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广东 » 正文

2005年广东审定蔬菜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710
 

油绿80天菜心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1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迟心2号/80天特青菜心

特征特性:常规品种。中迟熟,播种至初收39-42天;株型直立,株高35.5厘米,开展度29.2厘米,叶片椭圆形,长28.2厘米,宽10.5厘米,叶柄长11.5厘米;主苔高24.5厘米,直径1.53厘米,单苔重60.2克,苔色浅绿有光泽。肉质爽脆、味甜,纤维含量中等,商品率较高,品质优。田间表现为耐寒性较强,耐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适应性较广。

产量表现:2003~2004年连续两年参加广州、惠州市种子站组织的品比试验,2003年秋初试,平均亩产1501.7公斤,比对照种绿宝70天菜心增产37.2%;2004年春续试,平均亩产833.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5.8%。

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播期为11月至翌年3月份,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每亩用种量为300~400克,苗期注意防寒,抓住“冷尾暖头”播种,播后用凉爽纱覆盖,淋足发芽水,出苗后迅速揭开遮阳网。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培育壮苗,苗期,待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便可移植大田;(2)苗期间苗2~3次,防止苗生长过密而徒长,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距13~16厘米;(3)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追肥应掌握早施勤施薄施的原则,前期轻,中后期重,前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4)播种或移植后淋透水。生长期间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合理淋水,保持土壤湿润。遇高温干旱和烈日天气除早晚各淋1次水外,中午还需淋过午水。雨天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老叶,保持田间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传播。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油绿80天菜心属常规品种。中迟熟,抽苔整齐、齐口花,菜苔紧实匀称,不易空心。肉质爽脆、味甜,纤维含量中等,商品率较高。产量高、稳产性好。田间表现耐寒,耐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适宜我省11月至翌年3月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油绿701菜心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2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迟心2号/80天油青菜心

特征特性:常规品种。中熟,播种至初收37天。植株生势强,株型较矮壮、紧凑;株高30.4厘米,开展度26.7厘米;叶绿色,长23.7厘米,宽9.2厘米,叶柄较短,长8.7厘米,主苔高22厘米,苔粗1.5厘米,苔重42.2克;苔色油绿有光泽,肉质紧实不易通心,耐贮运;质爽脆味甜,纤维少,品质优,适合出口及地销。田间表现耐病毒病、霜霉病和炭疽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产量表现:2003~2004年连续两年参加广州、惠州市种子站共同组织品比试验。2003年秋初试,平均亩产1078.5公斤,比对照种绿宝70天菜心减产1.4%。2004年春复试,平均亩产783公斤,比对照种增产8.8%,两年平均亩产930.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3月中旬~4月和9月~11月上旬。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每亩用种量为300~400克。苗期注意防寒,抓住“冷尾暖头”播种,播后用凉爽纱覆盖,淋足发芽水,出苗后迅速揭开遮阳网。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培育壮苗,苗期,待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便可移植大田。2)苗期间苗2~3次,防止苗生长过密而徒长,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距13~16厘米。(3)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追肥应掌握早施勤施薄施的原则,前期轻,中后期重,前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4)播种或移植后淋透水。生长期间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合理淋水,保持土壤湿润。遇高温干旱和烈日天气除早晚各淋1次水外,中午还需淋过午水。雨天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老叶,保持田间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传播。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油绿701菜心属常规品种。中熟,生势强,株型直立紧凑,叶油绿有有光泽,叶柄短,菜苔紧实匀称,不易空心,耐贮运,商品率和净菜率较高,商品性状好;质爽脆味甜,纤维少,品质较优。产量比对照种略高,田间表现耐病毒病、霜霉病和炭疽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我省3月中旬至4月和9月至11上旬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早优3号菜心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3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自交系A-50-4/B45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早熟,秋植播种至初收31~34天。植株生势强,半直立。株高29.6厘米,开展度25.4厘米;基叶6~7片,长椭圆形,长19.4厘米,宽10.2厘米,叶柄长7.4厘米,叶色深油绿有光泽;苔叶5~6片,狭卵形,菜苔节疏,大小均匀;主苔高19.0厘米,横径1.41厘米,重约40克;花球大,纤维少,苔质脆嫩,齐口花、净菜率高,品质优,适宜出口和市销。耐热,耐湿,耐涝性强。田间表现抗软腐病、炭疽病,适应性较广。

产量表现:2003~2004年连续两年参加广州、惠州市种子站组织的品比试验。2003年秋初试,平均亩产743.5公斤,比对照种12号菜心增产3.0%;2004年秋复试,平均亩产725.8公斤,比对照种减产0.3%,增减产均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734.6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5~11月,适播期为8~10月。宜直播,每亩用种量为400~500克。播后用凉爽纱覆盖,出苗后迅速揭开遮阳网防止徒长;(2)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合理施肥,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猪粪1500公斤或鸡粪750公斤,复合肥20~30公斤;生长期间及时追肥,早期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中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全期共追肥3~4次;(3)注意淋水,保持土壤湿润;(4)危害菜心的病虫害主要有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炭疽病、软腐病等。注意在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剂进行防治。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早优3号菜心属杂交一代。早熟,播种至初收33~35天,植株生势强,半直立。抽苔整齐,齐口花、花球大,大小适中,净菜率高,商品性好,苔质脆嫩,味甜,纤维少,品质较优。田间表现耐热、耐湿、耐涝性较强。耐软腐病、炭疽病,适应性较广。适宜我省5月至11月和8月至10月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油绿50天菜心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4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51菜心/60天菜心

特征特性:常规品种。早熟,秋植播种至初收33~35天,生势强;株型矮壮,株高28.4厘米,开展度23.9厘米;基叶椭圆形,叶深油绿色有光泽,叶长21.1厘米,宽9.8厘米,叶柄长6.4厘米;菜苔紧凑,大小均匀,主苔高18.2厘米,横径1.45厘米,重35~40克;抽苔整齐,齐口花,花球大,抽苔率高。肉质爽脆味甜,纤维少,品质优。耐热、耐雨水、耐涝性强。田间表现较抗炭疽病、软腐病,适应性广,丰产稳产,适合我省各地种植。

产量表现:2003~2004年连续两年参加广州、惠州市种子站组织的品比试验,2003年秋初试平均亩产691.9公斤,比对照种12号油青菜心减产4.1%,减产均不显著;2004年秋续试,平均亩产713.6公斤,比对照种减产2%,减产均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702.75公斤,比对照种减产3.05%

栽培技术要点:(1)我省适播期为5~10月,采用直播为宜,每亩用种量为350~400克。播前畦面淋透水,播后用凉爽纱覆盖,并淋足发芽水,出苗后迅速揭开遮阳网,注意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培育壮苗;(2)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应进行间苗和疏苗,3叶期进行第二次间苗,幼苗有4-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距10~13厘米;(3)整地时施足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30-40公斤。生长期间及时追肥,追肥应掌握早施勤施薄施的原则,前期轻,中后期重,苗期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中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注意合理淋水,植株封行前遇高温干旱天气每天早、午、晚各淋水1次水,雨天及时排除田间积水;(4)注意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油绿50天菜心属常规品种。早熟,播种至初收33~35天,生势强,叶片大小及叶柄长度适中,苔叶小;株型矮壮,菜苔紧实,大小均匀,抽苔整齐,齐口花,花球大,叶苔色油绿有光泽,抽苔率高,商品性好。肉质爽脆味甜,纤维少,品质优。耐热、耐雨水、耐涝性强。较抗炭疽病、软腐病,适应性广,丰产稳产。适宜我省5-10月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绿胜2号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5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乌耳/棠下夏丝瓜//9821)/双青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早熟,春植,播种至初收春植54天,秋植39天。植株生势和分枝性中等,雌花节位低,主蔓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6.9节,第一个瓜座瓜节位20.1节,瓜长棒形,皮色绿色无斑点,55.7-59.7厘米,横径4.2-4.6厘米,肉厚0.7-0.8厘米。平均单瓜重403克,瓜形匀称,瓜身柔软,棱角光滑,商品瓜外形美观。肉质绵、甜,品质较好。抗炭疽病,轻感白粉病,中感霜霉病。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疫病,中抗枯萎病。耐热性较强,耐寒性中等。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总产量1396.7公斤,比对照种绿胜1号增产6.3%。其中2002年参加省秋季丝瓜区试,平均亩产929.63公斤,比对照种减产2.29%,减产不显著。前期产量284.7公斤,比对照种减产29.31%,减产显著;2003年复试平均亩产1863.71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0.31%,增产显著。前期产量453.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23%,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春植2~4月,秋植7~8月;(2)选用前作为非瓜类作物,有机肥丰富,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并施足基肥;整地时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3)适时引蔓、摘除侧枝和叶片,生产过程中及时进行理瓜、吊瓜;(4)营养生长期勤施薄施肥,雌花初开时重施追肥,采收期每收获1~2次,追肥一次。科学淋水,以满足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需要;(5)注意防治针蜂、美洲斑潜蝇及霜霉病等各种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绿胜2号丝瓜属杂交一代组合。早熟,座果能力强,采收期较长,商品瓜头尾均称,商品瓜外形美观。商品率高。肉质绵、甜,品质比对照稍优。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疫病,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较强,耐寒性中等。适宜我省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白沙夏优3号棱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6

选育单位: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WS12-3-6/TH23-4-8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播种至初收58天,秋植38天。植株生势和分枝力强,叶色绿。座果节位低,主蔓第一雌花节位17.2节,第一个瓜结瓜节位20.2节。瓜短棍棒形,瓜皮浅绿色,瓜长36.8~40.8厘米,横径4.70~5.2厘米,肉厚0.8~0.9厘米,单瓜重271~356克。雌性强,座果率高,稳产高产,商品性状好。品质优,肉质脆嫩、味甜化渣。田间表现抗炭疽病,轻感白粉病,中感霜霉病。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疫病,中抗枯萎病。耐寒性、耐热性、耐涝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省秋季丝瓜区试,平均亩产1193.01公斤,比对照种绿胜1号增产25.4%,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386.79公斤,比对照种减产3.97%,减产不显著;2003年春季续试,平均亩产2101.2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4.4%,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389.0公斤,比对照种减产12.8%,减产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647.11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4.9%。

栽培技术要点:(1)粤东地区春植2~3月播种,秋植7~8月播种,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植。春植苗期采用塑料覆盖防寒育苗,培育壮苗;(2)合理密植:畦宽6尺包沟,双行种植,行株距80×60?,搭“人”字形架;(3)及时搭架引蔓,摘除基部抽出侧蔓和病、老叶片;(4)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初花后始追肥,结果期施重肥,结果盛期勤施薄施肥。生长期间结果期供给充足水分,雨天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注意防治烟粉虱、美洲斑潜蝇、霜霉病等各种病虫害。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办法。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白沙夏优3号棱丝瓜属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植株生势和分枝力强,座果节位低,雌性强,座果率高,稳产高产,商品性状好。品质优,肉质脆嫩、味甜化渣。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疫病,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寒性、耐热性、耐涝性较强。适宜我省东部地区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冠华4号节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7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01-2-4-2-3/E3-8-2-6-1-2-1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早熟,播种至初收春植77天,秋植49天。生长势旺,分枝力强,丰产性好。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0.8节,第一个瓜座瓜节位11.8节,单瓜重525克,瓜圆筒形,皮色深绿,瓜长16.5厘米,横径7.4厘米,肉厚1.5厘米,表皮星点少、无棱沟,商品瓜率93.1%,外形美观。品质优,味甜,肉质脆嫩,风味和口感较好。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感病轻。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枯萎病,高感疫病。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省春季节瓜区试,平均亩产2586.9公斤,比对照种江心节瓜增产28.5%,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941.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0.2%,增产极显著;2003年秋续试平均亩产2548.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7.98%,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1370.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84.53%,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1)春植12月下旬至翌年3月播种,秋植7~9月播种。春植以育苗移栽为宜,注意防寒,确保全苗。(2)每亩用种量:育苗80~100克,直播120~150克,双行植,亩植1500~2200株。(3)施足基肥,该品种雌花多,结果能力强,要获高产必须重施基肥,亩施腐熟猪粪1000-1500公斤,复合肥60公斤,毛肥50-75公斤。追肥针对不同生长期合理进行,营养生长期宜勤施薄施肥,以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开花结果重追肥,在畦中间或两边开沟培肥1-2次。满足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需要,提高产量。(4)株高40厘米左右便引蔓上架,采用人字架或其它形式棚架栽培。(5)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蓟马的防治。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冠华4号节瓜属杂交一代组合。早熟,生长势旺,分枝力强,丰产性好。商品瓜率高,外形美观。风味甜,肉质脆嫩,风味和口感较好,品质优。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枯萎病,高感疫病,在疫病容易发生地区要做好防治措施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适宜我省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夏冠一号节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7213/1632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生长势旺,分枝力强,丰产性好,主侧蔓均可结瓜。春季从播种至始收78天,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0.5-11.3节。秋季从播种至始收51天,第一个瓜着生节位12.3节,瓜圆筒形,青绿色,有光泽,无棱沟,瓜长16-17.3厘米,横径5.5-7.2厘米,肉厚1.5-2.2厘米,单瓜重450-560克。商品瓜率92%以上,外形美观。味微甜,肉质致嫩,风味甜,适口性好,品质优。田间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感病轻。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枯萎病、高感疫病。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涝性强。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省春季节瓜区试,平均亩产3324.7公斤,比对照种江心节瓜增产65.1%,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1144.1公斤,比对照种增产70%,增产极显著;2003年秋季续试,平均亩产2817.8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52.57%,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1193.4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60.68%,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广州地区适播期为1~8月;⑵施足基肥,亩施土杂肥2000公斤以上,毛肥50公斤,适时追肥,开花结果期施重肥;⑶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采收;⑷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蓟马危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夏冠一号节瓜属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生长势旺,分枝力强,丰产性好。商品瓜率高,外形美观。味微甜,肉质致嫩,风味甜,适口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在高温条件下座瓜能力强。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枯萎病、高感疫病,在疫病容易发生地区,要做好防治措施。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涝性强。适宜我省春、夏、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碧绿3号苦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09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78/913-1-5-2-3-0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早熟,播种至始收春植55天,秋植45天。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结果力强。瓜长圆锥形,皮色油绿光滑,条瘤顺直宽厚,商品瓜外形美观。瓜长26-27厘米,横径5.5-5.6厘米,肉厚0.9-1.0厘米,单瓜重300-320克。肉质爽脆,苦味适中。田间表现中抗白粉病,感枯萎病。耐寒性较强,耐涝性和耐热性中等。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白粉病,感枯萎病。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省秋季苦瓜区试,平均亩产1630.3公斤,比对照种绿宝石增产24.5%,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390.2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0.0%,增产极显著。2002年春复试,平均亩产1577.04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62%,增产不显著,前期产量476.2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1.62%,增产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广州地区适播期1月至3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春植采用育苗移植,注意防寒;⑵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株行距50~60厘米×150~180厘米;摘除主蔓100厘米以下所有侧蔓;⑶及时采收,以保证品质和增加座果。一般花后15~18天为商品瓜的适宜采收期;⑷综合防治白粉病、枯萎病、瓜实蝇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碧绿3号苦瓜属杂交一代组合。早熟,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结果力强,丰产。瓜形美观,商品性好。抗病性和抗逆性表现优于对照。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白粉病,感枯萎病。田间表现耐寒性较强,耐涝性和耐热性中等。适宜我省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翠绿三号大顶苦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10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江门大顶A11/南海大顶D12-3-1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早中熟,播种至初收春植70天,秋植48天。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3.8-14.4节,第一个瓜座瓜节位14.6-15.6节,瓜短圆锥形,圆、条瘤相间,瓜长13-14.7 厘米,横径7.1-7.6厘米,肉厚1-1.2厘米,单瓜重252-264克。质爽脆、苦味适中。田间表现轻感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和枯萎病。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枯萎病。耐寒性和耐涝性强,耐热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省秋季苦瓜区试,平均亩产817.11公斤,比对照种翠绿一号大顶增产33.70%,前期产量282.7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7.97%;2003年春复试,平均亩产1468.4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0.13%,增产不显著,前期产量402.8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63%,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春植适宜播种期12~3月,宜采用育苗移植或催芽直播,早春播种要注意防寒;秋植宜7~8月播种,采用催芽直播;⑵选择肥水充足,排灌方便,前作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3)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并注意及时采收;(4)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摘除侧芽,减少养分消耗。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翠绿三号大顶苦瓜属杂交一代组合。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产量、品质、抗病性、抗寒性比对照好。座果率高,结瓜节位低。质爽脆、苦味适中。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寒性和耐涝性强,耐热性中等。适宜我省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白沙迟花晚萝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11

选育单位: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组合92110A中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常规品种。迟熟,播种至初收70~80天。植株半直立,开展度65厘米,叶色深绿有茸毛。肉质根长圆柱形,长33-38厘米,横径6.5-8厘米,单根重1-1.5公斤。皮、肉皆白色,不易空心,质脆,味甜,纤维少。品质测定结果:水分96%、碳水化合物2.70%、蛋白质0.36%、粗纤维0.57%、总抗坏血酸1.89mg/100g。抗逆性强,耐抽苔,田间表现较抗花叶病毒病和软腐病。

产量表现:1996~1998年在潮州进行生产试验,亩产4546公斤,比对照种南畔洲晚萝卜增产35%。1999年至2000年在揭阳市进行多点试验,亩产4377.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9%。2004年3月,由汕头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现场鉴定,实测亩产达5839.2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5.77%。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我省中南部地区为10月至翌年1月。(2)选择地势平坦的沙壤土或沙质土;(3)整地时深翻细耕,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堆肥2000公斤,复合肥20公斤;(4)2~3片真叶展开时,应及时间去弱杂苗;4~5片真叶时应进行定苗,株行距25×30厘米;(5)破肚期应适当控肥控水,破肚后应重施追肥及均匀浇水;(6)全生育期应注意调查并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7)播种后65天可采收,采收持续期30天以上。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白沙迟花晚萝卜属常规品种。迟熟,产量高。质脆,味甜,纤维少品质好。丰产、耐寒性强,耐抽苔,不易空心。田间表现较抗花叶病和软腐病。适宜我省中南部地区冬季、早春播种,其他地区晚秋播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福康2号辣椒(原名富康2号)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1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LW101/LW102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播种至初收春植90-100天,秋植60-70天。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易座果。前期产量,以及抗病性、抗逆性表现比较突出。株高49厘米,开展度50-64厘米,第一朵花着生节位8.8-9.3节,果实羊角形,果皮青绿色,果长15.7-17.4厘米,横径2.5-2.9厘米,果肉厚0.26-0.27厘米,单果重24.4-26.8克,果皮光滑,耐贮运。味辣,肉质脆,品质优。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疫病、耐青枯病。田间表现抗疫病。耐热性、耐涝性、耐旱性强,耐寒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省秋季辣椒区试,平均亩产1584.1公斤,比对照种粤丰一号增产0.2%,增产不显著;前期产量685.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3.5%,增产不显著。2003年春季复试,平均亩产998.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04%,增产不显著;前期产量447.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5.74%,增产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291.35公斤,比对照种粤丰一号增产0.62%;前期产量566.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9.62%。

栽培技术要点:⑴春植11月至翌年1月播种,低温期间薄膜覆盖防寒,秋植7~10月播种,苗期春植60天,秋植28天;⑵注意轮作、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复合肥60公斤;⑶适宜密植。采用1.0~1.2米包沟,双行植,株距28~30厘米,每亩种植4000~4500棵左右;⑷及时除草松土,开花结果初期,应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一次培土追肥,每畦施复合肥25公斤,尿素10公斤,采收盛期5~7天采收一次,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每次每亩追施钾肥7公斤,尿素6公斤。在花开放前及时摘除第1朵花以下的全部腋芽,以减少养分消耗;⑸注意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有青枯病、疫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螨类、蚜虫和烟青虫,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剂防治。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福康2号辣椒属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易座果,前期产量比较突出。果皮光滑,硬度好,耐贮运。味辣,肉质脆,品质优。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疫病、耐青枯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涝性、耐旱性强,耐寒性中等,适应性较广。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广辣二号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5013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1998-3号/1998-6号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播种至初收春植90天、秋植6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叶绿色,第一朵花着生节位9.4-11.5节。果实短牛角形,果皮绿色,果面光滑,果柄粗大,果长15.5-16厘米,横径3.25-3.7厘米,果肉厚0.27-0.35厘米,单果重43.9-47.9克,果实商品合格率96.4~97.2%。味辣。田间表现为轻感疫病,中抗青枯病。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疫病,感青枯病。耐热性和耐寒性较强。

产量表现:经两个周期省辣椒区试验,平均亩产为1184.25公斤,比对照种粤丰一号增产10.55%。其中,2003年参加省春季辣椒区试,平均亩产1166.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8.06%,增产不显著。前期产量510.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0.6%,增产不显著。总产量和前期产量分别在12个参试品种中排名第一;2003年秋复试,平均亩产1201.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04%,增产不显著。总产量和前期产量在4个参试品种中排名分列第一和第二位。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的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春种11月至翌年2月,秋种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我省粤西地区秋冬种8月至9月下旬;(2)春种需采用营养杯保护地育苗,秋种育苗要防暴雨和暴晒。育苗土采用基质或非菜园土,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前,种子最好采用温烫浸种或10%磷酸氢钠溶液浸10分钟处理,冬春播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3)种子出土后,需适当控水,并注意猝倒病和斜纹夜蛾的危害,一般春种苗期需追肥3次,秋种2次即可;(4)选前作非茄果类或花生地起畦,春种以1.7米包沟起畦,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秋种以1.5米包沟起畦,株行距为20厘米×25厘米,在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区还可以适当密植,甚至是每穴种2株,定植后淋足定根水;(5)广辣二号植株中等,但结果枝较软,结果数多且果较大,种植时需加支架固定。春植的植株封行后注意适当控制水肥,秋植一定要注意促进前期生长,确保前期水肥充足。封行后要注意摘除门椒以下的侧枝,保持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进入采收期后,每采收一次需重追肥一次。采收时注意避免折断枝条;(6)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春种后期的青枯病、秋植的螨类及斜纹夜蛾危害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广辣二号辣椒属杂交一代组合。中早熟,植株生长势较强。果肉厚,硬度好,耐贮运,综合商品性状优良。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疫病,感青枯病。田间表现耐热性和耐寒性较强,适应性广。适宜我省各地春、秋植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