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江苏 » 正文

2007年江苏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873
 

1、扬籼优26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1

二、来源与类型 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协青早A×扬恢26(R6547/R507)配组,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5.1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7.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9公斤,较对照增产10.5%。每亩有效穗17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5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株高11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5天左右,较对照迟熟5-6天。

株型松散,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穗颈瘟,感纹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4年检测,长宽比3.4,整精米率58.8%,垩白粒率15.0%,垩白度1.5%,胶稠度5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1.8-2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肥料运筹采用“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每亩茎蘖苗达够穗苗的80%时,及时分次搁田,后期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2、丰优293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农丰A/YR293”,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农丰A×YR293配组,于2003年育成。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盐城市种子公司申请审定。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26.6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3.6%,2004年增产不显著,2005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5公斤,较对照增产7.0%。每亩有效穗14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43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3天左右,较对照迟熟3-4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感穗颈瘟;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4年检测,长宽比3.3,整精米率64.4%,垩白粒率11.0%,垩白度1.6%,胶稠度81.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15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1.6-2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注意配合使用磷钾肥;氮肥以基面肥为主,移栽后5-7天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不宜多施氮肥,防止长势太旺,贪青迟熟。水浆管理上,栽后浅水促早发,中期够苗适度搁田,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浅水层,以后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3、新两优6380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两优6380”,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03S×D208配组,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2.4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16.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7公斤,较对照增产18.2%。每亩有效穗14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48粒左右,结实率84%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1天左右,较对照迟熟1-2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旺,株高较高,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抗纹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长宽比3.1,整精米率52.3%,垩白粒率25.0%,垩白度3.8%,胶稠度6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1.6-1.8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肥料运筹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控制中期氮肥施用,后期适量施用穗肥。水浆管理上,栽插后当田间茎蘖数达到够穗苗90%时,及时搁田;施肥水平高、早发的田块应适当提前搁田,并分次轻搁。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

 

4、连粳4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连粳20-417”,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连96-1(镇稻88/中粳3114)/武育粳3号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3.0公斤,较对照镇稻88减产0.9%,2005年减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不显著;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7公斤,较对照增产2.6%。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2粒左右,结实率89%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9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较对照早熟2-3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0.0%(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7.1%,垩白粒率20.0%,垩白度3.2%,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5-4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3.5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2.0-2.2万穴,基本苗7万左右,肥力低的田块可适量多栽。

3、科学肥水管理。本着“前重、中稳、后补”原则,一般每亩施纯氮25公斤左右,其中基肥60%、分蘖肥15%、穗粒肥25%。水浆管理上,要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不超过30万,成穗22-23万,收前7-10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5、武运粳21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5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武运2330”,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运9707/运9726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6.8公斤,较对照镇稻88减产0.1%,2005年增产不显著,2006年减产不显著;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5公斤,较对照增产3.7%。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6粒左右,结实率89%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9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1天左右,较对照早熟3-4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9.5%(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7.2%,垩白粒率16.0%,垩白度2.4%,胶稠度71.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2万穴左右,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7-18公斤,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中期适时适度分次搁田保稳长,后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保活熟。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6、华粳6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6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华粳20316”,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镇稻88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5.0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6.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2公斤,较对照增产9.3%。每亩有效穗23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8粒左右,结实率91%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株高98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较对照迟熟1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8.4%(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71.3%,垩白粒率19.0%,垩白度3.0%,胶稠度8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7%,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5-4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2.0-2.2万穴,基本苗6-7万,最高茎蘖数控制在28-30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7.5-20公斤,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上,前期要做到浅水插秧、薄水分蘖;中期湿润灌溉、强杆壮根,当全田总茎蘖数达预定穗数苗的80%时排水搁田;后期干湿交替、预防倒伏。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7、盐粳9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7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粳9967”,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杨粳319//武育粳3号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4.1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1.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0公斤,较对照增产7.1%。每亩有效穗22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13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4天左右,较对照迟熟1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4.9%(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6.0%,垩白粒率48.0%,垩白度5.0%,胶稠度7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6%,米质较优。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25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3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2.5-3.0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返青肥栽插后5天施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栽秧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栽后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5-26万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2万左右,收获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8、淮稻10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8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9836”,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984180/武运粳8号杂交,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1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3.0%,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8公斤,较对照增产12.1%。每亩有效穗24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1粒左右,结实率91%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98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较对照迟熟2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9%(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2.2%,垩白粒率30.0%,垩白度3.0%,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3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2万穴左右,基本苗保证在7万左右。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返青肥栽插后5天施入,穗肥以保花肥为主,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寸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当亩总茎蘖数达23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2万左右。成熟前5-7天断水,以利养根保叶,增粒增重。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9、南粳44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9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宁4009”,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南粳38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8.1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0.1%,2005年减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显著;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增产7.1%。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8天左右,较对照早熟1-2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9.5%(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62.0%,垩白粒率28.0%,垩白度2.2%,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6-1.8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氮、磷、钾搭配使用,比例为1:0.3:0.6。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好。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10、镇稻10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10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镇629”,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99/镇稻540杂交,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8.8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3.4%,2004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05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4.6公斤,较对照增产5.4%。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3粒左右,结实率92%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株高10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1天左右,较对照迟熟1-2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4-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76.6%(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4年检测,整精米率64.2%,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0%,胶稠度7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于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3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6-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做到“前促、中控、后补”,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水浆管理上,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够苗后及时排水搁田,分次轻搁,后期湿润养老,确保秆青籽黄。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11、嘉33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1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嘉04-33”,属中熟晚粳稻品种,由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以嘉991/单测56杂交,于2001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0.8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4.1%,2005年增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0公斤,较对照增产5.1%。每亩有效穗17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38粒左右,结实率93%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2天左右,较对照迟熟2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86.3%(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66.4%,垩白粒率29.0%,垩白度3.7%,胶稠度7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9%,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8-10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搭配施用磷、钾肥,肥料运筹掌握“前促、中稳、后补”原则,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4,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水浆管理上,移栽后深水护苗2-3天,浅水发棵,够苗后适时搁田,中后期干湿交替,促根、壮蘖,切忌断水过早,防止青枯早衰。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12、常优4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1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常优03-7”,属杂交晚粳稻品种,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7号A×CR-25配组,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2.2公斤,2005年较对照86优8号增产8.4%,2006年较对照苏优22增产6.2%,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2.2公斤,较对照86优8号增产9.2%。每亩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56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11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3天左右,较对照86优8号迟熟5-6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穗颈瘟,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69.5%(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25.0%,垩白度1.5%,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12.5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2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4-1.5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1.5-1.8万穴,每亩基本苗4-5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为1:0.5:0.5,掌握“前促、中稳、后补”原则。水浆管理上,看苗适时搁田,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保持田间湿润,收获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13、苏粳优3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1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V优008”,属杂交晚粳稻品种,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703A×湘晴配组,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8.8公斤,较对照86优8号增产5.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5公斤,较对照增产11.4%。每亩有效穗17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112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4天左右,较对照迟熟6-7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4-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66.0%(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4年检测,整精米率73.5%,垩白粒率7.0%,垩白度0.4%,胶稠度8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15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25公斤,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5-2.0万穴,基本苗5-6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6-18公斤,配合使用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为1:0.5:0.5,肥料运筹应“重前、稳中、控后”。水浆管理上,应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后及时、多次轻搁,高峰苗控制在每亩22万左右,抽穗后湿润灌溉,后期不宜过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14、9703A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14

二、来源与类型 属Bt型早熟晚粳不育系,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BT型粳稻不育系寒丰A为母本,以引进的武进农科所选育的粳稻新品系“9703”为父本,进行回交转育,于2002年育成。

三、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总叶数17-18张,伸长节间5-6个,株高90-95厘米,穗长16.5厘米,穗型较大,每穗总颖花数145朵左右,着粒适中,生长繁茂,抗倒性强。保持系千粒重27.5克左右。

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99.9%以上,花粉败育类型以染败为主。

开花习性好,花时较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10:30左右始花,12:00盛花,1:30左右终花,阴天会推迟,开颖角度平均40度,开闭颖历时适中。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