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甘肃省种子站:发布2011年秋播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0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253
 

甘种站〔2011〕49号

有关市种子管理站:
  当前,秋播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为了优化冬小麦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省种子管理总站根据各地小麦区域试验、良种繁殖及大田推广品种的表现,提出今年全省秋播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请各地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
  一、总体要求
  在稳定冬小麦面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当压缩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面积、以及中东部偏北地区旱地小麦面积,特别要调减浅山易旱区山坡地冬小麦面积,增加陇东旱塬区、泾渭河流域、陇南河谷川坝区及徽成盆地冬小麦种植面积。以抗病、抗旱、抗寒、稳产为前提,优质、高产为目标,突出主体品种,选好搭配品种;加大优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加速接班品种的选育,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强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 重点工作
  (一)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生产布局
  今年全省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在870万亩。各地要按不同自然生态区划类型,综合考虑品种抗性,实行多抗源品种合理搭配,重点推广抗旱、丰产、抗病的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中东部偏北浅山易旱区继续调减连年产量很低的瘠薄山坡地面积;天水、陇南等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继续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坚决淘汰严重感锈、种性退化和抗逆性差的品种;充分发挥陇东旱塬区、泾渭河流域、陇南河谷川坝区及徽成盆地小麦生产优势,适当增加川塬、梯田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推广新优品种,强化种子统供
  继续以推广抗旱、抗锈、耐锈高产稳产品种为重点。一是大力示范、宣传、推广省上推荐的冬小麦良种,抓住国家小麦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购买商品种子,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种子统供率、包衣率和优质率;二是要高度重视抗耐锈品种的推广,条锈病重发常发区要根据近年来大田小麦观摩结果、今年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情况和田间实际表现,筛选确定抗耐锈病品种,做好多抗源品种布局,提高小麦的整体抗病水平;三是大力做好高产、优质、专用冬小麦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加速选育接班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四是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增强农民商品意识,提高小麦商品率和加工增值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三)推广配套集成技术,提高生产科技含量
  围绕新品种更新换代和品种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以防旱抗旱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与良种相配套的先进农业综合集成农艺农机高产栽培技术。一是积极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地膜小麦技术、机械沟条播等技术;二是积极示范推广深松耕、少免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三是针对小麦播量过多,冬前群体大、个体弱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气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控制秋苗发病程度。五是推广适期晚播技术。针对近年来大气偏暖、冬小麦冬前出现旺长、养分损耗过大,影响安全越冬的实际,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期晚播,为来年冬小麦返青壮苗打好基础。
  三、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今年秋播冬小麦品种区域布局意见的落实,切实减轻洪涝和其它不利气候对秋播工作的影响,确保全省种子供应,各市、县种子管理部门要把秋播冬小麦品种布局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抓好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按照省农牧厅印发的《2011年全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推广省上推介的补贴品种,认真抓好各项技术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做好补贴种子的质量检验。同时,对辖区内冬小麦生产面临的形势要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提出切实可行的冬小麦品种区域布局工作方案,及早制定详细的供种计划,做好种子的余缺调剂,把好种子质量关,增设供种点,延长供种时间,方便群众购种。在科研技术部门,要安排好冬小麦原良种生产工作,做好现有主栽品种的提纯复壮,确保各地秋播冬小麦用种安全。
  各地秋播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详见附表1?5。

二0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1.附件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