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广东 » 正文

2003年广东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63
 

品种名称:矮秀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1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丰矮占1号//新麻占/七秀占

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比粳籼89早熟3天。株型好,株高97.6厘米,剑叶短、阔、厚、直,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穗大粒多,穗长21.6厘米,亩有效穗18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47.1粒,结实率80.2%,千粒重22.2克,抗倒性和耐寒性强,熟色好,地区适应性较强。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至特二级。高抗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群、中C群和全群均为100%,病圃穗颈瘟为1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缺点是穗基部谷粒成熟较慢,纹枯病较重。

产量表现:2000、2001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435.2公斤、436.2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6.86%、2.55%,2000年增产极显著,2001年增产不显著。日产量3.8~4.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时疏播,培育壮秧;⑵本田插基本苗8万,争取亩有效穗22万;⑶施足基肥,重施、早施分蘖肥,早造慎施中期肥,晚造可酌情重施中期肥,注意N、P、K配合,宜多施K肥;⑷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浅水抽穗扬花,后期田土保持湿润;⑸注意防治纹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矮秀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比粳籼89早熟3天。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至特二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综合性状好。缺点是穗基部谷粒成熟较慢,纹枯病较重。适宜我省各地晚造种植和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粤农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香占/丰矮占

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124~131天,比粤香占迟熟2天。株型好,株高101.6~103厘米,叶色浓绿,叶较长,分蘖力偏弱,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多,穗长20厘米,亩有效穗20.1~22.1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25~141粒,结实率74.5%~83.4%,千粒重20.4克,耐寒性较强,耐肥抗倒,后期熟色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至特二级,整精米率60.5%,垩白粒率30%,垩白度15.0%,直链淀粉含量23.0%,胶稠度30毫米。感稻瘟病,中B、中C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44.1%~66.7%、70%、55.6%~65.7%,中A群为0,病圃穗颈瘟为7级,叶瘟为4.3~6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

产量表现:2001年早造参加省非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409.3公斤,比对照种三二矮增产17.28%,增产极显著;2002年早造参加省优质组复试,平均亩产475.0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减产0.41%,减产不显著。日产量3.1~3.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适宜插植、抛秧或直播。插植亩用种量20~25公斤,早造秧龄30天,晚造18天左右,每科插3~4苗,规格16.7厘米×20.0厘米;抛秧亩用种量1.5公斤,叶龄3~4叶抛植;直播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⑵中等肥田,全期施纯氮9~10公斤,前期施用量75%,中期25%,氮、磷、钾比例1:0.5:0.65为宜;在肥力较足和台风雨较多的地方要增施钾肥,慎防过氮,晒好田以防倒伏;⑶浅水养分蘖,苗足露晒田,后期保湿润;⑷做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农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124~131天,比粤香占迟熟2天,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至特二级,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丰优丝苗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3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丰A/广恢998

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优优4480迟熟5~8天。植株较高,达108厘米,剑叶狭长,瓦筒形,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平均每穗总粒数124~139粒,结实率75.3%~79.2%,千粒重23.4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至二级,垩白粒率35%,垩白度10.5%,直链淀粉含量13.1%,胶稠度79毫米,长宽比3.2。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为69.1%,中B、中C群抗性比分别为44.5%和72.2%,对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次优势菌群C5分别表现为中感和感。抗倒力弱,对温度较敏感。

产量表现:2001、2002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19.2公斤、486.3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4480分别增产4.36%、11.22%,2001年增产不显著,2002年增产极显著。日产量3.3~3.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5公斤,秧龄早造为30天左右;⑵亩插1.8~2万穴,基本苗4万左右;抛秧栽培不少于1.8科,基本苗达4~5万;⑶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⑷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⑸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蓟马、螟虫、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并采取措施防止倒伏和提高结实率。

制种技术要点:⑴隔离条件不少于300米的空间隔离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⑵在广州制种时,第1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天,第2期父本比母本迟播5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丰优丝苗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优优4480迟熟5~8天。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至二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抗倒力弱,对温度较敏感。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防倒伏。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丰优42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4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丰A/广恢428

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优优4480迟熟3天。株叶挺直,株高106.8厘米,分蘖力强,有效穗多,亩有效穗为19~20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28粒,结实率74.8%~81%,千粒重25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垩白粒率21%,垩白度6.3%,直链淀粉含量13.1%,胶稠度93毫米,长宽比3.4。稻瘟病全群抗性比为91.8%,对中B、中C群抗性比分别为66.7%和98.4%,田间个别试点稻瘟病中等偏重发生,对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次优势菌群C5分别表现为感和高感。抗倒力较弱,对温度较敏感。

产量表现:2001、2002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04.0公斤和479.6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4480分别增产0.57%和9.67%,2001年增产不显著,2002年增产极显著。日产量3.3~4.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5公斤;早造秧龄30天左右;⑵每亩插1.8~2万穴,基本苗4万左右;抛秧栽培要求每亩不少于1.8科,基本苗达4~5万;⑶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⑷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⑸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蓟马、螟虫、稻纵卷叶虫、稻飞虱和防倒伏。

制种技术要点:⑴隔离条件不少于300米的空间隔离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⑵在广州制种时,第1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天,第2期父本比母本迟播5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丰优42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优优4480迟熟3天。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抗倒力较弱,对温度较敏感,适宜我省早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防倒伏,白叶枯病常发区不宜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中9优207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5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农作物杂种优势开发利用中心

品种来源:中9A/先恢207

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3~126天,比汕优96、优优4480分别迟熟3天和5天。分蘖力较强,株型集散适中,剑叶宽、长、直。株高105厘米,穗长24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38粒,结实率77.8%~87.8%,千粒重25.6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二级。对稻瘟病全群抗性比为73.2%,中B、中C群的抗性比分别为61.2%和73.8%,田间个别试点穗颈瘟中等偏重,对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菌系、次优势菌群C5菌系分别表现为中抗和中感。

产量表现:2000、2001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63.8公斤和420.4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96、优优4480分别增产2.47%和4.66%,增产均不显著。日产量3.4~3.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广东中北部早造种植,应在3月上、中旬播种,亩播种量1.5公斤,秧龄30天左右,叶龄5叶半插秧为宜,抛秧的秧龄要缩短;⑵适当密植,宜插4×6寸规格,亩插足基本苗10万,抛秧的要多抛10~15盘秧;⑶施肥采取前攻、中稳的原则,增施钾肥,施肥配方上N、P、K比例为1:0.5:0.8,高产栽培要求,亩施N 11~12.5公斤,P 5.5 公斤,K 8.8~10公斤,80%以上N肥应在插秧后10~15天施下,插秧15天后应尽量控制追施N肥;⑷前期浅水回青促分蘖,苗数达到22万时抓紧露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不能干水,后期干干湿湿,不能断水过早;⑸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制种技术要点:⑴广东、广西南部秋制,安排在9月上旬抽穗扬花,以避开抽穗期低温阴雨为害,海南三亚市春制应在3月20日至4月15日抽穗扬花,海南乐东县应在4月5日至18日抽穗扬花,利用最有利提高异交结实率的天气,避开清明风和干热风为害,争取晴好的天气收割,有利夺高产;⑵异交率高,必须严格安排隔离区;⑶安排好播差期。先恢207在广东、广西秋制,6月下旬到7月上旬播种,播始期70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4~14.5叶,中9A在7月中旬播种,播始期58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1.5~12.5叶,安排播差14天,叶差3.8~4叶;先恢207恢复系在海南12月25日到1月15日播种,播种到始穗87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4.5~15叶,要安排两期父本,一、二期父本间播差6天,一期父本与母本播差17天左右,叶差4.2叶;⑷培育多蘖壮秧。中9A生育期较短,分蘖力稍弱,为了提高成穗率,必须先培育多蘖壮秧,父本分蘖力稍差,在5叶半插秧,要插双株多蘖秧,母本应在4叶一心即插小苗秧,插双株,亩插足10万基本苗;⑸中9A不抗稻瘟病,制种田要以防治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为重点,切实抓好病虫害的防治;⑹中9A对“九二○”非常敏感,只需要珍汕97A的60%即够。“九二○”用量多,会造成秆太高招致倒伏,中9A开花集性好,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做好人工授粉,进一步提高异交结实率;⑺适时收获,中9A灌浆成熟快,易落粒,黄熟后要抓紧收获。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中9优207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3~126天,比汕优96、优优4480分别迟熟3和5天。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二级,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我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培杂180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6

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培矮64S/T180

特征特性: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0~113天,与培杂双七相当。株型集散适中,株高100.5~105.3厘米,茎杆粗壮,叶片硬直,叶色青秀,穗长21厘米,穗大粒多,平均每穗总粒数162粒,结实率74.9%~82.8%,千粒重19.4克,后期耐寒力较弱。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饭味、适口性较好。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94%,对中B、中C群抗性比分别为80.1%和97.4%;中感白叶枯病,大田种植表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轻微。

产量表现:2000、2001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19.6公斤和405.5公斤,比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分别减产2.44%和5.98%,减产均不显著。日产量3.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休眠;⑵必须插足基本苗,以每亩插6~8万为宜;⑶培育壮秧,早施肥促蘖早发,创造条件适施中期肥;⑷够苗后多露轻晒,控制高峰苗数;⑸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曲病、黑粉病和稻飞虱。

制种技术要点:制种过程中要安排好抽穗扬花期,避免冷空气袭击,选好隔离区,并不断进行除杂以保证杂种纯度。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培杂180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0~113天,与培杂双七相当,丰产性一般,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我省各地晚造种植和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粤优239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7

选育单位: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泰A/R239

特征特性:红莲型感温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8天左右,与汕优63相当;植株较高,达108厘米,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8.7万,穗长20.2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39粒,结实率82.6%~87.4%,千粒重23.8~25.5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二级,整精米率52.8%,垩白粒率50%,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8%,胶稠度62毫米,长宽比为2.7。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96.9%,对中B、中C群抗性比分别为77.8%和96.3%,高感白叶枯病(9级)。抗倒力较弱。

产量表现:1999、2002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85.9公斤和477.1公斤,1999年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2.86%,2002年比对照种培杂双七增产2.78%,增产均不显著。日产量3.7~3.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要求稀播、匀播培育壮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5~11.5公斤,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种子休眠,减少苗期病害促使出苗整齐,早造秧龄为30天左右,培育分蘖状秧;⑵亩插2万穴,基本苗5.2万左右,抛秧栽培每亩不少于1.8万科,基本苗5.0~5.5万;⑶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合理搭配N、P、K,避免偏施N 肥;⑷浅水栽插、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后期够苗及时露田或轻度晒田,提高品种增产潜力;⑸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纵卷叶虫、稻飞虱,秧苗期防治烂秧,后期防倒伏。

制种技术要点:⑴隔离条件:空间隔离至少达到300米以上,时间隔离花期错期不少于25天;⑵广东晚造制种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为16±2天,叶龄差为4.1叶,中造制种父母本的播种差期为20±2天,叶龄差为5.2叶;⑶父母本行比为2:15或2:16;⑷严格控制好“九二○”用量:一般母本“粤泰A”喷施“九二○”为14~16克,分三次喷施,父本“R239”加喷“九二○”一次,亩用量为2克;⑸严格控制母本插植规格和氮肥用量,以防止过氮造成颖花退化和病虫害的严重发生以及制种后期的倒伏现象;⑹加强母本“粤泰A”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苗期和抽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齐穗期和灌浆期防治稻曲病;⑺严格做好除杂保纯工作。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优239为红莲型感温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8天左右,与汕优63相当,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二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不适宜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防倒伏,白叶枯病常发区不宜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培杂26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8

选育单位: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培矮64S/R268

特征特性: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0天左右,与培杂双七相当。株型紧凑,株高约105厘米,分蘖力和抗倒力较强;抽穗整齐,亩有效穗18.4万,穗长22厘米,穗大粒多,平均每穗总粒数138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2克,后期熟色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整精米率63.3%,垩白粒率40%,垩白度4.0%,直链淀粉含量24.5%,胶稠度74毫米,长宽比为3.1。抗稻瘟病,全群抗比88.8%,对中B、中C群抗性比分别为76.1%和93.4%,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2001、2002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37公斤和417.8公斤,比对照种培杂双七分别增产1.13%和0.84%,增产均不显著。日产量4.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每亩秧田播种量10.5~12.5公斤,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种子休眠,减少苗期病害促使出苗整齐;⑵秧龄早造为27~30天,晚造为17~19天;⑶亩插2万穴,基本苗6~7.5万,抛秧栽培每亩不少于1.8万科,基本苗6.5~8.0万;⑷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合理搭配N、P、K,避免偏施N 肥;⑸浅水栽插、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后期够苗及时露田或轻度晒田,提高品种增产潜力;⑹早造秧苗期注意防治烂秧,分蘖成穗期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晚造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瘿蚊。

制种技术要点:⑴隔离条件:空间隔离至少达到300米以上,时间隔离花期错期不少于25天;⑵广东晚造制种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为15±2天;叶龄差为4.1叶,中造制种父母本的播种差期为25±2天,叶龄差为5.3叶;⑶可扩大父母本行比至2:16;⑷控制好“九二○”用量:培矮64S可参照培杂双七的制种技术,父本“R268”对“九二○”比较敏感,与母本同时喷施即可;⑸母本的插植规格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可参照培杂双七的制种技术;⑹严格做好除杂保纯工作。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培杂268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0天左右,与培杂双七相当,丰产性较好,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抗倒力较强。适宜我省各地晚造种植和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品种名称:优优99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3009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优IA/广恢998

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天左右,分别比汕优96、优优4480迟熟4天和5天。株型集散适中,株高102厘米,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 19万,穗长22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41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4.4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三级,整精米率69.7%,长宽比2.8,垩白粒率28%,垩白度6.2%,直链淀粉含量22.1%,胶稠度52毫米。稻瘟病全群抗性比62.9%,其中中C、中B群抗性比分别为62.3%和33.3%;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2000、2001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506.3公斤和447.4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96、优优4480分别增产11.86%和11.3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日产量4.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疏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0~12.5公斤;⑵适时播种,及时移植,早造秧龄30天左右为宜;⑶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一般插植规格16.5×19.8厘米,亩插6万苗为宜;⑷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后期酌施穗肥;⑸实行“浅、露、活、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做到浅水移栽,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相结合;⑹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种技术要点:⑴隔离条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间隔离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⑵播差期安排,广东省晚季制种父母本播差期20±2天,叶龄差5叶,在海南省三亚秋冬季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为30±2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优优99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汕优96、优优4480分别迟熟4天和5天。丰产性突出,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三级,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