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国审品种 > 棉花 » 正文

2008年国审棉花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1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2634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1

品种名称:山农圣棉1号

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6×ZMS221-6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慢,前期长势较弱,中期长势较好,后期不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100.3厘米,茎秆粗壮、微紫色,果枝较长,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结铃16.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39.4%,子指11.3克,霜前花率93.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毫米,断裂比强度29.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4%,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9千克、98.0千克和91.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6%、6.8%和5.2%。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6千克、94.3千克和89.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4%、8.9%和9.7%。

    栽培技术要点: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2日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800~2200株、中等肥水地块2800株、旱地3000株以上。3. 重施有机肥作底肥,每亩施有机肥2200~2500千克、磷肥(P2O5)10千克、钾肥(K2O)7.5千克;前期控制氮肥用量,重施以氮肥为主的花铃肥,施好盖顶肥,科学补微肥。4. 七叶期、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后10天用缩节胺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原则。5.及时防治盲蝽蟓、棉蚜、棉叶螨、红蜘蛛等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山农SF0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2

品种名称:石抗126

选育单位: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GK12×石抗389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旺,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转弱。株型紧凑,株高103厘米,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结铃16.4个,铃卵圆形,吐絮肥畅,单铃重5.8克,衣分38.8%,子指10.9克,霜前花率91.5%。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0毫米,断裂比强度31.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4.7%,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51。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春棉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4千克、89.3千克和81.7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0.1%、6.9%和5.3%。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6千克、86.8千克和84.9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5.7%、3.3%和3.9%。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棉4月15~20日播种,露地直播棉4月25~30日播种,播前晒种以提高发芽率。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2500~2800株,中等肥水地2800~3200株,旱地3200~4000株。3.底肥以有机肥和磷肥、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高产棉田注意增施盖顶肥。4.现蕾开始喷施缩节胺,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每亩总用量不超过10克。5.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和盲蝽蟓等棉田害虫,特别要重视对盲蝽蟓的防治。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石抗126(126/系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3

品种名称:冀228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w112×抗单258-1后代系统选育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后期叶功能好,不早衰。株型松散,株高105.4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淡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7.1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38.7%,子指10.8克,霜前花率92.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8毫米,断裂比强度32.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3%,黄色深度7.3,整齐度指数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58。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2千克、96.1千克和88.5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2%、4.7%和2.2%。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1千克、89.3千克和83.6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3%、3.1%和3.0%。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500~3000株、中等肥水地块3300株、旱地3600株以上。3.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2000~2500千克、二铵20千克、钾肥15千克,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5.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冀22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4

品种名称:中植棉8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GK44F57×F2后代定向选育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慢,前期长势一般,中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易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103.8厘米,茎秆少茸毛,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17.1个,铃偏圆形,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6.0克,衣分40.6%,子指10.6克,霜前花率93.2%。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0毫米,断裂比强度29.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2%,反射率74.4%,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8千克、97.4千克和90.8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7.5%、6.2%和4.9%。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1.3千克、88.0千克和83.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2.1%、1.6%和3.1%。

    栽培技术要点: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2. 早间苗,适时定苗,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1800株、中等肥水地2500~3000株、旱地4000~4500株。3.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肥配合,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或饼肥70~80千克、尿素8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钾肥10~15千克;轻施苗肥,培育早发壮苗;蕾期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早施、重施花铃肥,每亩追施尿素20千克、氯化钾12.5千克;后期及时补施盖顶肥,8月上旬每亩追尿素10千克,后期喷施1%的尿素水溶液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3次以上,预防早衰。4.遇降雨或棉株长势偏旺时要及时化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20日左右打顶,8月份可进行粗整枝。5.及时防治病虫害,注重盲蝽蟓的防治。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GK70(中植棉8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中部,安徽淮河以北,天津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5

品种名称:邯棉559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4104×邯郸109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好,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好。株型松散,株高101厘米,茎秆紫红色,果枝较长,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6.7个,铃卵圆形,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6.4克,衣分37.7%,子指12克,霜前花率94.6%。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30.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9%,反射率73.6%,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6千克、97.4千克和92.5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3.8%、11.1%和11.9%。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2.4千克、97.3千克和91.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4%、4.5%和3.5%。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8千克、93.0千克和86.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6%、7.4%和6.0%。

    栽培技术要点:1.宽行密植,中等肥力棉田每亩种植密度约4000株。2.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发。3.重施花铃肥。4. 合理化控,早打顶。5.注意防治病虫害。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H55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东部、中部,安徽淮河以北,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6

品种名称:鲁棉研34号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鲁S157×P12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好,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好。株高97厘米,株型松散,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7.5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0克,衣分39.3%,子指11.1克,霜前花率93.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0毫米,断裂比强度30.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5.4%,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5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8千克、96.9千克和90.3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4.8%、13.6%和12.7%;2006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6千克、100.6千克和94.5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11.6%、9.2%和8.4%。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0.1千克、89.5千克、84.8千克,分别比鲁棉研15号增产5.3%、2.4%和2.8%。

    栽培技术要点:1.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000株、中等肥水地块2500株、旱地3000株以上。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遇伏旱应及时浇水防早衰。4.灵活化控,一般情况下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化控1次。5.及时防治棉蚜、棉叶螨、烟粉虱和盲蝽蟓等害虫。6. 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鲁H61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安徽淮河以北,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7

品种名称:中植棉6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GK44选系×新59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出苗较快,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株型松散,株高98.4厘米,茎秆粗壮、茸毛稀,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7.5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5克,衣分41.1%,子指11.0克,霜前花率94.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6.8%,黄色深度7.3,整齐度指数85.8%,纺纱均匀性指数15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4千克、101.8千克和96.2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7.6%、8.4%和8.3%。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3千克、93.8千克和88.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研棉15号增产5.8%、7.3%和7.5%。

    栽培技术要点: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1800株,中等肥水地块2000~2500株,旱地3000~3500株。3.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或饼肥70~80千克、尿素8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钾肥10~15千克。4.苗期以早发壮苗为目的,早间苗;蕾期追肥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重施花铃肥,每亩追施尿素20千克、氯化钾12.5千克;后期及时补施盖顶肥,并进行叶面喷肥。5.棉株长势偏旺时要及时化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20日左右打顶,8月份可进行粗整枝。6.及时防治棉花病虫害,特别注重盲蝽蟓的防治。7.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GK69(中植棉6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部,河南北部、东部,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8

品种名称:银棉8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不育系9708A×恢复系R18,9708B为母本保持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三系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出苗较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株型松散,株高104厘米,茎秆粗壮,果枝较长、平展,茸毛少,叶片大而平坦、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结铃17.6个,铃卵圆形,铃尖较明显,铃壳薄,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40.3%,子指10.3克,霜前花率92.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29.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8%,反射率74.6%,黄色深度7.8,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1千克、93.4千克和86.4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9.9%、11.6%和10.1%;2006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1千克、93.4千克和87.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6%、2.4%和0.2%。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4.4千克、94.2千克和88.2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7.3%、7.8%和6.9%。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2. 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800~2200株、中等肥水地块2500株、旱地3000株以上。3. 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2000~2500千克、二铵20千克、钾肥15千克;早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遇干旱时及时灌水。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适时打顶,搞好整枝抹芽。5. 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三系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34-3(银抗8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东部,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9

品种名称:郑育棉2号

选育单位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221选系×鲁193选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不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99厘米,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大小、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16.6个,铃卵圆形,吐絮畅、不集中,单铃重5.9克,衣分39.1%,子指10.1克,霜前花率91.4%。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毫米,断裂比强度33.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2,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4.7%,黄色深度7.8,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6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0千克、89.4千克和81.9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6.1%、4.8%和2.2%;2006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2.2千克、95.0千克和86.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6.6%、3.1%和减产0.6%。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0.8千克、82.6千克和77.3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0.8%和减产5.5%、6.3%。

    栽培技术要点: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15日前后播种,露地直播4月25日左右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水地1900株、高肥水地1600株。3.底肥以有机肥或磷钾肥为主,早施蕾肥,重施花铃肥,早喷叶面肥,适当补施微量元素;7~8月份应保持田间持水量。4.若蕾期、花铃期、打顶后长势过旺时,可用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化控。5.当蚜虫、棉盲蝽蟓、红蜘蛛等害虫量达到防治标准时,使用高效低残留化学药剂防治。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49(郑育棉2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西南部,河南中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0

品种名称:新植杂2号

选育单位: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GK44×新59-4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出苗较快,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株型松散,株高98.0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密,叶片中等偏大、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18.0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3克,衣分41.3%,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4.2%。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6.4%,黄色深度7.4,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6千克、104.7千克和98.6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10.3%、11.5%和11.0%。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4千克、97.6千克和92.2千克,分别比对照鲁研棉15号增产11.1%、11.7%和11.8%。

    栽培技术要点: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1800株、中等肥水地块2000~2500株、旱地3000~3500株。3.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或饼肥70~80千克、尿素8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钾肥10~15千克;蕾期追肥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早施、重施花铃肥,每亩追施尿素20千克、氯化钾12.5千克;后期及时补施盖顶肥,并进行叶面喷肥。4.棉株长势偏旺时要及时化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20日左右打顶,8月份可进行粗整枝。5。及时防治棉花病虫害,特别注重盲蝽蟓的防治。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GKZ42(新植杂2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1

品种名称:中棉所70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sGK中156×901-00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苗期长势较弱,中期长势转强,整齐度好,后期不早衰。株型松散,株高105厘米,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偏大、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结铃16.0个,铃卵圆形、铃尖不明显,吐絮畅,单铃重6.0克,衣分36.9%,子指10.6克,霜前花率93.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5毫米,断裂比强度33.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4.5%,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6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0.5千克、87.9千克和82.2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1增产11.0%、3.0%和2.6%;2006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1千克、92.0千克和85.4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鲁棉研15号增产8.8%和减产0.1%、2.1%。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4.4千克、82.2千克、77.8千克,分别比鲁棉研15号增产2.5%和减产5.9%、5.7%。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3.氮、磷、钾平衡施肥,在施足底肥基础上,重施花铃肥。4.中期生长势强,应注意化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5.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要加强对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MB460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东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2

品种名称:奥棉618

选育单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豫棉21×SGK321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棉春套种植生育期122天,出苗较好,苗期长势弱,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一般。株型较松散,株高102厘米,果枝较长,茎秆茸毛较多,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8节,单株结铃17.7个,铃卵圆形,铃尖明显,吐絮畅,单铃重5.9克,衣分40.9%,子指10.3克,霜前花率93.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3毫米,断裂比强度28.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4,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2.0%,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29。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3千克、94.2千克和87.7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3.3%、13.2%和18.2%。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03.9千克、88.0千克和83.8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减产0.3%和增产0.6%、2.2%。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2000株、中等肥水地块2500株、旱地3000株以上。3.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2000~2500千克、二铵20千克、钾肥15千克,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5.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奥试棉340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北部、西南部,河南中部,安徽淮河以北麦棉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3

品种名称:嘉星5号

选育单位:嘉祥县嘉星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棉所45选系LS0224×04072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棉春套种植生育期121天,出苗一般,苗期长势弱,中期长势较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度较好。株型较紧凑,株高103厘米,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8.9个,铃卵圆形、苞叶大,吐絮畅,单铃重6.3克,衣分37.1%,子指11.0克,霜前花率93.2%。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断裂比强度30.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8%,反射率73.4%,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1.2千克、93.2千克和86.9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12.7%、12.0%和17.1%。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99.3千克、85.2千克和80.3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减产2.6%、2.7%和2.0%。

    栽培技术要点:1. 黄河流域棉区4月下旬播种,套种棉田预留棉行1米,麦棉六二式搭配,播后覆膜。2.每亩种植密度2000~2500株,单株留果枝14~16个。3.中等肥力棉田,每亩施底肥有机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尿素7.5千克或复合肥50千克,麦收后结合浇提苗水,追施少量氮肥;盛蕾后期每亩追施尿素10~20千克。4.根据棉花长势及气候情况化控,少量多次。5.及时防治棉蓟马、棉蚜、红蜘蛛等非鳞翅目害虫。 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41(嘉星5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麦棉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4

品种名称:邯棉646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4104×邯郸109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棉春套种植生育期121天,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99.0厘米,茎秆粗壮、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17.9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6克,衣分38.9%,子指11.1克,霜前花率92.0%。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30.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9%,反射率73.2%,黄色深度8.6,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4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2.1千克、102.0千克和93.8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17.6%、22.6%和26.4%。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5千克、95.7千克和88.5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8.8%、9.4%和8.0%。

    栽培技术要点:1.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早播及喷施促苗早发的营养剂等促早手段。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密度不超过2500株。3.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铃肥,增施钾肥,后期可免施盖顶肥。4.全生育期进行合理化控。5.及时防治棉蚜、棉盲蝽等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H646),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北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麦棉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5

品种名称:鲁棉研35号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鲁4404×鲁棉研19号选系鲁1357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5天,出苗好,苗壮,整个生育期长势强,叶功能好,不早衰,整齐度好。株型较紧凑,株高79.0厘米,茎秆较坚韧,果枝上冲,叶片较大、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9.0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1克, 衣分39.3%,子指9.9克,霜前花率92.8%。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9毫米,断裂比强度28.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4.4%,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3.7%,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98.9千克、76.7千克和70.2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增产14.6%、12.8%和10.7%;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02.4千克、81.0千克和76.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号增产6.2%、1.5%和0.5%;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66.3千克、67.3千克和61.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号增产5.5%、1.2%和1.9%。

    栽培技术要点:1. 黄河流域棉区5月下旬小麦地小垄套种,也可于5月上旬营养钵育苗,6月上旬小麦(油菜)收获后移栽。2.每亩种植密度5000~6000株,单株留果枝10~12个。3.麦收后应立即浇水、灭茬、追肥、治虫,促苗早发,盛蕾至见花期重施花铃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遇旱及时浇水,7月下旬打顶。4.根据田间长势和天气情况,盛蕾期至花铃期化控2~3次。5.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鲁154),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夏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6

品种名称:创杂棉21号

选育单位: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豫536×544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苗期长势强,中后期长势弱,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紧凑,株高117厘米,茎秆较软、有茸毛,果枝较长、平展,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结铃25.7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3克,衣分41.8%,子指11.0克,霜前花率94.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2,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6.2%,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3千克、94.1千克、89.3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1.4%、13.7%和16.4%;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3千克、107.9千克和102.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3%、9.4%和9.5%。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3.8千克、99.8千克和94.5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1%、7.3%和7.4%。

    栽培技术要点:1. 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2. 宜采用宽行密株栽培,行宽80~120厘米,中等肥力田块每亩种植密度1800株左右。3.底肥应重施有机肥,花铃肥宜早施、重施,每亩尿素不少于20千克、氯化钾15千克,盖顶肥较一般品种早施,每亩不少于10千克尿素,防止早衰;增施钾肥,增强棉株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恢复能力。4.化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比一般品种适当减少用量。5.注重防治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及盲蝽蟓等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创杂棉21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东部,湖南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7

品种名称:苏杂6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YL02-1×JS1107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出苗较好,苗期长势强,中后期长势较弱,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紧凑,株高109厘米,茎秆粗壮、茸毛多,果枝较长、平展,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1节,单株结铃26.3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9克,衣分40.8%,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4.6%。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6.1%,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0千克、92.6千克、87.2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3.2%、11.9%和13.7%;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1.3千克、106.1千克和100.8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7%、7.6%和7.8%。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4.0千克、101.8千克、96.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7.5%、9.5%和9.6%。

    栽培技术要点:1. 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3月底到4月上中旬播种,3叶1心时开始移栽。2.每亩种植密度1600~1800株。3. 施足基肥,一般基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30千克、钾肥15千克;重点施好花铃肥,分两次追施,每亩施尿素20~30千克、钾肥10千克;酌情补施盖顶肥;后期根据大田的长势长相适当喷施叶面肥,防早衰。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5.注意防治盲蝽蟓、蚜虫、红蜘蛛等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苏抗2102),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湖南,四川东部,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8

品种名称:福棉2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科星棉花研究所、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ZK56-03×ZK21-05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松散,株高118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果枝较长、平展,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结铃27.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6克,衣分42.4%,子指11.2克,霜前花率94.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中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毫米,断裂比强度28.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2%,反射率75.6%,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5.8千克、112.5千克、106.6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5.5%、13.8%和14.3%。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2.6千克、101.2千克、95.5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6%、8.8%和8.6%。

    栽培技术要点:1. 长江流域棉区4月初营养钵育苗,5月初移栽。2.选择中上等肥力棉田种植,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株、中等肥水地块2000株。3.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重施花铃肥,增磷补钾;底肥每亩施有机肥4000千克、尿素5~8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氯化钾10千克;花铃肥每亩施尿素20千克、饼肥25~40千克。4.全程化控,根据棉田长势,每亩缩节胺用量蕾期1~1.5克、花铃期2~2.5克。5.做好地下害虫、盲蝽蟓、蚜虫、红蜘蛛等病虫防治工作。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新科星6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9

品种名称:鄂杂棉28

选育单位: 荆州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 55173×荆016449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型紧凑,株高118厘米,茎秆粗壮、茸毛少,果枝较长、平展,叶片中等大小、淡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26.1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41.7%,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4.8%。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毫米,断裂比强度29.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5%,黄色深度8.5,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3.7千克、89.3千克、84.3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7.1%、7.9%和10.0%;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7.9千克、107.2千克和102.1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3%、8.7%和9.2%。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5千克、103.5千克、98.0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7%、11.2%和11.4%。

    栽培技术要点:1. 营养钵育苗移栽。2.适当稀植,中等肥力田块,每亩种植密度1800株,及时中耕起垄、高培土。3.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比例为1:0.5:1,底肥占总施肥量40%;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遇干旱要及时灌水。4.生育期视棉田长势长相合理化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适时打顶,搞好整枝抹芽。5.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盲蝽蟓的防治。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01-80),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安庆、盐城除外),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

品种名称:中棉所66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9018×中棉所45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株型较紧凑,株高112厘米,茎秆粗壮、无茸毛,果枝较长、平展,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2节,单株结铃26.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41.5%,子指10.1克,霜前花率93.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6.2%,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4.7%,纺纱均匀性指数138。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0千克、96.2千克、89.8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5.7%、16.0%和16.2%;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70.7千克、112.6千克和105.7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7.4%、14.2%和13.1%。200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4.3千克、108.5千克、99.6千克,分别比对照杂棉8号增产2.7%、5.0%和1.3%。

    栽培技术要点:1. 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地膜覆盖直播4月10~20日播种;播种前抢晴晒种2~3天。2.每亩种植密度1600~2000株。3.底肥重施有机肥,酌情轻施苗肥,蕾期忌施速效氮肥,及时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每亩施纯氮25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1。4.全程化控,2.5%助壮素每亩用量,苗期4毫升、蕾期6~8毫升、花期12~16毫升。5.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防治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中CJ03B),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 盐城、安庆除外),江西北部,湖北,四川盆地,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1

品种名称:南农10号

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95-037×I-60228(R)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0天,苗期长势较强,中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一般。株型松散,株高105.0厘米,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结铃23.7个,铃卵圆形,有尖嘴,单铃重5.1克,衣分41.0%,子指9.9克,霜前花率80%。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毫米,断裂比强度31.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1%,反射率77.1%,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8千克、91.4千克和73.3千克,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4.5%、5.4%和5.2%。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8.1千克、91.4千克和80.2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3.0%和减产4.8%、2.1%。

    栽培技术要点:1. 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初干子播种,每亩用种量0.4千克。2.每亩种植密度1800株。3.一般田块每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尿素50千克、磷肥50千克,钾肥30千克,重施花铃肥。4. 全生育期化控,少量、轻控。5.注意防治苗病及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高代棉铃虫、红铃虫也应注意药剂防治。5.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23(南农10、南优3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东部,四川射洪,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2

品种名称:泗杂棉6号

选育单位: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泗阳139×泗阳397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快,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株高109.0厘米,茎秆坚韧、茸毛较多,叶片较小、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29.2个,铃卵圆形,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6克,衣分43.2%,子指9.5克,霜前花率93.9%。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29.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5.9%,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5千克、96.2千克和89.5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2.7%、19.1%和21.5%;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1.2千克、112.9千克和106.8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6%、14.5%和14.3%。200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3.7千克、111.7千克和105.1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5%、8.1%和6.9%。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5~15日选晴好天气干子播种,露地直播4月10~25日播种。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1500~1800株,高肥力地块1300~1500株。3.肥料运筹做到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并注重适量增加钾肥及有机肥用量。4.一般在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以后每亩分别喷缩节胺1.5克、2~2.5克、3克、3.5~4克。5.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泗杂棉6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四川射洪,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3

品种名称:泗杂3号

选育单位: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泗阳211×泗阳280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0天。出苗好,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中等。植株塔形,株高101.3厘米,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24.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3克,衣分43.2%,子指9.3克,霜前花率80.8%。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1%,反射率76.5%,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4.1%,纺纱均匀性指数138。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2003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6.3千克、94.4千克和75.0千克,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9.9%、17.7%和23.8%;2004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1千克、97.8千克和81.9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减产1.6%和增产0.6%、0.4%。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1千克、97.3千克和90.3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9.5%、16.5%和16.4%。

    栽培技术要点:1. 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5~15日选晴好天气干子播种,露地直播4月10~25日播种。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1500~1800株、高肥力地块1350~1500株。3.肥料运筹做到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适量增加钾肥及有机肥用量。4.一般在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以后每亩分别喷施缩节胺1.5克、2~2.5克、3克、3.5~4克。5. 棉铃虫重发年份,药剂防治2~3次。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泗杂3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盐城除外),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4

品种名称:皖杂8号

选育单位:安徽省爱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AD188×中棉所12优系S081

    特征特性:非转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较弱,整齐度好,稍早衰。株型紧凑,株高116厘米,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淡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1节,单株结铃26.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6克,衣分41.2%,子指10.5克,霜前花率93.3%。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不抗棉铃虫,不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毫米,断裂比强度2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6.1%,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7%,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08.7千克、85.9千克、79.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5.7%、6.3%和7.9%。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1.7千克、103.8千克、97.9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减产0.1%和增产5.2%、4.7%。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7.2千克、93.3千克、88.7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减产3.9%和增产0.3%、0.8%。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地膜覆盖栽培4月中旬抢晴天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播种。2.中等以上肥力棉田,每亩种植密度1600~2000株。3.在施足基肥条件下,重施花铃肥;7月上旬至中旬初,开沟深施花铃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钾肥10~15千克、饼肥30~40千克;补施盖顶肥,每亩施尿素4~5千克;适量喷施叶面肥。4.根据棉花长势长相,掌握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化控,一般每亩缩节胺总用量6~8克。5.根据病虫测报及时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非转基因中熟杂交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常德除外),四川东部,河南南阳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5

品种名称:新陆中34号

选育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8316×中99后代9736株系的自然变异单株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生育期140天,出苗较好,苗期生长势较强,中后期生长稳健,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松散,株高68.2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5.1节,单株结铃4.7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8克,子指10.0克,衣分42.6%,霜前花率93.9%。耐枯萎病,感黄萎病,不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31.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2,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8.5%,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51%,纺纱均匀性指数15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35.0千克、138.9千克和130.1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8%、4.7%和3.5%。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99.4千克、179.1千克和166.5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0.2%、13.5%和15.1%。

    栽培技术要点:1. 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区地膜覆盖栽培,4月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15000株。3.施足基肥,重视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合理调解氮、磷、钾肥的配合比例。4.常规灌溉于6月20日左右开始灌第1水,一般全生育期灌水4~5次,8月下旬停水。5.全程化控,从苗期5片真叶开始,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使用缩节胺化控,每亩用量分别为0.5克、1.5克、2.5克、4.5克和7克。6.注意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害虫;采取铲埂灭蛹、黑光灯诱杀、种植诱集带等措施防治棉铃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区种植。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