,占全部施氮量的80%左右,早施分蘖肥,促早生快发,根据田间长势酌施穗肥;4.灌水:薄水水插秧活棵,湿润发根促进分蘖,根据发育进度及天气状况及时排水晒田控苗,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断水不宜过早;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安徽省双季稻区域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3.早籼310
 
      申请者: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E311/荆优早38//湘早籼28
 
      特征特性:常规早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7.85厘米,穗长17.8厘米,亩有效穗21.2万,每穗总粒数110.9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4.9克。全生育期为108.1天,较对照品种(嘉兴8号)熟期早1.1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25),高抗稻曲病(病指0.7),中抗纹枯病(病指41),感白叶枯病(病指54),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感纹枯病(病指5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4.3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15%(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6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88%(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09.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1%。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常规育秧移栽在4月5日前后播种,亩播种量50千克左右,大田用种量5.0千克,秧龄25-30天;2.栽插密度:一般栽插密度13.3×16.7厘米或16.7×16.7厘米,亩插2.5-3万穴,每穴3-4苗。机插秧亩用种量6.0千克;作直播稻亩用种量7.5千克;3.施肥:大田亩施纯氮量10克左右,重施基肥,占全部施肥量的75%以上,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栽后5-7天左右及时追肥与封闭除草,分蘖肥要增施钾肥;4.灌水: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抽穗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5.病虫害防治:注意对稻蓟马、螟虫、纵卷叶螟虫害以及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安徽省双季稻区域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4.丰两优688
 
      申请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丰6S×R8818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7.8厘米,亩有效穗13.5万,每穗总粒数236.0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7.5克。全生育期为136.0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早2.0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中抗稻曲病(病指3.7),中抗纹枯病(病指4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3),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1.3),中抗纹枯病(病指38),感白叶枯病(病指50),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1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72%(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8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0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98.1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5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底至5月初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左右,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培育多蘖壮秧;2.栽插密度:适时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7×26.7厘米,中等及肥力偏下的田块适当增加密度;3.施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4.灌水: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控分蘖,后期干干湿湿养老稻;5.病虫害防治:注意对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以及稻蓟马、螟虫等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5.创两优518
 
      申请者:安徽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创5S×R518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0.2厘米,亩有效穗16.8万,每穗总粒数203.7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5.1克。全生育期为138.2天,与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相当。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1.3),中抗纹枯病(病指38),感白叶枯病(病指5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2016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25),抗稻曲病(病指1.1),中抗纹枯病(病指37),感白叶枯病(病指53),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0千克,较对照品种减产2.2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11%(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16.8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81%。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亩用种量0.75千克,秧田亩播量7.5-10千克,秧龄30天左右;2.栽插密度:适宜栽插规格20厘米×26厘米,每穴1-2粒种子苗;3.施肥:每亩施纯氮10壬克,五氧化二磷7千克,氯化钾 10千克,基肥占60%-70%,追肥占30%-40%,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后期不建议施用氮肥;4.灌水:薄水浅插,深水活颗,浅水分蘖,多次露田,够苗及时烤田,生长中后期经常露田,干干湿湿,收割前7天断水,防止早衰;5.病虫害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以及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6.两优224
 
      申请者:肥东县达富种子经营部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瑞丰95S×R24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0.0厘米,亩有效穗14.6万,每穗总粒数227.7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6.0克。全生育期为142.7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熟4.6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中抗稻曲病(病指5.4),中抗纹枯病(病指4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4),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75),抗稻曲病(病指2.9),中抗纹枯病(病指32),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2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3%(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3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54%(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78.2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7%。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安徽中稻区4月底至5月初播种;2.栽插密度:20×23厘米为宜,双本栽插,亩插1.7万穴左右,确保有6-8万基本苗;3.施肥:施足基肥,及时追施返青分蘖肥,巧施穗粒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6:4;4.灌水:浅水栽插,保持2-3厘米浅水层活棵,干干湿湿促分蘖。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后期忌断水过早。成熟前7天左右断水;5.防治病虫害: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是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抽穗期如遇连续阴雨需要注意防治稻曲病。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7.II优054
 
      申请者:合肥市科邦农业技术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禾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IIA×R054
 
      特征特性:中籼三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5.1厘米,亩有效穗16.2万,每穗总粒数189.5粒,结实率88.7%,千粒重25.9克。全生育期为139.8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2.1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中抗稻曲病(病指4.1),中抗纹枯病(病指3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75),抗稻曲病(;病指1.9),中抗纹枯病(病指3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0),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16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8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3%(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0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37%(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34.4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26%。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期播种,合理栽插,宜在5月上旬播种;2.栽插密度:亩播种量为15千克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秧龄35天左右。大田栽插密度每亩1.5万穴左右,每穴1-2苗;3.施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每亩大田纯氮施用量14千克左右;4.灌水:栽后返青后排水晾田2-3天,栽后20天左右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时及时晒田;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以及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8.荃优金1号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深圳市金谷飘香实业有限公司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金恢1号
 
      特征特性:中籼三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3.9厘米,亩有效穗15.8万,每穗总粒数219.7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5.6克。全生育期为143.1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5.2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中抗稻曲病(病指6.),感纹枯病(病指49),感白叶枯病(病指4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75),中抗稻曲病(病指4.6),中抗纹枯病(病指29),感白叶枯病(病指5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9.8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34%(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55%(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40.8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21%。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2.栽插密度:适宜密度为20.0×33.3厘米,每穴栽1-2粒种子苗,尽可能减少植伤;3.施肥:施肥以基肥为主(70%),追肥为辅(30%),氮、磷、钾配合使用,比例为1:0.5:1,大田每亩总施氮量15千克左右;4.灌水: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返青,湿润促分蘖。插秧后20-25天左右时视苗情逐步晒田控苗,晒田不可过快过猛,孕穗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继续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以保持田间的小气候。后期干干湿湿,直到黄熟;5.病虫害防治:大田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9.C两优300
 
      申请者:黄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黄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C815S×ZR300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5.9厘米,亩有效穗17.8万,每穗总粒数197.5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4.1克。全生育期为140.0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1.2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抗稻瘟病(综合抗指1.75),抗稻曲病(病指1.8),中抗纹枯病(病指30),感白叶枯病(病指56),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75),高抗稻曲病(病指0.8),感纹枯病(病指49),感白叶枯病(病指4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16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7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05%(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7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87%(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18.3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量12千克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0.8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栽插密度:秧龄30天左右移栽,规格16.5×26.4厘米。每亩栽插1.5万穴,每穴插1-2谷苗,每亩基本苗6万苗左右;3.施肥: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全生育期施纯氮10-11千克,大田氮、磷、钾施用比例为2:0.8:1。早施追肥,移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7.5千克、氯化钾10千克,并结合追肥搞好化学除草;4.灌水:深水活棵,浅水促蘖,移栽后15-20天开始晒田,幼穗分化第三期复水,生长中后期干干湿湿,收割前7天断水;5.病虫害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0.C两优280
 
      申请者:安徽真金彩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真金彩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ZR280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4.6厘米,亩有效穗17.5万,每穗总粒数203.8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4.1克。全生育期为139.1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0.6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50),抗稻曲病(病指2.9),感纹枯病(病指52),感白叶枯病(病指5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高抗稻曲病(病指0.5),中抗纹枯病(病指2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1),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9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55%(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73%(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00.5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9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量12千克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0.9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栽插密度:秧龄30天左右移栽,规格16.7×25厘米。每亩栽插1.5万穴,每穴插2谷苗,每亩基本苗6万苗左右;3.施肥: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全生育期施纯氮10-12千克,大田氮、磷、钾施用比例为2:0.8:1。早施追肥,移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7.5千克、氯化钾10千克,并结合追肥搞好化学除草;4.灌水:深水活棵,浅水促蘖,移栽后15-20天开始晒田,幼穗分化第三期复水,生长中后期干干湿湿,收割前10天断水;5.病虫害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1.安两优338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安隆3S×R38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30.0厘米,亩有效穗15.4万,每穗总粒数208.5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7.0克。全生育期为140.2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1.8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7.50),中抗稻曲病(病指4.7),中抗纹枯病(病指43),感白叶枯病(病指5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抗稻曲病(病指1.1),中抗纹枯病(病指40),感白叶枯病(病指51),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4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00%(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4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88%(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02.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9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底至5月中上旬进行播种;2.栽插密度: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左右,株行距17×27厘米;3.施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4.灌水: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中期重视烤田,后期断水不可太早;5.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2.深两优3206
 
      申请者:六安市裕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08S×R3206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3.1厘米,亩有效穗17.1万,每穗总粒数211.2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5.0克。全生育期为143.4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4.3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25),抗稻曲病(病指3.0),感纹枯病(病指53),感白叶枯病(病指53),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1.2),中抗纹枯病(病指41),感白叶枯病(病指47),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4.5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72%(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97%(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32.0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1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在4月底至5月初进行播种;2.栽插密度:大田每亩用种量1.5-2千克,每亩栽插1.3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达到6-7万苗;3.施肥: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与化肥搭配使用,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施肥;4.灌水:在水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5.病虫害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3.C两优259
 
      申请者:六安市种子管理站
 
      育种者:安徽省红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ZR259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2.8厘米,亩有效穗17.1万,每穗总粒数205.6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3.9克。全生育期为139.3天,与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相当。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25),抗稻曲病(病指1.4),中抗纹枯病(病指3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7),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00),高抗稻曲病(病指0.6),中抗纹枯病(病指37),感白叶枯病(病指51),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2.3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55%(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34%(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25.8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39%。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中旬到5月初,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2.栽插密度:株行距13.2×29.7厘米或16.5×26.4厘米,双本栽插,即亩插1.5-1.7万穴,亩8万左右基本苗为宜;3.施肥:亩施纯氮12-15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0.7;4.灌水:在成熟前5-6天断水,保持田间湿润至成熟;5.病虫害防治:后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4.徽两优166
 
      申请者:安徽省笑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笑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1892S×M166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7.2厘米,亩有效穗15.8万,每穗总粒数179.8粒,结实率89.2%,千粒重29.0克。全生育期为136.1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早2.6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中抗稻曲病(病指2.2),中抗纹枯病(病指43),感白叶枯病(病指54),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抗稻曲病(病指1.3),感纹枯病(病指50),感白叶枯病(病指5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5.7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45%(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6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5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09.2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99%。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15千克,秧龄30天左右;2.栽插密度:株行距17×27厘米或13.3×30厘米,每穴栽1-2粒种子苗;3.施肥:每亩施基肥复合肥25千克、尿素15千克、氯化钾10千克;移栽5-7天后每亩施追施返青肥尿素5千克;4.灌水:浅水栽插,保持2-3厘米浅水层促分蘖,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及时落水烤田,抽穗前10-15天保持浅水层,在此前后保持湿润和间歇灌水,成熟前7-10天断水;5.病虫害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加强秧田期病虫防治,注意防治白叶枯病以及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5.深两优276
 
      申请者: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08S×R276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4.5厘米,亩有效穗15.3万,每穗总粒数206.7粒,结实率89.5%,千粒重25.8克。全生育期为141.1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2.3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75),抗稻曲病(病指2.9),中抗纹枯病(病指39),感白叶枯病(病指54),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抗稻曲病(病指1.8),中抗纹枯病(病指34),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7),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1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23%(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2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06%(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28.2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4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最适播期5月上旬;2.栽插密度:每亩播种量12千克左右,秧龄30天左右每亩栽插1.3-1.5万穴,每穴栽1-2粒种子苗;3.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与化肥搭配施用,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酌施穗肥。氮磷钾比例1:0.5:1;4.灌水:做到前期浅水促分蘖,苗够16万烤田,抽穗期间田间不能缺水,后期断水不宜过早;5.病虫害防治: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6.新两优9917
 
      申请者:安徽金山都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金山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二S×D917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4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0.7厘米,亩有效穗15.7万,每穗总粒数195.0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7.5克。全生育期为138.0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早2.1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抗稻曲病(病指3.1),感纹枯病(病指52),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7),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00),中抗稻曲病(病指3.8),中抗纹枯病(病指30),抗白叶枯病(病指1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4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9.7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4%(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19.6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6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时早播早栽,培育多蘖壮秧。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栽插密度:一般秧龄为30-35天,大田栽插规格16.7×23.3厘米或16.7×26.7厘米;3.施肥:要求底早并重,平衡施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且氮肥用量不宜过多,其施肥比例为:底肥50.0%、蘖肥30.0%、穗肥15.0%、粒肥5.0%;4.灌水: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管理上,在管水方面,要求前期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后期不宜脱水过早;5.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7.皖垦糯3号(试验名称:皖垦糯1602)
 
      申请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扬州大学、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镇稻2号/武育檽16
 
      特征特性:常规中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98.6厘米,亩有效穗18.8万,每穗总粒数151.9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7.3克。全生育期为148.2天,较对照品种(当粳8号)熟期早7.9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中抗稻曲病(病指5.2),中抗纹枯病(病指41),抗白叶枯病(病指1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高抗稻曲病(病指0.9),中抗纹枯病(病指43),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63%(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2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90%(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23.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32%。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龄30-35天;2.栽插密度: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5-30千克,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35-4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4千克左右;3.施肥:一般亩施纯氮20-25千克左右,基蘖肥60%-70%,穗粒肥30%-40%,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4.灌水:水浆管理上,浅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搁田,后期干湿交潜,收获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5.病虫害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病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8.甬优7753
 
      申请者: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77×F6853
 
      特征特性:杂交中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8.3厘米,亩有效穗16.1万,每穗总粒数238.7粒,结实率88.1%,千粒重25克。全生育期为144.7天,较对照品种(天协1号)熟期迟2.3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2.25),感稻曲病(病指7.1),中抗纹枯病(病指39),感白叶枯病(病指53),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50),抗稻曲病(病指2.0),感纹枯病(病指51),感白叶枯病(病指4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55.2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61%(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7.5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20%(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642.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1.6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手插田一般在5月15-20日播种,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机插田一般在5月20-25日播种,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2.栽插密度:手插密度27×24厘米,双本插,亩插1万穴左右,机插密度30×22厘米;3.施肥:施足基肥,亩施过磷酸钙50千克、碳氨30千克、尿素10千克。栽后7-9天亩施尿素10千克,隔4-5天再亩施尿素10千克加氯化钾10千克;4.灌水:移栽后4天秧苗返青,排干田水,晒田3-5天,待田间泥土表层收燥,稻株新根发出后灌5-10厘米水层。每丛分蘖15个左右时,排水烤田6-8天,抽穗扬花结束后,采用间歇灌溉,直至收割前7-10天断水,严禁断水过早;5.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恶苗病、病毒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19.富粳272(试验名称:优粳272)
 
      申请者: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南京星根农作物种子专业合作社
 
      品种来源:繁103/2601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1.4厘米,穗长15.4厘米,亩有效穗20.1万,每穗总粒数102.5粒,结实率86.7%,千粒重26.1克。全生育期为133.5天,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早6.0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2.9),中抗纹枯病(病指37),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1.1),感纹枯病(病指5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9.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86%(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83%(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17.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5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亩用种量2-2.5千克,秧龄不超过35天;2.栽插密度:亩栽1.8-2.0万穴,基本茎蘖苗6-8万左右;3.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肥基肥占70%,追肥占30%,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作基肥、追肥时各占50%;4.灌水:分蘖期浅水勤灌,灌浆期干湿交替;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0.豪运粳2278
 
      申请者: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武育粳19号/武育粳23号//繁103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9.9厘米,穗长15.5厘米,亩有效穗19.0万,每穗总粒数103.4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7.5克。全生育期为137.8天,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早2.1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抗稻曲病(病指2.5),中抗纹枯病(病指37),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25),抗稻曲病(病指1.4),中抗纹枯病(病指42),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77%(不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7.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83%(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12.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4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6月20日前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天左右;2.栽插密度:亩插2.5万穴左右;3.施肥:亩施纯氮10千克左右,氮:磷:钾按1:0.6:1.2比例进行配施。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中期控氮,中后期看苗补施花肥或粒肥;4.灌水:实行浅水灌溉,每亩总苗数达20万时晒田;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1.皖垦粳11036
 
      申请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6(扬4038/075)/宁粳3号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9.1厘米,穗长4.7厘米,亩有效穗20.9万,每穗总粒数88.6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7.9克。全生育期为131.4天,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早8.1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2.6),中抗纹枯病(病指4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6),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高抗稻曲病(病指0.6),中抗纹枯病(病指4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0),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16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91%(不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2.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77%(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497.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0.5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净秧床播种量以25千克为宜,秧龄26天;2.栽插密度:适当密植,确保基本苗,以大田栽秧规格13.3×23.3厘米,亩栽1.6-2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3.施肥:大田总氮量可掌握在每亩17-18千克,总肥量掌握前重、中促、后补原则,尽量促分蘖提高成穗,并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0.3:0.4,同时按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合理安排磷钾的施用,穗肥以促为主,以保为辅;4.灌水:分蘖性中等,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尽量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有效成穗率,中期适时适度分次轻搁保稳长,后期干湿交替;5.病虫害防治:适时防治稻瘟病等相关病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相关病害进行防治。
 
      
 
      22.裕粳六号
 
      申请者: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南粳44/爱知香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04.3厘米,穗长17.2厘米,亩有效穗18.2万,每穗总粒数111.5粒,结实率89.5%,千粒重31.6克。全生育期为131.4天,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早8.3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6.00),抗稻曲病(病指3.3),感纹枯病(病指5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75),高抗稻曲病(病指0.8),感纹枯病(病指5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1),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48%(不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7.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25%(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06.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1%。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6月15日前后播种,7月10日前插秧。秧龄为25天左右,亩播种量40-50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4-5千克,秧田与大田比为1:8;2.栽插密度:插秧密度为16.7×20厘米,每亩插足2万穴,每穴插足4-5苗,保证8-10万基本苗;3.施肥:基肥每亩用养分含量为45%的复混肥50千克左右,移栽活棵后,追肥每亩施用尿素10千克,晒田复水后,每亩施用尿素5千克加钾肥12千克,孕穗期每亩施用尿素3千克;4.灌水:寸水活蔸,浅水勤灌促分蘖,田间保持浅水灌溉,抽齐穗后,干湿交替,收获前1周断水;5.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注重对纹枯病、稻瘟病等相关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3.广粳8号
 
      申请者:广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广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五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镇稻11变异株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4.1厘米,穗长15.9厘米,亩有效穗20.2万,每穗总粒数101.3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6.5克。全生育期为136.2天,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早3.4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1.3),中抗纹枯病(病指29),抗白叶枯病(病指23),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75),抗稻曲病(病指1.3),中抗纹枯病(病指3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34%(不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7.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01%(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09.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1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宜在6月20日左右,秧龄30天左右,秧田亩播种量20-30千克,大田亩用种4-5千克左右;2.栽插密度:株行距 17×13厘米,亩栽2万穴左右,每穴2-3粒种子苗,基本苗6万左右;3.施肥:施足底肥,栽后及时追肥促分蘖,增施有机肥,适当补施磷钾肥,亩施纯氮在18-20千克;4.灌水:前期浅水勤灌,最高茎蘖数控制在28万,孕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5.病虫害防治:积极以预防为主,注重对稻瘟病等病害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相关病害进行防治。
 
      
 
      24.侬粳8号
 
      申请者:安徽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侬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511/武运粳8号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1.9厘米,穗长15.8厘米,亩有效穗20.8万,每穗总粒数107.2粒,结实率84.9%,千粒重26.4克。全生育期为131.9天,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早7.7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抗稻曲病(病指2.1),中抗纹枯病(病指41),抗白叶枯病(病指24),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7),中抗纹枯病(病指4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1),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68%(不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3.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18%(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08.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1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期播种,一般6月中旬播种;2.栽插密度:每亩大田用种量3-4千克左右。7月中下旬力争早栽,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每亩栽插2-2.2万穴,每亩基本苗8万左右;3.施肥:一般亩施纯氮16-18千克,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以5:3:2为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施足磷钾肥,早施重施分蘖肥,促前期早发快发。穗肥以保花肥为主,抽穗前15-20天每亩施2-3千克纯氮,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攻大穗; 4.灌水:水浆管理上,要适时搁田,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好螟虫、稻飞虱等虫害,注意在苗期与抽穗期对稻瘟病进行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5.粳糯795
 
      申请者: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M99037/M3122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1.5厘米,穗长16.2厘米,亩有效穗19.1万,每穗总粒数125.6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6.5克。全生育期为139.9天,与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相当。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50),抗稻曲病(病指2.1),中抗纹枯病(病指43),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6),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6.00),抗稻曲病(病指1.7),中抗纹枯病(病指34),中抗白叶枯病(病指6.00),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3%)。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9.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67%(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93%(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05.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9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6月15-20日播种,大田亩用种量3.5千克,亩秧田播种量30千克,秧龄30-35天;2.栽插密度:株行距13.2×16.5厘米,每穴栽2-3粒种子苗;3.施肥:亩施10千克氮肥,少量补施氮肥和磷肥,以基肥为主;4.灌水:秧田保持湿润,浅水移栽,干湿交替,后期不宜断水过早;5.病虫害防治:注意对稻瘟病和稻曲病进行防治。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6.创粳1号
 
      申请者:安徽盛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盛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宁粳1号/(武运粳7号/秀水13)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0.9厘米,穗长15.4厘米,亩有效穗20.3万,每穗总粒数98.8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5.6克。全生育期为136.8天,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熟期早2.9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1.4),中抗纹枯病(病指3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8),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4%);2016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75),抗稻曲病(病指1.2),感纹枯病(病指4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6),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16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29%(不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6.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69%(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08.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87%。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6月中下旬播种,播量4千克/亩,秧龄25 天左右为宜;2.栽插密度:栽插密度13.3×20.0厘米,每亩要插足10万以上基本苗;3.施肥:大田总氮量15-17千克/亩,基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6∶2∶2为宜,注意补施磷钾肥;4.灌水:大田浅水插秧,活棵露田,湿润促蘖,适时多次搁田,花期保持水层,后期干干湿湿,活熟到老;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恶苗病和稻蓟马,以及适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螟虫。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7.深两优一号
 
      申请者: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08S×R1101
 
      特征特性:中籼两系杂交水稻。2014年、2015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04.9厘米,亩有效穗17.0万,每穗总粒数189.9粒,结实率86.4%,千粒重26.3克。全生育期为141.1天,较对照品种(II优838)熟期迟1.4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3),高抗稻曲病(病指0.5),感纹枯病(病指52),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4),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5年抗稻曲病(病指2.6),中抗纹枯病(病指31),感白叶枯病(病指5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2017年感稻瘟病(病指6.75)。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4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1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62%(极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3.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37%(极显著)。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636.8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76%。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底至5月初,秧田每亩播种量6~7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0.75~1千克,秧龄25-30天;2.栽插密度:行株距20×23厘米或17×27厘米,每亩栽插1.5万穴左右;3.施肥:需肥水平中等偏上,施足基肥和面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4.灌水:浅水栽秧,适水活棵,干湿交替促分蘖;及时烤田,后期忌断水过早;5.病虫害防治: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防治恶苗病,生育全程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草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8.丹糯1号
 
      申请者:马鞍山市科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马鞍山市科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太湖糯/W-16
 
      特征特性: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14年、2015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9.1厘米,亩有效穗21.1万,每穗总粒数110.4粒,结实率91.1%,千粒重27.3克。全生育期为134天,较对照品种(M1148)熟期早5.2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3),抗稻曲病(病指2.0),中抗纹枯病(病指32),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9),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5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7.00),抗稻曲病(病指2.8),中抗纹枯病(病指4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6),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5)。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米质为部标2级,2017年米质为部标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88%(不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81%(不显著)。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36.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72%。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 6月中旬左右,秧龄30天左右,秧田亩播种量20~30千克,大田亩用种4-5千克;2.栽插密度:每亩栽插2万穴左右,每亩大田基本苗6-8万;3.施肥:施足底肥,栽后及时追肥促分蘖,增施有机肥,适当补施磷钾肥,亩施纯氮在18-20千克;4.灌水:最高茎蘖数控制在28万,孕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成熟后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5.病虫害防治:播种前注意药剂浸种,秧田期做好稻飞虱、稻蓟马的防控;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29.巨风优441
 
      申请者: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巨风A×GR441
 
      特征特性:晚籼三系杂交水稻。2014年、2015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00.9厘米,亩有效穗17.5万,每穗总粒数191.9粒,结实率75.9%,千粒重27.3克。全生育期为126.6天,较对照品种(协优92)熟期迟0.6天。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中抗稻曲病(病指4.2),感纹枯病(病指63),感白叶枯病(病指50),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6);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2.0),中抗纹枯病(病指3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3),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2)。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4年米质为部标3级,2015年米质为部标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9%(极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2.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16%(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553.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4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6月20 -23日播种,亩播12.5千克;2.栽插密度:7月20日前后带水带药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按16.7×20厘米或16.7×23.3厘米插植,穴插2粒谷苗;3.施肥:深施底肥,按亩碳铵50千克,氯化钾5-7.5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施用,移栽后5-7天亩追尿素5-7.5千克,12-15天亩追尿素和氯化钾各7.5千克;4.灌水:移栽后前5天深水返青,做到浅水勤灌;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等危害。
 
      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籼稻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
 
玉米
 
      1.品种名称:绿玉137
 
      申请者: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绿13-2×皖47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粒色黄。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62厘米、穗位108厘米、穗长19.5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3.5行。行粒数37粒、出籽率85.9%、千粒重337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隆平206)晚熟1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高抗小斑病(病级1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3),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3.3)、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88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75%,粗脂肪(干基)含量4.22%,粗淀粉(干基)含量73.03%。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58%(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1.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32%(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7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
 
      
 
       2.品种名称:金镶玉302
 
      申请者:郑州金镶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郑州金镶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M03×JF01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粒色黄。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5厘米、穗位80厘米、穗长19.2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0.4厘米、穗行数14.6行、行粒数34粒、出籽率86.3%、千粒重353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隆平206)熟期相当。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6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4)、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6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61%,粗脂肪(干基)含量3.43%,粗淀粉(干基)含量73.85%。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58%(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27%(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8千克,较对照增产5.2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
 
      
 
       3.品种名称:华农866(试验名称:HN866)
 
      申请者: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280×京66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粒色黄。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9厘米、穗位93厘米、穗长18.6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4厘米、穗行数15.5行、行粒数35粒、出籽率86.2%、千粒重339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隆平206)熟期相当。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7),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4)、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70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0.27%,粗脂肪(干基)含量3.17%,粗淀粉(干基)含量73.27%。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4.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72%(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7.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74%(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4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
 
      
 
      4.品种名称:富玉121
 
      申请者: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1347×W127-4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9厘米、穗位94厘米、穗长19.2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2厘米、穗行数16.2行、行粒数36粒、出籽率87.1%、千粒重315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隆平206)熟期相当。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高感茎腐病(发病率5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2.2)、感茎腐病(发病率3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70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0.48%,粗脂肪(干基)含量3.01%,粗淀粉(干基)含量74.57%。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2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26%(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1千克,较对照增产4.8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茎腐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茎腐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5.品种名称:滑玉78
 
      申请者: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F7318×HF5972-111212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粒色黄。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2厘米、穗位91厘米、穗长18.0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0.6厘米、穗行数14.6行、行粒数34粒、出籽率87.7%、千粒重362克。全生育期10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隆平206)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9),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3.3)、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80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86%,粗脂肪(干基)含量4.17%,粗淀粉(干基)含量72.26%。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12%(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8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9.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7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
 
      
 
      6.品种名称:皖垦玉125
 
      申请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皖自8101×皖自8379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7厘米、穗位102厘米、穗长18.0厘米、穗粗5.3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6.0行、行粒数38粒、出籽率86.1%、千粒重327克。全生育期10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隆平206)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7.8)、抗茎腐病(发病率10%)。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71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91%,粗脂肪(干基)含量4%,粗淀粉(干基)含量72.24%。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66%(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57%(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4.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0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
 
      
 
      7.品种名称:禾博士135
 
      申请者:河南商都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商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36×ZH78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63厘米、穗位87厘米、穗长18.6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0.3厘米、穗行数16.5行、行粒数34粒、出籽率85.0%、千粒重323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隆平206)熟期相当。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7),中抗茎腐病(发病率30%)。2016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8.9)、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7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36%,粗脂肪(干基)含量3.99%,粗淀粉(干基)含量73.12%。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35%(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65%(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4.3千克,较对照增产6.0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
 
      
 
      8.品种名称:豫单983(试验名称:ZL-1403)
 
      申请者: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 Y336×Y2121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0厘米、穗位90厘米、穗长16.9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1厘米、穗行数15.2行、行粒数33粒、出籽率87.8%、千粒重345克。全生育期10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3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3)、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6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感纹枯病(病指62.2)、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0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0.26%,粗脂肪(干基)含量3.45%,粗淀粉(干基)含量73.86%。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8.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9.08%(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31%(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9.品种名称:G5811
 
      申请者:固镇县淮河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固镇县淮河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5877×111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301厘米、穗位113厘米、穗长17.5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0.6厘米、穗行数15.5行、行粒数32粒、出籽率87.9%、千粒重359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感纹枯病(病指60.0)、高抗茎腐病(发病率0)。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4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0.6%,粗脂肪(干基)含量3.93%,粗淀粉(干基)含量72.53%。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2.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1.4%(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3.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0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8.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1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10.品种名称:亿科353
 
      申请者: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H0881×GH0861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9厘米、穗位89厘米、穗长18.0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0.9厘米、穗行数14.6行、行粒数33粒、出籽率88.9%、千粒重352克。全生育期9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9)、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8.9)、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0%)。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44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58%,粗脂肪(干基)含量3.41%,粗淀粉(干基)含量76.12%。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9.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31%(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0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
 
      
 
      11.品种名称:隆垦668
 
      申请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73-1×H178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0厘米、穗位100厘米、穗长15.8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0.4厘米、穗行数17.8行、行粒数31粒、出籽率88.6%、千粒重279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感茎腐病(发病率4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60.0)、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41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63%,粗脂肪(干基)含量4.41%,粗淀粉(干基)含量74.40%。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8%(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2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茎腐病、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茎腐病、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12.品种名称:DH657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DH112×DH201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3厘米、穗位99厘米、穗长18.2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0厘米、穗行数15.8行、行粒数36粒、出籽率87.4%、千粒重327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60.0)、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6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72%,粗脂肪(干基)含量4.03%,粗淀粉(干基)含量74.16%。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5.85%(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0.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1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9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13.品种名称:濉玉1691
 
      申请者: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
 
      育种者: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
 
      品种来源:K25×K74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87厘米、穗位103厘米、穗长17.3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1.1厘米、穗行数17.3行、行粒数33粒、出籽率87.5%、千粒重334克。全生育期9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66.7)、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34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76%,粗脂肪(干基)含量3.27%,粗淀粉(干基)含量74.07%。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11%(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2.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90%(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2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14.品种名称:SY1306
 
      申请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HZ11413×N182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85厘米、穗位105厘米、穗长16.9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0.9厘米、穗行数15.2行、行粒数34粒、出籽率88.7%、千粒重341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3)、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0.0)、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3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83%,粗脂肪(干基)含量3.71%,粗淀粉(干基)含量73.79%。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8.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3.24%(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0.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11%(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0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
 
      
 
      15.品种名称:榆单39(试验名称:YD39)
 
      申请者: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D106×YD201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 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81厘米、穗位101厘米、穗长17.2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6.2行、行粒数32粒、出籽率87.6%、千粒重313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66.7)、高抗茎腐病(发病率0)。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37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77%,粗脂肪(干基)含量3.37%,粗淀粉(干基)含量74.42%。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01%(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2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16.品种名称:齐玉108
 
      申请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Q3219×Q3014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4厘米、穗位82厘米、穗18.2长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0.5厘米、穗行数15.4行、行粒数35粒、出籽率87.4%、千粒重308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60)、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0%)。2016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64.4)、抗茎腐病(发病率10%)。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3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97%,粗脂肪(干基)含量3.48%,粗淀粉(干基)含量74.78%。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4.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1.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3%(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2.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17.品种名称:鲁单5135
 
      申请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齐13-5×齐2932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7厘米、穗位89厘米、穗长16.4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5.5行、行粒数32粒、出籽率87.8%、千粒重349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3.3)、抗茎腐病(发病率10%)。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24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6%,粗脂肪(干基)含量4.17%,粗淀粉(干基)含量72.89%。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76%(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62%(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9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
 
      
 
      18.品种名称:金世纪3358
 
      申请者:安徽金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金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Q301×Q78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 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5厘米、穗位95厘米、穗长16.9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0.9厘米、穗行数15.1行、行粒数32粒、出籽率87.3%、千粒重340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6)、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2016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66.7)、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26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0.82%,粗脂肪(干基)含量3.18%,粗淀粉(干基)含量72.77%。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8%(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30%(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0.2千克,较对照增产3.8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19.品种名称:DH615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DH215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 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9厘米、穗位85厘米、穗长17.9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1.1厘米、穗行数14.6行、行粒数33粒、出籽率87.6%、千粒重355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高抗小斑病(病级1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6)、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6.7)、高感茎腐病(发病率60%)。第三次鉴定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48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61%,粗脂肪(干基)含量4.16%,粗淀粉(干基)含量72.51%。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9.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0.95%(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1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1.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9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20.品种名称:先玉046
 
      申请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育种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V5Y×PH11VR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 穗轴红色,籽粒硬粒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92厘米、穗位102厘米、穗长18.7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1.2厘米、穗行数15.0行、行粒数31粒、出籽率85.0%、千粒重348克。全生育期9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0)、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66.7)、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48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48%,粗脂肪(干基)含量3.85%,粗淀粉(干基)含量74.38%。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7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22%(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5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南方锈病、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南方锈病、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21.品种名称:先玉1468
 
      申请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育种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1K9P×PH2G79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 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98厘米、穗位107厘米、穗长18.5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1.2厘米、穗行数15.1行、行粒数32粒、出籽率86.5%、千粒重345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2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9)、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2016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7.8)、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21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8.74%,粗脂肪(干基)含量3.53%,粗淀粉(干基)含量75.25%。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49%(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12%(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9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小斑病、南方锈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小斑病、南方锈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22.品种名称:先玉045
 
      申请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育种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1DP8×PHRKB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4、2016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93厘米、穗位106厘米、穗长18.8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5.0行、行粒数33.6粒、出籽率87.4%、千粒重336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该品种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9)、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2016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66.7)、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22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9.98%,粗脂肪(干基)含量3.17%,粗淀粉(干基)含量75.05%。
 
      产量表现: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2%(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41%(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7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纹枯病。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重推广。
 
      
 
      23.品种名称:H1520
 
      申请者: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B341Z×H1799Z
 
      特征特性: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2015、2016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3厘米、穗位94厘米、穗长19.9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0.6厘米、穗行数14.1行、行粒数35粒、出籽率88.0%、千粒重354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隆平206)晚熟1天。抗性: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7),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2016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4)、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品质分析: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该品种容重768g/L,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8.09%,粗脂肪(干基)含量3.27%,粗淀粉(干基)含量75.2%。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5.2%(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18%(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4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800株/亩;科学配方施肥,适时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注意开花期防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全省推广种植。
 
       大豆
 
      1.品种名称:HD21144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周9521/阜9765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夏大豆,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0.3厘米、底荚高度19.4厘米、有效分枝2.6个、单株荚数39.0个、单株粒数73.9粒、百粒重17.9克。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4天。抗性: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3);2016年对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38)、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2)。品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0.80 %,粗脂肪(干基)20.48%;2016年粗蛋白(干基)39.75%,粗脂肪(干基)22.11%。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5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46%(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1.2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53%(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154.5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16%。
 
      栽培技术要点:1、适于安徽沿淮、淮北大豆产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2、适播期6月15~25日;3、每亩播种量5~6千克,种植密度1.5~1.8万株/亩;4、播种时施有机底肥,花荚期增施磷肥或叶面肥,保花促荚。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2.品种名称:阜豆17(试验名称:阜1306)
 
      申请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郑97196/阜02122-5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夏大豆,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浅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0.5厘米、底荚高度17.0厘米、有效分枝2.3个、单株荚数35.6个、单株粒数71.3粒、百粒重20.6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1天。抗性: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3)、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8);2016年对SC3表现感病(病情指数63)、SC7表现感病(病情指数56);2017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7)、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9);品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3.72 %,粗脂肪(干基)18.54%;2016年粗蛋白(干基)43.46%,粗脂肪(干基)19.15%。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4.8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82%(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7.2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30%(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152.3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63%。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句,最迟6月下旬。2、播量(密度):高肥田1.5万株/亩,中肥田1.6-1.8万株/亩。3、施肥:肥力差时初花期亩追尿素5-7公斤或复合肥7.5-10公斤。4、灌水:遇旱及时灌溉,花荚期严防受旱,遇涝及时排水。5、除草:苗期可化学除草或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封行后拔除大草。6、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蚜虫,花荚期注意防治卷叶螟、斜纹夜蛾、食心虫、豆荚螟等。建议选用高氯甲维盐或菊酯类等高效低毒农药。7、注意事项:田间出现旺长时要注意喷施助壮素等控旺防倒伏。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3.品种名称:中黄301(试验名称:中作X8110)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种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9525/商豆16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夏大豆,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黄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4.3厘米、底荚高度16.8厘米、有效分枝1.8个、单株荚数38.5个、单株粒数81.3粒、百粒重16.7克。全生育期100天左右,与对照品种(中黄13)相当。抗性: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0)、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2016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8)、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7)。品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1.83 %,粗脂肪(干基)20.74%;2016年粗蛋白(干基)40.14%,粗脂肪(干基)20.93%。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6.4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64%(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5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8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161.8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13%。
 
      栽培技术要点:夏大豆中熟品种。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人工点播或机械条播均可,种植密度在每亩1.2~1.5万株,地肥宜稀;出苗后及时定苗,做到苗匀、苗齐、苗壮;根据土壤肥力施底肥,花荚期如遇干旱浇水可保障丰产目标,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4.品种名称:阜豆18(阜豆05-10)
 
      申请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阜97211-97/蒙9793-1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夏大豆,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1.9厘米、底荚高度19.0厘米、有效分枝1.1个、单株荚数32.5个、单株粒数65.6粒、百粒重21.0克。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5天。抗性: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3)、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2016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4)、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5)。品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3.41 %,粗脂肪(干基)19.10%;2016年粗蛋白(干基)42.00%,粗脂肪(干基)20.12%。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7.9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51%(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6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62%(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163.4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0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2、播量(密度):亩留苗1.5万株。3、施肥:前期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4、灌水:苗期注意防涝除渍,花荚-鼓粒始期遇旱要及时灌溉。5、除草:2-3片复叶时喷施大豆专用除草剂,或封行人工锄地1-2遍。6、防治病虫害:花荚期注意防治卷叶螟、食心虫等虫害。7、其它特殊措施:及时间苗、定苗,保证留苗密度。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5.品种名称:中涡29
 
      申请人: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济93060/嘉豆9号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夏大豆,亚有限结荚习性,白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深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5.5厘米、底荚高度17.8厘米、有效分枝2.7个、单株荚数34.0个、单株粒数71.1粒、百粒重20.1克。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3天。抗性: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4)、SC7表现感病(病情指数59);2016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5)、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50)。品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0.54 %,粗脂肪(干基)19.57%;2016年粗蛋白(干基)39.25%,粗脂肪(干基)20.25%。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4.7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65%(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8.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42%(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158.5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66%。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播期: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2、播量(密度):亩留苗1.5万株。3、施肥:前期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4、灌水:苗期注意防涝除渍,花荚-鼓粒始期遇旱要及时灌溉。5、除草:2-3片复叶是喷施大豆专用除草剂,或封行人工锄地1-2遍。6、防治病虫害:花荚期注意防治卷叶螟、食心虫等虫害。7、其它特殊措施:及时间苗、定苗,保证留苗密度。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6.品种名称:中黄302(中作X9131)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种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豆22/Ag31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夏大豆,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棕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圆、黄色、黄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8.0厘米、底荚高度18.3厘米、有效分枝2.0个、单株荚数37.4个、单株粒数88.4粒、百粒重16.0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2天。抗性: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4)、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6);2016年对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50)、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50)。品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2.76 %,粗脂肪(干基)19.19%;2016年粗蛋白(干基)39.62%,粗脂肪(干基)20.91%。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1.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78%(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8.6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26%(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153.2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06%。
 
      栽培技术要点:夏大豆中熟品种。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人工点播或机械条播均可,种植密度在每亩1.2~1.5万株,地肥宜稀;出苗后及时定苗,做到苗匀、苗齐、苗壮;根据土壤肥力施底肥,花荚期如遇干旱浇水可保障丰产目标,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7.品种名称:皖豆21020(试验名称:HG21020)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济4018/蒙9793-1
 
      主要特征特性:普通夏大豆,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9.5厘米、底荚高度19.9厘米、有效分枝1.8个、单株荚数30.1个、单株粒数60.9粒、百粒重21.7克。全生育期10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2天。抗性: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2)、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8);2016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3)、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3)。品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3.82 %,粗脂肪(干基)19.28%;2016年粗蛋白(干基)42.76%,粗脂肪(干基)20.22%。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5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63%(极显著);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0.5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8%(不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155.7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71%。
 
      栽培技术要点:1、适于安徽沿淮、淮北大豆产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2、适播期6月15~25日;3、每亩播种量6~7千克,种植密度1.5~1.8万株/亩;4、播种时施有机底肥,花荚期增施磷肥或叶面肥,保花促荚。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棉花
 
      1.品种名称:短果枝棉2号(试验名称:省工棉2号)
 
      申请者: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
 
      育种者: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淮86系×淮203-5
 
      特征特性:转基因夏棉杂交种。株型筒型、紧凑,有限果枝,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浅绿,铃大、卵圆形,吐絮较畅、絮色洁白。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107天左右。株高98.9厘米、第一果枝节位为4.9、株果枝数11.5台、单株结铃13.1个、单铃重6.0克、衣分39.95%、籽指11.3克。抗性: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性鉴定,2015年抗枯萎病(病指9.7),耐黄萎病(病指27.3);2016年耐枯萎病(病指18.7),感黄萎病(病指45.6)。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纤维长度32.2毫米,断裂比强度34.5cN/tex,马克隆值4.6。2016年纤维长度31.4毫米,断裂35.5cN/tex,马克隆值5.3。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5年区域试验亩产皮棉94.04公斤,较参试种平均值增产21.59%(极显著);2016年平均亩产90.9公斤,较参试种平均值增产17.29%(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皮棉84.2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5月25日至6月10日。2.密度:6000株/亩左右。3.施肥::底肥每亩100-120斤三元素复合肥、尿素10斤、锌肥1斤,在整地时施下,播种前没有施底肥的棉田,在棉花苗期补施。7月下旬棉株始花时每亩施尿素50斤;8月中、下旬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施。4.灌水:播种时如土壤墒情不足一定要带水点播:蕾期及花铃期干旱要浇水,遇涝要排水5.除草:播种后出苗前喷一次除草剂。6.防治病虫害:短果枝2号较春棉虫害大大减轻,但仍需视棉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好棉花害虫,确保实现高产。7.其它特殊措施:一是化调。该品种宜全程化调,前轻后重。二是打顶。7月30日至8月3日根据果枝台数,株高长势等进行打顶。8.注意事项:一是忌弱苗、忌过旺苗,适宜直播,忌大苗移栽;二是苗期生长过旺,种植密度过稀,下部易出叶枝、赘芽;三是打顶后的化控不到位,棉花生育类型就不能完全转换为生殖生长阶段,短果枝2号就不能取得高产。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棉区推广种植。
 
      注意事项:短果枝棉2号为转基因杂交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3)第147号;获准在我省黄河流域棉区种植。有效期:2014年4月10日-2019年4月10日。
 
      
 
      2.品种名称: 皖棉1331S
 
      申请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 NN1462B/中棉所10号
 
      特征特性:优质短季棉常规种。株型塔型、紧凑,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叶色浅绿,铃较大、长圆形,吐絮较畅、絮色洁白。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88.6厘米、第一果枝节位为6.7、株果枝数9.8台、单株结铃13.0个、单铃重5.7克、衣分38.46%、籽指9.9克。抗性: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性鉴定,2015年高抗枯萎病(病指2.7),耐黄萎病(病指32.1);2016年高抗枯萎病(病指2.8),耐黄萎病(病指33.9)。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纤维长度33.1毫米,断裂比强度34.8cN/tex,马克隆值3.7。2016年纤维长度31.6毫米,断裂34.6cN/tex,马克隆值4.5。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5年区域试验亩产皮棉81.1公斤,较参试种平均值增产4.86%(极显著);2016年平均亩产83.4公斤,较参试种平均值增产7.57%(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皮棉76.4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油菜茬5月下旬播种,小麦茬6月初播种。2.密度:每亩4000-5000株。3.施肥:增施有机肥,钾、磷肥配合施用。4.灌水:干旱时及时浇水。5.除草:及时除草,防止草荒。6.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棉区推广种植。
 
      
 
      3.品种名称:中棉425(试验名称:中425)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701338/山农SF06
 
      特征特性:转基因常规夏棉。株型塔型、紧凑,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浅绿,铃较大、卵圆形,吐絮畅、絮色洁白。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111天左右。株高81.8厘米、第一果枝节位为5.7、株果枝数9.9台、单株结铃12.5个、单铃重5.6克、衣分38.81%、籽指12克。抗性: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性鉴定,2015年高抗枯萎病(病指3.8),感黄萎病(病指37.6);2016年高抗枯萎病(病指0.6),耐黄萎病(病指34.8)。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5年纤维长度31.1毫米,断裂比强度29.2cN/tex,马克隆值4.7。2016年纤维长度28.3毫米,断裂33.5cN/tex,马克隆值5.4。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5年区域试验亩产皮棉77.93公斤,较参试种平均值增产0.76%(极显著);2016年平均亩产83.3公斤,较参试种平均值增产7.45%(极显著)。2017年生产试验亩产皮棉78.5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两熟棉田5月中下旬播种;2.播量(密度):每公顷7.5万株;3.施肥:底肥每公顷施750kg复合肥,初花期追尿素每公顷施600kg;4.灌水:初花期酌情浇水;5.除草:人工与机械结合除草;6.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棉蚜、红蜘蛛和棉铃虫。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符合安徽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棉区推广种植。
 
      注意事项:中棉425为转基因杂交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4)第055号;获准在我省黄河流域棉区种植。有效期:2015年4月15日-2020年4月15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