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正文

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二次审定会初审通过品种和拟引种品种公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31  来源:安徽种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1114
 
关于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二次审定会初审
通过品种和拟引种品种的公示
现将第五届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稻、小麦、玉米、油菜品种和拟同意引种品种予以公示。初审意见、各试点试验数据、汇总结果等详见安徽农业信息网(www.ahny.gov.cn)和安徽种业信息网(www.ahseed.com),公示期为15天(自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1月14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包括异议内容、异议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异议单位书面说明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通过顺丰快递或EMS邮寄。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范荣喜,邮编:230051,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庐州大道18号,电话:0551-63436842,传真:0551-63436866。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12月29日
附件1: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二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简介
附件2:2015年安徽省拟同意引种品种简介
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二次审定会议
初审通过品种简介
 
(一)稻品种
1、安两优166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申请人:安徽金山都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金山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81S(来源于广占63S/X07S)×AN166(来源于明恢86/9311//明恢86/3/明恢86)
主要特征特性:叶鞘基部绿色,叶片深绿色。茎秆基部包茎节,茎秆节绿色,节间黄色,稃尖和柱头无色,主茎叶片数17-18叶。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0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199粒、结实率84%、千粒重26克。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50),抗稻曲病(病指3.33),感纹枯病(病指48.32),感白叶枯病(病指47.97);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00),抗稻曲病(病指2.7),感纹枯病(病指58.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6.0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6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08.33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0.43%;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17.1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35%(极显著)。
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1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9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2、育秧:稀播、匀播,每亩秧田播种量为10-15千克,秧龄35天以内,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左右。3、栽播方式: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5×8寸,每亩栽足1.5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每亩基本苗6万以上;中等肥力田,适当增加密度。4、肥水管理:氮肥施用量为14千克纯氮/亩,磷肥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追肥各半。总用量的60%做基面肥,移栽活棵后追尿素5-8千克/亩作促分蘖。该品种有轻度的两段灌浆现象,后期需肥量较大,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3千克尿素和5千克钾肥做穗粒肥。齐穗后喷施叶面肥。5、病虫防治:根据当地病虫情报,及时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2、两优831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申请人: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308S(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831(来源于9019/镇恢084)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4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183粒、结实率83%、千粒重29克。全生育期13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晚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7.00),中抗稻曲病(病指4.48),感纹枯病(病指53.88),抗白叶枯病(病指24.71);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6.00),抗稻曲病(病指3.1),感纹枯病(病指54.00),感白叶枯病(病指46.0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2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3.63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2.17%;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16.6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6%(极显著)。
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05.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44%。
栽培技术要点:1、亩播量10-15千克,秧龄30-35天,两叶一心期亩施4-5千克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5千克尿素作平衡肥。2、栽插:大田栽插密度4×7或4×8寸,每穴1-2粒种子苗。3、大田亩施纯氮15千克。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亩茎蘖苗数达18万时烤田,做到早够早烤田,且以轻烤为主,分次烤。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适时防治病虫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3、两优5916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申请人:安徽国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人:安徽国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V115S(来源于广占63S/金23B)×R5916(来源于盐稻4号/镇恢084//W144)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3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191粒、结实率85%、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75),中抗稻曲病(病指4.05),感纹枯病(病指51.46),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4.15);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1.5),感纹枯病(病指51.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0.0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2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1.5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1.20%;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08.1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84%(极显著)。
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20.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0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适宜5月上旬播种。2.播量:秧田播种量10-15千克/亩、大田用种量0.75-1.0千克/亩。3.施肥:氮肥施用总量14-18千克纯氮/亩,磷肥40-50千克,钾肥15千克;总用量的60%做基面肥。移栽活棵后每亩追5-8千克尿素促分蘖。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3-5千克尿素作穗粒肥。4、病虫害防治: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4.两优585
品种(生态)类型: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申请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豪S(来源于Y58S/525-12-56(粳730/抗520//H262/多系1号))×R585(来源于R125-8-85(先恢207/R402)/H850-2-5(成恢210/R252))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96厘米、亩有效穗21万、每穗总粒数123粒、结实率89%、千粒重26克。抗低温冷害1级(空秕率11.4%)。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协忧92)早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感稻曲病(病指7.82),高感纹枯病(病指65.34),感白叶枯病(病指45.82);2013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50),高抗稻曲病(病指0.5),高感纹枯病(病指83.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3.00);2014年中抗稻曲病(病指5.2)。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2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578.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96%(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98.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91%(极显著)。
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32.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61%。
栽培技术要点:1、作双季晚稻6月20日前后播种,亩用种量1.2-1.5kg。2、适宜秧龄期20-26天,5.5-6.0叶期移栽,栽插规格20×23.3cm, 每穴2粒谷秧,每亩插足9-10万基本苗。3、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促苗攻蘖,中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4、科学管水和及时病虫害综合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二)玉米品种
1、庐玉9104
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
申请人: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人: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HA0213(来源于齐319/郑58bc1)×皖自9116(来源于(黄C×L×9801)F4×昌7-2bc1)
主要特征特性: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到匙状,幼苗叶鞘色淡紫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20片,上位叶片稍宽,叶色浓绿;雄穗分枝中等,花药色桔黄色,花丝色淡紫色,果穗型筒型,穗轴白色,籽粒半硬粒型,黄色。
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6厘米、穗位92.4厘米、穗长16.9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16.2 行、行粒数32.1粒、出籽率87.6%、千粒重357.5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8%)。全生育期10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弘大8号)晚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4),抗茎腐病(发病率10%);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1),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
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26%,粗脂肪(干基)3.54%,粗淀粉(干基)75.98%。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38.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33%(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02.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21%(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53.8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5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一般每亩4000株,重施基肥,注重大喇叭口期追肥和防治玉米螟,后期注意防旱排涝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确保充分成熟收获。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2、庐玉9105
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
申请人: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人: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HA0213(来源于齐319/郑58bc1)×皖自8108(来源于(黄C×Lx9801)F4×昌7-2bc1)
主要特征特性: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到匙状,幼苗叶鞘色淡紫色,株型半紧凑,总叶片数20片,上位叶中等,叶色淡绿;雄穗分枝中等,花药色桔黄色,花丝色淡紫色,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
2012年、2013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0.5厘米、穗位92厘米、穗长15.6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15.5行、行粒数30.7粒、出籽率89.1%、千粒重352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8%)。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9),抗茎腐病(发病率10%);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60),中抗茎腐病(发病率30%)。
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66%,粗脂肪(干基)3.13%,粗淀粉(干基)76.08%。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35.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66%(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75.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71%(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10.1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28%。
栽培技术要点:密度一般每亩4500株,重施基肥,注重大喇叭口期追肥和防治玉米螟,后期注意防旱排涝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确保充分成熟收获。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3、AN1110
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育种人:安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CB12(来源于P138/齐319二环系)×CBP4(来源于郑单958自交选系)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为19-21片,株型半紧凑,叶片分布稀疏,果穗以上叶片着生较密。雄穗分枝中,花药黄色,花丝淡红色,籽粒半马齿型,纯黄色,穗轴白色。
2012年、2013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34厘米、穗位107.6厘米、穗长16.8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14.6行、行粒数30.6粒、出籽率86.9%、千粒重360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2%)。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50),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6),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0%)。
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63%,粗脂肪(干基)3.94%,粗淀粉(干基)74.88%。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44.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49%(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38.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35%(极显著)。
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72.4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66%。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至6月底均可播种,播种密度4500株左右,合理施肥,一般亩施复合肥50kg左右、尿素30kg左右,分两次施肥,夏季栽培遇涝及时追施氮肥,苗期喷施有机磷农药防治地老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1-2kg撒于心叶或喷施有机磷农药防治玉米螟。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4、赵益814
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
申请人:赵县玉米研究所
育种人:赵县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ZH15(来源于先玉335的二环系F1,连续6代自交选育)×ZH126(来源于郑58×浚9058)
主要特征特性:穗位以上节间长,叶片稀疏,雄穗分枝6-8个,花药红色,花丝红色。株型紧凑,叶片较宽,叶色淡。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白色。
2012年、2013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2厘米、穗位88.1厘米、穗长18.7厘米、穗粗4.4厘米、秃顶0.8厘米、穗行数14.6行、行粒数33.2粒、出籽率86.5%、千粒重330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1%)。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6),感茎腐病(发病率3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高感纹枯病(病指84),高感茎腐病(发病率45%);2014年中抗纹枯病(病指40)。
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80%,粗脂肪(干基)3.36%,粗淀粉(干基)75.35%。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34.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42%(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67.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90%(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75.6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09%。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在黄淮海夏播区适宜每亩4500株,播前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播后趁墒及时封地面防草,拔节期亩追尿素25-30公斤,追肥后应及时浇水,抽雄前后避免干旱,并在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三)、小麦品种
1、龙科1109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申请人: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皖麦50/矮抗58(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匍匐,越冬期抗寒性较好,分蘖能力强,成穗率中等。株型半松散,茎干弹性较好,较抗倒伏,茎干蜡粉重,旗叶斜举熟相好。长芒、白壳、白粒,纺锤型穗,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籽粒有一定黑胚。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2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3厘米。亩穗数为39万、穗粒数33粒、千粒重46克。全生育期22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麦52)长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2)、中感纹枯病(病指40);2014年中抗白粉病(3级),抗赤霉病(严重度2.0),中感纹枯病(病指3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6克/升,粗蛋白(干基)13.94%,湿面筋29.0%,面团稳定时间5.5分钟,吸水率50.4%,硬度指数47.7;2014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3克/升,粗蛋白(干基)13.66%,湿面筋29.5%,面团稳定时间1.8分钟,吸水率58.5%,硬度指数63.2。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89.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5%(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2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31%(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04.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81%。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为10月8-25日,基本苗为16万/亩,应施足底肥,足墒播种。2.施肥量。中上等施肥量,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16-18公斤,K2O为6公斤,P2O5为10公斤。P、K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氮肥50-60%作基肥,40-50%作拔节孕穗肥。3.田间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田间排水防渍害;返青拔节期注意防治纹枯病,花期注意防治赤霉病。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淮北地区。
 
2、青农3号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申请人: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人: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
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青丰1号(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烟农15(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越冬期抗寒性较好,分蘖成穗率高。春季起身略晚,两极分化稍慢。株型略松散,抗倒伏能力一般,熟相好。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形,籽粒半角质。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1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矮2厘米。亩穗数为42万、穗粒数35粒、千粒重42克。全生育期226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皖麦52)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中感纹枯病(病指35);2014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3),中感纹枯病(病指3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5克/升,粗蛋白(干基)12.58%,湿面筋26.7%,面团稳定时间2.5分钟,吸水率58.3%,硬度指数69.2;2014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6克/升,粗蛋白(干基)12.42%,湿面筋27.1%,面团稳定时间5.1分钟,吸水率59.6%,硬度指数64.1。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02.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4%(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2.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31%(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23.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为10月8-25日,基本苗为16万/亩,应施足底肥,足墒播种。2.施肥量。中上等施肥量,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16-18公斤,K2O为6公斤,P2O5为10公斤。P、K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氮肥50-60%作基肥,40-50%作拔节孕穗肥。3.田间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田间排水防渍害;返青拔节期注意防治纹枯病,花期注意防治赤霉病。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淮北地区。
3、涡麦11号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申请人: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人: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莱州953(山东莱州市农科所)/AK58//AK58(河南新乡百泉农专)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中等,越冬期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株型半紧凑,弹性较好,蜡粉中等,旗叶斜举,较抗倒伏。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到角质,饱满度较好。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6厘米左右,与对照品种相当。亩穗数为41万、穗粒数32粒、千粒重46克。全生育期226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皖麦52)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1)、中感纹枯病(病指37);2014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4),中感纹枯病(病指3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6克/升,粗蛋白(干基)14.43%,湿面筋32.0%,面团稳定时间9.3分钟,吸水率59.1%,硬度指数67.0;2014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04克/升,粗蛋白(干基)14.78%,湿面筋31.6%,面团稳定时间6.3分钟,吸水率62.2%,硬度指数65.7。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83.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96.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36%(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24.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13%。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5-25日,基本苗12-14万/亩,平衡施肥,氮肥后移(拔节中后期追肥),后期搞好病、虫害防治。适宜沿淮淮北地区高产种植。注意:旋耕后耙实或镇压,土壤达到上虚下实。播种深度3-4厘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淮北地区。
4、华成859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申请人:宿州市种子公司
育种人:宿州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丰华8829(公司自育品种)/T59((淮麦18/皖麦46)F3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宽、葱绿色、挺直,越冬期抗寒性好,拔节前生长发育缓慢,拔节后生长发育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型半紧凑,旗叶斜挺,略有干尖,茎干弹性好,较抗倒伏。穗纺锤型,上部虚尖,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到角质,籽粒饱满,商品性好。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9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8厘米。亩穗数为40万、穗粒数30粒、千粒重48克。全生育期226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皖麦52)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8)、感纹枯病(病指45);2014年中抗白粉病(3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0),感纹枯病(病指5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0克/升,粗蛋白(干基)15.29%,湿面筋33.5%,面团稳定时间5.3分钟,吸水率61.4%,硬度指数68.8;2014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8克/升,粗蛋白(干基)15.24%,湿面筋35.6%,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吸水率64.6%,硬度指数65.4。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82.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1%(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5.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0%(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06.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49%。
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基肥。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1-13kg,其中70%底肥,30%拔节期追肥,五氧化二磷8kg,氯化钾或硫酸钾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2.播期播量。淮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8日至11月20日,每亩基本苗12-18万,实行机播,行距20-25cm,播深3-5cm。3.灌足越冬水。12月20日到翌年2月底前灌足越冬水,即可保障安全越冬又可预防春霜冻害和中后期干旱。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主要是在孕穗至抽穗期间用粉锈宁和多菌灵合剂防治叶锈和赤霉病。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淮北地区。
5、乐麦L598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申请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豫麦70-36(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豫麦49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淡绿,越冬期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株型半松散,抗倒力较好,旗叶平展后期下垂,熟相一般。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8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5厘米。亩穗数为43万、穗粒数31粒、千粒重47克。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麦52)早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高感白粉病(7级),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2),感纹枯病(病指49);2014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8),中感纹枯病(病指3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0克/升,粗蛋白(干基)13.84%,湿面筋30.2%,面团稳定时间10.2分钟,吸水率54.6%,硬度指数65.1;2014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8克/升,粗蛋白(干基)12.32%,湿面筋26.6%,面团稳定时间4.6分钟,吸水率55.7%,硬度指数63.6。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89.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7%(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0.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05%(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29.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37%。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播量:适宜播期10月5-20日,最适播期10月8-15日,亩播量7-8kg左右,晚播时可适当增加播量。2.田间管理:一般亩施有机肥3-5方,纯氮15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8公斤。有机肥和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60%底施、40%氮肥拔节期追施。做到足墒下种,均匀播种。对于群体较大、肥力较高的地块,起身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化控,防止倒伏。3.小麦拔节前注意防治纹枯病,孕穗后适时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等。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淮北地区。
6、皖农09157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山241(山东泰安农科所选育)×西农1718(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越冬期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略晚,两级分化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型半松散,茎杆蜡质轻,抗倒性较好,落黄较好。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0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5厘米。亩穗数为45万、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克。全生育期22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麦52)少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0),中感纹枯病(病指39);2014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2)、中感纹枯病(病指34)。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1克/升,粗蛋白(干基)14.11%,湿面筋31.2%,面团稳定时间23.3分钟,吸水率59.2%,硬度指数68.6;2014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4克/升,粗蛋白(干基)13.73%,湿面筋30.5%,面团稳定时间9.1分钟,吸水率59.3%,硬度指数66.1。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88.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9%(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81.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5%(不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32.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16%。
栽培技术要点:播期10月5日-10月20日,亩基本苗15-18万。其它措施按区试和各地大面积生产。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淮北地区。
7、L128
品种(生态)类型:春性
申请人:滁州学院
滁州市南焦区禾盛农科所
育种人:滁州学院
品种来源:5E007(来源于宁麦13/绵311)/宁麦9号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宽浓绿,株型较松散,蜡质较重,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抗倒性偏弱。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较饱满,粉质。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4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7厘米。亩穗数为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43克。全生育期21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扬麦158)晚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6),感纹枯病(病指44);2014年中抗白粉病(3级),抗赤霉病(严重度2.0),感纹枯病(病指5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0克/升,粗蛋白(干基)13.17%,湿面筋28.0%,面团稳定时间5.6分钟,吸水率55.2%,硬度指数53.2;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2克/升,粗蛋白(干基)12.24%,湿面筋26.5%,面团稳定时间3.1分钟,吸水率53.2%,硬度指数51.8。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57.5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14%(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53.8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37%(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21.9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0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10月25至11月5日。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2-15万左右,迟播适当加大到20万左右。3.科学施肥:施足基肥,追施苗肥补施拔节孕穗肥,前重后轻。4.加强管理:苗期要控制杂草,春天要注意虫害的发生,及时做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工作。5.注意事项:沿淮地区注意防止冻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沿淮地区注意防止冻害。
8、TQ1101
品种(生态)类型:春性
申请人:安徽天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天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158/镇9759(镇江农科所选育的中间材料)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宽绿,株型较松散,叶略披散,蜡质重。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抗倒性偏弱。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较饱满,硬质。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93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高2厘米。亩穗数为34万、穗粒数38粒、千粒重43克。全生育期213天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2年高感白粉病(7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4),感纹枯病(病指45);2013年中抗白粉病(3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3),中感纹枯病(病指3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4克/升,粗蛋白(干基)14.51%,湿面筋31.0%,面团稳定时间3.8分钟,吸水率62.2%,硬度指数71.0;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8克/升,粗蛋白(干基)12.40%,湿面筋26.3%,面团稳定时间2.4分钟,吸水率61.5%,硬度指数67.6。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65.2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31%(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55.7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12%(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15.6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2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播量: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迟播适当增加播量。3.施肥:高产田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基苗肥占60-70%, 拔节孕穗肥占30-40%。并根据施肥要求配以足量的磷、钾肥。4.灌水: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5.除草:及时化学除草。6.防治病虫害:适时做好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以及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7.其他特殊措施:成熟时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8.注意事项:播前注意晾晒、沿淮地区注意防止冻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沿淮地区注意防止冻害。
 
9、豪麦13
品种(生态)类型:春性
申请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158/扬麦11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宽淡绿,株型较松散,旗叶下弯,茎秆有蜡质、弹性好,较抗倒伏。分蘖力、成穗率中等。长方形穗,白壳,长芒,红粒,籽粒饱满,粉质。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2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9厘米。亩穗数为34万、穗粒数38粒、千粒重40克。全生育期21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扬麦158)晚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2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感纹枯病(病指50);2013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7),感纹枯病(病指58)。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2克/升,粗蛋白(干基)13.50%,湿面筋29.2%,面团稳定时间3.3分钟,吸水率53.6%,硬度指数45.2;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0克/升,粗蛋白(干基)12.09%,湿面筋26.3%,面团稳定时间2.9分钟,吸水率26.3%,硬度指数48.1。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65.1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28%(显著);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31.3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01%(不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11.8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3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10月下旬到11月初。适期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4-16万左右;迟播或缺肥田,基本苗相应增加。2.科学运筹肥水,协调群体生长。在中等肥力以上田种植,亩产400kg以上一般亩需纯N14-16kg,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3.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秋播后苗期及早春拔节孕穗前搞好化学除草,以控制杂草的滋生和危害;根据病虫预报,合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重点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兼治蚜虫。4.沿淮地区注意防止冻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沿淮地区注意防止冻害。
10、皖科06725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申请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皖麦19/徐麦25)//皖麦44)/宿043(宿州市农科所)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葡萄,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型较紧凑,抗倒伏能力偏弱,旗叶短、宽、挺,穗长方形,穗长10-12厘米,每穗18-22个小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长卵形,半角质。2009-2010、2010-2011两年区域试验表明,全生育期229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皖麦50)相当。株高79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矮4厘米左右。亩穗数为41万左右,穗粒数34粒左右,千粒重42克左右。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0年中感白粉病(6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5)、感纹枯病(病指54.0);2011年高感白粉病(7级),感赤霉病(严重度3.55),感纹枯病(病指52.0);2015年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3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0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2克/升,粗蛋白(干基)16.15%,湿面筋32.4%,面团稳定时间1.8分钟,吸水率56.9%,硬度指数53.2;2011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6克/升,粗蛋白(干基)15.25%,湿面筋32.95%,面团稳定时间3.5分钟,吸水率52.0%,硬度指数47.5。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9-2010年度区试亩产586.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6%(极显著);2010-2011年度区试亩产542.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不显著)。
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05.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中下旬,亩基本苗15-25万。2.一般亩施纯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氧化钾7-10公斤,氮肥60-70%基施、30-40%拔节期追施。3.遇严重干旱要及时浇水。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第三次鉴定赤霉病抗性较好,非主要病害白粉病抗性略超,据省区试汇总报告2009-2010年度小麦生育后期遭遇大风倒伏,发生了非正常倒伏。该品种其它指标均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专业委员会建议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北区。
12、蜀鑫麦208
品种(生态)类型:弱春性
申请人: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人: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偃展4110/(R81×鲁麦14)F1
主要特征特性:叶色淡绿,旗叶短小上冲。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深绿,叶片短宽。株型紧凑,旗叶夹角小,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灌浆中期旗叶衰退较快。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2009-2010、2010-2011两年区域试验表明,全生育期22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早熟1天左右。株高72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6厘米左右。亩穗数为42万左右,穗粒数36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0年中感白粉病(6级)、抗赤霉病(严重度1.85)、感纹枯病(病指53.0);2011年高感白粉病(8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00),中感纹枯病(病指35.0);2015年中抗白粉病(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0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5克/升,粗蛋白(干基)15.35%,湿面筋29.8%,面团稳定时间1.5分钟,吸水率59.2%,硬度指数57.1;2011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40克/升,粗蛋白(干基)15.32%,湿面筋33.05%,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吸水率53.3%,硬度指数46.5。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9-2010年度区试亩产576.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8%(极显著);2010-2011年度区试亩产527.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4%(极显著)。
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10.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5日至11月5日,亩基本苗14-18万。2.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1-13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7-8公斤,氮肥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3.灌足越冬水。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北区中高肥地块中晚茬。
13、安徽0817
品种(生态)类型:弱春性
申请人: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陕354(陕西农科院选育品种)/周93S(周口农科院选育品系)
主要特征特性: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略慢,两极分化快,分蘖成穗率中等,旗叶斜挺,株型较紧凑,茎杆被蜡粉,抗倒伏能力偏弱。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2009-2010、2010-2011两年区域试验表明,全生育期22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早熟1天左右。株高80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高2厘米左右。亩穗数为38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4克左右。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0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20)、高感纹枯病(病指65.0);2011年中感白粉病(6级),感赤霉病(严重度3.60),感纹枯病(病指57.0);2015年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0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0克/升,粗蛋白(干基)14.70%,湿面筋29.3%,面团稳定时间2.9分钟,吸水率58.7%,硬度指数57.4;2011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6克/升,粗蛋白(干基)14.01%,湿面筋27.77%,面团稳定时间13.1分钟,吸水率55.1%,硬度指数65.1。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9-2010年度区试亩产565.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8%(显著);2010-2011年度区试亩产534.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8%(极显著)。
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11.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至10月30日,亩基本苗15-18万。2.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1-13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7-8公斤,氮肥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3.灌足越冬水。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第三次鉴定赤霉病抗性较好,非主要病害纹枯病抗性略超,其它指标均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专业委员会建议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北区中晚茬。
 
14、皖0608
品种(生态)类型:春性
申请人: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轮回选择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株型较紧凑。叶色谈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抗寒性中等,抗倒性偏弱。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籽粒较饱满,熟相好。2009-2010、2010-2011两年区域试验表明,全生育期21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扬麦158)晚熟1天左右。株高83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3厘米左右。亩穗数为35万左右,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0年中感白粉病(5级)、抗赤霉病(严重度2.00)、感纹枯病(病指57.0);2011年高感白粉病(9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5),感纹枯病(病指46.0);2015年中抗白粉病(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0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3克/升,粗蛋白(干基)12.30%,湿面筋22.7%,面团稳定时间3.8分钟,吸水率53.3%,硬度指数51.0;2011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5克/升,粗蛋白(干基)12.24%,湿面筋24.3%,面团稳定时间3.6分钟,吸水率51.6%,硬度指数50.5。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9-2010年度区试亩产467.8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98%(极显著);2010-2011年度区试亩产489.4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72%(极显著)。
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21.8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35%。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中下旬,亩基本苗13-16万,迟播适当增加播量。2.中上等地块一般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25公斤、尿素15公斤、钾肥15公斤,以及适量农家肥。3.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防止倒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09-10年度4级以上(含4级)倒伏点的比例为42.9%,由于当年气候原因,造成沿淮试点发生不正常倒伏。其它指标均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专业委员会建议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南麦区。
15、宁庆185
品种(生态)类型:春性
申请人: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宁麦9号/扬麦11号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宽浓绿,株型较紧凑,旗叶上举,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抗倒性偏弱。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卵圆形,粉质。2010-2011、2011-2012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9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低11厘米。亩穗数为36万、穗粒数40粒、千粒重40克。全生育期21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扬麦158)晚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1年高感白粉病(7级),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25),感纹枯病(病指46);2012年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40),高感纹枯病(病指67);2015年中感白粉病(5级),感纹枯病(病指5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1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3克/升,粗蛋白(干基)12.73%,湿面筋28.2%,面团稳定时间3.9分钟,吸水率59.2%,硬度指数67.6;201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4克/升,粗蛋白(干基)13.08%,湿面筋27.7%,面团稳定时间4.4分钟,吸水率51.7%,硬度指数45.6。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201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82.8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27%(显著);2011-201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48.9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78%(不显著)。
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20.8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25%。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2.一般基本苗每亩15万-18万为宜,推迟播种适当增加播量。3.一般产量450公斤/亩,需施纯氮18-20公斤,配施足量的磷钾肥。4.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及时防除麦田草害、加强赤霉病、白粉病的防治。5.注意事项:控制高峰苗,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加强沟系配套,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白粉病发生发展。
初审意见:该品种白粉病、纹枯病第三次鉴定结果及其它指标均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南麦区。
 
(四)、油菜品种
1、H113019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武汉锦绣华农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武汉锦绣华农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306A(油研10号自交后代选可育株与不育株杂交、成对测交育成)×H3019(来源于核杂7号后代显性核不育株构建轮回群体)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杂交油菜,幼苗半直立,叶色绿,长柄叶为对生裂叶,1-2对缺刻,顶裂片长椭圆形。花瓣鲜黄色,覆瓦状。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62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41个左右,每角20粒左右,千粒重3.9克左右,全生育期224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皖油14)相当。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2.2(对照品种2.5);2014年中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4),冻害级别2.2(对照品种2.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6.54%,芥酸0%,硫甙18.33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5.42%,芥酸0%,硫甙21.07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187.53公斤,较对照品种减产0.05%(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187.2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62%(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62.06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3.1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适当早播,促进年前秋发,年后高产早熟。2.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钾、硼肥。3.及时治虫防病,中耕除草。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2、徽豪油11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1A(秦优7号分离的不育株与保持材系G1B回交育成)×G3C(中油杂6号分离的早熟甘蓝型恢复材料复合交后代系选4代于2006年选育而成),保持系G1B(中双6号×中双7变异株系选)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苗期叶色深绿,生长势较强,茎杆粗壮,耐肥抗倒。一次分枝数8.0个,二次分枝数3个。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58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59个左右,每角19粒左右,千粒重3.7克左右,全生育期22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3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中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4),冻害级别2.0(对照品种2.1);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1.2(对照品种1.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2.07%,芥酸0%,硫甙20.58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1.09%,芥酸0%,硫甙17.38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206.2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7%(极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200.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58%(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67.8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8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苗:长江下游地区育苗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直播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种。2、因地制宜,适当密植:移栽田密度0.7-0.9万株/亩,直播密度1.5-2.0万株/亩。3、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氮、磷、钾、硼肥合理搭配。4、注意防治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3、合油杂425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Y204AB(来源于9012A/88-204)×099025(来源于浙油17)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双低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苗期长势健旺,幼苗半直立,叶色较深,有蜡粉,长柄叶2-3对缺刻,顶裂大,叶型卵园。花瓣较大,覆瓦状,鲜黄色。匀生分枝,株型紧凑,有效分枝部位65-80cm左右,有效分枝平均8个左右,种皮黑褐色。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60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43个左右,每角17粒左右,千粒重3.9克左右,全生育期22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迟熟1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7),冻害级别2.3(对照品种2.5);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1.7(对照品种1.8)。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6.56%,芥酸0.1%,硫甙17.78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4.42%,芥酸0%,硫甙18.85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190.7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65%(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181.5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28%(不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65.7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9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栽,培育壮苗。2.重施底肥,早施苗肥,增施磷、钾、硼肥。3.注意防病治虫,控制草害。4.对硼肥敏感,注意施用硼肥。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4、华齐油16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2-68AB(来源于中双2号/德油四号)×HY166(来源于H166-3/Y166-1)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幼苗直立,叶色浓绿。苗期长势强,分枝数8个左右。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51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71个左右,每角21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全生育期22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2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5),冻害级别1.3(对照品种1.4);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2.0(对照品种2.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5.88%,芥酸0.1%,硫甙20.29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3.08%,芥酸0.1%,硫甙21.95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211.1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47%(极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197.9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69%(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73.9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8.01%。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播种期同当地主栽品种。2.合理密植:移栽每亩0.8-0.9万株,直播定苗在1.8-2.3万株之间。3.科学施肥:施足底肥,氮磷钾合理配施;若底肥未施硼,应在苔期喷施硼肥。4.病虫害的防治:苗期主要防治蚜虫、菜青虫;病害主要是菌核病的防治。5.及时收获。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5、HF113003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武汉绿色保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武汉绿色保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306A(油研10号自交后代选可育株与不育株杂交、成对测交育成)×HZS3(来源于浙双3号)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杂交油菜,春前苗期生长强,幼苗半直立,叶色绿,长柄叶为对生裂叶,1-2对缺刻,顶裂片长椭圆形。花瓣鲜黄色,覆瓦状。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51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44个左右,每角25粒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1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中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0),冻害级别2.5(对照品种2.5);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1.2(对照品种1.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4.92%,芥酸0%,硫甙17.24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4.92%,芥酸0%,硫甙18.33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192.3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50%(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196.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06%(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68.8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8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适当早播,促进年前秋发,年后高产早熟。2.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钾、硼肥。3.及时治虫防病,中耕除草。
初审意见:该品种按照高油标准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6、屯丰油3号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屯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屯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50A(来源于以油研10号后代选不育株与轮回选择自交系428杂交、自交,后代中成对测交育成)×0910(来源于中双10号)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长势强,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腊粉中等,长柄叶为对生裂叶,1-2对缺刻,顶裂片长椭圆形。花瓣鲜黄色,覆瓦状。种子褐黄色。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56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36个左右,每角22粒左右,千粒重3.6克左右,全生育期225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皖油14)相当。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中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1),冻害级别1.9(对照品种2.1);2014年中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4),冻害级别1.6(对照品种1.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6.5%,芥酸0%,硫甙19.13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4.80%,芥酸0%,硫甙18.17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210.3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41%(极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199.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70%(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58.04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7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育苗移栽一般9月20日左右,直播一般10月5日左右。2.播量(密度):苗床播种量550g/亩左右,移栽8000株/亩,直播230g/亩左右,2-3万株/亩。3.施肥:N:14Kg/亩左右;P2O5:6 Kg/亩左右; K2O:8Kg/亩左右。4.灌水:干旱时可以采取沟灌或喷灌浇水,涝时注意及时排水。5.除草:可采用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6.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止蚜虫、菜青虫等害虫,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7.其它特殊措施:苗期长势过旺时,可采用多效唑进行化控。8.注意事项:缺硼地区注意增施硼肥,一般施硼砂1.0Kg/亩。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7、徽豪油26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1A(秦优7号分离的不育株与保持系G1B回交)×G4C(中油5628分离和华杂6号分离恢复材料复合交后代系),保持系G1B来源于中双6号×中双7号变异株系选
主要特征特性:苗期叶色深绿,苗期生长势较强。花期集中,角果数多。茎杆强壮,抗倒性强。分枝高度为30cm,一次分枝数8.0个,二次分枝数3个。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49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92个左右,每角21粒左右,千粒重3.6克左右,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3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2.2(对照品种2.3);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0.8(对照品种1.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4.29%,芥酸0%,硫甙22.08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3.83%,芥酸0.3%,硫甙21.02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214.6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52%(极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206.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93%(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65.0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2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苗:长江下游地区育苗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直播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种。2.因地制宜,适当密植:移栽田密度0.7-0.9万株/亩,直播密度1.5-2.0万株/亩。3.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氮、磷、钾、硼肥合理搭配。4.注意防治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8、黄山杂油8号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徽商同创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徽商同创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758A((中油821/Marnoo//84004///84004////84004)育成9758B,再与(秦油2号/96-2598)F2中的不育株杂交,经多代回交育成)×3628R(来源于中油杂2号去雄与98-7563多次回交育成)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杂交种。幼苗直立,叶色较深绿,齿状叶缘,花色黄花瓣大,株型紧凑,抗倒能力较强,一次分枝9-10个,种子黑褐色。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50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75个左右,每角22粒左右,千粒重3.4克左右,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1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感菌核病(相对抗指0.8),冻害级别1.4(对照品种1.4);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5),冻害级别1.8(对照品种1.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6.54%,芥酸0.1%,硫甙18.5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4.68%,芥酸0.1%,硫甙18.99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193.2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19%(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204.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85%(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59.86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53%。
栽培技术要点:1.直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育苗于9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中旬移栽。2.合理密植:肥力中等的田块移栽8000-10000株/亩,直播11000-13000株左右。3.科学平衡施肥: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40公斤或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30公斤,早施苗肥,注意必施硼肥。4.防治病虫害:苗期用菊酯类农药或乐果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喷药两次防治菌核病效果更好。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9、创杂8号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盛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盛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5A(来源于湘杂油5号后代中的不育株)×108(公司自有)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杂交油菜,幼苗半直立,叶色绿,长柄叶为对生裂叶,1-2对缺刻,顶裂片长椭圆形。花瓣鲜黄色,覆瓦状。一次分支7-9个,籽褐色。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64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70个左右,每角22粒左右,千粒重3.7克左右,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1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中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1),冻害级别2.2(对照品种2.3);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1.8(对照品种2.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4.76%,芥酸0.1%,硫甙23.44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4.24%,芥酸0.3%,硫甙26.31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223.4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80%(极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198.2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86%(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54.24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7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适当早播,促进年前秋发,年后高产早熟。2.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钾、硼肥。 3.及时治虫防病,中耕除草。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10、亿油11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NA301(不育材料A301与保持材料SN1489连续回交选育而成)×Y2C(从华油杂8号与华油杂9号分离恢复材料复合交后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苗期叶色浓绿,一次分枝9个,茎杆粗壮、抗倒性较好。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53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93个左右,每角19粒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全生育期22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1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8),冻害级别1.1(对照品种1.4);2014年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1.8(对照品种2.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5.08%,芥酸0.1%,硫甙25.33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4.12%,芥酸0%,硫甙24.03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208.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28%(极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197.1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27%(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64.76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9.8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9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移栽。2.播量(密度):密度一般控制在8000(移栽)-12000(直播)株/亩。3.施肥:重施底肥,必施硼肥。根据土壤营养状况注意氮磷钾平衡施肥,施硼肥1-1.5公斤。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如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苔期喷施硼肥。4.灌水:如采用移栽方式,则在移栽时浇水,后期无极端干旱天气不需灌溉。5.除草:播种时喷乙草胺一次,封行前结合中耕壅土除草一次。6.防治病虫害:后期注意防治蚜虫。7.注意事项:注意施用硼肥。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11、明油1号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NA01(希望568分离的不育株,与保持材料WNB01连续4年回交育成)×WN1C(中油杂8号连续5代分离,系统选择的恢复材料)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杂交油菜,苗期叶色深绿,侧根粗壮,抗倒性较强,一次分枝8个。2012-2013、2013-2014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54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33个左右,每角20粒左右,千粒重3.9克左右,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皖油14)早熟1天。
抗性表现: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1.7(对照品种2.1);2014年经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6),冻害级别1.4(对照品种1.6)。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3年品质:粗脂肪49.2%,芥酸0%,硫甙20.46µmol/g;2014年品质:粗脂肪45.14%,芥酸0%,硫甙18.48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197.9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13%(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亩产205.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07%(极显著)。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75.12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98%。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栽,促进早发,栽培上在苗期或蕾薹期注意施硼肥,后期注意防止积水发生渍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12、丰油杂10号
品种(生态)类型:甘蓝型
申请人:安徽屯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人:安徽屯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50A(来源于以油研10号后代选不育株与轮回选择自交系428杂交、自交,后代中成对测交育成)×096103(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群体中选择编号为09039单株套袋自交,在09039株系中选择突变株进行系选育成)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长势强,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腊粉中等,长柄叶为对生裂叶,1-2对缺刻,顶裂片长椭圆形。花瓣鲜黄色,覆瓦状。种子褐黄色,上生分枝类型。2011-2012、2012-2013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株高168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284个左右,每角21粒左右,千粒重3.5克左右,全生育期226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皖油14)相当。
抗性表现:2012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感菌核病(相对抗指0.2),冻害指数为24.5(对照品种23.9);2013年中抗菌核病(相对抗指-0.2),冻害级别2.5(对照品种2.5)。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2年品质:粗脂肪46.00%,芥酸0%,硫甙18.57µmol/g;2013年品质:粗脂肪47.8%,芥酸0%,硫甙19.44µmol/g。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1-2012年度区试亩产177.4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85%(极显著);2012-2013年度区试亩产186.6公斤,较对照品种减产0.55%(不显著)。
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83.4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34%。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育苗移栽一般9月20日左右,直播一般10月5日左右。2.播量(密度):苗床播种量550g/亩左右,移栽8000株/亩,直播230g/亩左右,2-3万株/亩。3.施肥:N:14Kg/亩左右;P2O5:6Kg/亩左右;K2O:8Kg/亩左右。4.灌水:干旱时可以采取沟灌或喷灌浇水,涝时注意及时排水。5.除草:可采用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6.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止蚜虫、菜青虫等害虫,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7.其它特殊措施:苗期长势过旺时,可采用多效唑进行化控。8.注意事项:缺硼地区注意增施硼肥,一般施硼砂1.0Kg/亩。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油菜产区。
 
2015年安徽省拟同意引种品种简介
 
一、玉米
1、新单38
引种单位:安徽金山都种业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河南新乡市农科院
原审定编号:豫审玉2013009
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
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1天,与对照相同。株型偏紧凑,叶片宽大,株高257厘米,穗位100厘米,株高、穗位高均适中。倒伏率2.9%偏轻,倒折率0.9%,空杆率0.2%。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穗长15.8厘米,粗4.7厘米,秃顶长0.4厘米,穗行数14.4行较少,行粒数平均32.6粒,出籽率89.0%较高,千粒重316克。
产量表现:亩产590.1公斤,增产5.41%,达极显著水平。8增。
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抗小斑病3R、中抗南方锈病5MR、中抗纹枯病33MR1、中抗茎腐病20MR1。
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2、邵单8号
引种单位:安徽嘉农种业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河南欧亚种业有限公司
原审定编号:豫审玉2013010
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
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1天,与对照相同。株型紧凑,株高248厘米,穗位102厘米,倒伏率2.2%,无倒折,空杆率0.1%。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穗长16.4厘米,粗4.8厘米,秃顶长0.4厘米,穗行数14.7行,行粒数平均34.5粒,出籽率88.9%,千粒重320克。
产量表现:亩产607.8公斤, 增产5.93%,达极显著水平。6增2减。
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小斑病5MR、中抗南方锈病5MR、感纹枯病56S1、抗茎腐病10R。
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3、苏玉38
引种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选育单位:南京东宁作物研究所
原审定编号:苏审玉201303
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
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0天,比对照早熟1天。株型紧凑,叶片窄长,株高268厘米,穗位93厘米,倒伏率3.3%,无倒折,空杆率0.1%。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穗长17.1厘米,粗4.6厘米,秃顶长1.1厘米,穗行数14.4行,行粒数平均32.0粒,出籽率87.5%,千粒重315克。
产量表现:亩产595.1公斤, 增产5.37%,达极显著水平。7增1减。
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小斑病5MR、感南方锈病7S、中抗纹枯病44MR2、中抗茎腐病20MR1。
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