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李景富:黑土地上建起“番茄王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1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60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最近,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李景富获得了由农业部授予的中华农业英才奖。这份荣誉对辛勤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李景富来说,绝对是实至名归。40多年间,他育出了23个番茄系列品种,改写了我国90%种植国外番茄品种的历史,赶超了国外一个多世纪的番茄育种技术,填补了国内番茄品种的多项空白。因为这些成就,他两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而他本人也被广大农民生动地誉为“中国番茄大王”。

  许下宏愿 番茄品种要有中国制造

  李景富生在农村,目睹了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生活的艰辛。忆起少年时代的生活,李景富说:“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老乡亲们日复一日的耕作,却很少能吃到蔬菜。1962年参加高考时,正处于饥荒年代,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考东北农业大学的园艺专业。那时候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理想。”

  大学四年系统的学习让李景富对番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自己的番茄品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唯一一个国产栽培的番茄品种6613品质极差,中国市场成了“洋柿子”的天下。外国番茄种子价格贵如黄金,是我国番茄种子价格的100倍。这种现状触动李景富暗下决心:一定要育出中国自己的番茄品种。

  苦心研究 育种成果打入国际市场

  番茄育种研究之初,李景富面临的是一穷二白的环境:一没资料、二没经费。由于国外技术封锁,李景富为搜集番茄品种费尽周折。出国交流时,他看到餐桌上有切好的番茄,就在吃番茄的时候将种子吐到纸巾上,悄悄保存起来,就这样他搜集到了2000多个番茄品种。没有经费,无法购买恒温箱,他就把家中的火炕作为恒温箱,育种实验。

  为了开展科研工作,李景富在农村一住就是14年。当时试验田浇水没有水管,李景富就自己挑水,有时一天要挑几十担,几次因过度疲劳昏在田间。

  为了这个宏愿,李景富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甚至包括病假和事假。阑尾炎手术后,医生要求他好好休息,但他整整写了五天书,然后又投入到更加艰辛的工作中去;老伴生病,他没照顾一天,老伴刚下手术台他就去了试验站播种;父母辞世,他都无暇相送,只因当时身在外地上课……如今,李景富已成功育成番茄系列新品种23个,其中东农702和东农704两个番茄品种,突破了我国缺少早熟、优质番茄品种的局面;东农706、金刚、713等新品种,解决了我国罐头加工厂原料不足的问题,并且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适于温室长季节栽培的东农710、711、712等番茄品种,货架期长达20至25天不裂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悉心推广 苦过累过但从没放弃过

  李景富育成的番茄种子价格仅是进口番茄种子价格的百分之二左右,每公斤2000元至3000元,有的品种种子最低已达1000元。但在推广的路上,李景富却遇到了种种难题。采访中,他生动地给记者讲述了当年上门推广技术遭遇的尴尬事:“上个世纪80年代,农民刚开始接触温室大棚种植,种的基本都是黄瓜。我想让农民试种我育成的番茄品种,农民不肯。我就与他们立下字据,承诺如果因种植我培育的番茄品种,农户收入低于同期种黄瓜的农户,差额由我补偿。到了6月中旬,黄瓜陆续上市了,番茄还未成熟。眼看着种黄瓜的农户腰包鼓了,农户急了,说被我坑了,吵着让我包赔损失。农户们把大棚的门锁上不让我进去,我就趁他们不在的时候扒开大棚的缝隙钻进去,查看番茄长势,为大棚通风。7月时番茄熟了,那时黄瓜几毛钱一斤,番茄一上市就卖两块多钱一斤,而且各棚产量都比黄瓜产量高,当时种一茬番茄成为万元户的农民不在少数。”

  40余年间,李景富为推广番茄品种,足迹遍布我省40多个市县的乡镇,累计授课400余次,培训农民超过4万人。李景富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和家里电话全部公开给农民,随时随地接受咨询。目前,李景富选育的东农系列番茄品种已推广到我省的50多个市县及内蒙古、吉林等20个省市自治区及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累计推广面积达900余万亩,创经济效益70多亿元。

  说起获奖的感受,李景富说:“在我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教为重,功名为轻。科研的路没有终点,而我育种的工作仍需继续努力与付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