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河南 » 正文

2008年河南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0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710
 

1、品种名称郑稻19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粳6号×郑90-36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常规粳稻,全生育期161天。株高97.8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剑叶较短,叶鞘绿色;亩有效穗数为22万;穗长16.3cm,着粒密,粒型卵圆,较易脱粒,每穗总粒数131粒,结实率83%,千粒重24g;后期落黄好。

抗性鉴定:2007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代表小种ZA5、ZE3、ZF1、ZG1表现为免疫,对ZB13、ZC5、ZD5表现为感;对水稻穗颈瘟表现为中抗;对白叶枯病致病型菌株浙173、PX079表现为抗,对JS-49-6表现为中抗,对KS-6-6表现为中感;对纹枯病表现为抗(R)。据2005-2007年在多点试种田间调查表明,对近年来在黄淮稻区大面积发生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抗性强。

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品质分析:糙米率81.7/85.6%,精米率71.5/74.7%,整精米率57.7/66.1%,垩白粒率60/28%,垩白度4.2/2.0%,直链淀粉含量16.1/15.8%,透明度2/2级,胶稠度82/82mm,粒长5.0mm。2007年米质达部颁优质稻米3级标准。

产量表现:2005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60.2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4.7%;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77.6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8.2%。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28.8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4.3%。

适宜地区:我省沿黄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沿黄稻区4月底至5月初播种,南部稻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播种。育秧播种量30kg/亩左右,秧龄30-40天,稀播培育壮秧。

2、栽插方式: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规格30cm× 13.3cm,每穴2-4苗;高肥力田块行距可增大至33cm ×13.3cm,每穴3苗左右,做到浅插、匀栽。

3、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科学灌水,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其它水稻病害。

2、品种名称:方欣4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2

选育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武育粳3号×白香粳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香粳稻,全生育期159天。株高95cm,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杆坚韧,抗倒能力较强;穗长15 cm,每穗总粒数119.1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4.4g。具香味,口感食味佳。

抗性鉴定:2007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种ZB13、2A5、2C 5、ZE3、ZF1、ZG1、ZD5表现为免疫,对穗颈瘟表现高抗;对白叶枯菌株PX079、JS-49-6表现中抗,对浙173表现为中感,对KS-6-6表现为抗病,对纹枯病表现为抗。

品质分析:2006、2007年两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品质分析检测:糙米率82.3/85.3%,整精米率69.8/68.5%,垩白粒率36/23%,垩白度3.6/2.3%,直链淀粉15.6/15.7%,胶稠度86/72mm,粒长5.2mm。米质达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

产量表现:200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37.1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0.6%;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02.5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7%。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499.9kg,比对照豫粳6号减产1.3%。

适宜地区:我省沿黄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5月上旬播种,浸种消毒;秧龄应控制在30-40天,稀播培育带蘖壮秧;高产栽培田亩用种量30kg左右。

2、栽插方式:适当密植,栽插规格为30 cm×10cm,每穴3-4苗,每亩基本苗8-10万。

3、田间管理:每亩秧田用尿素3-4kg,移栽前4-5天追尿素2-3kg起身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采取“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深水抽穗、灌浆前中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灌浆后期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溉方法。

3、品种名称徐稻7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3

选育单位:徐州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98552×镇稻88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常规粳稻,全生育期160天。株高101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剑叶上举,叶鞘绿色,分蘖力较强,一般亩成穗数22万;穗长16.6cm,着粒较密,落粒性中等;每穗总粒数134.6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4.9g;成熟落黄好。

抗性鉴定: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007年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代表小种ZA5、ZF1、ZD5、ZE3、ZG1表现为免疫,对ZB13表现中抗,对ZC5表现为高感;对水稻穗颈瘟表现为高感;对白叶枯病菌PX079表现为抗,对JS-49-6表现为中抗,对浙173、KS-6-6表现为中感;对纹枯病表现为抗。据2005-2007年在多点试验田间调查表明,对近年来在黄淮稻区有大面积发生趋势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抗性强。

品质分析: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品质分析:糙米率83.3%,整精米率69.7%,垩白粒率15%,垩白度0.9%,直链淀粉15.6%,胶稠度80mm,粒长5.3mm,米质达部颁2级优质稻谷标准。

产量表现:200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66.0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6.0%;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36.3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8.6%。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35.2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5.6%。

适宜地区:我省沿黄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沿黄稻区4月底至5月初播种,南部稻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播种。育秧亩播种量30kg左右,秧龄35-40天,稀播培育壮秧。

2、栽插方式: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规格23cm× 13.3cm,每穴2-4苗;高肥力田块行距可增大至25cm ×13.3cm,每穴3苗左右,做到浅插、匀栽。

3、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够苗适当晾晒,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其它水稻病害。

4、品种名称:Ⅱ优293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4

品种来源:Ⅱ-32A ×YR293

选育单位: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9天左右。芽鞘紫色,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株高117cm,主茎叶数19叶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一般,茎秆粗壮,抗倒伏;长穗、穗下垂,颖尖紫色,基本无芒,亩有效穗16.1万,每穗粒数165.9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8g。

抗性鉴定: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007年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代表小种ZA5、ZC5ZF1、ZD5、ZE3、ZG1表现为免疫,对ZB13表现抗;对水稻穗颈瘟表现为感病;对白叶枯病菌PX079、JS-49-6、浙173、KS-6-6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为抗。

品质分析:2007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品质检测:出糙率70.1%,精米率64%,整精米率55.5%,垩白粒率52%,垩白度7.8%,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20.5%,粒长6.2mm,长宽比2.4。

产量表现:2005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40.0kg,比对照Ⅱ优838减产0.3%;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71.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2%。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78.3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4%。

适宜地区:我省南部籼稻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播期为5月5日前后,每亩大田需种量为1.0kg,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均可,秧田亩播种量控制在15kg以内。

2、栽插方式:移栽秧龄以30-35天为宜,栽插亩密度为1.8-2.0万穴,每穴栽1-2苗。

3、田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层,后期忌断水过早;有轻度两段灌浆现象,应在95%成熟时收割为宜。                         

5、品种名称:中莲优950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5

选育单位:江苏中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莲1A×中莲恢950

特征特性: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6天。分蘖力强,长势繁茂,叶色深绿,叶片挺直,株高121.6cm,穗大粒多,亩有效穗17.1万,每穗总粒数188.5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6.3g。后期转色好,成熟灌浆快,成熟一致。

抗性鉴定:2007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代表小种ZA5、ZC5ZF1、ZD5、ZE3、ZG1 、ZB13表现为免疫;对水稻穗颈瘟表现为中抗;对白叶枯病菌PX079、JS-49-6、浙173、KS-6-6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为抗。

品质分析:2007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品质检测:出糙率75.0%、精米率64%、整精米率57.0%、垩白粒率30%、垩白度5.0%、胶稠度50mm、直链淀粉20.8%、粒长6.9mm、长宽比3.1、透明度2级,米质达部颁优质米标准。

产量表现:200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84.3 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0.8%;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57.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67.9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

适宜地区:我省南部籼稻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大田亩用种量1kg;播期一般比当地早播种5-7天,秧龄弹性大,一般水育秧30-45天、旱育秧30-50天。                                                               

2、栽插方式:移栽亩密度1.3-1.5万、每穴1-2苗。

3、田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0-13kg,可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一般不使用穗肥,注重磷钾肥与氮肥的配合使用;合理灌溉,烤田宜早不宜迟、宜重不宜轻,一般亩茎蘖数达18万时放水烤田,最高亩茎蘖数控制在26万以内为宜。

6、品种名称:裕香一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6

品种来源:1362A(宜香1A) ×裕恢99E-4

选育单位:四川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罗山县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中籼中熟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46天。幼苗叶鞘紫色,分蘖力强,株高120cm,茎秆中粗,抗倒性一般,穗型大而长,穗长27.4cm,亩有效穗18.1万,穗粒数166.6粒,结实率86%,千粒重31g。后期落色好。

抗性鉴定:2007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代表小种ZA5、ZC5ZF1、ZD5、ZE3、ZG1 、ZB13表现为免疫;对水稻穗颈瘟表现高抗;对白叶枯病菌PX079、JS-49-6、浙173、KS-6-6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为抗。

品质分析:2007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品质检测:出糙率72.7%、精米率60.2%、整精米率28.6%、垩白粒率48%、垩白度4.8%、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0.9%、粒长7.3mm、长宽比3.3、透明度3级。

产量表现:2005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43.0 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0.2%;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38.7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1%。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84.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6%。

适宜地区:我省南部籼稻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4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量7.5-10kg,大田亩用种量1kg左右;最佳移栽秧龄35天左右,移栽时每株秧苗5-6个分蘖。

2、栽插方式:本田栽插行株距20.0cm×23.0cm,亩栽1.4-1.5万穴,基本苗每亩8-10万亩。

3、田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钾配方施用;水田管理做到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灌浆期干湿交替到成熟。

7、品种名称福丰188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7

选育单位:四川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福eA7×仙恢6981 

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5天。株高118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剑叶上举,长势繁茂;穗层整齐,亩成穗数16-18万;穗长26.7cm,着粒较密,易脱粒;穗总粒数158.5,结实率85.0%,千粒重28-29g;成熟落黄好。

抗性鉴定:2007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代表小种ZA5、ZC5ZF1、ZD5、ZE3、ZG1 、ZB13表现为免疫;对水稻穗颈瘟表现高感;对白叶枯病菌PX079、JS-49-6表现为中抗,KS-6-6表现为中感,对浙173表现感,对纹枯病表现为抗。

品质分析:2007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品质检测:出糙率73.9%、精米率63.5%、整精米率50.4%、垩白粒率73%、垩白度14.6%、胶稠度50mm、直链淀粉22%、粒长6.9mm、长宽比3.0、透明度2级。

产量表现:200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76 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1%;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63.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9%。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80.0kg,比对照II优838增产7.8%。

适宜地区:我省南部籼稻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在豫南稻区4月中下旬播种,作一季中稻栽培,

2、栽插方式:本田栽插行株距20.0cm×23.0cm,亩栽1.4-1.5万穴,培育多蘖壮秧,秧龄不超过35天,基本苗每亩8-10万亩。

3、田间管理: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0kg左右,上等肥力亩施纯氮8kg左右,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严格控制中期用氮,中后期看田看苗适量适时补施穗、粒肥。水田管理做到深水栽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

8、品种名称D优177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8008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金禾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D62A×成恢177

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株高115cm,株型适中,茎秆中粗弹性好,抗倒伏,长势繁茂,分蘖力强,叶片窄,剑叶上举,穗层整齐;亩有效穗17.6万,穗长26.5cm,穗总粒数173.8,结实率82.8%,千粒重26.8g。后期成熟落黄好,易脱粒。

抗性鉴定:2007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代表小种ZA5、ZC5ZF1、ZD5、ZE3、ZG1 、ZB13表现为免疫;对水稻穗颈瘟表现中抗;对白叶枯病菌PX079、JS-49-6表现为中抗,对浙173表现中感,KS-6-6表现为感,对纹枯病表现为抗。

品质分析:2007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品质检测:出糙率70.5%、精米率63.2%、整精米率59.0%、垩白粒率78%、垩白度14.6%、胶稠度50mm、直链淀粉21%、粒长7.0mm、长宽比3.0、透明度2级。

产量表现:2005年省区试,平均亩产稻谷551.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9%;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稻谷550.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3%。 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61.6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4%。

适宜地区:我省南部籼稻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采用两段育秧或湿润育秧,或旱育秧,要求每亩秧地播种量10-15kg,每亩用种量1kg左右。

2、栽插方式:秧龄以30天-35天为宜,原则上不超过35天。每亩栽1.5万穴以上;栽培规格为(16.0-20.0cm)×(23-26cm),大苗单株插,小苗双株插,每亩基本苗为8万以上。

3、田间管理:秧苗二叶一心期轻施断奶肥,每亩秧地用尿素2-3kg;移栽前3-5天每亩秧地追尿素4-5kg作送嫁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忌施氮肥;水田管理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亩12-15万苗时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养老稻,不宜断水过早。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