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补贴良种“新麦18”大幅减产,农民亟待说法(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4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07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眼下正是小麦成熟收割入仓的时间,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李小村大刁庄的田成恩老汉,却手捧着黑瘪的小麦欲哭无泪,眼瞅着别人家地里的小麦颗粒饱满,而自家十亩多小麦不仅麦穗小,而且基本没有麦粒,少数几粒也都是坏的。收吧?收上的小麦还不够收割机的费用。不收吧?马上要夏种,总不能让这减产的小麦再耽误秋季的收成吧!

  日前,田成恩告诉亳州电视台记者,他今年种的这个小麦品种叫“新麦18”,是镇政府提供的良种补贴品种,在这之前他也种过这个品种,可他感觉今年的“新麦18”和往年的不一样。往年种的“新麦18”麦芒都是白芒,而今年的“新麦18”却是红芒。

  在大刁庄,种“新麦18”的不只田成恩一户,全庄种植了近百亩,基本都是这一种情况。

  村民说他们当时之所以选择种“新麦18”,就是考虑这是国家给的良种,村民们都比较相信,而且以前也种过,没想到今年会是这样的结果。村民田起山说,跟正常的小麦比,别人家的小麦一亩地能达到一千斤,他家的小麦一亩地连三百斤都达不到,收下来的小麦根本不能吃,更不要提销售了。

  李小村委会副主任佟茂昌介绍,在去年六七月份,村里按镇政府“一个村一个小麦品种”的安排要求,定下了“新麦18”财政补贴良种,让大刁庄村民种植,却没有想到今年的“新麦18”出了这样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在亳州市谯城区并不只是十河镇李小村农民种植“新麦18”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该区汤陵办事处、古井镇、颜集镇丁庄寨村和十河镇张桥村等很多村,村民今年种植的“新麦18”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新麦18”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谯城区农委农技专家现场调查后说是小麦根腐病造成的,因为小麦抗病能力差,再加上今年天气等特殊因素,所以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

  对于农技人员的这种解释,同样也种植“新麦18”的谯城区颜集镇丁庄寨村民丁克敏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他家去年种了三块地的小麦,分别是不同的品种,无论是在播种密度、施肥、施药上都是同样的管理,可现在,那两块地里的小麦每亩都达到了900多斤,而这块“新麦18”每亩却只收了300多斤,而且大部分麦粒都发黑变坏了,根本不能食用,只能作为饲料喂牲畜了。

  另据了解,今年亳州市谯城区的小麦种植面积是129万亩,而“新麦18”种植面积大约在5万亩左右。仅记者走访调查中就发现,减产的“新麦18”就有几百亩之多。

  同为良种,同样的种植条件,同样的气候条件,为什么单单就“新麦18”这一个品种出现了这种基本绝收的情况呢?村民都感到不可理解。对于村民的质询,谯城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也无法解释“新麦18”为什么会集中出现这种情况,前一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查清“新麦18”种子的问题,他们也派人到省农科院进行检测过,可是人家拒绝给检测,现在他们已经让“新麦18”的中标企业“新农村种业公司”把小麦样本送到河南去进行进一步检测,以从根本上查找原因,给受损农户一个说法。

  昨日下午,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电话采访了新农村种业公司有关负责人,据他介绍,种子的质量、纯度等都是没有问题的,去年招标时也经过了当地农委的多次检查验收,“新麦18”大面积减产情况确实存在,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跟今年春季的低温气候以及冻害、病害有关。目前公司正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该品种的育种人等有关专家联系,进行权威检测拿到结论后再向社会公布,肯定会给农民一个说法。

  对此,安徽日报农村版将继续关注。(谷峰)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