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种子问题调查:农民、种子公司各有自己的“良补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2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84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种子问题调查 政策篇(二)

  “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对我们农民来说,良种补贴当然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种植大户来说,直接供种成本便宜了不少。但是,到哪家种子公司买,农民却不能自己定。” 10月20日,记者采访安徽省阜阳市颖西区种粮大户葛浩新时,他正开着旋耕机在深翻麦地。

  每亩补贴10元折合16斤种子,种了不够

  2002年,国家首次对东北大豆实行良种补贴,到今年已经扩展到主要农作物,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大豆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区)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补贴的执行标准为早稻10元/亩;中晚稻、棉花15元/亩;小麦、玉米、大豆10元/亩。补贴方式是水稻、玉米直接补贴,小麦、大豆、棉花可以直接补贴,也可以售价折扣,具体方式由各省自行确定。

  “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种子好坏当然重要。去年我种的‘皖麦50’表现很好,今年我种了600亩,而且这个种子在良种补贴范围内,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买补贴种子确实省了一笔钱。但指定的品种就那么几个,大户不能就只用那几个品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种地的人都知道,在没收到仓库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哪个品种好,去年好今年未必就好,虽然有的品种没有补贴,但我家还是买了,多选几个品种放心。”葛浩新对记者说。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秋季1000多亩小麦选了8个品种,6个在良种补贴范围内。“有补贴当然好,今年小麦种子市场价1.59元/斤,补贴价只有0.96元/斤,一亩补10元,600亩就省6000元,对种粮大户来说,省了不少钱。”葛浩新说。

  因为按照安徽统一招标供种要求,一村一品,也就是每个村集中一个品种,每个乡镇原则上只允许上报3至5个品种,像葛浩新这样上千亩的种良大户为了减少风险同时又要照顾多个品种需要,宁愿全额买一部分没有纳入补贴范围之内的种子。

  “肯定不能照顾到每家每户的需要,这是正常的。但最不放心的是供种量不够。”葛浩新说。

  “国家每亩补贴10元,是按亩数计算补的,也是为了实际操作方便,但补贴是折合成斤数补的。比如按上面市场价1.59元/斤,补贴价0.96元/斤,折合每亩补贴种子16斤,也就是16斤价格按0.96元/斤计算,超过部分按1.59元/斤,但实际上,即使是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每亩都必须撒20斤以上,一般散户家庭每亩要播30斤以上,16斤肯定不够。”

  葛浩新家每亩撒了25斤麦种,其中9斤种子只能按市场价在种子公司买。“关键是这个买法很有讲究,种子和其他东西不一样,不能一块田种两样,必须买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否则长出来的苗可能都不一样,你必须在同一家公司一次买足,不想买都不行。”

  农民们告诉记者,他们选择统一供种的理由很简单:虽然品种少没有挑选的余地,自己想种的品种不在上面,但不买就享受不到10元补贴,种子品种很多,农民也不知道哪个好,政府推荐的总归放心,因为,出了问题可以找政府。

  中标的不一定是良种

  2008年4月19日、25日、30日,安徽省萧县种子协会代表数人三次到省城合肥上访;5月6日,萧县种子协会再次组织61人浩浩荡荡赴合肥请愿,宿州市光彩城83家种子企业(签名)代表19人也联名要求,把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给农民。

  上访企业的理由是,农民认可的品种不能进入良种补贴,良种补贴存在虚报浮夸和腐败问题,良种补贴使一些中小供种企业倒闭破产。上访针对对象主要是玉米良种补贴,目的是要求把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给农民,由农民自由选购。这一事件一度曾轰动全国种子界。

  对于这一事件,记者采访了当事人之一萧县农丰种业的张跃。他对去年的情况直言不讳:“良补前后,没有进入补贴的公司种子销量几乎减少了一半,进入补贴名单的公司就那几家,卖的种子品种都一样,对没中标的公司来说,等于逼着你关门。”

  “另外,搞良种补贴是好事,种子企业和农民都拥护。问题在于,什么是良种?品种都是你政府审的,现在中了标就是良种,说不过去。”张跃说。

  “原则上说,所有种子品种都是经过国审(即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省审(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种子法》规定,经过审定的种子就是良种,只要没有被淘汰,是良种就应该享受同等待遇,何况良种补贴要求的‘良种’,并没有特别规定一定要达到什么标准,从良种中定良种,难以自圆其说。”安徽省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爱青对记者说。

  种子公司反对目前的良种补贴政策,除了不公平外,他们还认为,有效招投标可以抑制种子价格过分上涨,也可以抑制中间环节层层加价,还可以严把公司准入关。但是,对于农民而言,种子的品质和质量作用显然大于价格,农民更在意的是种子品质,用招投标方式选定种子品质实在牵强附会。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