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福建 » 正文

2008年福建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8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805
 

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1

品种名称:优I028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优IA×南恢02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3.0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7万,株高102.9厘米,穗长21.0厘米,每穗总粒数131.6粒,结实率78.37%,千粒重28.2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0%,精米率73.4%,整精米率56.5%,粒长5.9毫米,长宽比2.1,垩白率100%,垩白度21.2%,透明度4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7.0%,蛋白质含量8.6%。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87.6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13.84%,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68.51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48%,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98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41%。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30-35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1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6:2: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稻飞虱、螟虫和稻瘟病,确保丰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优I028属早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威优77相当。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2

品种名称:中优2155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九A×明恢215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3.0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较长,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7万,株高110.6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38.6粒,结实率78.05%,千粒重26.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3.0%,整精米率57.8%,粒长6.6毫米,长宽比2.9,垩白率94%,垩白度16.4%,透明度3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7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蛋白质含量8.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67.5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9.1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57.52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5.94%,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74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58%。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上中、旬移栽,秧龄为30-35天;插植密度为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10万左右。亩施纯氮10.5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0.7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为5:2:2:1。针对中优2155的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以强壮茎秆,增强抗倒能力。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中优2155属早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威优77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中期烤田,后期控制氮肥施用,增施钾肥,并及时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3

品种名称:金山优86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金山A-1×明恢8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1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2.9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5万,株高103.0厘米,穗长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27.5粒,结实率77.05%,千粒重28.5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和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1.1%,整精米率48.9%,粒长6.6毫米,长宽比2.6,垩白率55%,垩白度8.2%,透明度2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8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蛋白质含量8.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47.18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4.41%,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42.54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2.47%,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20%。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25-28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5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0.7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2:2: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金山优86属早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和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威优77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4.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4

品种名称:II优3301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

品种来源:II-32A×闽恢33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6.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8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6万,株高121.6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75.9粒,结实率86.36%,千粒重28.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4.4%,粒长6.7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34.0%,垩白度6.5%,透明度2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8%,蛋白质含量8.8%。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89.9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26.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19%,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59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0.23%。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天,每亩秧田播种量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5-2.0 公斤。插植密度19.8厘米×29.7厘米,丛插足2粒谷,亩插1.3万丛左右,基本苗4万-5万苗。亩施纯氮12-15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7:0.9,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6:2: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在稻瘟病重发区,应加强对稻瘟病防治,氮肥够多或太肥田块要注意纹枯病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3301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6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5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5

品种名称:两优3156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86315S×HR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0万,株高116.7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167.1粒,结实率86.18%,千粒重29.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上杭茶地、南靖农科所四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3.9%,粒长6.9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96.0%,垩白度16.1%,透明度3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7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6%,蛋白质含量8.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66.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8%,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77.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71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减产0.31%。

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20日-5月10日播种,秧龄25-30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万-8万苗。亩施纯氮10.5公斤,氮、磷、钾比例1 : 0.6 : 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 35%: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两优3156属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左右;丰产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上杭茶地、南靖农科所四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差。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6

品种名称:II优科06

选育单位:福建超大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南恢科0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5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7万,株高117.1厘米,穗长24.2厘米,每穗总粒数166.4粒,结实率89.23%,千粒重28.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南平农科所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6.9%,粒长5.8毫米,长宽比2.1,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2%,透明度2级,碱消值6.7级,胶稠度7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蛋白质含量9.4%。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604.8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1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71.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5.24%,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52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2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35天。插植规格23厘米×26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14 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6:1为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以3:4:2:1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科0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丰产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南平农科所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7

品种名称:II优318(原名双富一号)

选育单位: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四川省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引进单位:宁德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II-32A×富恢3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4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9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0万,株高118.9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180.1粒,结实率88.37%,千粒重28.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1%,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6.2%,粒长6.6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86.0%,垩白度8.2%,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6%,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88.7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45.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10%,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32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35天左右。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4厘米,亩插基本苗8万-10万,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为1:0.5:0.8,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适时烤田,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态,后期干湿交替,达到根旺秆壮”。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31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8.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8

品种名称:绿香313(原名绿香78313)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绿香1378A×泸恢73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5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1万,株高113.3厘米,穗长25.0厘米,每穗总粒数172.8粒,结实率84.62%,千粒重29.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2.1%,整精米率58.8%,粒长7.0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29.0%,垩白度3.6%,透明度2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蛋白质含量8.3%。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77.7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29.1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2%,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24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4.71%。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5天左右。插植规格23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8-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6:0.8,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5:3: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绿香313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左右;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9.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9

品种名称:II优122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明恢12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4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18.1厘米,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178.5粒,结实率83.14%,千粒重28.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8.5%,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78.0%,垩白度13.1%,透明度2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8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蛋白质含量8.7%。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55.4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3.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67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0.04%。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 4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5公斤左右。秧龄以30-35天为宜;插植密度为23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以6:2:2为宜。水分管理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原则。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122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0

品种名称:内优航148(原名内香优148)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内香2A×航14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2.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4万,株高118.4厘米,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175.2粒,结实率77.67%,千粒重31.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6%,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5.0%,粒长7.0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78.0%,垩白度10.1%,透明度2级,碱消值4.7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7%,蛋白质含量9.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77.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1%,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0.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0%,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29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0.1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一般4月底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左右。插植规格以20 厘米×(20厘米-23厘米),每丛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亩用纯氮10 ~12 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及时脱水搁田,促进根系深扎,到孕穗期开始复水,后期干湿壮籽,防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内优航14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差。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1

品种名称:II优673

选育单位: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福恢6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2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7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26.2厘米,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85.2粒,结实率84.98%,千粒重28.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将乐黄潭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5.2%,粒长6.3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7%,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75.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4%,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47.4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42%,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76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2.70%。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30 天。插植规格20 厘米×(20厘米-23 厘米),每丛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亩施纯氮10-12 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6:2:2,穗肥以钾肥为重。水管采取“浅水活蔸、薄水养蘖、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不能太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673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将乐黄潭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2

品种名称:eII优315 (原名e优315)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eA1×FR31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8万,株高121.7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69.6粒,结实率83.69%,千粒重27.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宁德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7.3%,粒长6.2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41.0%,垩白度6.1%,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蛋白质含量9.3%。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539.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4%,不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8.5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66%,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36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92%。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8-30天左右。插植规格21厘米×21厘米或18厘米×24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12-15 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水管做到深水扶秧,浅水分蘖,间歇灌溉。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中期勤露轻晒,长露短晒,以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eII优315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宁德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3

品种名称:II优28

选育单位: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R172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06.4厘米,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82.0粒,结实率85.08%,千粒重26.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和南平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6%,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3.9%,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19.0%,垩白度1.7%,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6%,蛋白质含量9.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49.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6%,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31.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19%,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17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4.3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秧龄在35-40天,插植规格16.7厘米×26.6厘米或20厘米×23.3厘米; 丛插2谷秧,亩插丛数1.6万以上,亩基本苗10万以上。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6:0.9,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深水护苗、干湿促蘖,够苗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提高有效穗”。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2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和南平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4.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4

品种名称:天优01(原名淦鑫8号)

选育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天丰A×淦恢1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9.6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0.9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10.3厘米,穗长22.3厘米,每穗总粒数163.4粒,结实率86.57%,千粒重27.6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58.9%,粒长7.1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29.0%,垩白度5.1%,透明度2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8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5%,蛋白质含量8.4%。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63.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51%,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93.8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0.40%,不显著。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12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减产0.58%。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35天左右。插植规格20.0厘米×26.7厘米,丛插2粒谷,每亩插足1-2万穴。本田亩施纯氮10-12 公斤,氮、磷、钾比例1:0.7:0.9,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病害重点防稻曲病,可在抽穗前4-5天,亩用“爱苗”2-3包喷施;虫害重点防稻飞虱,可用吡虫灵或扑虱灵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天优01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早熟1天;丰产性中等;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5.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5

品种名称:II优516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南恢5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7天,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2.2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数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8万,株高126.5厘米,穗长26.1厘米,每穗总粒数186.7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8.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南靖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8%,精米率71.4%,整精米率63.9%,粒长6.4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40.0%,垩白度7.3%,透明度1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7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1%,蛋白质含量7.3%。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90.22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6.41%,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86.67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7.65%,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42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6.33%。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35天左右。插植规格23厘米×26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基本苗4-5。亩施纯氮13 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7:1为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以3:4:2:1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51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2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南靖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II优明86相当。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6

品种名称:II优356

选育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宁恢35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5万,株高104.2厘米,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153.0粒,结实率81.02%,千粒重28.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9%,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0.3%,粒长6.3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69.0%,垩白度10.9%,透明度2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蛋白质含量8.0%。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晚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461.7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72.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5%,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9.4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42%。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15日?25日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5-15公斤,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万-8万苗。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 : 0.5 : 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356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7

品种名称:特优180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特甫A×南恢18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1万,株高107.9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154.2粒,结实率82.03%,千粒重28.5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南靖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5.2%,整精米率49.5%,粒长6.5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88.0%,垩白度16.0%,透明度2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7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蛋白质含量6.9%。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晚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480.5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2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15.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7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4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5%。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每丛插2粒谷;每亩插10万-12万基本苗。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6:1,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 3 : 1: 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特优180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南靖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差。适宜全省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8.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8

品种名称:II优907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明恢90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0.9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2天。群体整齐,植株较高,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6万,株高112.5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58.9粒,结实率81.89%,千粒重26.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5.4%,粒长6.2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70.0%,垩白度11.8%,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蛋白质含量7.8%。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晚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439.3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91.9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1.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8%。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为17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万-8万苗。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水管采取 “深水返青,浅水促分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907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全省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9.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9

品种名称:玉优一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玉-08A×97-06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5万,株高100.7厘米,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36.4粒,结实率78.92%,千粒重29.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5.4%,整精米率57.6%,粒长7.6毫米,长宽比3.5,垩白粒率21.0%,垩白度2.4%,透明度1级,碱消值6.1级,胶稠度8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8%,蛋白质含量7.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晚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446.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76.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0%,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5.8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6%。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秧龄不超过30天。亩插1.7-1.8万穴,丛插两粒谷,亩插基本苗8万-10万。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为1:0.6:0.8,基肥:蘖肥:穗肥为6:3.5:0.5。水管采取 “深水返青,浅水促分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玉优一号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与对照汕优63相当;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20

品种名称:谷优5138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谷丰A×福恢513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7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粒数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8万,株高105.5厘米,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49.9粒,结实率78.21%,千粒重27.8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1%,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4.6%,粒长6.1毫米,长宽比2.3,垩白粒率79.0%,垩白度9.1%,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蛋白质含量7.4%。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晚稻C组区试,平均亩产464.5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3.6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8%,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2.1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6%。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万-8万。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谷优5138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21

品种名称:两优2167

选育单位:福建旺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SE21×明恢6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8天,与对照汕优63相当。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3万,株高104.8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2.1粒,结实率83.52%,千粒重28.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南平农科所、南靖农科所四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3%,粒长6.9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81.0%,垩白度10.9%,透明度2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6%,蛋白质含量7.0%。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晚稻C组区试,平均亩产473.9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1.9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8%,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3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9%。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28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8万-10万苗。亩施纯氮8-10公斤,氮、磷、钾比例1 : 0.5 : 1,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中后期要注意控制氮肥。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两优2167属晚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与对照汕优63相当;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南平农科所、南靖农科所四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22

品种名称:天优3229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闽恢322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粒数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0万,株高103.0厘米,穗长22.7厘米,每穗总粒数147.2粒,结实率77.98%,千粒重29.8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3.9%,粒长7.4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68.0%,垩白度11.4%,透明度1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5%,蛋白质含量7.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晚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467.7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8%,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70.3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36%,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1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4%。

栽培技术要点:作双季晚稻栽培,在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亩插足2万丛,丛插足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 : 0.5 : 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氮肥够多或肥田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在闽西北作晚稻栽培时,应适时提早播种,争取在寒流来之前齐穗,以避过秋寒。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天优3229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时早播防秋寒,及时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23

品种名称:天优3301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闽恢33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5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粒数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3万,株高102.4厘米,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47.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9.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南靖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9%,精米率74.9%,整精米率49.3%,粒长7.7毫米,长宽比3.2,垩白粒率11.0%,垩白度2.3%,透明度1级,碱消值5.1级,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9%,蛋白质含量7.9%。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省晚稻C组区试,平均亩产504.7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04%,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02.2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74%,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6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1%。

栽培技术要点:作双季晚稻栽培,在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为宜,亩插2万丛,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 : 0.5 : 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 : 35% : 7%: 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在闽西北作晚稻栽培时,应适时提早播种,争取在寒流来之前齐穗,以避过秋寒。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天优3301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与对照汕优63相当;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南靖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时早播防秋寒,及时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4.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24

品种名称:两优航2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SE21×航2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2天。株型适中,穗大数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8万,株高105.7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4.9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9.0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19%,精米率74.3%,整精米率54.9%,粒长7.2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58.0%,垩白度6.3%,透明度1级,碱消值4.7级,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蛋白质含量7.2%。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省晚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493.8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63.2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04%,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3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18厘米×20厘米,每丛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亩施纯氮10 公斤,氮、磷、钾比例1.0:0.5:1.0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采用浅水活蔸、薄水养蘖、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因穗型大,灌浆期延长,后期不能太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两优航2号属晚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5.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A01(福州)

品种名称:金两优佳早(原名金山都1号)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州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金山s-2×佳禾早占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17.1天,比对照优I66迟熟0.5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9.64万,株高94.2厘米,穗长19.2厘米,每穗总粒数108.1粒,结实率82.49%,千粒重25.5克。福州市两年稻瘟病室内抗性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2.4%,粒长7.0毫米,长宽比3.3,透明度2级,碱消值5.1级,垩白粒率21%,垩白度2.7%,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8%,蛋白质含量9.7%。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21.5公斤,比对照优I66增产0.6%,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40.0公斤,比对照优I66增产6.93%,达显著水平。2007年福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7.1公斤,比对照优I66增产8.84%。

栽培技术要点: 作早稻种植3月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以17厘米×20厘米,丛插1-2粒谷。中等肥力水平田亩用纯氮8公斤,氮、磷、钾比例1.0: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4:3:2:1,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上要求“薄水插秧,浅水促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壮籽,养根促叶,收割前7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 金两优佳早属早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比对照优I66迟熟1天;丰产性一般;室内鉴定感稻瘟病。米质优于对照优I66。适宜福州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A02(福州)

品种名称:特糯优321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特糯A×东南糯恢32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9.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4.92万,株高115.7厘米,穗长23.8厘米,每穗总粒数170.6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7.5克。福州市两年稻瘟病室内抗性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0%,精米率72.7%,整精米率52.1%,粒长6.6毫米,长宽比2.9,阴糯米率1%,白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蛋白质含量7.7%。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州市中稻区试,平均亩产452.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7.09 %,减产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0.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3.13 %,未达显著水平。2007年福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0.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4%。

栽培技术要点: 作中稻种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在30天左右。插植规格以22厘米×22厘米,丛插2粒谷。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氮、磷、钾比例1.0: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3.5:5.5:0.5:0.5。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稻瘟病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 特糯优321属籼糯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一般;室内鉴定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籼糯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州市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A03(福州)

品种名称:谷优734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罗源县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谷丰A×绵恢73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3.2天,比对照两优2163迟熟3.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1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6.16万,株高96.5厘米,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136.5粒,结实率81.08%,千粒重27.7克。经福州市两年稻瘟病室内抗性鉴定为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0%,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4.1%,粒长6.5毫米,长宽比2.5,透明度2级,碱消值6.3级,垩白粒率66%,垩白度11.4%,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蛋白质含量9.8%。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6 %,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00.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2 %,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福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4.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

栽培技术要点: 作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以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氮、磷、钾比例以1.0:0.5:0.7为宜,亩用纯氮10公斤左右,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 谷优734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丰产性好;室内鉴定抗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福州市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8.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H01(南平)

品种名称:圣优39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圣丰2A×南恢3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7.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穗型大、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6.6万,株高119.3厘米,穗长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68.6粒,结实率79.59%,千粒重28.2克。南平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5.4%,粒长6.9毫米,长宽比3.1,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垩白粒率14%,垩白度1.6%,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9%,蛋白质含量8.7%。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南平市中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561.5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02%,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87.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9.51%,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南平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6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0.3%。

栽培技术要点: 作中稻种植5月上旬播种,秧龄30-35天。插植规格23厘米×23厘米,丛插1-2粒谷。亩用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3:4:2:1,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上要求“薄水栽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壮籽,养根促叶,收割前7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圣优39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左右;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优于对照汕优63。适宜南平市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9.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H02(南平)

品种名称:特优369

选育单位:福建省建阳春天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龙特浦A×H36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4.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9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一般、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4.8万,株高121.6厘米,穗长26.0厘米,每穗总粒数168.8粒,结实率85.96%,千粒重28.2克。南平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6%,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7.3%,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垩白粒率27%,垩白度5.5%,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蛋白质含量10.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南平市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45.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4%,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34.9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3%,达显著水平。2007年南平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2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 作中稻种植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一般每亩施纯氮12公斤,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为:3:4:2:1。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特优369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南平市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H03(南平)

品种名称:冈优3165

选育单位:建阳市金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冈46A×R316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4.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8天。株型适中、植株整齐、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5.7万,株高119.4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55.4粒,结实率83.53%,千粒重28.5克。南平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1%,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7.1%,粒长6.2毫米,长宽比2.4,透明度1级,碱消值6.1级,垩白粒率56%,垩白度11.9%,胶稠度4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蛋白质含量10.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南平市中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550.8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8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37.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南平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4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 作中稻种植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用纯氮12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1.0:0.6:0.9,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为:3:5:1:1,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采取“薄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稻瘟病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冈优3165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南平市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F01(龙岩)

品种名称:T优158

选育单位: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T55A×龙恢15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4.8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0.6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每亩有效穗16.15万、株高109.5 厘米、穗长23.4厘米、每穗粒数142.2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8.7克。龙岩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4.6 %,整精米率64.2 %,粒长6.2 毫米,长宽比2.4 ,垩白粒率68%,垩白度11.9% ,透明度2 级,碱消值7.0 级,胶稠度4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3%,蛋白质含量8.6%。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龙岩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99.2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0%,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01.6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7%,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龙岩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3.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8%。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控制在28天内,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二粒谷,亩插基本苗7万-8万苗。亩施纯氮11-13公斤,氮、磷、钾比为1:0.5:0.9,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6:2.5:1:0.5。水管采取“前期深水发根返青、浅水勤灌促蘖,中期够苗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湿交替、田中干爽不陷脚”。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T优158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早熟1天;丰产性较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龙岩市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F02(龙岩)

品种名称:II优5928

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龙恢592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茎杆粗壮,剑叶直立,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每亩有效穗14.69万、株高114.8 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粒数154.1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8.3克。龙岩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2.9 %,整精米率58.2 %,粒长6.3 毫米,长宽比2.4 ,垩白粒率79%,垩白度11.8% ,透明度2 级,碱消值4.9 级,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0%,蛋白质含量7.7%。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龙岩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93.6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4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14.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0%,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龙岩市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2.13 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67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15日前播种,秧龄30-35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二粒谷,亩插基本苗8万-10万苗。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为1:0.5:1;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5928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在龙岩市中低海拨地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要适时早播。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F03(龙岩)

品种名称:特优125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特甫A×南恢12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6天。株型适中,茎杆粗壮,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稳产性好,每亩有效穗15.51万、株高113.1 厘米、穗长24.8厘米、每穗粒数149.4粒、实粒数131.6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9.4g。龙岩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3.1 %,整精米率58.3 %,粒长6.6 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98%,垩白度19.1% ,透明度2 级,碱消值 5.7 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8.0%。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龙岩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37.2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9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8.8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49%,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龙岩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2.58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15日前播种,秧龄30-35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二粒谷,亩插基本苗7万-8万苗。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为1:0.6:0.9;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4:0.5:0.5。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不宜过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特优12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左右;丰产性好;田间鉴定感稻瘟病;米质略差于对照汕优63。适宜在龙岩市中低海拨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要适时早播和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4.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G01(三明)

品种名称:II优326

选育单位: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科技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乐恢32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4天,比对照汕优63长4.8天。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亩有效穗数16.2万,株高123.7厘米,穗长26.1厘米,每穗总粒数184.8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克 。三明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3%、精米率73.9%、粒长6.1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82%、垩白度21.5%、透明度3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蛋白质含量8.9%。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三明市中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为659.6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13%;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28.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11%。2007年三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3.08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5.4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35天左右。插植规格19.8厘米×29.7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苗。亩施纯氮12-15 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32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感稻瘟病;米质优于对照汕优63。适宜福建省三明市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5.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G02(三明)

品种名称:特优326

选育单位: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科技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特甫A×乐恢32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天,比对照汕优63长5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亩有效穗数16.3万,株高122.3厘米,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95.2粒,结实率85.12%,千粒重27.1克。三明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2%、精米率70.7%、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57%、垩白度12.0%、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8%、蛋白质含量8.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三明市中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为629.2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1%, 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为618.7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4%,达极显著, 2007年三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624.18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9.55%。

栽培技术: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2厘米,每丛插2粒谷。重施底肥,早施蘖肥,施足穗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氮、磷、钾比例1:0.5:0.8。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后期干湿交替。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特优32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4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优于对照汕优63。适宜福建省三明市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G03(三明)

品种名称:Ⅱ优5105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南恢510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4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丰产性好,每亩有效穗15.25万,株高109.59厘米,穗长24.51厘米,每穗总粒数151.67粒,结实率80.44%,千粒重29.0克。三明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糙米率81.5%,精米率73.9%,整精米率52.7%,粒长6.5毫米,垩白率71%,垩白度9.6%,透明度2级,碱消值5.9级,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蛋白质含量8.0%。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三明市晚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06.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4%,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69.9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5%,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三明市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5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36%。

栽培技术要点: 作晚稻种植6月上旬播种,秧龄30-35天。插植规格23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氮、磷、钾比例1.0:0.6:0.9,中等肥力水平田亩用纯氮10-12公斤,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4:4:1:1,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上要求“薄水栽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壮籽,养根促叶,收割前7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 Ⅱ优510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4天,比对照汕优63迟2天左右;丰产性较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优于对照。适宜三明市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J01(宁德)

品种名称:川优318(原名双香2号)

选育单位: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

引进单位:福安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川香29A ×富恢3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3.8万,株高113.8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71.4粒,结实率77.5%,千粒重29.4克。经宁德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3 %,精米率72.6 %,整精米率38.0 %,粒长7.1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25 %,垩白度5.6 %,透明度2级,碱消值5.1级,胶稠度78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4 %,蛋白质含量7.0 %。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宁德市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33.3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0%,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2.2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8%,达极显著水平,居第3位。2007年宁德市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2.90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6.63%。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35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4厘米,亩插基本苗8万-10万。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为1:0.5:0.8。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水管上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适时烤田,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态,后期干湿交替,达到根旺秆壮。同时要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 川优31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相当。适宜宁德市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8.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C01(泉州)

品种名称:Ⅱ优666

选育单位: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科技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乐恢66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6.6天,比对照特优63迟熟2天,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亩有效穗数16.7万,株高102厘米,穗长23.77厘米,每穗总粒数153.49粒,结实率86%,千粒重26克。泉州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3%、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5.7%、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12%、垩白度1.7%、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蛋白质含量11.1%。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泉州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82.60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18.03%;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45.7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6.28%; 2007年泉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3公斤,比对照D奇宝优527增产9.0%。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万-8万。亩施纯氮10 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0.7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Ⅱ优66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好;田间鉴定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在泉州市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