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广东 » 正文

2006年广东审定玉米、薯类、油料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885
 

珍甜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1

选育单位:广州佰顺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BST99-1-2-1-5-4-3/BST99-16-3-8-4-7-8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3~75天,比穗甜1号迟熟1~3天。植株整齐健壮,株叶形态好,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果穗筒型,秃顶短,穗型美观。株高198~208厘米,穗位高65~67厘米,穗长20.5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长0.7厘米,单苞鲜重343克左右,千粒重354~368克,出籽率70.55%~73.46%,一级果穗率83%~85%。籽粒黄色,饱满,排列整齐,甜度中等,可溶性糖含量16.69%~17.42%,果皮薄,厚度测定值63.3微米,适口性评分83.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调查高抗茎腐病。抗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3、2004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16.98公斤和1025.1公斤,分别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25.46%和21.09%,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与其他类型玉米隔离100米以上种植;(2)重施基肥和攻苞肥,适施苗肥和壮秆肥,吐丝授粉至灌浆期保持土壤湿润;(3)低肥力田块以3000株/亩为宜,高肥力田块以3500株/亩为宜;(4)一般授粉后18~23天采收,收获后及时处理;(5)注意防治小地老虎、玉米螟、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制种技术要点:(1)与其它玉米隔离4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30天以上;(2)错期播种,在本省父本分两期,第一批比母本晚播5天左右,再隔5天后播第二批父本;(3)及时除杂去雄;(4)强化人工授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珍甜1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1~3天,丰产性好,果穗秃顶短,穗型美观。籽粒饱满,甜度中等,可溶性糖含量16.69%~17.42%,果皮薄,适口性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正大甜99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2

选育单位: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品种来源:G432S/G466S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7~78天,比穗甜1号迟熟5~6天。植株紧凑,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宽色浓,后期保绿度好。株高213~216厘米,穗位高65~71厘米,穗长18.2~19.3厘米,穗粗5.1~5.5厘米,秃顶长1.0厘米,单苞鲜重344克左右,千粒重343~360克,出籽率66.8%~73.0%,一级果穗率76%~82%。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7.33%~17.58%,果皮厚度67.8微米,适口性评分76.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田间调查抗茎腐病。

产量表现:2003、2004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75.36公斤和1087.07公斤,分别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32.66%和26.61%,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与其他玉米有10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或20天以上的时间隔离;(2)一般亩植3000~3500株,双行植,亩用种1公斤左右;(3)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攻苞肥,注意N、P、K配合施用。攻苞肥在抽雄前15天打洞深施,抽雄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开花后进行1~2次人工辅助授粉;(4)注意防治小地老虎、玉米螟、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5)籽粒最饱满时采收鲜苞,一般授粉后20天左右,花丝变为枯褐色,顶粒已变黄色,为最佳采收期。

制种技术要点:(1)与其它玉米隔离4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30天以上;(2)父本分二期播种,Ⅰ期播50%,比母本迟3~4天,Ⅱ期50%,比母本推迟6~7天;(3)及时除杂去雄;(4)强化人工授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正大甜99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5~6天,丰产性好,甜度中等,可溶性糖含量17.33%~17.58%,皮较薄,适口性中等,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先甜5号(英文名Sugar75)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3

选育单位:先正达(泰国)公司

申请审定单位:先正达种苗(北京)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WS7906/TWM-32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全生育期78~79天,比穗甜1号迟熟4~6天。株高217~248厘米,穗位高57~76厘米,穗长18.7~20.2厘米,穗粗4.7~5.4厘米,秃顶长1.2~2.2厘米。单苞鲜重296~438克,千粒重339~415克,出籽率72.61%,一级果穗率87.48%。果穗圆筒,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7.74%~19.09%。植株整齐、壮旺,株型半紧凑,前中期生长势极强,叶色浓绿,后期保绿度好,果穗粗大,穗型美观,籽粒饱满,甜度较高,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抗病性和抗倒性强,适应性广。

产量表现:2002、2003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亩产鲜苞分别为866.6公斤和1226.98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增产18.07%和53.8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秋季生产试验亩产鲜苞1301.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有150~200米的空间隔离,或20~25天的时间隔离;(2)一般每亩留苗3000株;(3)施肥前重后轻,在保证底肥的基础上,采取5叶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每亩分别追施复合肥8公斤、10公斤和15公斤的办法,增加投放农家肥。

制种技术要点:(1)与其它玉米隔离4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30天以上;(2)父母本同期播种;(3)母本种植密度约每亩3000株,父母本行比1:4;(4)及时除杂去雄;(5)人工辅助授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先甜5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8~79天,比穗甜1号迟熟4~6天,丰产性好,可溶性糖含量17.74%~19.09%,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抗病性和抗倒性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建议引进亲本,在国内繁殖和生产商品种子。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金凤九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4
  选育者:郭裕祥
  品种来源:自交系华11/自交系Z993A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3~75天,比穗甜1号迟熟3天,比粤甜3号迟熟2天。株形紧凑,茎粗叶茂,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果穗粗大,籽粒饱满,穗形美观。株高210厘米左右,穗位高75厘米左右,穗长19.8~20.3厘米,穗粗5.0~5.1厘米,秃顶长1.2~1.9厘米,单苞鲜重338~352克,单苞净重241~270克,千粒重339~342克,出籽率71.08%~72.22%,一级果穗率85%~86%,果穗圆筒型,籽粒淡黄色,可溶性糖含量20.10%~20.93%,果皮较薄,厚度测定值67.7~70.8微米,两年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6.0分和87.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55.1公斤和1092.7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24%,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17.1%,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与其它玉米隔离1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20天以上;(2)起畦双行单株植,亩植3200~3500株。
  制种技术要点:(1)行比1:5~6,亩植4500~5000株;(2)先播母本,3天后播第一期父本,再过4天后播第二期父本。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凤九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3天,比粤甜3号迟熟2天,丰产性好,可溶性糖含量20.10%~20.93%,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新美彩珍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5
  选育单位:珠海市鲜美种苗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RSC7122/ARSC6018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3~75天,比穗甜1号迟熟3天,比粤甜3号迟熟2天。植株壮旺,叶色浓绿,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果穗秃顶短,籽粒饱满,色泽鲜亮,穗形美观。株高212~223厘米,穗位高74~87厘米,穗长18.6~19.2厘米,穗粗4.6~4.7厘米,秃顶长0.8~0.9厘米,单苞鲜重295~308克,单穗净重222~226克,千粒重366~383克,出籽率71.68%~71.80%,一级果穗率84%~88%。果穗圆筒型,籽粒黄白相间,可溶性糖含量18.51%~20.56%,果皮薄,厚度测定值60.4~63.5微米,两年适口性评分分别是86.3分和87.8分。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900公斤和948.1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5.86%,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1.33%,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与其他种类玉米隔离种植,以防串粉;(2)亩植3000株为宜。
  制种技术要点:至少500米的空间隔离或30天的时间隔离。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新美彩珍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3天,比粤甜3号迟熟2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果皮薄,适口性较好,可溶性糖含量18.51%~20.56%,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金茂3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6
  选育单位:江门市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5/NS-36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6天,比穗甜1号迟熟4天,比粤甜3号迟熟3天。前、中期生长势旺盛,后期保绿度好。株高223~227厘米,穗位高84厘米左右,穗长20.3~21.1厘米,穗粗4.8~4.9厘米,秃顶长1.5~2.0厘米,单苞鲜重330~357克,单穗净重258~261克,千粒重355~359克,出籽率69.77%~70.04%,一级果穗率75%~80%。果穗圆筒型,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8.87%~19.83%,果皮较薄,厚度测定值69.3~72.09微米,两年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5.9分和84.7分。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978.3公斤和966.6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5.0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1.49%,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与其他种类玉米隔离种植;(2)亩植3000~3200株。
  制种技术要点:(1)隔离条件至少有500米的空间隔离或30天的时间隔离;(2)父母本行比1:4,同期播种。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茂3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4天,比粤甜3号迟熟3天,丰产性较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可溶性糖含量18.87%~19.83%,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田蜜2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7
  选育单位:广州市田园农业科技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TMT02-2-1-8-3-4-6/TMT28-5-3-2-4-9-7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3~76天,比穗甜1号迟熟4天,与粤甜3号相当。植株壮旺,整齐紧凑,叶宽色浓,株叶形态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198~207厘米,穗位高73~76厘米,穗长19.6~20.6厘米,穗粗4.8厘米左右,秃顶长0.3~0.6厘米。单苞鲜重336~350克,单穗净重260~265克,千粒重366~398克,出籽率70.19%~72.31%,一级果穗率87%~90%。果穗圆锥型,籽粒金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9.25%~20.04%,果皮较薄,厚度测定值72.76~73.7微米,两年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5.7分和83.9分。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05.3公斤和1083.2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8.25%,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13.73%,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严格隔离,防止串粉;(2)低肥力田块亩植3000株,高肥力田块以3500株为宜。
  制种技术要点:与其它玉米隔离5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20天以上。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田蜜2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4天,与粤甜3号相当。丰产性好,可溶性糖含量19.25%~20.04%,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锦甜8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8
  选育单位:珠海锦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华选3号/台选8号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3~75天,比穗甜1号迟熟3天,与粤甜3号相当。植株整齐壮旺,叶宽色浓,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株高215~228厘米,穗位高84~89厘米,穗长20.1~20.7厘米,穗粗4.8~4.9厘米,秃顶长1.2~1.3厘米。单苞鲜重322~348克,单穗净重255~267克,千粒重348~373克,出籽率66.67%~68.32%,一级果穗率83%~85%。果穗圆筒型,籽粒淡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7.88%~21.95%,果皮较簿,厚度测定值68.3~70.6微米,两年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1.4分和84.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和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80.0公斤和1042.8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27.0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9.49%,增产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与其它玉米品种相距300米以上或播种时间相距25天以上,以免串粉;(2)亩植3200株左右为宜。
  制种技术要点:(1)屏障隔离要求高15米以上,平面隔离距离其它玉米地800米以上,时间隔离要30天以上;(2)父本比母本迟播7天左右,比例以1:4为宜。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锦甜8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3天,与粤甜3号相当。丰产性较好,可溶性糖含量17.88%~21.95%,果皮较簿,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和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甜1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09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1022/C4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6天,比穗甜1号迟熟2~4天。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整齐粗壮,叶色浓绿,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株高202~211厘米,穗位高68~71厘米,穗长21.5~24.2厘米,穗粗5.1~5.3厘米,秃顶长1.7~1.8厘米,单苞鲜重360~388克,千粒重428~430克,出籽率71.43%~72.37%,一级果穗率84%~85.0%。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9.21%~19.83%,果皮薄,厚度测定值64.0微米,适口性评分88.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
  产量表现:2003、2004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52.91公斤和1067.09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增产32.01%和24.29%,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田种植,周围400米左右不得种植其它玉米品种,防止串粉;(2)亩植3200~3400株。
  制种技术要点:(1)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或晚播3天;(2)父母本行比为1:6,母本亩植3000株,父本亩植800株左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甜11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2~4天。丰产性好,可溶性糖含量19.21%~19.83%,果皮薄,适口性较好。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甜13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0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日超-1/C5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68~71天,与穗甜1号相当,比粤甜3号早熟3天。植株矮小清秀,整齐度好,叶色浓绿,前、中期生长旺盛,后期保绿度好,抗倒性较强。株高170~181厘米,穗位高48~52厘米,穗长20.7~21.2厘米,穗粗4.6~4.8厘米,基本无秃顶。单苞鲜重302~320克,单穗净重252~258克,千粒重354~386克,出籽率71.87%~76.75%,一级果穗率80%~86%。果穗长锥型,籽粒黄白相间,可溶性糖含量21.56%~22.98%,果皮薄,厚度测定值61.5~62.1微米,两年适口性评分均为92.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45.5和950.2公斤,2004年与对照种穗甜1号平产,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1.97%,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田种植,周围400米左右不得种植其它玉米品种,防止串粉;(2)亩植4500~4800株。
  制种技术要点:(1)父本比母本早播7~10天;(2)父母本行比为1:8,母本亩植4000株,父本亩植800株左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甜13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与穗甜1号相当,比粤甜3号早熟3天。产量与穗甜1号和粤甜3号相当,可溶性糖含量21.56%~22.98%,果皮薄,适口性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穗珍8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1
  选育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张水江菜种店
  品种来源:SJ18-2-8-1-5-9-7-6/SJ29-12-3-1-7-4-5-8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69~73天,与穗甜1号相当,比粤甜3号早熟2天。植株整齐矮壮,叶色浓绿,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抗倒性较强。株高185~196厘米,穗位高51~60厘米,穗长20.8~21.5厘米,穗粗4.9~5.0厘米,秃顶长1.4~1.7厘米。单苞鲜重327~332克,单穗净重269~274克,千粒重345~366克,出籽率69.23%~71.60%,一级果穗率75%~84%。果穗圆筒型,籽粒金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8.04%~19.84%,果皮薄,厚度测定值61.7~64.5微米,两年适口性评分分别是86.9分和87.6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943.7公斤和1004.8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1.47%,增产显著;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7.39%,增产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严格隔离,防止串粉;(2)亩植3000~3300株为宜。
  制种技术要点:(1)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5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20天以上;(2)本地春制父本比母本晚播7天,秋制父本比母本晚播4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穗珍8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与穗甜1号相当,比粤甜3号早熟2天。丰产性较好,可溶性糖含量18.04%~19.84%,果皮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穗优甜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2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总站
  品种来源:02-I024/02-J026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6~78天,比穗甜1号迟熟4~6天。植株壮旺,生长势较强,叶色浓绿,后期保绿度好,抗倒性较强。植株高205~220厘米,穗位高71~82.3厘米,穗长20.0~20.8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长0.6~1.1厘米,单苞鲜重330~335克,千粒重375~388克,出籽率68.32%~72.0%,一级果穗率80%~85%。果穗圆筒,穗型美观,籽粒整齐饱满,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7.2%~17.89%,果皮较薄,厚度测定值66.2微米,适口性专家评分80.8分。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抗纹枯病,抗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
  产量表现:2003、2004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00.38公斤和1005.69公斤,分别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23.42%和17.13%,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四周500米不得种植其他玉米品种;(2)每亩植3000~3200株。
  制种技术要点:(1)空间隔离500米以上,时间隔离春播40天左右,秋播20天以上;(2)父母本行比为1:6。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穗优甜1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4~6天。丰产性好,可溶性糖含量17.2%~17.89%,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高抗纹枯病,抗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美玉3号(原名美玉(加甜糯)3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3
  选育单位: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自选系Mnt/自选系Fnct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3~87天,比香白糯迟熟2~3天。株高适中,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株高195~200厘米,穗位高70~79厘米,穗长18.8~20.0厘米,穗粗4.6~4.8厘米,秃顶长0.5~0.8厘米。单苞鲜重262~290克,单穗净重194~200克,千粒重310~348克,出籽率71.0%~71.13%,一级果穗率85.8%~86%。果穗锥型,秃顶短,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11%,果皮较薄,厚度测定值80.54微米,适口性评分90.7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和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77.0公斤和834.9公斤,分别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14.86%和19.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与其他玉米隔离300米以上或错开播期15天以上;(2)一般亩植4000株。
  制种技术要点:与其它玉米隔离5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25天以上。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美玉3号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比香白糯迟熟2~3天,丰产性好,直链淀粉含量0.11%,有甜味,果皮较薄,适口性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茎腐病和大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田白糯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4
  选育单位:广州市田园农业科技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TMN03-7-5-3-2-1-6/TMN16-2-4-6-1-7-3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0~83天,与香白糯相当。植株矮壮,株形紧凑,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株高180~185厘米,穗位高55~65厘米,穗长19.2~20.5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长1.0~1.2厘米。单苞鲜重260~290克,单穗净重205~239克,千粒重346~355克,出籽率68.20%~70.73%,一级果穗率85.0%~86.8%。果穗筒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1.49%,果皮较薄,厚度测定值75.93微米,适口性评分88.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大斑病,高抗茎腐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98.1公斤和809.7公斤,分别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17.62%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严格隔离,防止串粉;(2)低肥力田块亩植3500株,高肥力田块4000株。
  制种技术要点:与其它玉米隔离5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20天以上。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田白糯1号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与香白糯相当,丰产性好,直链淀粉含量1.49%,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大斑病,高抗茎腐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珍糯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5
  选育单位:广州市佰顺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BSN09-2-3-5-4-6-7/BSN21-7-3-6-1-2-5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0~85天,与香白糯相当。植株壮旺,叶宽色浓,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抗倒性较强。株高195~200厘米,穗位高66~76厘米,穗长20.5~21.3厘米,穗粗4.7~4.9厘米,秃顶长1.4厘米左右。单苞鲜重272~300克,单穗净重220~230克,千粒重309~320克,出籽率69.57%~71.36%,一级果穗率80%~85%。果穗筒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58%,果皮较簿,厚度测定值78.34微米,适口性评分88.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和大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24.1公斤和835.4公斤,分别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7.92%和19.9%,2004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05年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忌在300米之内种植其它类型的玉米,防止串粉;(2)低肥力田块亩植3000株,高肥力田块3500株为宜。
  制种技术要点:(1)与其它玉米隔离500米以上或错开花期25天以上;(2)在本省父本分两期,第一批比母本晚播5天左右,再隔3天后播第二批父本。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珍糯1号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与香白糯相当。丰产性较好,直链淀粉含量0.58%,果皮较簿,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和大斑病,抗倒性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正大619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6
  选育单位: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品种来源:F06/F19
  特征特性:普通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110~114天,比农大108迟熟4~5天。株高270~278厘米,穗位高110~125厘米,穗长22.4~22.9厘米,秃顶长1.3~2.0厘米。果穗长锥型,籽粒金黄色,硬粒型,千粒重293~296克,出籽率79.39%~79.87%。田间表现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后期熟色好。缺点是植株和穗位较高。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7.8公斤和490.5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农大108减产1.67%,2005年增产6.26%,减、增产都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亩植3500株左右;(2)重施底肥、轻施苗肥、猛攻穗肥。
  制种技术要点:(1)父母本行比为1:4;(2)父本分二期播种,I期50%,比母本迟播4~5天;II期50%,比母本推迟7~8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正大619为硬粒型普通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比农大108迟熟4~5天,产量与农大108相当,适应性较广,田间表现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缺点是植株和穗位较高。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田蜜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7
选育单位: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MT06-1-3-5-7-9-2/TMT11-2-5-8-4-3-3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0~75天,比穗甜1号迟熟3天,与粤甜3号相当。株叶形态好,整齐壮旺,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206~213厘米,穗位高67~75厘米,穗长21.5厘米左右,穗粗5.2厘米左右,秃顶长1.2~1.6厘米,单苞鲜重347~382克,单穗净重282~306克,千粒重378~400克,出籽率69.2%~70.6%,一级果穗率82%~86%。果穗圆筒型,籽粒淡黄色,排列整齐,粒大饱满,色泽鲜亮。可溶性糖含量19.1%~20.9%,果皮厚度测定值68.8~71.7微米,适口性评分为86.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抗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4、2005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33.0公斤和1044.4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22.0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11.80%,增产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低肥力田块以3000株/亩为宜,高肥力田块以3500株/亩为宜;(2)注意防治纹枯病和小斑病。
制种技术要点:参照其它甜玉米品种。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田蜜1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3天,与粤甜3号相当。产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19.1%~20.9%,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抗倒性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珍3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8
选育单位:广州市杨伟星种子有限公司、广州金凤农艺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XT09-6-5-1-9-8-2/XT11-2-7-3-1-4-5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2天,与穗甜1号相当。株高适中,株型半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200厘米,穗位高62.6~66.0厘米,穗长20.8~21.5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长0.8~1.0厘米,单苞鲜重308~360克,千粒重338~355克,出籽率71.1%~72.2%,一级果穗率83.67%。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7.3%~19.2%,果皮厚度测定值71.22微米,适口性专家评分85.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抗倒性较强,耐寒性不强。
产量表现:2003、2004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925.87公斤和982.0公斤,分别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4.22%和16.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种植密度以亩植3000~3500株为宜;(2)注意防治纹枯病和小斑病。
制种技术要点:(1)广州春制父本比母本晚播6天,秋制父本比母本晚播3天;(2)适宜密度为3300~3800株/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珍3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与穗甜1号相当。产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17.3%~19.2%,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抗倒性较强,耐寒性不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田黑糯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19
选育单位:广州市田园农业科技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TMN07-3-5-7-9-2-1/TMN13-4-5-1-2-3-6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3~86天,比香白糯迟熟2天。植株紧凑,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198~208厘米,穗位高68~78厘米,穗长21.1~22.0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长1.0~1.3厘米。单苞鲜重279~285克,单穗净重223~233克,千粒重322~325克,出籽率68.7%~69.5%,一级果穗率85.0%。果穗筒型,籽粒黑色,整齐饱满,直链淀粉含量0.3%,糯性好,有甜味,果皮厚度测定值76.46微米,适口性评分86.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抗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4、2005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57.7公斤和831.3公斤,分别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12.32%和19.3%,2004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05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亩植3200~3500株;(2)注意防治纹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参照其它糯玉米品种。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田黑糯1号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比香白糯迟熟2天。产量较高,直链淀粉含量0.3%,糯性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燕禾金2000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20
选育单位:北京燕禾金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品种来源:N897/N1196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4~87天,比香白糯迟熟3~5天。植株粗壮,整齐紧凑,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210~215厘米,穗位高78~82厘米,穗长20.0厘米,穗粗5.0~5.1厘米,秃顶长1.3~1.5厘米。单苞鲜重310~324克,单穗净重232~249克,千粒重348~355克,出籽率68.7%~70.3%,一级果穗率86.0%~88.0%。果穗筒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1.0%~2.3%,糯性较好,果皮厚度测定值79.6~81.3微米,适口性评分85.6~86.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
产量表现:2005、2006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936公斤和965.38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34.3%和27.0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每亩3000~3500株;(2)注意防治纹枯病和小斑病。
制种技术要点:(1)母本早播3~4天;(2)母本密度每亩不少于5000株。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燕禾金2000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比香白糯迟熟3~5天。产量高,直链淀粉含量1.0%~2.3%,糯性较好,果皮厚度中等,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京甜紫花糯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21
选育单位:北京燕禾金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品种来源:H9801/H9822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0~84天,与香白糯相当。植株矮小,整齐度好。株高180~182厘米,穗位高68~71厘米,穗长17.6~18.0厘米,穗粗4.6厘米左右,秃顶长0.5~1.0厘米。单苞鲜重238~260克,单穗净重171~190克,千粒重299~310克,出籽率70.76%~71.58%,一级果穗率85.0%~86.3%。果穗锥型,籽粒紫白相间,直链淀粉含量0.6%~4.2%,糯性较好,有甜味,果皮厚度测定值74.10~75.64微米,适口性评分91.1~91.2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抗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5、2006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721.7公斤和785.07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3.31%和3.5%,增产均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每亩3000~3500株;(2)注意防治纹枯病和小斑病。
制种技术要点:(1)母本早播3~4天;(2)母本密度每亩不少于5000株。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京甜紫花糯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与香白糯相当。产量与香白糯相当,直链淀粉含量0.6%~4.2%,糯性较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抗倒性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白金龙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22
选育单位:广州市张水江菜种店
品种来源:BK28-6-11-2-18-7-1-4/BK13-21-4-12-6-8-5-2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0~85天,比香白糯迟熟1~3天。植株矮壮,整齐紧凑,株叶形态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181~196厘米,穗位高65厘米左右,穗长18.8~20.0厘米,穗粗4.7~4.8厘米,秃顶长0.5~0.8厘米。单苞鲜重260~277克,单穗净重200~210克,千粒重287~328克,出籽率69.52%~69.60%,一级果穗率85.0%~88.4%。果穗筒型,籽粒白色,饱满,排列整齐,穗型美观,直链淀粉含量1.1%~3.3%,糯性好,有甜味。果皮厚度测定值76.60~76.73微米,适口性评分90.4~91.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
产量表现:2005、2006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766.5公斤和878.87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10.0%、15.65%,2005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亩植3000~3300株。
制种技术要点:(1)错期播种,本地春制父本比母本晚播7天,秋制父本比母本晚播4天;(2)母本亩植3300~3500株。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白金龙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比香白糯迟熟1~3天。产量较高,直链淀粉含量1.1%~3.3%,糯性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紫糯3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23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N21-22/N21-40
特征特性:紫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85~88天,比香白糯迟熟3~4天。植株紧凑,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218~224厘米,穗位高87~89厘米,穗长18.3~18.4厘米,穗粗4.6厘米左右,秃顶长0.6~0.9厘米。单苞鲜重255~271克,单穗净重200~215克,千粒重331~342克,出籽率71.7%~74.9%,一级果穗率83.0%~85.5%。籽粒紫色,饱满整齐,穗形美观。直链淀粉含量3.6%,糯性一般。果皮厚度测定值69.3微米,适口性评分92.0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6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24.1公斤和801.98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7.92%和5.54%,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田块亩植3000~3300株;(2)注意防治叶斑病和纹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1)父本比母本早播种4~8天;(2)父母本行比为1:6,母本亩植3600株,父本亩植600株左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紫糯3号为紫糯玉米单交种。春植全生育期比香白糯迟熟3~4天。产量与香白糯相当,直链淀粉含量3.6%,糯性一般,果皮薄,适口性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珠甜2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6024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N23/S27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9天,比穗甜1号迟熟7天。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植株壮旺,叶宽色浓,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208~217厘米,穗位高69~77厘米,穗长21.0~21.4厘米,穗粗4.6~4.7厘米,秃顶长2厘米左右,单苞鲜重305~338克,千粒重292~314克,出籽率68.1%~69.5%,一级果穗率75%~80%。籽粒黄色,可溶性糖含量18.4%~19.9%,果皮厚度测定值61.0~69.8微米,适口性评分82.4~85.2分。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抗纹枯病,抗小斑病。
产量表现:2004、2005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971.0公斤和927.6公斤,2004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4.21%,增产极显著;2005年比粤甜3号减产2.6%,减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参照其它甜玉米品种。
制种技术要点:(1)母本比父本提早播种5天;(2)父母本行比为1:5。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珠甜2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穗甜1号迟熟7天。产量一般,可溶性糖含量18.4%~19.9%,适口性较好。高抗纹枯病,抗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湛油55

审定编号:粤审油2006001

选育单位: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湛油12/CS49//汕油523

特征特性: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春植全生育期125天,与汕油523接近。株型直立紧凑,主茎高51.8~58.2厘米,分枝长55.5~57.5厘米,总分枝数7.0~7.7条,有效分枝5.3~6.3条。主茎叶数18.8~19.8片,收获时主茎青叶数6.9~8.4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绿。单株果数14.1~16.5个,饱果率79.0%~84.8%,双仁果率82.0%~84.9%,百果重181.6~195克,半公斤果数308~349个,出仁率68.9%~69.8%。荚果蚕形,果嘴较短,网纹浅,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裂纹,果形、仁形美观。人工接种鉴定为高感青枯病。田间表现高抗锈病(2.3级)和叶斑病(1.9级)。抗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粗脂肪含量51.36%,粗蛋白含量27.00%,油酸含量44.4%,亚油酸含量35.4%,油酸/亚油酸值为1.25。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311.30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9.75%,增产极显著;仁产量217.2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8.36%,增产显著。2003年复试,平均亩产271.38公斤,仁产量186.98公斤,分别比汕油523增产12.16%和9.61%,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宜选择无青枯病的水田或有水浇灌的旱坡地上种植;(2)种植密度以1.9~2.1万株/亩为宜,株行距为20×23厘米,每穴播2粒种子;(3)苗期生长较旺的田块,可在始花后25~30天用15%的多效唑粉剂20克/亩兑水60公斤喷施叶面。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湛油55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春植全生育期与汕油523接近。丰产性较好,粗脂肪含量51.36%,高感青枯病,田间表现高抗锈病和叶斑病,抗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适宜我省各地无青枯病田块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引浙-75  
  审定编号:粤审豆2006001
  引种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75(日本毛豆品种“日本青”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有限生长型品种。中熟,青荚期采收:春植70~75天、夏植60~65天、秋植70~76天;全生育期春植95~105天,夏植90~100天,秋植95~110天。生长整齐,平均株高41.3~43.3厘米,平均结荚高度11.7~15.3厘米。叶倒卵圆型、深绿色,花白色,鲜荚翠绿色,青仁扁椭圆型,鲜翠绿色,粒大,百粒鲜重88.1~99.5克,百粒干重31.4~34.2克,豆易煮烂,味香而糯,口感佳,豆腥味少。出仁率较高,平均51.1%。含粗蛋白42.75%、必需氨基酸17.48%、粗脂肪17.37%。高抗锈病,中抗大豆花叶病和枯萎病。根瘤发达,抗倒伏,适应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多点比较试验,青荚平均亩产903公斤,比对照种台湾毛豆增产18.5%,增产显著;青仁平均亩产454公斤,增产24.7%。
  栽培技术要点:(1)畦植,每亩留苗2~2.1万株;(2)播后15天和结荚初期各施1次肥,花后注意保水,收获前15天禁止打药。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引浙-75为有限生长型品种,中熟,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植物蛋白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高抗锈病,中抗大豆花叶病和枯萎病,抗倒伏,适应性强。适宜我省各地春、夏、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油13
  
  审定编号:粤审油2006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油202-35//汕油523/台山三粒肉///中花5号
  特征特性: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全生育期春植126天、秋植110天。株高中等、直立、生势强。主茎高46.8~52.5厘米,分枝长50.4~54.9厘米,总分枝数7.5~8.2条,有效分枝5.9~6.1条。主茎叶数17.1~18.8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深绿。单株果数13.7~14.5个,饱果率78.5%~84.7%,双仁果率80.3%~83.9%,百果重192.9~198.7克,斤果数303.8~311.8个,出仁率66.0%。含油率52.4%~53.2%,蛋白质26.6%。中感青枯病,田间表现中抗叶斑病,高抗锈病。耐旱性、抗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省区试,干荚果平均亩产324.08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1.50%,增产极显著;2005年复试,平均亩产277.97公斤,增产14.88%,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不宜在花生连作田种植;(2)每亩播1.8~2.0万苗为宜;(3)注意预防青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油13为珍珠豆型花生品种,高产稳产、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中感青枯病,田间表现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耐旱性、抗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适宜我省非青枯病区作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仲恺花1号  
  审定编号:粤审油2006003
  选育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华侨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湛油41/粤油193
  特征特性: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全生育期春植120~130天、秋植110天左右。株高中等、生势强。主茎高46.5~51.9厘米,分枝长51.8~56.7厘米,总分枝数7.0~7.7条,有效分枝5.6~5.8条。主茎叶数17.4~18.8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绿。单株果数14.0个,饱果率79.2%~85.1%,双仁果率75.4%~86.0%,百果重172.4~179.6克,斤果数332.2~362.6个,出仁率67.5%~68.1%。含油率48.9%~54.6%,蛋白质25.4%。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耐旱性、抗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省区试,干荚果平均亩产314.85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8.33%,增产极显著;2005年复试,平均亩产261.33公斤,增产8.0%,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亩播春植1.9~2.1万苗、秋植2.1~2.3万苗为宜;(2)需肥量较大,应适当增施肥料。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仲恺花1号为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丰产性好,含油率较高。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耐旱性、抗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水旱轮作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湛薯96-24

审定编号:粤审薯2006001

选育单位: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薯70-9自然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顶叶绿带微褐色,叶形深复,叶脉和茎紫色;薯皮深红色,薯肉黄带浅紫色,结薯多且集中,薯块大小中等,薯形长纺形,表皮光滑,较美观,耐贮藏性和萌芽性好;地上部长势强,分枝较多。中抗薯瘟病(发病率50%),高抗蔓割病。省区试薯块烘干率平均26.5%,食味分78.8分,与对照广薯111相当;淀粉含量18.19%,比广薯111低0.91%;总糖含量2.22%,维生素含量20.78mg/100g,分别比广薯111高0.36%和4.36mg/100g。秋植全生育期130天以上。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两年参加省区试,平均鲜薯亩产为2164公斤,比对照种广薯111增产3.72%,增产显著;干薯亩产为621.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5.29%,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每年或隔年选择无病虫害薯块育壮苗或选择上一造具有该品种特征、特性的枝蔓留种;(2)单行亩植2500~3000株;(3)施足基肥,植后20天施促苗肥,50天前后增施以氮、钾肥为主的促薯肥;(4)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湛薯96-24为半直立型品种。鲜、干薯产量较高,薯块烘干率和食味均与广薯111相当,中抗薯瘟病,高抗蔓割病。适宜我省薯区秋、冬季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薯瘟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广薯87  
  审定编号:粤审薯2006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薯69/广薯70-9等10个父本群体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中短蔓,分枝数中等,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萌芽性好,苗期生势旺。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一般5~9条,大中薯比率76%,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身光滑、美观,薯块均匀,耐贮性好。干物率28.5%,食味82.0分,淀粉率19.75%。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中抗薯瘟病,适应性较广。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省甘薯品种区试,鲜薯、干薯平均亩产分别为2330公斤、657.1公斤,比优质对照种广薯111增产29.91%、24.1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复试,鲜、干薯平均亩产分别为2475公斤、709.6公斤,增产25.35%、22.0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1)亩插3000~4000株;(2)避免田间渍水;(3)夏秋薯植后120~140天收获。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广薯87为半直立型甘薯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薯形美观、食味好。中抗薯瘟病,适应性广。适宜我省各地水旱田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新普六
审定编号:粤审薯2006003
选育单位: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普薯六号/普薯17-1
特征特性:迟熟类型品种。株型半直立,蔓长中等,顶叶色绿叶缘紫,叶心形带齿,叶脉淡绿色,茎浅紫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为中等,薯形长纺,薯块外皮土黄色,薯肉黄色,美观度好,萌芽性优,耐贮藏。干物率为27%,食味分75.3分,淀粉率16.55%。室内和田间薯瘟病抗性鉴定均为中抗。耐旱性较差。
产量表现:2004年省区试,鲜薯平均亩产2470公斤,比对照种广薯128减产0.88%,减产不显著;干薯平均亩产663.1公斤,增产13.25%,增产极显著。2005年复试,鲜薯平均亩产2547公斤,减产7.54%,减产极显著;干薯平均亩产695.1公斤,增产7.04%,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种植时培垅要高以利薯块伸长;(2)秋植薯后期注意不能过于干旱,立冬后一干一湿灌溉,保茎叶促薯块膨大;(3)适当延期收获。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新普六为迟熟型甘薯品种,干薯产量较高,薯块美观度好,萌芽性优,耐贮藏,中抗薯瘟病,耐旱性较差。适宜我省各地秋冬薯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