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广东 » 正文

2004年广东审定玉米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70
 

品种名称:南甜2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4001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品种来源:南选42/南选26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2~76天,与对照种相近。株高适中,生长势强,株高198~208.2厘米,穗位高66.4~69.5厘米,穗长18.0~19.9厘米,穗粗4.6~4.7厘米,秃顶长0.9~2.71厘米,单穗鲜苞重248.3~259.0克,出籽率63.94%~65.4%,一级果穗率55.34%~73.8%,籽粒黄色,甜度中等,可溶性糖含量17.1%~18.47%(对照种可溶性糖含量17.2%~17.22%),皮厚中等,适口性中等。田间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适应性好。

产量表现:2001、2002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亩产鲜苞分别为840.17公斤和736.91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增产3.85%和0.4%,增产均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选地、播种期、田间管理及收获后的种子保藏基本参照各地种植普通饲料玉米的栽培技术各项措施;⑵注意防治病虫害。

制种技术要点:⑴隔离条件至少有400米的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20~25天;⑵母本早于父本3天播种。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南甜2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生育期与对照种穗甜1号相当,株高适中,生长势强,适应性好,田间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籽粒可溶性糖含量17.1%-18.47%,皮厚、适口性中等,品质一般,产量与对照种相当,果穗秃顶长0.9~2.71厘米。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中甜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4002

选育单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东莞市农业种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自交系SY203/SW18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8天,比对照种穗甜1号迟熟3天左右。植株壮旺,生长势强,叶色浓绿,株高196.3~205.0厘米,穗位高66.2~73.5厘米,穗长18.19~19.5厘米,穗粗4.50厘米左右,秃顶长1.80~2.48厘米,单穗鲜苞重260.7~273.0克,出籽率61.26%~64.30%。一级果穗率62.67%~69.0%,籽粒黄白相间,可溶性糖含量17.61%~18.50%(对照种可溶性糖含量为17.2%~17.22%),果皮较薄,适口性好,后期保甜度好,抗倒性强,田间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缺点是果穗秃顶稍长。

产量表现:2001、2002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亩产鲜苞分别为851.97公斤和713.71公斤,2001年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5.04%,2002年减产2.76%,增、减产均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选择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壤或水田种植;⑵春种一般在2月中、下旬播种,秋种宜立秋前后播种,每亩种植3000~3300株,行距为50厘米,株距40~45厘米;⑶3~4片叶时,追施苗肥,8~9片叶时施拔节肥,抽雄前7~10天,追施攻苞肥,抽雄扬花期至灌浆期追施壮粒肥;⑸注意防治地老虎、玉米螟以及纹枯病、大、小斑病;⑷授粉后20~23天采收。

制种技术要点:⑴安全隔离,时间隔离至少25天以上,空间隔离400米以上,或人工隔离;⑵花期调控使花期相遇,一是父本分两期播种,即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时播种,第二期父本晚于母本5天播种,二是对生长发育偏快的一方采取适当的控制肥水条件,对生长发育偏迟的一方喷施赤霉素水溶液以促进其发育。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中甜1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8天,比对照种穗甜1号迟熟3天左右。植株壮旺,生长势强,叶色浓绿,后期保绿度好,抗倒性强,田间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籽粒可溶性糖含量17.61%~18.50%,果皮较薄,适口性好,产量与对照种相当。果穗秃顶长1.80~2.48厘米。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佳美1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4003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PY16/PB27//PAX1-1

特征特性:甜玉米三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0~72天,比对照种早熟2~3天。植株高177.9~181.0厘米,穗位高52.0~54.3厘米,穗长17.12~18.60厘米,穗粗4.68~4.80厘米,秃顶长1.00~2.11厘米,单穗鲜重240.0~264.0克,出籽率66.5%~69.5%,一级果穗率55.6%~69.5%。籽粒淡黄,色泽鲜亮,可溶性糖含量18.80%~18.92%。田间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

产量表现:2001、2002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亩产鲜苞分别为808.47公斤和709.71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减产0.32%和3.31%,减产均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广州地区适播期为2月下旬至9月下旬,其它地区以当地甜玉米的播种期为参考;⑵施足基肥,高畦栽培,畦宽1.3米,双行植,株距25~30厘米,每亩3000~3500株;⑶4~5叶期定苗追氮肥并浅培土,拔节及大喇叭口期及时增施磷、钾肥并深培土;⑷吐丝期若遇不良天气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品质和产量;⑸注意防治病虫害;⑹适时收获。

制种技术要点:⑴空间隔离500米以上;⑵及时除杂,母本在雄穗抽出前去雄。⑶父母本种植比例均为1:5;⑷先播母本单交种,待其长至1心2叶时(约6~8天)播父本自交系;⑸进行人工辅助授粉;⑹授粉后父本提前收割,母本(即杂交种)成熟后单收。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佳美1号为甜玉米三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0~72天,比对照种穗甜1号早熟2~3天。植株矮壮,果穗圆筒型,穗粒结构好,出籽率较高,果皮较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18.80%~18.92%,秃顶长1.00~2.11厘米,是一个加工和鲜食兼用型品种,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田间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农甜2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4004

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L183/L104

特征特性: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1~74天,与对照种穗甜1号相近。植株高178.1~190.0厘米,果穗筒形,穗粒结构好,穗位高42.0~53.9厘米,穗长16.77~17.5厘米,穗粗4.5厘米左右,秃顶长1.10~2.20厘米,单穗鲜重209.5~236克,出籽率65.5%~68.16%,一级果穗率53.8%~60.3%。籽粒淡黄,有光泽,籽粒甜度高,可溶性糖含量18.70%~20.25%,果皮较薄,爽脆柔嫩,适口性较好。抗倒性较强,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

产量表现:2001、2002两年秋季参加广东省甜玉米区试,亩产鲜苞分别为768.57?和660.40?,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减产5.24%和10.03%,减产均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精细播种。气温≥12℃时可发芽,≥16℃时可正常结实,在此条件下可播种。广东省2~4月、7~9月可播种。4尺包沟起垄,双行植,密度3500~3800株/亩。播种要精细,以育苗移栽最佳。⑵施肥以基肥为主(40%),早追早发,在3叶、5叶、8叶淋追肥(20%),拔节期重施攻苞肥(40%),全生育期约需N:35斤、P2O5:15斤、K2O:25斤;⑶注意防治病虫害,尤其在喇叭口期特别注意防玉米螟;⑷吐丝期去掉下部果穗,只留最上部的一个果穗;⑸适时采收。授粉后18~23天,乳熟期采收可获最佳品质。

制种技术要点:⑴空间隔离500米以上,时间隔离25~30天以上;⑵精细播种,育苗移栽;⑶错期播种:母本先播,5~6天后播父本。叶龄差2叶;⑷父母本行比1:6,配合人工授粉;⑸在母本散粉前及时、干净、彻底地去雄,授完粉后割去父本,以利母本通风透光,防混杂,在苗期、散粉前、收获期严格去杂。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农甜2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1~74天,与对照种穗甜1号相近。抗倒性较强,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果穗筒形,穗粒结构好,出籽率较高,籽粒可溶性糖含量18.70%~20.25%,果皮较薄,适宜加工和鲜食,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秃顶长1.10~2.20厘米。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粤甜9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4005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甜3号/794

特征特性:甜玉米三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6天,比对照种迟熟1~2天。植株半紧凑,生长势较强,早生快发,后期保绿度较好,植株高205~224厘米,果穗圆筒,穗位高84~96厘米,穗长17.3~19厘米,穗粗5.0~5.2厘米,秃顶长1.8~2.0厘米,单苞鲜重273~327克,出籽率66.64%~70.55%,一级果穗率66.67%~80.48%。籽粒黄色,饱满,甜度较高,可溶性糖含量17.52%~19.03%,果皮较薄,清甜爽脆,适口性较好。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抗倒性较强,适应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2、2003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798.02公斤和1006.96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增产8.72%和26.25%,2002年增产不显著,2003年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良好,周围400米左右不得种植其它类型玉米;⑵广东省春播在2月底3月初,秋播7~8月,其它省份与当地玉米播期相同,全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000℃左右;⑶中等肥力及中等以上肥力田块亩植3200~3400株,最好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2:P2O5:K2O=45~50:20~24:35~40,其中以复合肥作基肥,磷、钾应早施,1/3的氮肥作苗期追肥,其余氮肥在拔节和作攻苞肥施用;⑷注意防旱排涝,及时防治病虫害,应重点抓好苗期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拔节和抽雄开花前结合施肥培土两次;⑸一般最佳采收期在授粉后25天左右。

制种技术要点:⑴选土质疏松、肥沃、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施足基肥后,精细整地,按宽1.2米包沟起畦,平整畦面;⑵父母本同期播种,播母本时在边角地再播少量父本(约1/3),以增加花粉量和延长散粉期;⑶父母本行比为1:4~5;⑷每畦种两行,行距40~50厘米,母本亩植3000株,父本亩植800株左右;⑸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甜9号为甜玉米三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5~76天,比对照种迟熟1~2天。植株半紧凑,生长势较强,早生快发,后期保绿度较好。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抗倒性较强,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果穗圆筒,籽粒饱满,籽粒可溶性糖含量17.52%~19.03%,果皮较薄,秃顶长1.8~2.0厘米,品质较优。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粤白糯2号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4006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N21-12/N21-3

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3~82天,比对照种迟熟1~2天。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株型半紧凑,叶厚色浓,后期保绿度好。植株高212~213厘米,果穗长粗粒多,穗位高82~91厘米,穗长18.3~19厘米,穗粗4.7~5.3厘米,秃顶长2.1~2.4厘米。单苞鲜重273~329克,出籽率70.13%~75.6%,一级果穗率70.13%。籽粒白色,半马齿型,糯性较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性和大、小斑病,抗倒性较强,适应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2、2003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亩产鲜苞分别为755公斤和851.8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7.55%和21.91%,2002年增产不显著,2003年增产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空间隔离300米以上,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精心播种;⑵春播,本省中南部地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粤北地区3月中旬播种,秋播8月初开始,因地制宜,最好选择雨后播种,每亩留苗3500株左右;⑶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⑷加强田间管理,苗期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做好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排灌水应着重抓好抽雄开花期排涝或防旱保墒工作。

制种技术要点:⑴选土质疏松、肥沃、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施足基肥后,精细整地,按宽1.2米(包沟)起畦,平整畦面;⑵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播后3天在边角地再播少量父本(约1/4),以增加花粉量和延长散粉期;⑶父母本行比1:4~5;⑷每畦种两行,行距40~50厘米,母本亩植4000株,父本亩植800株左右;⑸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白糯2号为糯玉米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73~82天,比对照种迟熟1~2天。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株型半紧凑,叶厚色浓,后期保绿度好。中抗纹枯病性和大、小斑病,抗倒性较强,果穗长、粗、粒多,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籽粒糯性较好,果皮较薄,品质较优。秃顶长2.1~2.4厘米。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