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四川 » 正文

2005年四川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2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708
 

1、宜香3728

    (1)品种来源:系绵阳市农科所和宜宾市农科所用宜宾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与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恢复系绵恢372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4.1天,比对照汕优63长3天,株高118厘米,株型紧凑,剑叶较长,叶色淡绿,叶舌、叶耳无色,分蘖较弱,穗层整齐,成熟转色好,穗长26.7厘米,亩有效穗13.49万,每穗着粒146.72粒,结实率81.99%,千粒重31.79克。品质测定:糙米率79.3%,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4.1%,粒长7.1毫米,长宽比2.9,垩白米率15%,垩白度2.6%,透明度1级,胶稠度82毫米,碱消值7.0级,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8.8%,理化指标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7、6、1级,颈瘟5、5、5级,2004年叶瘟4、5、1、5级,颈瘟3、5、3、5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稻C组区试,平均亩产509.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0.8%,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B1组区试,平均亩产559.1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3%,两年平均亩产535.42公斤,较对照增产3.6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8.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6.92%。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40-50天,亩栽1.5万穴,亩基本苗11-13万,双株栽插,重底早施,N、P、K合理配方,补施穗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阳鑫优1号

    (1)品种来源:系南充市农科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2A与南恢511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2天,较对照汕优63短0.2天。叶鞘紫色,株型适中,分蘖力强,长粒型,株高110.0厘米,有效穗15.56万,穗长24.9厘米,每穗着粒157.3粒,实粒134.4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9.5克。品质测定:2003年综合评定五等,对照汕优63五等,2004年综合评定四等,对照汕优63五等。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3、6级,颈瘟1、7、5级。2004年叶瘟4、1、1、6级,颈瘟7、3、7、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63.7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7%;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78.30公斤,比对照增产8.19%。两年平均亩产570.75公斤,比对照增产7.3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6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9.45%。

    (4)栽培要点:①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63同期播种,秧龄30-45天。②移栽:每亩栽播1.2万穴左右,基本苗9-10万。③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0.5:0.5。④田间管理: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3、内香10号

    (1)品种来源:系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用自育不育系内香3A与自育恢复系内恢2539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4天,比汕优63早1.1天。株高109.6厘米,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叶缘,叶鞘绿色,颖尖杆黄色,叶耳淡绿色,柱头白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6.56万,穗层整齐,穗长25.5厘米,每穗着粒151.2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9.8克,谷粒淡黄色。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按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为优质3等食用稻。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2、3级,颈瘟0、1、1级,2004年叶瘟1、3、5、5级,颈瘟3、5、5、7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高产C2组区试,平均亩产532.38公斤,比汕优63增产4.96%;2004年中籼迟熟A2续试,平均亩产557.62公斤,比汕优63增产5.20%,两年平均亩产546.64公斤,比汕优63增产5.0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1.90公斤,比汕优63增产6.64%。

    (4)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宜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②亩栽1.2~1.3万穴,保证基本苗在9~10万,亩有效穗控制在18-20万;③重底早追,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切忌偏施氮肥。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4、红优44

    (1)品种来源:系江油市太和作物研究所和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红矮A与恢复系THR-4-4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1天,比对照汕优63长0.3天,株高115.7厘米,苗期长势旺,叶鞘紫色,叶舌无色,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5.38万,穗层整齐,后期转色正常,落黄好,穗长25.2厘米,每穗着粒162.3粒,结实率85.12%,千粒重30.1克。品质测定为普通5等食用稻,与汕优63相当。稻瘟病鉴定:2003年叶瘟4、6、8级,颈瘟5、5、9级,2004年叶瘟1、2、5、6级,颈瘟3、7、7、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B1组区试,平均亩产564.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5%,2004年参加A2组续试,平均亩产563.98公斤,比汕优63增产6.4%,两年平均亩产564.44公斤,比对照增产6.37%,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96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12.85%.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苗,秧龄45-50天,合理密植,亩栽1.2-1.5万穴,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盆地平丘中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5、宜香3551

    (1)品种来源:系宜宾市农科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3551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3.9天,比汕优63迟2.3天。株高118厘米左右,株形适中,剑叶挺直,叶色、叶鞘绿色,叶耳浅绿色,柱头白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6.34万,穗层整齐,穗长26.0厘米,每穗着粒数162.2粒,结实率82.6%,干粒重28.3克,谷粒淡黄色,粒形椭圆形,无芒,颖尖杆黄色。后期转色好,易脱粒。品质测定:糙米率79.5%,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4.2%,粒长6.2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74%,垩白度15.5%,透明度2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3%,蛋白质含量7.6%。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3、6、7级,颈瘟3、3、5级;2004年叶瘟3、4、5、5级,颈瘟5、5、5、5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高产B1组区试,平均亩产555.72公斤,比汕优63增产4.61%;2004年中籼迟熟高产A1组续试,平均亩产557.16公斤,比汕优63增产7.6%,两年平均亩产566.25公斤,比汕优63增产6.2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4.12公斤,比汕优63增产7.57%.

    (4)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40天;②合理密植,每亩栽1.3-1.5万穴为宜,每穴两粒谷苗秧;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用底肥有机肥75公斤以上,尿素7.5公斤,磷肥40公斤,钾肥7.5公斤;移栽秧返青后每亩施用促蘖肥尿素4公斤;抽穗前15-20天,亩施穗粒肥尿素3公斤,钾肥5公斤;④科学灌水。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中期够穗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⑤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6、竹丰优009

    (1)品种来源:系绵竹市种子公司和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用绵竹市种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竹丰1A与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选育的绵恢2009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5天,比对照汕优63长2.3天,株高113.4厘米,株型紧凑,叶鞘、叶耳、叶缘紫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6.17万,穗层整齐,穗长25.8厘米,每穗着粒数159.6粒,结实率82.5%,千粒重32.1克,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为普通4等食用稻。稻瘟病鉴定:2003年叶瘟1、1、5级,颈瘟1、5、5级;2004年叶瘟1、2、4、4级,颈瘟1、7、7、7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B1组区试,平均亩产560.11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5.43%,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79.84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6.73%,两年平均亩产569.97公斤,较对照增6.0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0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9.21%。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亩栽基本苗8-12万苗,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高肥田块防止倒伏,浅水灌溉,适时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合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7、B优0601

    (1)品种来源: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659A与自育的恢复系绵恢2009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112厘米,穗长25厘米左右,每穗着粒160粒左右,结实率84%,千粒重31克。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较强,叶鞘、颖尖紫色,充实度好,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糙米率79.5%,精米率57.0%,粒长6.4毫米,长宽比2.5,垩白度24.1%,垩白粒率88%,透明度3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蛋白质含量8.8%。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2、6级,颈瘟1、3、7级,2004年叶瘟1、3、5、6级,颈瘟1、5、7、7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59.67公斤,较汕优63增产4.99%, 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69.04公斤,较汕优63增产6.4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4.75公斤,较汕优63增产5.79%。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0.5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8.74%。

    (4)栽培要点: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亩栽基本苗8-12万,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浅水灌溉,适时晒田(晾田),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8、宜香1313

    (1)品种来源:系宜宾市农科所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131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3天左右,比汕优63迟1-2天。株高118厘米,株型适中,剑叶挺直,叶鞘绿色,叶耳浅绿,柱头白色。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长25厘米,每穗着粒151粒,结实率78.1%,千粒重31.1克,谷粒长形、黄色、无芒,颖尖杆黄色,后期转色好。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4、6、7级,颈瘟1、3、5级;2004年叶瘟3、4、5、6级,颈瘟1、1、5、5级。品质分析:达部颁四等食用稻标准。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亩产548.2公斤,比汕优63增产5.43%;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61.8公斤,比汕优63增产5.98%;两年平均亩产555.6公斤,比汕优63增产5.7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6公斤,比汕优63增产8.71%。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40天;合理密植,亩栽1.3-1.5万穴,双株;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亩施有机肥75公斤以上,尿素7.5公斤、磷肥40公斤,钾肥7.5公斤;移栽返青后亩施促蘖肥尿素4公斤;抽穗前15-20天亩施穗粒肥尿素3公斤,钾肥5公斤;科学管水,花期浅水管理,中期够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9、冈优99-14

    (1)品种来源:系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用冈46A作母本,内恢99-14作父本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2.1天,比对照汕优63长0.6天,株高110厘米左右,苗期生长势旺,分蘖力强,株型适中,繁茂性好,叶片中直,叶缘、叶鞘、叶舌、颖尖无色。亩有效穗15.8万,成穗率70.8%,穗长24.1厘米,每穗着粒162.2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7.5克。后期转色好,不早衰。品质测定:达普通4等食用稻标准,优于对照汕优63。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1、6级,颈瘟0、1、1级,2004年叶瘟1、1、2、5级,颈瘟0、3、3、3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C2组区试,平均亩产532.18公斤,比汕优63增产4.92%;2004年中籼迟熟A2组续试,平均亩产554.2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57%;两年平均亩产544.67公斤,比汕头优63增产4.72%;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2公斤,比汕优63增产7.95%。

    (4)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采用湿润地膜育秧或温室两段育秧;②亩用种量1-1.5公斤,大田亩栽1.2-1.3万穴,基本苗保证在9-10万;③施肥上宜重底早追,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0、D优6511

    (1)品种来源:系南充市农科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盛裕种业有限公司用四川农大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D62A与南充市农科所选育的恢复系南恢511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2天,较对照长1.3天。株高113.6厘米,亩有效穗15.16万,穗长24.9厘米,每穗着粒161.1粒,结实率79.8%,千粒重30.0克,叶鞘紫色,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长粒型。品质与对照相当。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2、5级,颈瘟3、7、9级;2004年叶瘟1、3、5、6级,颈瘟3、7、7、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39.3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4.67%。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4.11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4.53%。两年平均亩产547.6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4.5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3.5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8.98%。

    (4)栽培要点:①培育壮秧,秧龄40-45天;②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0-1.2万穴。基本苗9-10万;③重底早追,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N、P、K配合施用;④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⑤防治病虫,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和螟虫。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1、新香527

    (1)品种来源:系广汉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香A与蜀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短1天,主茎叶片数16-17叶,株高107厘米左右,茎杆粗壮,叶色淡绿,叶片较宽,叶鞘、叶耳均为紫色;穗长24-25厘米,每穗着粒152粒,结实率81%,千粒重30.5克;籽粒长粒形,颖尖紫色,微芒。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5、5级,颈瘟1、7、9级;2004年叶瘟1、2、4、5级,颈瘟1、7、7、7级。品质分析:综合评价为部颁普通4等食用稻。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42.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03%;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6.53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4.12%;两年平均亩产55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53%。2004年在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4.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11.36%。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穴数1.5-1.7万,基本苗8-10万;合理施肥、重底早追,亩施纯氮10-12公斤,N、P、K搭配;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加强纹枯病和螟虫防治。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2、B优0301

    (1)品种来源: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333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选育的蜀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稻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2.5天,比汕优63迟0.6天。株高117.8厘米,株型适中,叶鞘、叶耳、叶缘紫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4.11万,穗层整齐,穗长24.8厘米,每穗着粒172.6粒,结实率80.9%,千粒重31.1克,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据NY/T-593-200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为普通5等食用稻。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1、5级,颈瘟3、5、7级;2004年叶瘟1、1、6、7级,颈瘟5、7、7、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高产C1组区试,平均亩产535.55公斤,比汕优63增产3.9%;2004年参加中籼迟熟A2组续试,平均亩产555.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89%;两年平均亩产547.10公斤,比汕优63增4.4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58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51%。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亩栽基本苗8-12万,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浅水灌溉,适时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3、田丰优109

    (1)品种来源:系四川省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用Ⅱ-32A与田恢109(原名6109)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4.3天,较对照汕优63长2.7天。株高113.0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色深绿,剑叶长宽中等直立,剑叶角度小而直立,穗藏剑叶下。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5.03万,穗长24.6厘米,每穗着粒155.2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8.4克,谷粒浅黄色,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脱粒性好。品质综合评定四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3、4、7级,颈瘟3、5、9级;2004年叶瘟1、4、6、6级,颈瘟7、7、7、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D2组区试,平均亩产549.2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3.8%;2004年参加中籼迟熟A2组续试,平均亩产558.6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5.38%。两年平均亩产554.30公斤,比对照增产4.6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1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8.53%。

    (4)栽培要点:①播种期:川东南3月中、下旬播种,川西北宜清明前后播种;②栽培密度:亩栽基本苗8万左右,最高苗20-23万,有效穗15-17万;③施肥: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10公斤,磷肥50公斤,氯化钾15公斤,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看苗施穗肥。④适期综合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4、宜香3724

    (1)品种来源:系绵阳市农科所用宜宾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绵恢3724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育期150天,与对照汕优63相当。株型紧凑,株高117厘米左右,穗长27厘米,亩有效穗13.56万,每穗着粒155粒,结实率81%,千粒重30.1克。品质分析:糙米率80.4%,精米率72.2%。整精米率54.3%,粒长6.8毫米,长宽比2.8,垩白米率21%,垩白度4.5%,透明度1级,胶稠度83毫米,碱消值6.7级,直链淀粉含量16%,蛋白质含量9.4%,理化指标达国颁三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2年叶瘟7、2、7、4级,颈瘟5、5、5、9级;2004年叶瘟5、6、4、5级,颈瘟5、3、1、3级。

    (3)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米区试,平均亩产545.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57%,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1.5公斤,比汕优3增产6.14%;两年平均亩产548.4公斤,比汕优63增产4.74%。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7公斤,比汕优63增产7.26%。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40-50天;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双株,亩基本苗11-13万;重底早追,N、P、K合理配方,补施穗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5、宜香707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宜宾市农科所用宜宾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四川农业大学育成的蜀恢70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3天,比对照汕优63长1.7天,株高117厘米,植株适中,叶色深绿,叶片较宽,剑叶直立,叶鞘、叶耳、节间均无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5.48万,成穗率74.7%,穗长26.66厘米,每穗着粒154.55粒,结实率75.35%,千粒重31.47克,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糙米率81.7%,精米率74.6%,整精米率55.0%,粒长7.3毫米,长宽比3.1,垩白米率15%,垩白度2.8%,透明度2级,胶绸度70毫米,碱消值6.2级,直链淀粉含量15.4%,蛋白质含量10.2%,理化指标达国颁三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5、6级,颈瘟1、7、9级,2004年叶瘟2、6、3、6级,颈瘟1、9、5、7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B组区试,平均亩产537.0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2004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A2组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64.6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2.8%,两年平均亩产551.42公斤,较对照增3.3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5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9.2%。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5-1.7万穴,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着重补施穗粒肥,一般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12-14公斤,N、P、K合理搭配,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加强纹枯病和螟虫的防治。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6、D香101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D62A与恢复系R101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育期152天,比汕优63迟3.42天,株高113厘米,穗长25.75厘米,亩有效穗12.39万,每穗着粒178.78粒,每穗实粒138.43粒,结实率77.59%,千粒重24.94克。该组合生长势旺,株型适中,分蘖力强,苗期长势旺,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糙米率81.5%,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2.6%,粒长6.6毫米,长宽比3.0,垩白米率21%,垩白度3.3%,透明度2级,胶稠度86毫米,碱消值6.5级,直链淀粉含量21.3%,蛋白质含量9.3%,达到国颁优质米三级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7、6、5级,颈瘟5、9、7级,2004年叶瘟,4、5、2、5级,颈瘟7、9、7、7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B组区试,平均亩产517.9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33%,2004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A2组区试,平均亩产576.5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7%,两年平均亩产548.51公斤,比对照增产2.8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合理施肥。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于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7、中优445

    (1)品种来源:系南充市农科所用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中9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445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49.8天,与对照汕优63相当。株高120.0厘米,株型适中,叶鞘、叶片绿色,叶耳紫色,剑叶长、直立,分蘖力中等。每亩有效穗11.67万,穗长26.9厘米,每穗着粒169粒,结实率78.5%,千粒重29.2克。谷粒细长,颖尖黄色,护颖较长。品质测定:糙米率79.2%,精米率72.8%,整精米率57.7%,粒长7.1毫米,长宽比3.1,垩白米率26%,垩白度4.0%,透明度2级,胶稠度78毫米,碱消值5.6,直链淀粉含量22.8%,蛋白质含量10.6%,理化指标达国颁三级优质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5、4级,颈瘟1、7、9级,2004年叶瘟2、5、3、4级,颈瘟1、7、5、7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C组区试,平均亩产52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2%,2004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A1组续试,平均亩产561.8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27%;两年平均亩产547.2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8%;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0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6%。

    (4)栽培要点:①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45天;②亩栽播1.2万窝左右,双株栽插;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补施穗肥,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N、P、K比例为1:0.5:0.5;④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⑤注意防治病虫害,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8、宜香2292

    (1)品种来源:系宜宾市农科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2292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2.9天,比汕优63迟2.6天。株高120.3厘米,株型适中,叶色、叶鞘绿色,叶耳浅绿色,剑叶挺直,柱头白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3.9万,穗层整齐,穗长26.4厘米,每穗粒数154.3粒,结实率76.1%,千粒重30克,谷粒黄色,长粒、无芒,颖尖杆黄色。后期转色好,易脱粒。品质测定:糙米率80.2%,精米率72.9%,整精米率56.4%,粒长7.0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14%,垩白度2.7%,透明度1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蛋白质含量9.3%,理化指标达国颁优质米三级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2、6、6级,颈瘟1、3、3级;2004年叶瘟3、4、5、6级,颈瘟3、3、5、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D组区试,平均亩产521.82公斤,比汕优63增产2.1%,2004年中籼迟熟优质A1组续试,平均亩产559.41公斤,比汕优63增产1.83%。两年平均亩产541.24公斤,比汕优63增产1.92%;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381公斤,比汕优63增产9.34%。

    (4)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40天;②合理密植,每亩1.3-1.5万穴,每穴两粒谷苗;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亩施底肥有机肥75公斤以上,尿素7.5公斤,磷肥40公斤,钾肥7.5公斤;移栽返青后用促蘖肥尿素4公斤;抽穗前15-20天左右,亩施穗粒肥尿素3公斤,钾肥5公斤;④科学管水,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中期够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⑤及时防治病虫。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9、中优368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四川川单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中9A与自育的恢复系蜀恢36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48.6天,与对照汕优63相当。株高113.0厘米,亩有效穗12.34万,穗长25.6厘米,每穗着粒174.95粒,结实率77.05%,千粒重25.96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1.8%,糙米率73.6%,整精米率59.3%,粒长6.6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18%,垩白度4.8%,透明度2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5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蛋白质含量11.9%,理化指标达国颁优质米三级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6、4、1级,颈瘟3、5、3级;2004年叶瘟1、5、1、4级,颈瘟5、9、3、7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优质稻C组区试,平均亩产520.2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4%;2004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A2组区试,平均亩产561.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29%。两年平均亩产542.94公斤,比对照增产1.8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3%。

    (4)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温室育秧或旱育秧,秧龄45天左右;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2-1.4万穴,基本苗9-10万;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底肥占60%,蘖肥30%,穗肥10%。一般亩施氮量8-11公斤,N、P、K比例1:0.5:0.5;④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⑤及时防治病虫,重点防治蓟马、螟虫、稻苞虫。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0、科稻3号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科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自育的不育系冈46A与蜀恢362组配而成的中籼早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0.8天,比对照汕窄8号迟2.2天。株高92.5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片绿色,叶耳、柱头紫色。亩有效穗17.7万,穗层整齐,穗长24.0厘米,每穗着粒156.2粒,结实率77.4%,千粒重25.42克,谷粒淡黄色,粒形椭圆形,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整精米率62.3%,垩白粒率28%,垩白度4.2%,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7、5、3、2级,颈瘟9、3、7、3级;2004年叶瘟6、1、4、1级,颈瘟9、7、7、1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96.6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10.7%;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86.89公斤,比窄8号增产9.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91.75公斤,比汕窄8号增产10.3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52公斤,比汕窄8号增产9.82%。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合理施肥,重底早追。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海拔在840-1100米的地区种植。

21、内香18

    (1)品种来源:系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用内江杂交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不育系内香2A和恢复系内恢99-14组配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5.9天,较对照汕优63长3.2天。株高109.4厘米,株型松散适中,下位叶较窄,上层叶片中宽直立,叶色浓绿,叶缘、叶舌、叶鞘、叶腋、节间、茎内壁紫色,苗期长势旺,熟期转色好,不早衰,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6.51万,穗长24.6厘米,每穗着粒155.8粒,结实率78.4%,千粒重30.3克。品质综合评定为三等。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1、5级,颈瘟1、1、1级;2004年叶瘟1、2、2、4级,颈瘟0、0、3、3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中籼迟熟B1组区试,平均亩产554.1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1%;2004年参加中籼迟熟B1组区试,平均亩产565.5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10%。两年平均亩产559.87公斤,比对照增产4.2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6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6.68%。

    (4)栽培要点:①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弹性大,以栽中苗为好;②亩栽1.3-1.5万穴,双株栽播,基本苗8-10万,栽播方式以宽窄行为最好,亩有效穗控制在16-20万穗;③重底早追,注意N、P、K肥搭配使用,忌偏施肥。超高产栽培过磷酸钙用量不少于25公斤,钾肥不少于15公斤。④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其它栽培同汕优63。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作一季中稻种植。

22、D优2362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D23A与蜀恢362组配育成的中籼早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1天,比对照汕窄8号长3天左右,株高89厘米,分蘖力强,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穗长23.6厘米,有效穗18.3万,每穗着粒151.1粒,结实率77.0%,千粒重26.35克。品质测定:整精米率42.5%,垩白率54%,垩白度7.8%,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22.4%,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5、1、3、1级,颈瘟9、1、3、1级;2004年叶瘟7、3、5、1级,颈瘟9、7、7、3级。

    (3)产量表现:2003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01.45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11.8%;200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85.44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9.0%。两年平均亩产493.45公斤,比对照增产10.77%,2004年在雨城区、巴中、阆中、芦山和峨边进行生产试验,5个点平均亩产498.16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8.02%。

    (4)栽培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合理施肥,重底早追。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于四川盆周山区800-1100米地区种植。

23、D优17

    (1)品种来源: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学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D35A与抗恢527组配育成的中籼中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49天,比对照辐优838长1天。株高109厘米,株型松散适中,亩有效穗15.2万,穗长25.6厘米,每穗着粒15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9.3克,长粒型。品质测定:糙米率81.2%,整精米率42.8%,长宽比3.1,垩白米率18%,垩白度2.7%,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含量21.7%。稻瘟性抗性鉴定:叶瘟1-7级,颈瘟1-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15.5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5.32%;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7.1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7.1%;两年平均亩产536.3公斤,比对照增产6.33%,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1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8.5%。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载足基本苗,亩栽1.5-1.7万穴,基本苗10-12万;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搭配;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5)适宜种植地区:适宜于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稻种植地区作中熟品种栽培。

24、泰激2号选6

    (1)品种来源:系西昌市良种场选育,于1995年从“泰激2号”中选择的变异单株,经1997-2000年四年的泰激系列和优质稻品比试验系统选育而成(后名泰激2号选6)的中籼中熟水稻新品种。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常规稻,在西昌市周边种植,较汕优63早熟3天左右,分蘖力中等,茎杆较硬,中等耐肥,后期转色正常,不易倒伏。株高92厘米左右,每穗着粒125-14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30克左右,品质测定:糙米率80.5%,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0.8%,粒长6.7毫米,长宽比2.9,垩白米率12%,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18.1%,蛋白质8.5%,达到国颁三级优质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叶瘟:2004年鉴定为4级(省植保所),颈瘟:7级(省植保所),9级(川农大)。

(3)产量表现:2003年-2004年参加凉山州中籼中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8.9公斤,比对照昌米011增产10.7%。2004年生产试验,四个点平均亩产503.5公斤,较对照昌米011增产18%。

    (4)栽培要点:①适期播种,秧龄45-50天;②合理密植,每亩2.5-3.0万穴;③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④科学管水;⑤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凉山州一季中籼、中稻地区种植。

25、冈优188

    (1)品种来源:系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用冈46A与自育恢复系乐恢18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2)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153.1天,比汕优63迟1.2天,株高120.3厘米,株型适中,剑叶直立、叶片宽大,叶鞘紫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3.92万,每穗着粒数187.4粒,结实率79.1%,千粒重28.9克,谷粒黄色,粒形椭圆形。后期较色好,易脱粒。品质测定:糙米率80.8%,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1.6%,粒长6.0,长宽比2.1,垩白粒率55%,垩白度10.7%,透明度1级,碱消值6.1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蛋白质含量9.2%,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2、3、6级,颈瘟3、3、7级,2004年叶瘟4、4、5、6级,颈瘟5、5、7、9级。

    (3)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C1组区试,平均亩产552.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2004年四川省中籼迟熟A2组续试,平均亩产565.6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2%,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59.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2%。2004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7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1%。

    (4)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5天左右;②合理密植,亩栽0.8-1.2万穴;③合理施肥,基肥、分蘖肥及穗肥比例4:4:2为宜;④水肥管理宜采用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保水扬花,干湿交替灌溉方式;⑤及时防治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