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如何追赶跨国种业巨头?农业部种子局局长这么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31  来源: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文/刘婧、摄影/张泓  浏览次数:470
 
 

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种业与世界种业的差距首先就表现在研发创新能力的差距。承认差距,但决不甘心落伍,这是新时代种业人的态度。“创建华智国家分子育种平台是我国种业分子育种技术追赶跨国种业巨头的必然产物”,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在2017水稻现代育种技术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意味深长。

当前,我国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种业亟需要做的关键任务是什么?值得每个种业人深思。

none="shifuMouseDownOther('shifu_o_028')">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 张延秋

 8月26日上午,农业部种子局张延秋局长亲临2017水稻现代育种技术高级研修班的结业典礼现场,参加了本次研修班学员交流汇报,并做了重要讲话。

none="shifuMouseDownStyle('shifu_bus_002')">

第一、我国种业发展水平与国外种业研发创新能力的差距


我们在座的学员都是做育种技术的,对于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我们不是旁观者,而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推动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我们国家能否抢占生物技术革命制高点,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学员去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张延秋指出。

张延秋回顾了国外先进分子育种技术与我国育种技术水平的差距,他表示,从孟山都、先锋公司上百万品种测试选种的体系,其运用分子检测技术、机械自动化程度,以及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程度都远远领先于我国。

国外种企从顶层设计到下层的实施均领先中国,我们的种业靠什么去竞争和发展?

none="shifuMouseDownStyle('shifu_bus_002')">

第二、创建华智国家分子育种平台是我国种业分子育种技术追赶跨国种业巨头的必然产物

科研单位不愿意做分子检测业务,而搭建分子育种平台又需要较大的投入与人才支持,当前单个种子企业却难以独立创建此类平台。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可以提供种业共享的分子育种研发平台 ——华智国家水稻分子育种研发平台应运而生。

建设华智分子育种平台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将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运用于育种材料的分析、分类和分群;全面了解自己的育种材料,并将育种数据和大田数据输入信息数据库,把相关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信息处理,通过信息数据处理,为我们育种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数据诊断,信息咨询等服务,减少我们育种工作的同质化,避免跟风和其他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先进生物信息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为支撑的种业创新人才团队和研发创新体系。

none="shifuMouseDownStyle('shifu_bus_002')">

第三、当前我们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同质化、套牌、品种多等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适应与保障的问题——农业对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的要求,我们是否能适应。

我国农业已进入千年之变的格局,我们五千年的自给自足的不愁吃穿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粮食生产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每年1.2万亿斤的水平,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我们的良种选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主攻单产,品种选育实验均以高产为目标,所以达到了今天的成就。

现在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三个“不”!

  • 一是产品结构不平衡。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的供给出现了偏差。国家粮食入库,进口粮食入市的局面。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 二是产业之间不协调。我们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原始的初级产品,用于加工增值的产品不多,第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不够。

  • 三是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用水强度增大,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以上三点是我们目前农业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这些农业发展的困局,我们种业如何调整,要解决这三个突出的问题,种业必须要走在最前面,没有种业的改变,农业改变将会很困难。

种业要做的关键任务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种业要先行。我们选育的品种不应该仅仅是育种家选育的农民喜欢种的品种,而是需要同时考虑满足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品种。

育种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要选择市场消费者需要的品种,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的品种。核心是要提高我们的品质,要提高我们加工企业对品种特性的要求,要扩大我们作物的种类,要开发国内国外两个是市场。我们对特色作物关注度还远远不够,粮食作物要去产能,提高质量,补短板,就是要提高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的占有率。

粮食作物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此来淘汰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的种子企业。

2.适应农业的绿色发展

(1)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产品安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们育种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要求是,在我们粮食的总生产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我们更要突出抗逆、抗病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要注重稳产、抗病、抗虫、除草、氮磷等肥料高效利用等特性,并且适应机械化的品种选育。

(2)解决农业发展不可持续问题。我们种业竞争力不高,因为高投入,高成本,导致我们效益低。改变过去以产量为唯一目的的奖励补贴政策,改为以生态为导向的奖补政策——绿色补贴。国家制定规范标准,我们品种要适应这样的标准,就必须依靠我们的分子育种技术来选育出品种,不是单独依靠经验育种能够完成的。功能基因要集聚,就要依靠分子育种,必须将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

3.为了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创新。

种业创新一是要技术创新,科研院所必须要引领技术创新。二是机制创新,没有机制创新是不行的。机制创新就是产学研协同发展,要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集合起来,上游基础研究的技术应用于企业。国家评价导向关键是看能否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企业将来要把上下游整合,实现我们种业的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协作良种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构建具有我们中国种业特色的创新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总体来讲我们现在从种子管理,打假、打击套牌、规范市场、种子检测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种子法已明确可以利用分子检测技术作为评判种子真实性的法律依据,我们正在制定从SSR分子检测到SNP分子检测的标准体系,进一步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秩序。

文章内容源于公众号: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文/刘婧、摄影/张泓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