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种子好市场追着跑,在寿光感受“津产”种子竞争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293
 

来源: 天津日报

    “李老师,您上次给我发的‘津优35’马上就要卖完了,这次麻烦您以最快的速度再给我发400公斤,菜农们正‘等米下锅’呢!”昨天,在300公里之外的山东省寿光市,在该市新落成的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内,种子经销商刘成忠一脸急切,新的播种期就要到了,他来不及等人歇口气儿,一见面就向李加旺催货。

    这种情况,李加旺遇到已不止一次。他是黄瓜新品种“津优35”的育成人,今年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本市农科院科润黄瓜研究所专家。刘成忠在菜农中也是小有名气,他因主推“津优35”在当地一炮走红。“在寿光,种子门市多达367家,品种多得更是数不过来,每年不知有多少品种登台亮相,也不知有多少退出市场,要想在这儿做到垄断几乎不太可能。”刘成忠17岁种黄瓜,42岁转行做销售,对市场可谓了如指掌。而“津优35”的出现,让他的看法有了彻底改变。

    刘成忠将一把“津优35”捧在手心,看着这些籽粒饱满、个头匀称的小不点儿,颇为自豪地汇报“战果”,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他在内的各种营销渠道,今年“津优35”在寿光黄瓜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0%,播种面积已经达到7万多亩,在上千个黄瓜品种中占有率绝对领先,在他的眼里,这简直是个奇迹。李加旺也向记者介绍,去年一年,“津优35”在全国市场销量已达到1.5万公斤,成为全国优质黄瓜的主导品种。

    业内有种观点,要检验一个蔬菜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拿到寿光一试便知。这个被外界称作“中国蔬菜之乡”的地方,近年来已是中外种子研发机构的必争之地。采访中得知,“津优35”2006年正式选育成功,2008年真正进入寿光市场。至今短短两年,它促使寿光的黄瓜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

    “一颗小小的黄瓜种,它凭什么征服了寿光这个大市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记者将心头的疑问抛给了眼前的两位,李加旺和刘成忠异口同声:答案应该在菜农的大棚里和他们增收的账本上。

    踩着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在刘成忠的带领下,从寿光市驱车近百里,记者一行来到了稻田镇宋四村,全村300多个大棚,70%种黄瓜。宋少锋是村里种菜的好把式,当他第一次看到“津优35”如此漂亮的瓜形,跟书上印的一模一样,毫不犹豫种了两亩大棚,从去年8月开始种植,至今已有15万元入账。  

    “你看,这瓜条又长又直,瓜尾巴还短,谁看了不喜欢?比别的品种一斤能多卖2毛钱呢。”在宽敞明亮的大棚里,宋少锋顺手摘下一根黄瓜递给记者,“能多卖钱”是他种植“津优35”的原动力,十几年的种菜经验给他的启发是“跟着市场走,肯定能增收”。李加旺听罢笑着说:“咱哥俩不谋而合,我们的育种理念是消费者喜欢吃什么样的黄瓜,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种子,我们就研究什么,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高黄瓜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听育种专家这么一说,乡亲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宋爱生种了一亩大棚,一开始也是相中了漂亮的瓜条,没想到种植过程中又发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长处。亲眼见到专家,宋爱生有些激动,“专家简直钻到俺们农民心里去了,这黄瓜不仅外形好看,而且还抗病、高产、结瓜期长,这样的品种让我们多卖了不少钱。”在欢快的人群中,哥哥宋兰生显得有些郁闷,他是村里少数没有种植“津优35”的菜农之一,因为担心风险,一直用五六年前的老品种,即便这样,他也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过弟弟。但最近一年看着弟弟家每天400公斤的出瓜量、近500元收入,比自家高了不少。他告诉记者,他决定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播种期使用“津优35”,有了这个新品种,相信自家的增收路一定会像弟弟一样越走越宽。(完)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