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安徽 » 正文

2006年安徽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2064
 

皖稻179号

皖稻179号(直早038),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早籼14×丽粳2号,经系统选育于2003年育成的中熟早籼品种。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双季早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30.1公斤和445.6公斤,比对照竹青分别增产0.8%和0.1%,均不显著。2005年安徽省双季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6公斤,比竹青增产6.2%.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适于我省双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品种株高75-80厘米,根系发达,苗期耐寒性较强;株型适中,叶片挺直,生长清秀,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75%左右,千粒重24克。米质达部颁6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07天左右,比竹青长1-2天,属中熟早籼类型。感白叶枯病,中抗-中感稻瘟病。

作双季早稻栽培,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秧龄30天,亩栽3.0万穴,每穴3-4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皖稻181号

皖稻181号(2301S/527),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自育品种527配组,于2001年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28.25公斤和607.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4.7%和4.9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49公斤,比汕优63增产3.64%,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剑叶短挺,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65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5克;米质12项指标中8项达部颁2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37天左右,与汕优63相当。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30-35天;每亩栽插2.0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Ⅱ优107

Ⅱ优107,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4,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W107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21.78公斤和549.0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6.98%(极显著)和5.02%(不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21公斤,比汕优63增产6.46%.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120厘米,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平均每穗总粒数175粒左右,结实率77%,千粒重27克。米质达部颁3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汕优63长4天左右。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每亩栽插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

Ⅱ优416

Ⅱ优416,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5.系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用Ⅱ-32A与恢复系R416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组合。2003年-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32.77公斤和621.7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6.06%(显著)和7.98%(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06公斤,比汕优63增产6.62%。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70粒,结实率80%,千实重27克。米质12项指标中7项达部颁2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40天左右,与汕优63相仿。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皖稻183号

皖稻183号(Ⅱ优608),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6,系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Ⅱ-32A与恢复系禾恢608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46.22公斤和578.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11.19%和10.79%,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3公斤,比汕优63增产9.74%,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适中,叶片挺直,分蘖力较强,属穗、粒兼顾型品种,每穗总粒数175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5克,米质达部颁3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汕优63长3天。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

Ⅱ优航2号

Ⅱ优航2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7。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Ⅱ-32A为母本,以卫星搭载明恢68干种子进行高空辐射选育而成的GK239为父本,于2001年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26.71公斤和618.7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4.85%和7.46%,均达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07公斤,比汕优63增产8.35%。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20厘米,茎杆粗壮,生长繁茂,叶片较长大,穗型较大,平均每穗总粒数180粒左右,结实率78%以上,千粒重27.5克。米质12项指标中9项达部颁2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43天,比汕优63长3天左右。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皖稻185号

皖稻185号(M29、改良型协优57),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为母本,用采取分子标记方法筛选的农艺性状与2DZ057相仿、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恢复系ZH171配组,于2004年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5年安徽省验证试验,平均亩产558.67公斤,比对照协优57增产2.67%,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约115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挺窄,叶色前期深绿后期淡绿;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着粒较密,每穗总粒数165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9克。米质达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22.3%,比协优57(26.2%)低3.9个百分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与汕优63相当,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

滁9507

滁9507(天勤1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9。系都视达生物技术开发研究所用II-32A与R9507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32.63公斤和597.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8.25%和13.87%,均达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81.9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8%。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120厘米,株型适中,剑叶短直,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每穗总粒数175粒左右,结实率82%以上,千粒重27克左右,米质达部颁3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汕优63长3天。感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川农1号

川农1号(泰香4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0。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川农高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D62A与蜀恢204配组,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28.50公斤和559.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9.12%和8.17%,均达极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60.8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3%,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7厘米左右,叶片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平均每穗165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千粒重27.5克,米质达部颁3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汕优63长2天左右。感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87号

皖稻187号(丰两优4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1。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丰39S×盐稻四号选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36.39公斤和572.3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8.89%和8.99%,均达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55.2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7%,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厘米,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前期生长清秀;平均每穗总粒数17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8克,米质达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1天左右,与汕优63相仿。抗白叶枯病,轻感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

皖稻189号

皖稻189号(庐优875、安江6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2。系合肥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用庐州98A×恢875于2002年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39.65公斤和590.0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9.45%和12.37%,均达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64.2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0%。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20厘米,株型紧凑,生长繁茂,叶片长挺,分蘖力强;平均每穗总粒数165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8.5克,米质达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汕优63长5天。感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50天;亩栽2.0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D优202

D优202(泰优1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川农高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D62A×蜀恢202,于2002年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35.44公斤和567.8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10. 32%(极显著)和6.3%(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63.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6%。一般亩产550公斤,适合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20厘米,株型分散适中,生长繁茂,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9克,米质达部颁3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汕优63长4-5天。中感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91号

晚稻191号(协优009),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4。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2M009,于2002年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30.26公斤和607.8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85%和15.75%,均达极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77.7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8%。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穗粒兼顾型,每穗总粒数175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5克,米质达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2天,比汕优63长2天。感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杂0152

杂0152(爱丰1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5。系成都视达生物技术开发研究所用协青早A×0152,于2002年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33.09公斤和578.4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9.92%和10.72%,均达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57.90公斤,比汕优63增产6.97%。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20厘米,株型适中,剑叶中长,直立,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78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5克,米质优,达部颁2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39天左右,与汕优63相仿。感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93号

皖稻193号(协优52、中农2008),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6。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0M052,于2002年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41.15公斤和598.0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11. 31%和13.88%,均达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77.26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69%。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120厘米,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粒较高,每穗总粒数17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9克,米质达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39天,比汕优63略短。中感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95号

皖稻195号(淮两优3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7。系安徽省淮南市种子公司用培矮64S×恢9810,于2000年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06.00公斤和611.22公斤,比汕优63分别增产0.29%(不显著)和5.68%(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区域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78.1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85%。一般亩产550公斤。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20厘米,茎杆粗壮,生长繁茂,叶片较长、挺直,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75粒,结实率80%,千粒重25克,米质12项指标中有10项达部颁2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46天,比汕优63长6天左右。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

皖稻197号

皖稻197号(丰优293),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8。系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用农丰A×YR293,于2002年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23.00公斤和631.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3.66%和9.74%,均达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33.54公斤,比汕优63增产2.30%。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15厘米,株型略松散,叶片略披,分蘖力中等;穗形较大,每穗总粒数180粒左右,结实率78%,千粒重27.5克,米质12项指标中有9项达部颁2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40天,与汕优63相当。感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88号

皖稻88号(9201A×R-18),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0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9201A×R-8,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粳组合。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54.50公斤和602.00公斤,比对照天协1号分别减产0.39%和增产1.25%,增减产均不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48公斤,比天协1号增产4.69%。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中粳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20厘米,茎杆粗壮,剑叶挺举,分蘖力较强;穗形较大,每穗总粒数165粒,结实率80%,千粒重25-26克,米质达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51天左右,比天协1号长3天。感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一季中粳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亩栽2.0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皖稻90号

皖稻90号(R96-2),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0。系凤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西光中选择的自然变异株,经系统选育于1999年育成的常规中粳品种。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43.3公斤和579.88公斤,比对照天协1号分别减产2.82%(显著)和2.47%(不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92公斤,比天协1号增产7.00%。一般亩产50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区作中粳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品种株高10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短宽、挺直,叶色浓绿,分蘖力强;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5 克。米质优,达部颁1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比天协1号长1天。轻感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一季中粳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5天;亩栽2.0万穴左右,亩栽基本苗10万左右。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皖稻199号

皖稻199号(2301S/3401),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1。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3401配组,于2000年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晚籼组合。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晚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19.40公斤和556.50公斤,比对照协优92分别增产3.18%(不显著)和8.69%(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晚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76公斤,比协优92增产5.72%。一般亩产450公斤,适于我省江南作双晚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95厘米,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着粒较密,籽粒较小,每穗总粒数13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4.5 克。米质优,达部颁1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天协92长4天。轻感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双晚栽培,一般6月15日播种,秧龄30天以内;亩栽2.5万穴左右,每穴2粒种子苗,每亩栽足12-15万基本苗

皖稻201号

皖稻201号(丰优188,农丰优188),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2。系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用农丰A×YR188配组,于2002年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籼组合。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晚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06.40公斤和523.00公斤,比对照协优92分别增产0.58%和2.15%,均不显著。2005年安徽省晚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18.02公斤,比协优92增产8.71%。一般亩产450公斤,适于我省沿江江南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晚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9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05粒,结实率80%,千粒重28 克。米质优,达部颁1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17天,比协优92长1天。感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双晚栽培,一般6月15日左右播种,秧龄30天;亩栽2.5万穴,每穴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皖稻203号

皖稻203号(金奉8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3。系宣城市种子公司用T98A×C29配组,于2003年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晚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60.50公斤和487.80公斤,比对照协优92分别增产9.47%(极显著)和4.23%(显著)。2005年安徽省晚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494.26公斤,比协优92增产3.72%。一般亩产450公斤,适于我省沿江江南作晚稻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10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80%,千粒重25.5 克。米质优,达部颁1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协优92长2-3天。中感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双季晚稻栽培,一般6月15日左右播种,秧龄30天;亩栽2.5万穴,每穴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205号

皖稻205号(新优188),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4。系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用新星A×YR188配组,于2002年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晚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40.00公斤和491.20公斤,比对照协优92分别增产5.47%和4.96%,均达显著水平。2005年安徽省晚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72公斤,比协优92增产5.71%。一般亩产450公斤,适于我省沿江江南作晚稻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95-100厘米,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 克。米质优,达部颁1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18天,比协优92长1-2天。中抗白叶枯病,轻感稻瘟病。

作双季晚稻栽培,一般6月15日左右播种,秧龄30天;亩栽2.5万穴,每穴2粒种子苗。

皖稻92号

皖稻92号(当育粳2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5。系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公司用武运粳七号×丙96-50,经系统选育于2003年育成的常规晚粳品种。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30.70公斤和464.50公斤,比对照M1148分别增产5.8%和5.9%(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双季晚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404.22公斤,比M1148增产7.18%。一般亩产400-450公斤,适于双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75-8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偏强;平均每穗总粒数85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8克,易脱粒。米质优,达部颁2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27天,比M1148短2天左右。感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双季晚稻栽培,一般6月20日以前播种,秧龄30天;亩栽2.5万穴左右,每穴2-3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皖稻94号

皖稻94号(花培18),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6。系巢湖市农科所用闵优128F1代花粉,通过花粉离体培养和植株的培育,于1999年选育出的晚粳品种。2003-2004年两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396.00公斤和522.10公斤,比对照M1148分别减产3.9%和增产4.1%。2005年安徽省双季晚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405.47公斤,比对照M1148增产7.52%。一般亩产400公斤,适于我省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品种株高85厘米,茎杆粗壮,剑叶挺直,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05粒,着粒较密,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5克,脱粒性中等。米质达部颁3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30天,比M1148长1天。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双晚栽培,一般6月20日以前播种,秧龄30天;亩栽2.5万穴左右,每穴2-3粒种子苗。

皖稻96号

皖稻96号(晚粳M002),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7。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用晚粳M3122×春江03(糯),对F3代种子经离子束辐照处理后再经系统选育育成的常规粳糯品种。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55.00公斤和457.50公斤,比对照M1148分别增产10. 7%和4.3%(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双季晚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386.81公斤,比M1148增产2.57%。一般亩产400-450公斤,适于我省双季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品种株高85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片挺直,叶色深绿;分蘖力强;穗型较小,每穗总粒数80粒,结实率80%,易脱粒,千粒重27.5克,米质优,达部颁1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29天,与M1148相当。中感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作双晚栽培,一般6月20日以前播种,秧龄30天;亩栽2.5万穴左右,每穴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207号

皖稻207号(NH0463、隆科1号),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518。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试验站用红莲型不育系绿三A与自育恢复系WD-3配组,于2001年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2004-2005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20.15公斤和540.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67%(极显著)和3.38%(不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525.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84%。一般亩产550公斤,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

该组合株高约120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片长挺,生长清秀,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平均每穗总粒数175粒,结实率78%以上,千粒重27.5克。米质达部颁4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汕优63长4-5天。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