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浙江 » 正文

2008年浙江审定油菜、玉米、大豆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7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970
 

审定编号:浙审油2008001

品种名称:浙双8号(原名:浙油17)

作物类别:油菜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双6号/G16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7.2公斤,比对照浙双72增产7.5%,未达显著水平;2006-2007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8公斤,比对照增产4.6%,未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164.0公斤,比对照增产6.0%;两年平均产油量72.4公斤,比对照增10.3%。2007-2008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8公斤,比对照减产1.0%。  

特征特性: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22.9天,与对照浙双72相仿,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83.2 厘米,有效分枝位53.2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7 个,二次有效分枝数11.3个,主花序长56.9 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602.8 个,每角粒数23.5粒 ,千粒重3.73克。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检测,芥酸含量0.85%,硫甙含量20.0umol/g,含油量44.14%。据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抗病性接种鉴定,菌核病和病毒病株发病率分别为23.0%和43.5%,病情指数分别为12.3和17.3,与对照相仿。

栽培注意要点:重施基苗肥,需施硼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熟期适中,植株较高,角果多,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中等,抗倒性强,丰产性好。含油量高,品质优。抗病性与对照相仿。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1

品种名称:科甜1号

作物类别:甜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HB-4×E28/sh2

产量表现:2005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96.6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0.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43.7公斤,比对照增产14.6%,达显著水平;两年鲜穗平均亩产870.1公斤,比对照增产12.6%。2007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804.7公斤,比对照增产11.9%。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收)90.6天,比对照短0.5天。株高219.0厘米,穗位高84.6厘米,穗长20.1厘米,穗粗4.9厘米,果穗筒形,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4.2行,行粒数38.1粒,鲜籽千粒重287.9克,单穗鲜重285.0克。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8.48%。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4.1分,比对照超甜3号高4.6分,鲜穗外观品质较好,甜度较高。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穗位较高,中上部叶片较宽,中后期注意培土防倒。

审定意见: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较优。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2

品种名称:科甜2号

作物类别:甜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白B2×黄18

产量表现2006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761.9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1.1%,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84.6公斤,比对照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两年鲜穗平均亩产823.3公斤,比对照增产14.1%。2007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860.4公斤,比对照增产19.6%。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采摘)86.8天,比对照超甜3号长0.3天。株高216.5厘米,穗位高72.3厘米,果穗筒形,穗长20.8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2.0厘米,穗行数17行,行粒数36.5粒,鲜籽千粒重334.2克,单穗鲜重283.4克。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为8.82%。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6.8分,比对照超甜3号高8.7分,鲜穗外观品质较好,甜度较高。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前期生长偏弱,注意早施苗肥,促早发。

审定意见:该品种丰产性较好,品质优,商品性较好。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3

品种名称:嵊科甜208 (原名:嵊科甜2008)

作物类别:甜玉米

选育单位:嵊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N-08×J-2

产量表现:2006年省甜玉米区试鲜穗平均亩产747.9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9.0%,达显著水平;2007年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49.6公斤,比对照增产12.5%,达极显著水平;两年鲜穗平均亩产798.8公斤,比对照增产10.8%。2008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887.7公斤,比对照增产15.8%。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采摘)88天,比对照超甜3号长1.5天。株高215.8厘米,穗位高79.6厘米,双穗率6.4%,空秆率1.6%,倒伏率14.2%,倒折率10.8%。果穗筒形,穗长20.0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2.9厘米,穗行数15.7行,行粒数34.0粒,鲜籽千粒重296.2克,单穗鲜重261.3克。籽粒黄色,排列整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9.34%。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3.6分,比对照高5.5分,甜度较高,柔嫩性较好。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大、小斑病,抗茎腐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植株较高易倒折,栽培上应控制密度,做好蹲苗、培土等防倒措施。

审定意见:该品种生育期较短,丰产性较好。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4

品种名称:浙糯玉4号(原名:浙甜糯6681)

作物类别糯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SM-1-1×4BNC

产量表现:2006年省糯玉米品种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37.0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8.9%,达极显著水平; 2007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946.5公斤,比对照增产27.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鲜穗平均亩产891.8公斤,比对照增产28.3%。2008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903.3公斤,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20.5%。

特征特性:该组合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摘)85.9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短1.3天。株高202.2厘米,穗位高81.9厘米,双穗率37.3%,空秆率1.3%,穗长18.8厘米,穗粗4.9厘米,果穗锥形,秃尖长1.7厘米,穗行数14.4行,行粒数34.5粒,鲜籽千粒重288.0克,出籽率64.0%,单穗鲜重233.0克。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糯甜籽粒比例3:1。经农业部稻米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直链淀粉2.6%。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3.7分,与对照苏玉糯1号相仿,鲜穗外观品质较好,口感糯中带甜,糯性好,皮较薄。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抗大、小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组合株型较紧凑,耐肥性较好,在高肥水条件下注意去除小穗,以提高成穗率和商品性。

审定意见:该组合丰产性好,品质较优,商品性好。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5

品种名称:美玉6号

作物类别:糯玉米

选育单位: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小白×920

产量表现:2006年省糯玉米区试鲜穗平均亩产720.3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0.9%,未达显著水平;2007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86.4公斤,比对照增产19.6%,达显著水平;两年鲜穗平均亩产803.4公斤,比对照增产15.3%。2008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759.9公斤,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1.4 %。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摘)88.4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长1.2天。株高217.7厘米,穗位高98.5厘米,双穗率31.5%,空秆率1.5%,穗长18.8厘米,穗粗4.3厘米,果穗锥形,秃尖长1.4厘米,穗行数16.3行,行粒数36.5粒,鲜籽千粒重242.0克,出籽率69.8%,单穗鲜重195.0克。鲜穗籽粒紫、黄、红、白色相间,排列整齐。经农业部稻米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直链淀粉含量2.8%,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3.6分,与对照苏玉糯1号相仿,鲜穗蒸煮品质风味好,皮较薄。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植株较高、穗位高,应适当控制种植密度,提高双穗成穗率,注意防倒。

审定意见:该品种丰产性较好,品质较优,商品性好。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6

品种名称:浙大糯玉2号(原名:浙大特糯2号)

作物类别:糯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13-715×N10-132

产量表现:2006年省糯玉米区试鲜穗平均亩产727.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2.0%,达显著水平;2007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782.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5.6%,未达显著水平;两年鲜穗平均亩产754.8公斤,比对照增产8.6%。2008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764.3公斤,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2.0 %。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摘)87.6 天,与对照苏玉糯1号相仿。株高199.7厘米,穗位高79.3厘米,双穗率19.5%,空秆率4.4%。果穗长锥型,穗长19.5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1.7厘米,穗行数14.4行,行粒数34.3粒,鲜籽千粒重268.3克,单穗鲜重209.2克。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直链淀粉含量2.9%。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4.5分,比对照高1.0分;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糯性、柔嫩性较好。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前期生长快,栽培上应施足基肥,宜小苗移栽,密度以亩栽3500株左右为宜,重施早施穗肥,防空秆。注意防治小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生长势旺,丰产性较好,品质较优,商品性较好。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7

品种名称:浙凤糯5号(原名:甜糯2005-1)

作物类别:糯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3SN-70×ZCN-203

产量表现:2006年省糯玉米区试鲜穗平均亩产725.0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1.7%,达显著水平;2007年省区试平均鲜穗亩产894.9公斤,比对照增产20.8%,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穗亩产810.0公斤,比对照增产16.5%。2008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775.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3.5%。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收)83.7 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短3.5天。该组合株高202.4厘米,穗位高69.6厘米,双穗率13.5%,空秆率0.5%。果穗锥型,籽粒白色,糯质粒与甜质粒比例为3:1,排列整齐,穗长17.3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0.9厘米,穗行数14.9行,行粒数31.5粒,鲜籽千粒重294克,出籽率69.8%,单穗鲜重209.4克。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直链淀粉含量3.0%。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4.8分,比对照苏玉糯1号高1.3分。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病虫性接种鉴定,中抗大、小斑病,高感茎腐病、玉米螟。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熟期较早,适期早播促早发,苗期预防茎腐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熟期较早,丰产性较好,商品性较好。适宜在全省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豆2008001

品种名称:浙鲜豆5号(原名:4603)

作物类别:菜用大豆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北引2/台湾75

产量表现:2005年省菜用大豆区试鲜荚平均亩产694.6公斤,比对照台湾75增产24.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省区试鲜荚平均亩产554.0公斤,比台湾75增产4.8%;2006年省生产试验鲜荚平均亩产523.0公斤,比对照台湾75增产12.0%。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播种至采鲜豆)85.0天,比台湾75短1.9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35.8厘米,株型收敛,主茎节数8.8个,有效分枝2.7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青荚淡绿色、直葫芦形。单株有效荚数26.3个,标准荚长4.9厘米,宽1.3厘米,每荚粒数1.9粒,百荚鲜重239.8克,百粒鲜重63.1克。口感鲜脆,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淀粉含量3.56%,可溶性总糖含量3.06%。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病毒接种抗性鉴定,大豆病毒病SC3病指5,为抗SC3病毒病,SC7病指61,为感SC7病毒病。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较耐肥抗倒,在栽培上可适当增施肥料,根据地力适当调节种植密度,视鼓粒饱满程度和荚色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较耐肥抗倒。适宜在全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

 

审定编号:浙审豆2008002

品种名称:太湖春早

作物类别:菜用大豆

选育单位: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S30-1/9080

产量表现:2006年省菜用大豆区试鲜荚平均亩产565.4公斤,比对照台湾75增产7.0%,未达显著水平;2007年区试鲜荚平均亩产691.5公斤,比对照增产10.9%,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荚亩产628.5公斤,比对照增产9.0%。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597.3公斤,比对照增产2.7%。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播种至采鲜豆)83.1天,比对照短7.6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35.3厘米,主茎节数8.7个,有效分枝3.0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鲜荚淡绿色,荚型弯镰形。单株有效荚数23.5个,荚长4.8厘米,宽1.3厘米,每荚粒数2.0粒,百荚鲜重233.7克,百粒鲜重61.0克。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淀粉含量4.64%,可溶性总糖含量2.90%。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病毒接种抗性鉴定,大豆病毒病SC3病指22,为中抗SC3病毒病;SC7病指56,感SC7病毒病。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矮秆抗倒,在栽培上可适当增肥增密,根据地力适当调节种植密度,视鼓粒饱满程度和荚色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采摘期较早,丰产性好,较抗倒耐密。适宜在全省作早春菜用大豆种植。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